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視覺頻道 原創]
在汽車工業蓬勃發展的今日,有一種車型每年的銷量異常驚人:按照每年平均200萬輛的銷量計算,平均每15秒就能售出一輛;若是將其首尾相連一字排開,能繞地球300圈,而這僅僅是其一年所出售的數量!這就是「Pick-up/Truck」(皮卡)。
如今構成皮卡車型的「主力軍」有幾大著名品牌:福特F-系列、雪佛蘭Sliverado/Colorado(索雷德/庫羅德(參數|詢價))、道奇Ram系列、豐田Tacoma/Tundra(坦途)等。究竟是什麼原因讓「Pick-up」風靡全球並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期的《Xcar英語提高班》。
產品好不好,看看銷量就知道
按照往期提高班的慣例,會先介紹一下車型的發展和歷史。但這一期我要從銷量開始,探究皮卡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並且大膽預測未來皮卡車型終將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中「流行」起來。
如圖所示,福布斯發布的2014年美國汽車銷量排行榜中,前三名均被皮卡車型霸佔,三者相加總和已經到達了170萬輛。第四名才是年銷42萬輛的豐田凱美瑞(參數|詢價)。
在美國各地區銷售主流車型版圖中可以看出,除去東、西海岸線沿途城市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外,皮卡成為美國本土的主流車型。(尤其是美國中部,皮卡幾乎是家家必備)
為什麼美帝的老百姓如此酷愛皮卡呢?這就要從二十世紀20年代說起了。在汽車製造業剛剛起步的時期,車輛是以底盤與車身分開(Separate)的形式進行出售(非承載式車身結構的車型底盤和車體是兩個部分)。從生產汽車下線到消費者手中,有一個第三方負責裝配車輛外殼的環節。
早期一家名為Galion Allsteel Body的公司在福特T型車的底盤上安裝了一個「鬥狀」貨運廂而成為了「Pick-up」的雛形。1922年世界上第一輛皮卡誕生,名為Ford Model T Pickup 2。
「Pick up」在英語中為「撿取、拾取」之意,這裡指方便將貨物裝載或者卸下。因此,「鬥式」車輛逐漸被人們稱之為「Pick-up」(皮卡正是它的音譯)。而「Truck(卡車)」一般是指大型運輸車輛(但基本叫法以個人習慣為主)。
Model T Pickup 2憑藉別出心裁的設計和實用性而大獲成功,發售期間以當時375美金的價格售出4.5萬輛。1928年,福特Model A型車的問世又讓皮卡車型更加完善。
福特Model A Pickup具有封閉式的駕駛室,可調式後擋板以及三速變速箱。但由於二戰的爆發讓全球汽車工業停滯了10年。汽車廠商們也由生產汽車變為了生產軍火。
從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皮卡逐漸成為美國戰後復甦經濟的重要生產工具。雪佛蘭El、雪佛蘭Camino、道奇Sweptine逐漸以工具車的形式走進人們的家中。
在美國與德國恢復外交關係之後,大量的德國大眾T2進入美國。既能拉貨又能載人的多用途設計讓德國大眾T2幾乎壟斷了美國汽車行業。
1963年,美國為了保護本土汽車企業而制定的Protectionist Chicken Tax(簡稱「雞稅」)限制了進口貨運車型的傾銷勢頭。因此美國出現了「家家戶戶買國產皮卡」的現象,而很多美國老百姓的第一臺車便是皮卡。
1960年,雪佛蘭El Camino推出一款轎車與卡車相結合的跨界車型,此車非常符合當時的美國國情。
與其說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倒不如說是「皮卡輪子上的國家」。在1973年美國出臺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燃油經濟評估)之前,美國幾乎是靠皮卡拉動的GDP。
即便如此,皮卡一直卻以大排量、「油老虎」、乘坐體驗差、毫無外形設計等一系列缺點而遭人詬病。但美式皮卡在二戰復甦國民經濟中扮演了角色,是美國在戰後能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功臣」。
當今皮卡運動界的「王中王」,福特F-150猛禽Supercrew。
可以說沒有皮卡就沒有現在發達的美國。皮卡已經成為美國人民勤勞致富的象徵。這就是為什麼皮卡車型能連續20多年成為北美銷售冠軍車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