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侃,一個叫板胡適的「瘋子」!

2021-03-05 蛙鳴於野

黃侃,湖北省蘄春縣人,字季剛、晚年自號量守居士,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字學家。

黃侃為章太炎門生,

學術深得其師三昧,

後人有「章黃之學」的美譽;

其稟性一如其師,嬉笑怒罵,

恃才傲物,任性而為,

故時人有「章瘋」、「黃瘋」之說。

天資聰明穎慧,人喚神童!

黃侃 書札

黃侃之父教子甚嚴,黃侃天資聰明穎慧,5歲就能將《史記》、《漢書》必須從頭背到尾,7歲作詩,9歲能讀《經》,日逾千言,人呼「神童」。13歲時不幸遭遇父親逝世,即立志劬學,15歲考中秀才。不久清廷廢科舉、興學堂,遂考入湖北文普通中學堂為第一期學員。同學中有宋教仁等人,稍後有查光佛、鄭江灝、歐陽瑞驊、董必武等,這些人後來都成為著名的革命黨人。

逾越師生人倫,婚史豐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黃侃在這方面經常逾越師生人倫,頗遭物議。據說,他一生結婚達九次之多。當年,刊物上曾有「黃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語。

兒時延師授讀因家用匱乏,黃侃曾奉母命寄書告父,書末綴詩被父親的摯友王鼎丞看後詫為奇才,即以其女許之,此女即為黃侃的原配王夫人。

黃侃詩詞集稿

用假名與同鄉女學生結婚

黃紹蘭是黃侃的同鄉、同族,黃侃當過她的塾師。後來,黃紹蘭從北京女師肄業,去上海開辦博文女校,黃侃便到上海追求她。髮妻尚未下堂,黃侃心生一計,騙取黃紹蘭與自己辦理結婚證書,用的是李某某的假名。黃侃的解釋是:「因你也明知我家有髮妻。如用我真名,則我犯重婚罪。同時你明知故犯,也不能不負責任。」

誰知好景不長,黃侃回北京女師大教書,與一蘇州籍的彭姓女學生秘密結合,此事被黃紹蘭的好友偵知。黃紹蘭聞訊,欲哭無淚,因為婚書上男方的姓名不真,又如何對簿公堂?更可悲的是,她與黃侃生有一女,其父恨她辱沒家風,一怒之下,與她斷絕父女關係。

黃紹蘭後來投在章太炎門下,深得章夫人湯國梨的同情,但她擺脫不了黃侃給她心靈投下的巨幅陰影,終於還是瘋掉了,而且自縊身亡。湯國梨在《太炎先生軼事簡述》一文中公開表明她看不慣黃侃極不檢點的私生活,罵他「有文無行,為人所不恥」,是「無恥之尤的衣冠禽獸」。

行書錄虞美人

  

與女兒同級學生交好

黃侃在武昌高師任教時,武昌女師學生黃菊英與他的大女兒同年級,常到黃家串門,以伯叔之禮事黃侃,黃侃對這位女學生也非常友善。就這樣日久生情,黃侃對這個女學生也很好。

日子一久,竟生愛戀,不數月,二人突然宣布結婚。朋友們都以「人言可畏」勸他,他坦然地說:「這怕什麼?」此事傳遍武漢學界,頓時成為醜聞。黃侃何時怕過別人罵他傷風敗俗?他居然要學生收集罵他的小報,以供蜜月消遣。他填了一闕《採桑子》的詞給黃句英,可謂十二分深情:

今生未必重相見,遙計他生,誰信他生?縹緲纏綿一種情。

當時留戀成何濟?知有飄零,畢竟飄零,便是飄零也感卿。

黃菊英反覆默誦這闋詞,淚眼朦朧,大受感動。她認定嫁為名士妻,修到才子婦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便毅然脫離家庭,與黃侃結為夫妻。

欲帶兒子逛妓院,性情中人!

