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送紀念冊,黃侃直接扔河裡,學生求照片:不如給我鑄銅像

2020-12-25 靈楓歷史閣

教學制度從建立以來,隨著社會局勢的演變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

在治學裡,亙古不變的除了老師「教授」、學生「習得」以外,師生關係也是千古不變的話題。

學生都喜歡平易近人、學識淵博的老師,老師又都喜歡聰明上進、勤學好問的學生。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歷史的那一時刻都是一致的。

但總有一些「狂妄」、「自大」、「嚴苛」的老師,他們嚴謹治學,卻不吝於討學生、同事們的歡心。

黃侃在學生、同事眼裡,被稱為「特別教師」,那麼他到底特別在哪裡呢?

一、黃侃痛批大罵胡適,嘴上痛快了才開始授課

1886年4月3日,黃侃出生於四川成都。他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學家。

黃侃曾留學日本,拜學從師章太炎。如此他是章太炎的學生,在但後人眼裡,黃侃卻與師父同名,且與劉師培三人共稱為「國學大師」。

黃侃在經學、文學、哲學等諸多方面頗有成就,有「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之名。殊榮無數的他,在生活中為人狂妄一些是可以理解的。換句話說,黃侃的狂,底子硬!

胡適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舉足輕重的偉人,在黃侃嘴裡卻被罵了上千遍。

1919年,新文化運動的爆發使胡適這個名字遠播大江南北。胡適像是一夜之間蹦入大家的視野,而深得黃侃欣賞、給予厚望的門生傅斯年很快加入了「新文學」的陣營。

也許在專事研究傳統語言文字的黃侃眼裡,傅斯年這種追逐文學新潮流的行為略有背叛之意。所以,黃侃遷怒於胡適。

據當時北大的學生回憶,新文化運動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每次上課前黃侃都要當著眾人的面指名道姓的大罵胡適一通。心裡痛快了才開始上課。

二、學生送紀念冊,黃侃扔掉;學生要照片,辜鴻銘憤慨指責

按理說,身為老師,受同學們的喜愛和仰慕,應該十分高興才對。可學生們的追捧到了黃侃這裡,竟成了愚蠢和無聊。

北大有個學校慣例,就是每屆學生畢業前,都要印製精美同學錄。就是將所有老師、畢業班的同學的照片、祝福語、履歷一起編製成冊,印刷的費用都是由教授們自願捐錢印製。

畢業後留有一些紀念的物件無可厚非,其他教授們也樂意捐助,唯獨黃侃,對此事淡漠處之,既不捐錢也不照相。

等紀念冊印發出來,學校還是會給黃侃送去一份。那曾想,黃侃竟隨手將紀念冊扔進河裡,憤然罵道:「一群蠢貨,請喝臭水!」

同樣如此不近人情的,還有辜鴻銘。

辜鴻銘是出名的「民國怪才」,20歲時就已經獲得了13個不同領域的博士學位,且能熟練運用9門語言。

辜鴻銘的學生向他要照片時,卻被他嚴肅罵道:「我不是娼妓者流,何用照片?你們要是不吝惜經費,何不為我鑄一座銅像?」

黃侃的一生,在學生們眼裡或多或少是不近人情的;但他從不趨炎附勢,剛正不阿,由此品性實為可貴!

三、黃侃治學有道,臨死前還不忘為學生解惑

陸宗達是我國現代訓詁學界的泰山級人物,不為人知的是,陸宗達曾師從黃侃。

當年陸宗達登門拜訪黃侃,道明拜師來意後,黃侃從書桌上拿了一本全新的《說文解字》給他,讓他回去標上標點後再來找他,關於學識,隻字未提。

不久後,陸宗達拿著已經標註好的《說文解字》再次登門。這次黃侃依舊不談才學,遞給他一本全新的《說文解字》,讓他回去再次標註。

陸宗達雖心中不解,但還是按照黃侃的話做了。數月後,陸宗達給黃侃遞上一本已經被翻得褶皺的《說文解字》。黃侃這才對陸宗達講起學問來。

多年後,陸宗達回憶起師從黃侃那段時光不禁感慨道:「幸得當年翻爛了三本《說文解字》,如今做起學問來,才輕鬆得如庖丁解牛。」

由此可見,黃侃隨不善言表,但在治學上確實有一套。身為一名老師,他到死,都在履行著為人師表的職責。

據黃侃的學生回憶,在黃侃彌留之際,已經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

在臨走前幾分鐘,黃侃一直盯著書架上的一本書看,用顫抖的手指著,示意讓人取下來。

學生們將書遞給他,他顫巍巍的翻開某一頁,指著其中的一處點了幾下。只有,黃侃便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學生們在榻前痛哭不止,黃侃臨走前所指之處,正是前幾日同學們爭論的一個問題的答案所在。

