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首與林志炫合作的《煙花易冷》吧?
中國音樂學院二胡碩士畢業後任教長沙大學,培養多名學生考入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等各大專業類音樂院校。多次榮獲省級、國家級優秀指導教師、優秀園丁等獎項
曾榮獲俄羅斯文化部主辦「格拉祖諾夫杯俄羅斯國際音樂舞蹈大賽」民族器樂組 金獎第一名
在「湖南省高校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中榮獲第一名、榮獲「湖南省高等院校教學能手」獎
並代表湖南省參加「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競賽」榮獲文科組全國二等獎,為湖南省代表團取得了歷年來突破性的最好成績!
周霞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音樂學院二胡碩士生導師 副教授
看清楚了,周霞可已經是年輕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哦
熊琦這些出色的湖南高校二胡青年教師
都曾經被同一位老師教過,有木有被驚呆呢?
其實,遠遠不止這些,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到處都有他教過的二胡老師。
更牛的還在後頭!
文學碩士,湖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2007年於武漢音樂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
2005年、2007年先後於武漢音樂學院編鐘音樂廳成功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2008年應廣東禪之聲合唱團邀請演奏二胡與合唱版《二泉映月》於奧地利獲國際金獎;2011年獲國際江南絲竹邀請賽銅獎;先後獲 「蒲公英全國小人才比賽」和「楚風杯二胡比賽」優秀輔導教師獎;2011年,世界首演韓國作曲家李愛蓮女士創作的二胡散調《飛翔》;2013年首演二胡與樂隊《哭嫁》;同年與韓國忠州市立於樂國樂團於琴臺音樂廳合作演奏二胡與奚琴協奏曲《相生》;多次與武漢愛樂樂團合作赴國家大劇院等演出,擔任大型交響樂《喬家大院》《楚》中的二胡演奏;曾受邀赴奧地利、德國、法國、波蘭、韓國、澳門、冰島等地演出,備受好評。
連音樂學院的專業教師也教過
夠實力了吧?
眼花繚亂的感覺對不對?
想知道答案了?
NO~
最後再看一位
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2009年在中國《名琴鑑賞,新秀吐芳》音樂會中擔任獨奏;2011年擔任中國音樂學院「華夏室內樂團」二胡主奏,獲「上海之春國際江南絲竹室內樂大賽」專業組金獎;2012年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參與德國音樂家室內樂作品演出,擔任二胡獨奏;2013年在新加坡華樂團慈善籌款晚會中與著名指揮家葉聰合作,擔任二胡獨奏;2015年在新加坡華樂團系列音樂會「一曲難忘」擔任獨奏;2016年在新加坡華樂團「慈善受邀音樂會」與新加坡華藝節「群英爭霸-武俠影視音樂會」中均擔任二胡獨奏。
認識嗎?
譚小駟老師
這些老師們共同的老師
圈內外人稱「駟哥」
譚小駟 湖南廣播電視樂團二胡獨奏演員,湖南省音協二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湖南省音協大筒專業委員會顧問,湖南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1961年4月生於長沙,11歲起學習二胡,師從於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周家澧教授
1978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修二胡,師從於李堅雄教授和葉安卓副教授
1988年獲湖南省首屆「同樂杯」民族器樂演奏大賽,成人專業組一等獎的第一名
1988年榮獲湖南省第二屆少兒「樂體杯」器樂大獎賽,民樂學生三組最佳藝術指導獎
1991年在長沙市第三屆「長文杯」藝術童星大獎賽中榮獲優秀指導獎
1994年被聘為武漢音樂學院長沙附中班專業老師
1995年獲湖南省首屆二胡獨奏比賽專業組一等獎
1999年在湖南省「敦煌·科文杯」二胡、古箏、琵琶演奏中,獲二胡藝術指導獎
2000年與高炳點同志合著中國藝術教育特長培訓名師指點一套大型光碟系列叢書二胡名師指點一書的撰寫工作
2014年獲湖南省二胡最佳教學成果獎。
讓我們來爆料一下譚小駟老師的人生故事吧
譚老師出身於長沙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覺得學一門技藝好自立,將譚小駟送入了湖南師範大學音樂系周家澧老師門下。1978年,譚小駟順利考入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修二胡。
大學畢業後,譚小駟就職於湖南廣播電視樂團,從事廣播電視的配樂,當年他為廣播劇《三國風雲》、《城裡人鄉裡人外國人》等配的二胡樂曲,至今仍有很多老長沙人記得。「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很有成就感。」