浪蕩才子不光婚史豐富,逛青樓喝花酒更是不在話下。那個時候,文人們去花街柳巷秦樓楚館吃吃花酒打打茶圍,是件雅事。黃侃本是個詩酒風流的人物,以狹邪遊(狎妓)為遣,並不奇怪。

 

黃侃的長子念華患肺結核去世後,閒談中黃侃問念田:「你知道你哥哥怎麼死的嗎?」念田說:「不是肺結核嗎?」「不對!」念田一時不明白了,於是猜,全不對。最後黃侃說:「是捋死的(即手淫而死)。」隨後黃侃又囑咐道,「你不要學你哥哥,你要有這欲望,你告訴我,我帶你去。」猛一轉念,自語道:「吾父子怎好同去?」

黃侃書 行書對聯

這段軼聞頗有些不登大雅的意思,其實這中間包含了黃侃複雜的心理和感情。黃念華是長子,黃侃意欲將其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又因自己幼時艱難的求學經歷以及他自己一貫堅持的在讀書上的刻苦精神,這厚望轉化為一種嚴厲。小學五六年級時,便給黃念華出作文題——《唐太宗有功於世論》,教子之嚴與期望之厚由此可見。

黃念華不負父望,果然是個讀書種子,可惜早逝。念華死後,黃侃回首往昔,也許覺得念華之死與他教導太嚴管束太多有關。其實,肺結核病人在那個時代無藥可救,得了此病,只有等死一途。結核晚期,病人呼吸艱難,有時為減輕痛苦,據說會以手淫來求得暫時解脫。黃侃也許發現念華有過手淫,但未與其疾痛聯繫,又加上喪子的悲痛和自責,誤以為念華因此而死,才有後來一番對念田說的話。

行書詞句 立軸

由此而想,倒覺得黃侃是一位具有真情的人。一個人惟其具有真情,有時才易走極端。他與兒子的這番「露骨」對話,實則也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深切而真實的關懷。

狂懟文人,其樂無窮!

胡適

罵胡適

01

胡適主張白話文,黃侃主張文言文,兩人都在北大教書,抬頭不見低頭見。一次,黃侃見著胡適:「你提倡白話文,不是真心實意!」胡適猝不及防:「為何?」黃侃竊喜:「你要是真心實意提倡白話文,就不應該叫『胡適之』。」胡適:「那叫什麼?」黃侃:「應該叫『到哪裡去』!」說完了,黃侃仰著頭打了三個哈哈,然後揚長而去,剩胡適在風中凌亂。

02

黃侃在課堂上講文言文的高明,講著講著,就想起了胡適,說:「如果胡適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打電報得這麼說: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啊!總共十一個字,要是用文言文,四個字就夠了:『妻喪速歸』,省了三分之二的電報費。」

03

某日課間休息,幾名教授在閒聊京劇《秦瓊賣馬》,胡適瞧不上京劇,插嘴說:「京劇真是太落伍了,用一根鞭子就算馬,用兩把旗子就算車,應該用真車真馬……」幾名教授嗆在那下不來,想反駁卻又找不著話,黃侃站了起來:「適之啊,適之,要是唱武松打虎怎麼辦啊?」胡適:「……」

04

還有更厲害的,黃侃在中央大學講謝靈運做官做到了秘書監時,又想起了胡適,胡適寫了兩本書,一本叫《哲學史大綱》,另一本叫《白話文學史》,雖是兩本不一樣的書,卻有一個共同點:都只寫了一半,下半部沒有。黃侃又竊喜,說:「昔日有謝靈運為秘書監,今日胡適可稱之為著作監。」學生聽不明白,啥叫著作監?黃侃:「監,就是太監的意思,書只寫了上半部,『下面沒有了』,不是太監?」學生大笑!