相關焦點

  • 小學老師6年拍1000多張照片 制學生《成長紀念冊》
    原標題:小學老師6年拍1000多張照片 制學生《成長紀念冊》 學生們的照片。馮浪,當時她正在電腦前整理學生照片。  而對於拍攝照片,記錄學生成長的舉動,馮老師則覺得這很平常。「這是自己帶的第一屆學生,平時拍些照片可以留作紀念,沒想到一晃6年過去了,眼看就是最後一個兒童節了,自己也沒有什麼禮物送給學生,只想將這些照片整理出來送給他們,算是兒童節禮物吧。」馮老師笑道。
  • 有真學問卻不傳學生?黃侃:想聽我講另一半課程,要私下請我吃飯
    通過對黃侃生平事跡的觀察,我把他的愛吃總結出為以下三個特點:不請自來、來者不拒、不恥下「問」。黃侃當時在北大任教,教課極嚴,導致每次都有學生期末掛科。學生們打聽到黃侃喜好,便「組團」宴請黃侃,事後,學生期末考試,果然沒有掛科的人。知道這件事後,時任校長蔡元培都氣壞了,責怪黃侃:怎麼能接受學生請你吃飯,這是違反校規的行為啊?
  • 老師6年拍1000多張照片 製作學生成長紀念冊
    從這上千張照片中不難看出,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每一個孩子成長的瞬間都被細心的老師用照片紀錄,每名學生都能從照片中找到自己的成長故事。  而對於拍攝照片,記錄學生成長的舉動,馮老師則覺得這很平常。「這是自己帶的第一屆學生,平時拍些照片可以留作紀念,沒想到一晃6年過去了,眼看就是最後一個兒童節了,自己也沒有什麼禮物送給學生,只想將這些照片整理出來送給他們,算是兒童節禮物吧。」馮老師笑道。
  • 黃侃,一個叫板胡適的「瘋子」!
    黃侃跟章太炎在東京住了三年多,一直埋頭苦讀,不時向章請教。可笑的是,他跟章甚久,始終沒有「拜師」的形式,章很以為奇。到黃侃決定回國,向章求臨別贈言,太炎先生說:「你要拜一個好老師常常指教你才好。」居正念他的友情,親赴量守廬詰問他為何不再來玩,他正色答道:「君今非昔比,賓客盈門,權重位高,我豈能作攀附之徒!」教學趣事多,學生的「特別教授」!
  • 黃侃罵人的故事與學問
    一個學生看了黃侃所讀的那本《說文解字》後,說:「黃先生,你這批在書頭上、書邊上的東西,顏色各異,字又那麼小,誰還認得呢?」黃侃半開玩笑說:「我要人認得幹什麼呢?別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內容,我就不是第一了。」大家都哄地笑了。
  • 全班學生手繪「青春紀念冊」謝師恩
    在這份取名為「我們」的紀念冊中,來自班上的每位學生都密密麻麻寫滿了心裡話,這其中不僅僅是對乜麗莉的感激,更多的是對個人成長和心理歷程的記錄,字裡行間流淌著學生們對青春的認知,對未來的期許和對陪伴自己走過高中生活的老師的真摯感情。
  • 紀念冊的好處和意義
    畢業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買個紀念冊,把同學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紀念冊上,因為畢了業後就各奔東西。紀念冊可以紀念一些人和事物,或者是一些特殊的事。它是歲月的寫真,可以留下一些記憶,自己沒事翻翻紀念冊,可以想到以前的美好時光。
  • 徐有富:黃侃讀書法舉隅 附黃侃論學語錄
    黃侃購書的原則是為教學與科研服務,他在1928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專門分析了藏書家購書與學者購書的不同旨趣:買書備種類供所尋者,上也;於所專討書多致精本供校勘,亦不得已也。但求舊刊侈收藏之富,求秘本以獨見驕人,甚至但借人書,不以書借人,如黃丕烈,與山西富人積財不用、鎔金成山者無異矣。陸心源書埒四庫,盡歸海夷,楊守敬多致秘本書,終歸豪室,亦何為哉!
  • 曾營小學學生自己設計畢業紀念冊
    近日,曾營小學組織畢業班全體同學,利用手中的畫筆,設計製作「憶往事,逐夢想」為主題的畢業紀念冊,作為感恩母校的一個特別之「禮」。在設計活動中,曾營小學美術組六年級任課老師根據畢業紀念冊特點,從文案到圖片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書籍裝幀藝術,結合現代新媒體技術,設計一個構思新穎、美觀實用、富有個性的畢業紀念冊。「如何讓學生們了解畢業紀念冊的設計製作方法?
  • 「78政治系」紀念冊 住不下101個人生故事
    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是78級政治系最小的學生,上大學那一年,剛滿15歲。  「101個本科同學中最小15歲,最大32歲。如果算上同年入校的兩年制理論班同學,最大的有36歲,相差21歲。」羅衛東說,這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屆大學生。跟1977級一樣,積累了10多年的精英,通過高考,邁入了大學校門。  「剛入學時,我是娃娃音,經常有人以為我是來找爸爸的,不別校徽進不了校門。