譚小泗老師年輕時的照片,帥哥一枚 ^_^
當年羅浩先生為譚小駟老師發表的一篇報導
——介紹譚小駟演奏的《秦腔主題隨想曲》
譚小駟拿著二胡參加了首屆「同樂杯」民族器樂演奏大賽。這是我省首次舉辦的民族器樂大賽,聚集了省內數百名一流演奏高手,經過多輪角逐,譚小駟以一曲《秦腔主題隨想曲》獲得專業組一等獎。
這次比賽他發揮很好,樂曲開始一起板就進入意境,在高超的長弓和精緻的短弓運月用下,在靈活結實的指法中,秦腔牌子如歌如訴,向觀眾展現了一幅蒼涼、遼闊的西部圖畫:赤腳板、舊嗩吶、破窯洞、光腚娃……這畫是小駟用二胡編織的,是他創作了一種氛圍,觀眾在這種創作中沉醉、感奮。這氛圍是曲子的意蘊,同時也是小駟的感覺。在這裡,小駟的演奏技巧與他的樂思統一了,手與大腦融合了。
這是一種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談何啟易。作為一個專業二胡演奏者,小駟孜孜不倦地在追求這種境界,十幾年來,他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著,希望自己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長沙臺5月23日播出譚小駟演奏的《秦腔主題隨想曲》,歡迎收看。
羅 浩
我說小駟
小駟屬於那種過目難忘的音樂人。自信、憨實的笑,力道適然的低調幽默。當他用渾厚而溫和的男中音談起他熱愛的二胡時,悠揚恰似他指尖流淌的神音妙韻。
二胡是易學難精的樂器,用圈內人眼光看,全面掌握技法已屬不易,讓靈魂放飛,用心靈自由地歌唱更是難之又難。化難為易,舉重若輕,正是小駟的拿手好戲,於是,小駟成了活躍在三湘四水,名聞遐邇的二胡演奏家。
小駟的二胡,幼年發蒙,悟性彌高,川年寒署,孜孜以求。採南北之英。匯各家之長,雲收霧散,終於宣洩出自己的酣暢淋漓。
湘風漢水,哺育了小駟,日月經天,造就了小駟。綞我聽到了獨特的這一個……
激越奔放,氣勢恢宏,如黃河之水傾天而下,磅礴之勢吞卷萬裡河山。餘音猶在耳畔,轉瞬化作泉水叮咚,淙淙澈澈,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正是這種厚重與清婉的結合。勾勒出小駟的音樂,坦然昭未著演奏家的靈魂。
小駟每每起弓弄弦,便牽住聽者的呼吸,使人情不自禁,歌哭無端,曲終意蘊,難以自已。他正是憑著這股收放自如內力,揮灑出穿透力十足的旋律線條。如同沉迷的精靈,在月光下傾訴,在草地上歡悅,在林蔭中顫抖。
小駟的音樂,包容了他自身的複合性格。裂人肺腑、人音悲情的《江河水》是情感迸發的小駟;雜花生樹、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清新雋永的小駟,月白風輕、沁人心脾的《月夜》是悠閒瀟灑的小駟……
切莫以為小駟是個不諳世事的「樂痴」,四十郎當歲的他可還真的有幾發本色難改的孩子氣呢。憨厚而不失狡黠,在和樂融融的調侃中又始終伴隨幾分桀驁不馴的個性。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羈催生出他身上的一種獨特魅力吧。
亂談至此,突憶起小駟年輕時跳進河裡玩命搭救落水的外鄉人一事,不由會心一笑,這個傢伙,讓人如何能不去親近,不去細細聆呢?
人生若夢,歲月如歌。對小駟來說,耳邊不息的該是手頭那把二胡的聲聲詠嘆吧。
「小駟每每起弓弄弦,便牽住聽者的呼吸,使人情不自禁,歌哭無端,曲中意蘊,難以自已。他正是憑著這股收放自如的內力,揮灑出穿透力十足的旋律線條。如同沉迷的精靈,在月光下傾訴,在草地上歡悅,在林蔭中顫抖。」
湖南省音協二胡專業委員會會長楊長安曾這樣評價譚小駟的二胡演奏
與譚小駟老師合影的這些學生都是二胡專業教師
譚小駟老師教學的訣竅在哪?
他說第一是打好基礎。譚老師對於初學的琴童,在起始的兩個月,只教基礎的內容:坐姿、右手的持弓運弓、左手的手型按指。一點不馬虎。
第二重視示範。他認為示範是教師自己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學習模仿的樣板,它在傳授技藝的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好的老師是肯示範,能示範的。譚老師就是這樣,就授一曲,他先將全曲示奏一遍,讓學生感受到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對樂曲的難點,他反覆示範、帶奏,並輔以講解,一個一個的難點突破後,全曲也就通了。示範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領略二胡的美——音色的美,音韻的美,音樂的美,引領學生進入藝術的境界。譚老師的示範,就起了這樣的作用。
譚小駟老師常常被人問起
拉琴和教琴,你更喜歡哪種?
他總是笑眯眯的回答
當然是教琴,教琴有意思。
想想也是
已經當老師的學生們經常相約來看望當年的老師
怎麼會沒意思呢?
不僅有意思,還很幸福!
新加坡華樂團的譚曼曼
不僅是譚小駟老師手把手教出的學生
更是他的寶貝女兒
譚小駟老師在剛剛結束的省音協二胡專委會換屆大會
演奏《查爾達斯》的錄像
譚老師技藝不減當年
女兒譚曼曼還彈得一手好鋼琴
演奏:譚小駟 鋼伴:譚曼曼
譚老師已經多次舉辦過獨奏音樂會和師生音樂會
目前最大的心願
卻是籌備一場別開生面的
父女二胡專場音樂會
用琴弦去訴說兩代人濃濃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