罵陳獨秀

陳獨秀

01

1908年前後,陳獨秀到東京民報社章氏寓所造訪,錢玄同和黃侃二人到隔壁迴避。陳、章二人閒談時,談到清代漢學的發達,陳獨秀列舉戴、段、王諸人,多出於蘇皖,頗為蘇皖人自豪。後採話題轉到了湖北,說湖北沒有出什麼大學者。正在隔壁屋子裡的黃侃突然跳出來反詰道:「湖北固然沒有學者,然而這不就是區區;安徽固然多有學者,然而這也未必就是足下。」陳獨秀聽了默然而去。

02

陳獨秀就任北大文科學長那天,是校長蔡元培和他去休息室與文科教授見面的,因為校長在,大家都還客氣。正在寒暄的時候,一個戴著瓜皮帽的男人衝了進來,是黃侃,看大家在歡迎陳獨秀,不屑地笑了:「好熱鬧,區區一個桐城秀才,也需要如此興師動眾?」說完了,揮揮袖子,又走了。

其實黃侃罵人有時也不並是與其有過節,而是找到了那個可以較勁的人。較勁也分很多種,有人喜歡撿軟柿子捏,有人偏偏要找大腕扳,這樣才過癮,這樣才對等,這樣才夠勁兒。

罵王闓運

王闓運

王闓運,晚清經學家、文學家。是當時的名流,做過攝政王肅順的幕僚,勸肅順早點對慈禧下手,肅順不聽,被慈禧殺了,他只好躲回湖南做學問。王闓運的名聲還不在這,而是學問很有幾把刷子,楊度、齊白石就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

一次,黃侃去拜訪王闓運,王闓運喜歡黃侃,覺著他的詩寫得好,見黃侃來了,一邊笑一邊說:「哎呀,你年紀輕輕就文採斐然,我兒子與你差不多大,卻還一竅不通啊。」按理說,黃侃應該很激動,可他偏偏喜歡斜著來:「您老尚且不通,更何況您的兒子!」

罵章太炎

章太炎

1905年,受到張之洞器重的黃侃東渡日本留學,來到日本後在學校外面租了間公寓,是二樓。

當時黃侃住樓上,章太炎住樓下。一天夜晚,黃因內急,不及上廁所,便從樓窗中解褲洋洋直瀉。章太炎此時夜讀正酣,驀地一股腥臊尿水瀑布般往下飛濺,禁不住高聲怒罵。黃侃本系貴公子出身,且正年輕性躁,盛氣凌人,雖然理虧,又不甘被罵,用國罵(就是引經據典,吊書袋,拐著彎罵)回擊對方。雙方罵了好幾個回合,越罵越起勁,可其他住戶不樂意了,影響睡覺,把二人勸了回去。

本來罵完了也沒啥事了,第二天照常看書,可偏偏有人告訴黃侃,樓下住的不是別人,是國學大師章太炎,人稱「章瘋子」。

這回輪著黃侃懵了,遇著真高手了。於是,黃侃下樓道歉。不罵不相識,待雙方互通姓名後,彼此都熟知對方大名,遂將話鋒轉到學問上,兩人越談越投機。

黃侃跟章太炎在東京住了三年多,一直埋頭苦讀,不時向章請教。可笑的是,他跟章甚久,始終沒有「拜師」的形式,章很以為奇。到黃侃決定回國,向章求臨別贈言,太炎先生說:「你要拜一個好老師常常指教你才好。」他問什麼人好,太炎說:「北京找劉申叔(劉師培)吧。」他答:「暫時不想去北京。」太炎說:「只講孫詒讓也好。」他答:「不想到浙江。」太炎說:「陳伯韜在南京,你可去找他。」答:「南京恐怕去不了。」太炎說:「那怎麼辦?萬不得已,就是我勉強點吧!」

於是,這一罵,促成了章黃師徒的情分,黃侃認真地磕了頭,拜章太炎為師。

小事雖瘋,大節上卻不含糊!

