從月薪3千多到月入百萬,李佳琦的成功,值得每位職場人借鑑

2020-10-20 可馨職隅

今年,一名92年的男生進入了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他是江蘇師範大學淘寶寫作與傳媒課程講師,也是雅加達亞運會火炬手,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氣主播李佳琦。

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專業畢業的他,在大學期間的化妝課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大三找兼職選擇了去歐萊雅櫃檯做彩妝師,隨後在櫃檯工作了三年。2016年年底,偶然的機會,他參與了歐萊雅和美ONE(網紅孵化機構)發起的「BA網紅化」項目。

這個項目是從200多名BA(美容顧問)中選出7個人參與,為期三個月。項目結束,因為效果不太理想,有6個人都重新回歸線下銷售,只有李佳琦繼續留下做直播,這一做又是3年。

在這3年中,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他扶搖直上的名氣,以及一組組刷新紀錄的數據,例如:

6小時直播試擦380多隻口紅、5分鐘成交15000隻口紅、每場直播超200萬人次觀看、粉絲3300萬、2019年開始月收入高達七位數……

而他刻苦死磕直播,不敢懈怠休息一天的背後,還有更為驚人的付出數據,例如:

半年沒有跟朋友出去玩過、半年內每天工作20多小時沒有休息過一天、365天直播389場、擦380多隻口後,以致於見到口紅就會覺得嘴疼、直播說話太多患上支氣管炎……

在極度光鮮的背後離不開極度的拼搏,我們常常會羨慕他人的成功,認為機遇佔主要因素,但在李佳琦身上,我認為機遇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李佳琦的成功不僅源於人人都有機會賺錢的時代,更源於他的幾個優秀特質,這些才應是職場人在買買買過後,透過現象學習的本質。

【1、紮實的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是行走職場的必備要素,一個人能否肩負重任,能否做出一番事業,都與自身的專業能力分不開。我們在抱怨沒有抓住好機遇時,是否更應該想想,是機遇問題還是本身專業能力不夠?

李佳琦的專業累積是從大學就開始的,後來又在櫃檯經歷了3年的化妝品學習和銷售實戰,很快他就成為了那個櫃檯最會銷售的導購員了。這些都為後續線上直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這些還只是基礎的能力,在經歷直播以後,他開始涉獵同一品類不同品牌的口紅,從原來單一品牌逐步延伸到眾多品牌,這裡面還需要對其他品牌產品的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和實踐,這三年直播下來,自己的親身經歷就是最好的實踐,也是最紮實的功底。

【2、客戶思維】

為什麼說李佳琦總能明白客戶想要什麼,因為他親身一一嘗試過,所以他知道客戶喜歡什麼。他會因為產品定價偏貴或不好用而拒絕推薦這個產品,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都不喜歡的,客戶怎麼會喜歡呢。

職場中的我們,常常會為了應付任務而提交方案,有時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方案,勉強推到客戶面前,得到的反饋也是被弊稿。有些設計師甚至連自己設計的產品針對的目標人群都不清晰,只為做而做,怎麼可能會做得好呢。

客戶思維除了是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能夠給客戶帶來什麼,是否能夠給客戶帶來方便、實惠、增長見識等好處。

【3、相信公司】

從歐萊雅到網紅孵化機構「美ONE」,李佳琦其實有機會可以選擇其他的網紅機構進行合作,即便在前兩年直播數據不好的情況下,他始終都沒有想要跳槽過。

現在,美ONE也只集中精力打造一個李佳琦,沒有再推其他主播,也許,這就是相互選擇,相互相信的結果。

有多少人沒有安心做本職工作,還對公司罵罵咧咧的?一方面認為是公司虧待自己,另一方面還騎驢看唱本,尋找下一個出路。

沒有信任就無法全身心投入,更談不上做好了。人才和平臺從來都是相互成就,離開了哪個都做不大。

【4、苛刻的自我要求】

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連過年休息兩天都在緊張會失去粉絲,連忙在酒店開播。假期還沒結束就飛回公司開工,這樣的自我要求誰能做到?

想要成功,對自我嚴格要求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還在對遲到請假不以為然時,李佳琦的要求是不休假。當我們還在為取得一點小成績而沾沾自喜時,李佳琦的要求是如何做的更好,如何從百萬粉絲再往上增長一些。

若要獲得工作的非凡成功,就請付出非凡的代價,收入的原理也是如此。

【5、抓住機遇】

去年的時候李佳琦已經很火了,但僅僅是單一平臺的紅人,這個平臺給他帶來的粉絲量也逐步達到了極限。

後來公司找來了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希望她能給予一些建議。趙圓圓給予建議做「全域網紅」,正是依照這個建議,李佳琦團隊開始了主流平臺運營,進而在半年時間內,給直播間翻了5倍粉絲。