  • 最好的畢業禮物:一本滿是回憶和愛的紀念冊
    照片中,他們或嚴肅、或搞怪、或跳躍、或擺出有意義的造型,都是為了留下最美好的紀念。楚天都市報記者今日獲悉,同是畢業生,今年,武漢黃陂區盤龍一小雅美民樂團的100餘名畢業生,收到了學校免費送的一份特殊禮物:一本名為《致青春:我們的紀念冊》。紀念冊裡記錄了孩子們平時訓練和比賽時的照片、獲獎瞬間等。這個禮物讓孩子們歡欣、家長驚喜,大家一致認為肯定會「一回憶就幸福」。
  • 人,為什麼要製作畢業紀念冊?一本畢業紀念冊設計的理念與思考
    我要製作一本畢業紀念冊,需要注意的畢業紀念冊設計理念。在百鉑有分享畢業紀念冊製作的設計構思,在這裡繼續說說在製作畢業冊,我們需要關注的哪些設計技巧和注意細節。畢業紀念冊製作案例很多時候大家在製作畢業紀念冊的時候呢不太願意去簡單介紹下學校風貌,其實這部分可以添加進去的。可以增加咱們紀念冊的紀念性嘛。呵呵。這裡可以加上一張學校的標誌性建築之類的,或是直接放一張校長的照片也行。
  • 幼兒園畢業紀念冊排版 幼兒園紀念冊設計思路
    幼兒園畢業紀念冊確定設計思路和設計風格,是懷舊還是個性.......本文說說幼兒園畢業相冊的設計和排版。幼兒園畢業相冊包含的內容較多,並不固定,延伸性和彈性較大。在提供資料的時候,大致包括畢業證書、幼兒園簡介、畢業集體照、籤名秀、小朋友個人信息、園長寄語、活動照片、老師信息、畢業歌、我愛我園等等。幼兒園畢業紀念冊假設按照時間排版,可以依據小班、中班、大班的學習和生活照片排版。並分對標題予以點綴,如古靈精怪、天真浪漫、無憂無慮等。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版也符合中國傳統先後習慣。
  • 高雄中山大學蔣介石銅像被拆 學生熱議:該把老蔣銅像搬到西子灣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過校園討論及公投後,位於高雄中山大學內的蔣介石銅像終於沒能逃掉被拆除的命運。臺灣聯合新聞網24日報導稱,高雄中山大學圖書館前的孫中山坐像與蔣介石立像去留爭議不斷,老蔣銅像多次被潑漆抗議。
  • 黃侃的精讀
    有時朋友來訪,與之縱談至深夜,客人走後,黃侃仍要坐在燈下校讀,讀完才就寢。黃侃讀過一部吳承仕的《經籍舊音辯證》,上面和作者商榷的批語就達400多條。他的再傳弟子、古代文史學家程千帆曾讚嘆,經黃侃所批點的《十三經註疏》《史記》《漢書》《新唐書》等書,精義紛呈。
  • 此人一生無書籍出版,學生們品評他的腔調是黃調,卻無庸置疑是海...
    一個學生看了黃侃所讀的那本《說文解字》後,對他說:「黃先生,你這批在書頭上、書邊上的東西,顏色各異,字又那麼小,誰還認得呢?」黃侃半開玩笑說:「我要人認得幹什麼呢?別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內容,我就不是第一了。」大家都哄地笑了。
  • 畢業紀念冊!揚州一大學生用一本書致青春
    提及自己出這本書的靈感,張孝健告訴記者,他平時就愛攝影,從大一剛進入校園,大大小小的活動拍攝了成千張照片。   今年碰上疫情,同學之間不能面對面告別,但可以以書傳情。張孝健說:「我想把自己的三年學習生活留一點值得回憶的東西。」   當張孝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輔導員老師後,老師非常支持他的這個想法。
  • 臺中山大學蔣介石銅像被拆 學生調侃「老蔣轉學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臺灣各地的蔣介石銅像接連出事,繼臺北中正紀念堂蔣銅像20日遭潑漆「染紅」後,臺灣中山大學內的蔣介石銅像22日也被拆除。臺媒稱,有該校學子眼見蔣銅像的遭遇,對此調侃:「老蔣轉學了?」「老孫,怎麼只剩你一個啊?小蔣呢?」
  • 畢業紀念冊《班級史冊》:高中班主任送給畢業生的珍貴禮物
    即使是現在,只有少數學校會編印一本相對簡單的畢業紀念冊,而由班主任組織一個班級,單獨編印個性化畢業紀念冊的情況是有的,但是寥寥可數——文字素材積累需要時間,需要積極學生參與,照片素材積累靠班主任,圖文編輯水平要求較高,而且很費精力和心思。而我終於花費的整整三年時間,完成了這個「曾經未完成」的心願。
  • 校園畢業季紀念冊設計、製作畢業紀念冊的注意問題
    在畢業紀念冊設計、畢業相冊製作的注意問題上值得思考。在學校裡的同學情是非常真誠的感情,是純粹是隨著時間的過去也不會淡化的情感。畢業離開學校,想要將校園的美好記憶保存好,製作一本畢業紀念冊、畢業相冊是明智的選擇。在設計製作畢業紀念冊的時候有許多製作技巧、注意問題,本文總結一些供你參考。看更多「畢業紀念冊的設計問題、注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