既為「瘋子」,黃侃自然有其瘋的地方,雖小節上一塌糊塗,但其大節上從不含糊。

嘲諷袁世凱為人

袁世凱

袁世凱籌謀稱帝,因黃侃名氣甚大,並準備授予黃一等金質嘉禾勳章,授意黃侃為他寫《勸進書》。黃卑視袁的為人,因而拒之,並作詩歌嘲諷此事,說「二十餅子金真可惜,且招雙妓醉春風。」(據言當時一枚嘉禾勳章值二十金。)

與老師同舟共濟

1914年2月,章太炎從日本回國後因反對袁世凱稱帝,遭到軟禁,先囚於北京本司胡同,後囚於東城錢糧胡同。此時黃侃正接受北大之邀來京擔任教授之職,輾轉打聽到章氏下落,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探視。黃侃見章寂寞一人,便以請章講文學史為由,留下來伴宿。黃侃與師同舟共濟數月後,終被警察驅逐。

  

劉師培

拒絕擁戴袁氏稱帝

黃侃的老師劉師培後來成為「籌安會」六君子之一。1915年,劉在北京召集學術界知名人士開會,動員黃侃等人擁戴袁氏稱帝,話未說完,黃侃即起立嚴詞拒絕之,並氣憤地說:「如是,請先生一身任之!」說完拂袖而去。到會的眾人亦隨之而散。

  

不趨炎附勢,攀附權貴

居正(民國時期「廣濟五傑」之一,中國當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南京國民政府執政時期,黃侃的同盟會故友多系國府顯貴,他恥與往來。惟有居正當時受蔣介石軟禁,形單影隻,不勝苦楚,旁人躲之不及的時候,他卻常至居正囚地,與其談心解悶。後來居正東山再起,復登高位之後,他竟不復往見。居正念他的友情,親赴量守廬詰問他為何不再來玩,他正色答道:「君今非昔比,賓客盈門,權重位高,我豈能作攀附之徒!」

教學趣事多,學生的「特別教授」!


黃侃詩詞集稿

三不來教授

  

黃侃轉到南京中央大學任教後,在九華村自己建了一所房子,題曰「量守廬」,藏書滿屋,怡然自樂。他和校方有下雨不來、降雪不來、颳風不來之約,因此人稱他為「三不來教授」。每逢老天爺欲雨未雨、欲雪未雪時,學生便猜測黃侃會不會來上課,有人戲言「今天天氣黃不到」,往往是戲言成真。

我本人就是名片

在中央大學兼課的名流頗多,教授們大都西裝革履,汽車進出,最起碼也有黃包車。唯黃侃進出,每著一件半新不舊的長衫或長袍,一塊青布包幾本常讀之書。中央大學規定師生進出校門要佩戴校徽,黃侃偏偏不戴。門衛見此公不戴校徽,要看他的名片,他說:「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爭執中,校長出來調解、道歉才算了事。

 

日知錄校記一卷 民國·黃侃撰 

時間到了,錢還沒到

有一次,上課鈴響了,學生坐滿了教室,等待老師上課。但黃侃卻安坐在教員休息室,沒有絲毫起身往教室走的意思。學生等了一會兒,見老師未到,趕緊報告了教務處。教務處職員知道黃侃名士脾氣發作了,馬上跑去請他上課,說:「上課時間到了,該上課了。」誰知黃侃兩眼望天,冷冷地說:「時間到了哦,錢還沒有到呢。」原來,學校沒有及時發放薪水,黃侃表示不滿。教務處趕快代他領了薪水,他才去教室上課。

  

致潘重規書札

每人八十分

黃侃曾在中央大學開設「文學研究法」課程,用《文心雕龍》作課本。他平時只管講課,一向不給學生布置作業。臨到期末考試,他又不肯看考試卷子,也不打分數。此做法在教務處那兒可過不了關,一再催促。最後,黃侃被逼急了,就給教務處寫了一張紙條,上書「每人八十分」五個大字。他的意思是學生總想得甲等,給九十分嫌多,七十分又非甲等。八十分正合適。教務處也無可奈何,就不再提起這事了。