這就是機遇,他開始搶佔每一個可以搶佔的領域,做到了個人品牌質的飛躍。

不是每個機遇都易得,所謂的機遇,更多的是指在你擁有了一定基礎後的那個點睛之筆。

紮實的專業基礎、客戶思維、相信公司、苛刻的自我要求、抓住機遇,這五個就是造就李佳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每個職場人值得借鑑的。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想要取得成功很容易也很難。何不做好每個階段的自我,全力以赴,靜待花開。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可馨職隅,職場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請關注 @可馨職隅

相關焦點

  • 普通二本院校畢業生,從月薪3千到月薪3萬,總結了3條職場心得
    普通二本院校畢業生,從月薪3千到月薪3萬,總結了3條職場心得 最近看職場觀察類節目,相信大家都有同一種體驗,他們不是985就是211,還有各種名校留學的經歷,相比較而言,對於普通二本院校的畢業生來說,他們沒有名校畢業作為背景,但是比起大專或者其它學歷的學生,他們又佔據那麼一點點優勢。
  • 月入6000算「窮人」?月入過萬年入百萬算「正常」?你月薪多少?
    有這麼一個人工作了5年,每個月的工資為6000元,在他談了一個女朋友之後,讓他認識到了自己似乎非常「失敗」,一個月6000元,除去房租,再扣去水電等基本的生活開銷。之後剩下的錢就只能基本維持和女朋友吃吃飯,看看電影,就這還得節制一點花。
  • 「高薪」一族越來越多,能月入過萬、年薪百萬的人,到底多不多?
    絕大部分的上班族,都在為了獲得更高的薪酬而努力,這是由於很多人感覺在現在的社會中,「高薪」一族越來越多了,不少人「宣稱」自己能夠月入過萬、年薪百萬,所以,讓我們普通上班族也感覺到了「差距」的存在,但是,真的如此嗎?
  • 為什麼父母總是喜歡月入4千的公務員,卻看不上月入8千的藍領呢?
    閱讀之前,麻煩朋友們點個「關注」,每天定時更新行政事業單位職場故事。前幾天,筆者一位朋友傾訴了這樣一件事。她是一位銀行員工,今年快28歲了,尚未結婚。父母一直逼婚,但是要求苛刻,要女兒非行政事業單位公職人員不嫁。
  • 月薪3千和3萬的差距,是從這四個方面拉開的
    不久後,還真找到了一份前臺的工作,月薪3千。表妹在臨走之前,跟我說:「原以為大城市每個人都月入好幾萬呢,原來也不過如此。」其實我沒有告訴她的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有收入高的人,但是收入低的人同樣也不少。決定你收入高低的是你能在經濟市場中創造的價值,價值高酬勞就多,價值低酬勞就低,由市場來定價的。想要月薪3千到3萬,這個巨大跨越究竟要怎麼做,付出多少,兩者之間的差距是怎樣造成的呢?
  • 月薪3千和月薪3萬,差距到底在哪兒?答案令人意外!
    當被問到這些問題時,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明明大家一開始水平差不多,但如今有些人已經走向管理層,有些人已經月薪過萬,也有的人已經買房買車。而有的人,辛辛苦苦幹了多年,卻只能勉強養家餬口,生活沒有太多變化。 拋開個人背景因素,與薪資待遇相關的還有很多。
  • 職場潛規則:月薪3千和月薪3萬的員工!處事方法有什麼不同?
    月薪三千和三萬有什麼區別?是目標的堅持,做事的規律,做事的效率還是做事的細節呢?下面有幾個方面可以看到月薪三萬的人的處理方法。如果你堅持這樣做,你可能也會成為一個月薪3萬的人!一份花費不多的小禮物,可以表達你真誠的祝福,讓你的老闆感受到你的愛戴和尊重,讓冰泠的上下級關係更加人性化。3、會議時不要人身攻擊開會的時候要有勇氣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如果討論偏離了問題的根源,被情緒所驅使,這樣就難免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 月薪3千到1萬,90後的她只用了半年時間!快速漲薪要牢記這幾點
    Kally,93年的妹子一枚,三線城市外資企業業務經理,入行3年,在工作的第6個月就月收入過萬,第2年升職成為了中層骨幹。不論職位還是收入,她都是同齡人的羨慕的榜樣。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她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實現不錯的收入,而她卻說是因為「意外」。
  • 註冊會計師待遇年薪百萬還是月薪4千,真真假假你考還是不考?
    但是關於註冊會計師待遇的答案是五花八門,有的說註冊會計師待遇年薪百萬,有的說註冊會計師待遇和會計助理差不多,月薪4千左右,還有一部分人說註冊會計師待遇中等,月薪1萬左右。那麼真實的註冊會計師待遇怎麼樣呢,月薪4千和月薪1萬又有什麼區別呢?
