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最新出臺的《通知》,為中小學校科學有效加強學生手機管理提供了支持與指導。不過,也有家長疑惑:智能手錶能戴著進校園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對於智能手錶,各校做法不一。西南位育中學黨委書記金琪說,目前學校允許學生經申請後可把手機帶到學校,
但一到學校就必須關機,出了學校方可開機。根據學生自主修訂的學生守則, 一般不在教室開機,
若有校園、社團活動需要使用手機拍攝等,需申請後佩戴工作證或有老師監管下使用,如需和家長聯繫的,經老師同意後在辦公室打電話,但智能手錶不能帶到學校。虹橋中心小學校長唐曉安說,
智能手錶學校並沒禁止,總有個別家長放學後不能準時來接孩子,他們給孩子備著,方便必要時聯繫。「其實,
課間孩子很少會用這種智能設備,多數孩子都在正常休息或遊戲。我教的班級就有一名學生申請帶手機,但在校確保關機。放學後,他等在校門口時開機,用手機打車,他父母不能放學接他,於是他每天都自己用手機打車回家。」南洋模範中學黨委書記陳宏觀說,學校目前可以讓學生戴智能手錶進校,但僅能使用手錶的功能。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還注意到,《通知》中強調,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
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對此,央視新聞發表評論指出,要將《通知》其落到實處,難點可不少。首先,要改進作業布置方式;其次,發現問題切忌簡單粗暴處理,不能摔手機、砸手機;同時,家長也需全力配合。
有網友打趣,「學霸和學渣之間只差一個手機」,現實雖非這般簡單,但也提醒我們,提高學生專注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很重要,各方都得努把力。
在信息化時代,手機等移動網際網路終端成為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和工具。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是信息化時代人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但學生手機使用管理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學校應將手機使用管理的要求明確告知每位教師、每個學生,然後由教師監督、學生互相監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的五部校園法中,
《學生在校使用手機規定》這一部就是關於手機的管理規定。校長傅松說,雖然智能手錶沒有歸入管理,
但近年來學校明確學生手機進校後,在各班放入手機籠,放學離校前取走。學生在校如果要使用手機聯繫的話,一般是使用班主任的手機,或使用辦公室電話、門衛間電話。高中全部這樣操作,初中各年級方法略有不同,因為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要求不一樣,各班有自管會,根據家長學生意見,實行初中各班級制定的管理規則。「但進校關機、離校才能開機,這條是統一的。」在
天一小學,通過模擬聽證會的形式引導孩子們討論過這個話題,包括如何正確使用,但
不建議在教學區域使用手機管理時間以外的功能,倡導學生學習自我管理。「正面引導學生自己討論,形成校內學生使用規則,培養孩子辨別能力。」校長呂華瓊說。
鼓勵學生參與制定規則,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本身也是一個教育過程。對於手機使用,在不該用的時候要管住自己,該用的時候要正確使用,時時處處提醒自己控制手機的使用時間,做到非必須不使用,挖掘好學生手機使用管理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在2020年上半年防疫期間,那些平時注重培養自制力的學生,其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強,能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等移動網際網路終端,把在家裡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合理規劃利用時間,不沉溺於手機遊戲。
禁止將手機等電子設備帶入校園,也是各國基礎教育的普遍共識和做法。2018年7月,
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禁令,禁止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
英、美、德等國家也以剛性校規限制學生校園使用手機。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不僅為了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也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說,「我們發現,
學生在校需用手機的情況多半是與家長聯繫,比如:東西忘記帶了、接送問題等,如果學校能提供一些便利服務,讓學生與家長聯繫得到,同時養成學生不丟三落四等好習慣,先分析孩子帶手機或智能手錶的原因,
今後進校園不帶手機或智能手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寒暑假期間,很多家長將手機當作免費的「保姆」,放任子女無節制地使用手機,手機依賴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就需要花費大量力氣才能糾正。部分家長自己也為難:「雖然教孩子管好手機使用,但自己也忍不住要長時間玩手機。」
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長首先要自己做到。所有家庭成員都要遵守手機使用的管理規定,做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家長帶頭遵守規定,主動用閱讀、運動等正能量活動充實個人生活,以戶外運動、家務勞動、社交活動等分散注意力,不僅讓子女對手機管理規定心服口服,也引導子女養成限時使用手機、非必要不看手機的好習慣,防止手機依賴。
網友:很多作業沒必要通過手機布置
《通知》能否執行,家長是關鍵
對於這則通知,大多數網友表示支持,
「真的沒有必要用手機布置作業」。@OnlybabygirlOn:真的不要用手機布置作業,小孩子每天以這個為理由跟家長要手機說是看群裡老師發的作業,看著看著就去玩遊戲了@53度農夫山泉:都是藉口,沒手機的時候布置作業也沒耽誤@全是甜份:強烈要求學校不允許布置只有電子產品才能完成的作業!還有不少教師,也在網上表達了支持,
「學生有了手機之後,教師的工作量明顯增加」。@NaCl-salt:班主任表示支持!我也受不了每天領導在群裡催哪個班還沒完成安全教育平臺、青驕第二課堂、禁毒知識競賽……。學生或者家長沒有做完的,我真的只能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圓圓肥肥的小Q:先讓教育局別老發布各種網上知識競賽活動吧也有人認為,用不用手機與學生成績好壞關係不大,
「有的學霸也是從小就配手機」。@Polaris-:可是我身邊很多成績好的同學從小就是手機自由的@向神明問聲好:是自律性的培養 其實很多學霸都是手機自由的 反而是中間層的孩子家長管手機最嚴
更多的網友則指出,「家長才是這則《通知》能否執行的關鍵」。
星不散xy:根源難道不是家長都言傳身教嗎,家長都在那玩手機,還天天跟孩子說不要玩Mr-Biscuit:家長也需要密切配合,不然回家報復性玩手機……曉竹xz:家長也要帶頭…現在很多家長就孩子面前總是低頭玩手機…不跟孩子互動或者陪他玩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你還會讓小朋友帶手機去學校嗎?
歡迎留言告訴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