黃侃 致丁惟汾(鼎臣)信札七通

講課不帶原書不帶稿

黃侃在北大授課時,學生都稱黃侃是一個「特別教授」。在堂上對《說文解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講,一不帶原書,二不帶講稿,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學生對引用的經典論據,下課以後去查書,一字不漏,一字不錯,引起了全班同學嘖嘖稱羨。

黃侃丁卯日抄

有一天,黃的學生為他拿皮包時發現內有許慎的《說文解字》,打開一看,那書上畫得太特別了:書頭蠅頭小字,密密麻麻,有墨筆寫的,有硃筆寫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符號,全書9300字,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講法;別人的講法,有的他肯定,有的他否定,也都記在了上面。一個學生看了黃侃所讀的那本《說文解字》後,對他說:「黃先生,你這批在書頭上、書邊上的東西,顏色各異,字又那麼小,誰還認得呢?」黃侃半開玩笑說:「我要人認得幹什麼呢?別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內容,我就不是第一了。」大家都哄地笑了。

黃侃讀《廣雅疏證》識語

據說,他對《說文解字》讀了五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體會。他去講授的時候,也每一次有新的內容,同學們說:聽黃先生的課,百聽不厭,常聽常新。

雖放蕩不羈,實為純孝之人!

狂狷,孤傲,瘋子,名士,

好遊歷,好讀書,好罵人,

桀驁不馴,不拘小節,

性情乖張,特立獨行……

這是黃侃留給後人一串關鍵詞

而章太炎對這位大弟子身上的各種毛病則表示出足夠的寬容和理解,認為黃侃酷似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中阮籍那樣放蕩不羈的人物,不管他如何玩忽禮法,逃脫責任,畢竟喪母時嘔血數升,仍是純孝之人,內心是善良的,並非殘忍之徒。

《夢謁母墳圖》

1908年,黃侃生母周孺人病重,家中電召其還家侍疾。黃侃還家六月,生母去世,大慟,乃至吐血。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因叛徒告密,兩江總督端方聽說黃侃在家鄉,即密電湖廣總督陳夔龍速逮之。黃侃得知消息,迅即離家,輾轉到日本。黃侃返回日本後,仍思母不已,乃請蘇曼殊繪一圖,名「夢謁母墳圖」,自為之記,請章太炎寫了題跋。這幅畫也成了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

是否可以這樣說,黃侃像愛母親一樣愛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是他對國學的天然情感。正是因為這種情感,他將著述看得神聖,他做學問非常嚴謹,因為他深知「中國學問如仰山鑄銅,煮海為鹽,終無止境」。

書法手稿

嚴於律己,讀書之事一絲不苟!

黃侃曾言,讀書前「要如一字不識人」,方能讀書。讀書時還喜歡隨手圈點,許多書都不止圈點了一遍。甚至把讀書時只隨便翻翻,點讀數篇輒止者稱作「殺書頭」,很不以為然。

書法手稿

關於黃侃讀書之苦,許多學者津津樂道,但他並不以為苦事。有一次,黃侃與學生陸宗達閒聊,黃問陸:「一個人什麼時候最高興?」陸不知道老師此問何意,就亂猜一通,說這個最高興,又說那個最高興。黃侃聽後,都只是搖搖頭。最後,陸問老師答案是什麼,黃侃笑著說:「是一本書圈點到最後一卷還剩末一篇兒的時候最高興。」

  

此件為黃侃先生課兒鈔錄古文,其首冊用黃侃專用稿紙鈔成,批校嚴謹,頗見先生認真態度。

「老師不是迂夫子,而是思想活潑、富於生活情趣的人。他喜歡遊山玩水,喝酒打牌,吟詩作字,但是有一條,無論怎樣玩,他對自己規定每天應做的功課是要做完的……」弟子程千帆這番話可謂知人善論。

黃侃讀書必正襟危坐,一絲不苟,白天不管如何勞累,晚上照常堅持雞鳴始就寢,從不因人事、貧困或疾病而改變。有時朋友來訪,與之縱談至深夜,客人走後,黃侃仍要坐在燈下校讀,讀畢才就寢。1913年,黃旅居上海時,異常貧困。除夕之夜,街上爆竹之聲通宵達旦,而他卻獨坐室內,精心研讀,不知睏倦。

不滿五十不著書,卻逝於天命之年!