  • 從月入6000到年入千萬,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92年出生的李佳琦火成了現象級。一個月薪6千的櫃檯小哥,3年來靠做淘寶直播起家,如今年入逾千萬,一下子飛升了幾個階級。原本,我覺得直播麼,就是喊麥、炒作、浮誇、催買,各種博出位。看完李佳琦的視頻後,我的看法截然反轉了。
  • 工作三年月薪5千為什麼要覺得丟臉?難道網上都是年入百萬的?
    買個東西,帶貨主播一場直播收入都過億了;查個知識,某乎答主人均985年薪過百萬;看個段子,評論區都是月薪過萬有車有房的;關注了個美女,她忽然曬了條自己存款過百萬的vlog;翻開了朋友圈,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都在曬吃喝玩樂買買買
  • 工資6千的人,跟收入百萬的高薪階層,思維一樣嗎?看收入差距就知道
    說實話,這個問題要是說「有」,實在有些牽強,別說職場打工的人不答應,我自己都覺得太假。但如果完全說「沒有」也不盡然,畢竟職場匯聚了各色人群,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思想,所以收入差距是否會造成思維和格局差距,這不能一概而論。
  • 在中國靠聲音賺錢的那些人:從月薪3000到年入百萬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原標題:從月薪3000到年入百萬:在中國靠聲音賺錢的那些人曾經的挖掘機工人、實習護士、啃老族拿起麥克風粉絲、流量、財富都向他們湧來「玖兒,你能演出多少動物原本,媽媽給她安排好了人生:大專畢業,回老家縣城當護士,拿著兩千多的月薪,度過平凡安穩的一生。月入20萬的有聲書主播暮玖(受訪者供圖)現在,暮玖月入20萬,住在朝陽區的高檔小區,月租八千,每天一百多萬人等著她更新。為了擠出更多播書的時間,她早起晚睡,不刷手機。
  • 從月薪4千到月薪1.5萬起,用時一年。女文員做了什麼?
    從月薪4千到月薪1.5萬起,只用了一年時間。女文員做了什麼?說的不是別人,是筆者公司裡的一個小女孩,也是一名新晉的主管,娟。女孩長相併不出眾,個子不高,胖胖的,但是白白淨淨,樂觀、開朗、向上。給人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積極正能量。暫時把這個女孩稱呼為娟,在進入這家公司前,娟的月工資從未超過4千,離開上一家公司的前半年,前半年工資漲到了4000塊。所以,只要一放假回家,媽媽就會在她耳邊說,和你一起長大的已經七八千工資了,娟總是聽聽無奈地笑笑。直至去年3月,因公司的客觀經營問題,娟離開了呆了6年的公司。
  • 「兩年間跳槽六次,月薪從2萬到8千,我離高薪越來越遠了……」
    兩年間跳槽六次,月薪從最高峰的2萬降低到如今的8千「這兩年,因為頻繁跳槽,我的月薪已經從2萬下降到了8千。」閨蜜Cindy低頭喝著咖啡,無奈的感嘆著……「為什麼?怎麼可能降這麼多?」我將信將疑的反問她。「兩年前我從工作了5年的公司離開,那時我的月薪是1.3萬。
  • 月薪5000元在中國可以打敗多少人:答案你絕對想不到
    今年5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閉幕後召開的記者會上說:「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
  • 月入過萬、年入百萬成「常態」?我國眾多「階層」,收入為多少?
    現在我國一些人產生了一個「幻覺」覺得月薪過萬、年入百萬,這樣的情況在我國很常見。甚至能經常在網上看到別人月收入很高,對比一下自己卻非常低,因此有了深深的挫敗感,實際上和你說月入過萬、年入百萬的人可能是在「吹牛」。因為在當下的我國中,薪資水平能達到上面這樣水準的並不多。
  • 動不動就百萬年薪是真的嗎?先看看月薪過萬的人到底有多少
    月薪1萬上街要飯年薪百萬,剛剛脫貧,如果你也被這些標題黨擊中過,先別忙著懷疑自己是不是又拖了祖國的後腿了。 我告訴你一些真實的數據,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000多,平均到每個月不到2400塊錢,那個稅起徵點從3500塊錢調到5000塊錢之後呢,繳稅的人數。
  • 知乎高贊:為什麼許多人寧願月薪5、6千,也要留在大城市?
    晚上,租著10平方米的臥室,盤算著這個月的開支,感慨一年到頭都存不下幾個錢。每次下班從天橋走過,總覺得這座城市的華光璀璨和自己沒什麼關係。「根本買不起房啊!」偶爾聊到今後打算,她總是百感交集地以這句話結尾。幾年過去,她在北京定居了,結婚了,買房了,如今雖談不上多成功,但過得其樂融融。過程要說難麼,在大城市摸爬滾打,沒有輕而易舉的吧?
  • 女大學生全職洗稿:月薪1800,日產百萬+
    類似的文章我一天需要整理近百篇,再濃縮整合成10篇千字左右的文章,通過查重機制檢測合格後發表。如果我這個月全勤且每天完成5篇的基礎工作量,將會拿到1800的月薪。 而來這裡之前,老闆告訴我這是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工作內容主要是自媒體寫作,做的是「原創」內容,月薪是2-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