有人感嘆:老一輩學者做學問何其紮實,書讀百遍,繼而精思,始援筆為文,可言著作文章。

黃侃曾說「不滿五十不著書」。1935年,黃侃五十大壽,章太炎十分高興的贈他一副對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上連以孔子「五十讀《易》」的典故,稱讚他50年來都在勤奮學習;下聯用蔡邕《曹娥碑》的古典,希望黃侃今後可以潛心著述。黃侃見聯大為恐懼,因為章太炎聯中嵌有「黃絕命」三字。同年10月8日,黃侃因飲酒過量,吐血而死。章太炎因聯句竟成讖語,悔痛不已。

篆書書法

據說在其彌留之時,他說不得話,手卻指向架上一書。學生們將書拿來,他翻到一頁,手一點,人已逝去了。送走老師之後,學生們想起那書,大家翻開一看,頓時覺得,雷電之光,激蕩天地:前幾日學生們爭論的一個問題,老師沒能作答。原來,老師最後手之所指,正是答案所在。

黃侃批校文心雕龍札記講義合訂本

黃侃去世時年僅50歲,雖未出版任何著作,卻成為海內外公認的國學大師。

聯繫編輯:15264706799

相關焦點

  • 黃侃:有文化的「流氓」,最斯文的「敗類」!
    世人都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黃侃就是這樣一個瘋子天才。他是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師承章太炎,和章太炎號稱古文言文最後的絕唱。
  • 民國訓詁學大師黃侃趣事二三記
    其中張瘋子有個學生叫黃侃黃季剛算個小瘋子,其詩詞堪稱一絕!黃季剛身上有著濃厚的魏晉風度,狂放不羈,當年章太炎被袁世凱抓去坐牢,黃季剛要求和老師一起赴死。袁世凱拿文人無奈只能關著,好吃好喝伺候著。黃季剛不停指使老師讓換好廚子。黃季剛一生風流被師母湯國梨責罵曰:「除妻女皆可娶」。
  • 黃侃罵人的故事與學問
    黃侃在北大授課時,學生都稱黃侃是一個「特別教授」。在堂上對《說文解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講,一不帶原書,二不帶講稿,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口若懸河,頭頭是道。黃侃答道:如果你真心實意提倡白話文,就不應該叫「胡適」,而應該叫「到哪裡去」。也就是說,胡適這個名字也應該翻譯成白話。
  • 黃侃的讀書觀
    1896年,10歲的黃侃隨父到武昌,讀經而外,縱覽諸子、史傳,能為詩文。第二年,父親去世。1902年,16歲的黃侃入武昌湖北文華普通學堂,與宋教仁、董必武等人同學。學習期間,黃侃常與董必武、宋教仁、田桐等人議論時政,暢談革命。1905年,19歲的黃侃因宣傳排滿思想而遭學校開除,用現在的話說,他在校園或網上發表了或左或右的「憤青」言論;但其後得張之洞幫助留學日本。
  • 徐有富:黃侃讀書法舉隅 附黃侃論學語錄
    黃侃讀書治學大抵也從目錄學入手,如他在1925年2月15日的日記中寫道:「搜集正史參考書目略備,遂治全史。行可來,以正史參考書目尚有未備,取去代為補苴。」可見他在治全史前,先編了一個目錄,而且還將該目錄向他人徵求意見,並請他人補充。他研讀宋代金石學也是這麼做的。
  • 黃侃的精讀
    黃侃一生治學嚴謹,讀書極多而精細,很有心得,總結他的讀書之道,可用「批註圈點精讀書」來概括。  黃侃讀書非常認真,喜歡隨手圈點,許多書都不止圈點一遍。他曾圈點《文選》數十遍,圈點《漢書》《新唐書》三遍。讀《清史稿》時,全書共一百冊七百卷,他從頭到尾一卷一捲地詳加批註圈點,絕不跳過。他曾說:「讀書貴專不貴博,未畢一書,不閱他書。
  • 這部新劇有意思,名字叫「瘋子」
    可以肯定的說,《瘋子》也是一部非常好玩的劇。不僅有意思,《瘋子》的陣容十分豪華。父親也準備得很周全,提前把歐文叫來進行演習。歐文腦海中存在的人又開始頻繁出現了,給歐文了一項重要任務。一個想要研發新藥治療抑鬱等疾病的機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歐文前來參加試驗,而安妮來這裡只是想要繼續嗑藥。
  • 癲狂文人黃侃:懟胡適、罵康有為,還在嶽父的紫檀木椅大解
    1、與陳漢章刀杖相決,與吳梅互扇巴掌黃侃和號稱「兩足書櫃」的陳漢章都是北大國學教授,兩人經常在辦公室交流。有一回,黃侃和陳漢章談傳統文學談到熱火朝天,雙方各持己見、辯論相持不下。這時黃侃急了,直接塞給了陳漢章一個手杖,自己又拿了一把短刀,示意陳漢章到外面決鬥。
  • 訓詁學泰鬥陸宗達,覺得老師黃侃「最狠」?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學習進入第一天,陸宗達想著黃侃老師一定會給自己好好上一堂課,老師來講自己來聽。可讓黃侃摸不著頭腦的是,他見到老師,老師多餘的話沒有,而是遞給自己一本《說文解字》。在陸宗達翻開看時,滿是一臉迷茫,因為這本厚厚的《說文解字》與眾不同,它從頭至尾壓根一個標點符號都沒有。然而,老師黃侃說了這麼一句更加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話:「點上標點,點完見我。」。
  • 出走歸來的「大喜哥」:我叫劉佩麟不是個瘋子
    「我回來是想告訴大家,我不是個瘋子。」相信不少人還記得年初「大喜哥」離開青島去福州的新聞,時隔231天之後,「大喜哥」帶著以他日記為藍本的新書《我的一生》回到故鄉青島。他此行的目的有兩個,宣傳新書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大喜哥」想告訴自己的家鄉父老,「我叫劉佩麟,我不是個瘋子。」
  • 黃侃進校門不戴校徽,被要求看名片:我就是名片,把我拿去好了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黃侃也具有許多的頭銜: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學家等,他的一生,可以說所獲殊榮無數。與黃侃才學同樣出名的,還有他的「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侃大師的「狂妄」,看看他到底有多狂?
  • 人物|學者黃侃:50歲前不著書 忠告學人要做真學問
    黃侃專攻《說文解字》,課堂上一個字一個字地講,一不帶原書,二不帶講稿,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學生們對其引用的經典論據,下課以後去找書翻檢對照,居然一字不漏,一字不錯,嘖嘖稱羨。一次,黃侃與學生陸宗達閒聊,黃問陸:「一個人什麼時候最高興?」陸不知道老師此問何意,就亂猜一通,說這個最高興,又說那個最高興。黃侃聽後,都只是搖搖頭。最後,陸問老師答案是什麼,黃侃笑著說:「是一本書圈點到最後一卷還剩末一篇兒的時候最高興。」這次談話讓陸宗達終生銘記在心。黃侃在自己所藏書目冊上曾寫下這樣一首詩:稚圭應記為傭日,昭裔難忘發憤時。
  • 學生送紀念冊,黃侃直接扔河裡,學生求照片:不如給我鑄銅像
    黃侃曾留學日本,拜學從師章太炎。如此他是章太炎的學生,在但後人眼裡,黃侃卻與師父同名,且與劉師培三人共稱為「國學大師」。黃侃在經學、文學、哲學等諸多方面頗有成就,有「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之名。殊榮無數的他,在生活中為人狂妄一些是可以理解的。換句話說,黃侃的狂,底子硬!
  • 《一個瘋子的世界》——「冬九」
    瘋子未曾會想到離開家鄉,去看看這個世界。他並不知道外面的色彩是怎樣的,那裡的天空是否會有所不同。他也以為自己會一直留在家鄉,享受著安穩的日子,不至於像現在忘了自己是誰。可是,離開這一決定,又何嘗不是瘋子堅持的想法呢,只不過他可能忘了。因為瘋子發現執著於過去走不出困境,所以為了不荒廢未來,瘋子選擇了離開,選擇了遺忘,只不過,遺忘的太多了。終究,瘋子離開了過去,離開了安逸,離開了家鄉。
  • 韓瘋子神奇的一生
    ,我們叫他韓瘋子。韓瘋子把獵槍的對著校長的腦袋瓜子,我們都見識過。他每節課只講30分鐘,然後教室門都不出,就直接跨上了摩託車,然後聽見發動機的轟鳴,韓瘋子就出了校門。其他班同學聽到韓瘋子的馬達聲,就知道還有15分鐘下課。要不是校長在,韓瘋子一般都把摩託車直接開講臺上停好。這一年,縣教育局的印刷機壞了,死活查不出毛病,外國專家都叫了好幾撥。
  • 《瘋子》三
    晚上的時候,房東楊叔給我們這些常在他家吃飯的同學準備了非常豐盛的一桌,同學們盡情地吃著,盡情地喝著,盡情地聊著,楊叔也一個勁兒地勸著。一幫人中,瘋子和敏子最善飲,這不,兩個人又拼起酒了,一杯,一杯,又一杯,再來一杯,敏子還不忘再說:「怎麼樣,還來嗎?」話還沒有說完,已經吐了,倒了。瘋子也像瘋了似的,抓著我的胳膊不放並且大聲叫著,嚷著。
  • 黃侃:想聽我講另一半課程,要私下請我吃飯
    黃侃,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師從章太炎」,留學過日本,是一代國學大師。不過,有學問的學者,一般都有些不一般的嗜好,據《量守廬學記續編:黃侃的生平和學術》一書的作者武酉山先生敘述,黃侃一生嗜好為四種:喝酒、喝茶(偏好喝濃茶)、抽菸、聽曲(清唱的崑曲)。但是,我們細心觀察黃侃的生平,便能發現,其實黃侃還有一個嗜好,那就是愛吃。
  • 她的世界麥浪金黃 南京一中全能老師黃侃獲評「2019感動秦淮教育...
    黃侃說,她走過全世界六大洲40個國家,下一個目標是南極洲。正因如此,她有著難得的國際視野和眼界,她的育人理念也獨樹一幟。「在美國我聽過一堂小學生的課,老師問4加5等於幾?有一個學生說等於8,老師的點評是:『很好,很接近答案!』
  • 四野兩個王牌師由兩個「瘋子」統帥, 「大瘋子」卻怕「小瘋子」!
    解放戰爭時期,四個領域有兩個著名的「瘋子」,一個是鍾偉,一個是鄧嶽。鍾偉有「大瘋子」的綽號,鄧越有「小瘋子」的綽號。據說這兩個人瘋了。據說大炮阻止不了他們。他們被稱為「林彪手下不想死的瘋狂將軍」。20團本來就是全縱隊的王牌,如下山的猛虎,嗷嗷地叫,當夜率先攻入了前溫家臺村內,並控制了一塊陣地,在敵人心臟上插上了一把鋼刀。7日上午9日30分,鍾偉二縱5師一部也投入戰鬥。
  • 談黃侃先生的治學態度和方法
    也歡迎各位惠賜微信稿件至zhangfutongqf@163.com】【黃侃(1886—1935)亦名喬馨,字季剛、禾子、季子、季康,號運甓、量守居士,湖北省蘄春縣青石鎮黃大樟樹人。1914年秋,應聘至北京大學任教授。1919年後,相繼執教於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武昌中華大學、北京大學、瀋陽東北大學、南京中央大學,講授詞章、訓詁及經史之學,前後凡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