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文人黃侃:懟胡適、罵康有為,還在嶽父的紫檀木椅大解

2020-12-18 李舒舒

有個少年去拜訪當時的文壇領袖王闓運,王闓運對少年的文採很賞識,於是誇讚他:「你年方弱冠就已文採斐然,我兒子與你年紀相當,卻還一竅不通,真是盹犬啊!」

一般人被這樣位高權重的前輩誇為怎麼樣?就算不欣喜若狂、感恩戴德,也會禮貌地說聲「謝謝」吧,可少年卻回答:「您老先生況且不通,更何況您兒子。」

真是狂性大發啊!

而這個狂少年就是黃侃。

1

黃侃,字季剛,1886年出生於湖北蘄春,父親黃雲鵠進士出身,是晚清著名的學者,一生留下的作品無數。

黃侃天性聰慧:5歲時,隨父親遊成都的武侯祠,一圈下來竟然把祠壁懸掛的楹聯一字不差的全都背下,記憶力超群;7歲時,母親讓他給在外任教的父親寫信索要生活費,他直接寫了一首五言詩過去,文採把父親都給驚訝壞了;9歲時,就能讀經,每日差不多能讀上1000言;而到了10歲時,已經把四書五經讀得滾瓜爛熟,被人們稱為「神童」。

黃雲鵠對於兒子的文學天賦很自豪,但有了方仲永泯為眾人的教訓在前,所以也時常勸誡他:「爾負聖童之譽,須時時策勵自己,古人愛惜分陰,勿謂年少,轉瞬即壯志矣。」

父親的教誨,黃侃記在了心中,在讀書這件事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曾經因為潛心研究「國學」,邊看書邊啃饅頭,看書看得入迷,竟把硯臺當成了裝小料的盤子,吃著蘸墨汁的饅頭還誇:「真香!」

正是由於天賦加上努力,黃侃最終成了國學大師,聽說那時找工作只要在履歷上寫上「黃侃的弟子」,必定會成為企業單位瘋搶的「香餑餑」,可見黃侃的名號有多響了。

2

黃侃很狂,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學問的精進越來越狂,有時連身邊的好友都受不了他,選擇和他決裂。

劉成禺就曾對黃侃發出來拷問:「學者變化氣質,何以你的學問越精進,脾氣便越壞?」

黃侃究竟狂成什麼程度呢?20歲懟王闓運「一竅不通」不過是小菜一碟,更放浪不羈的言行舉止比比皆是。

1、與陳漢章刀杖相決,與吳梅互扇巴掌

黃侃和號稱「兩足書櫃」的陳漢章都是北大國學教授,兩人經常在辦公室交流。有一回,黃侃和陳漢章談傳統文學談到熱火朝天,雙方各持己見、辯論相持不下。這時黃侃急了,直接塞給了陳漢章一個手杖,自己又拿了一把短刀,示意陳漢章到外面決鬥。還好當時一旁有人制止了,否則不知道會製造出什麼腥風血雨。

文鬥不行改武鬥,黃侃做的不是一次兩次,他還和好友吳梅在餐館互扇巴掌。

那次,吳梅請黃侃吃到飯館螃蟹喝酒。文人嘛,酒足飯飽當然要討論學問,結果發生了分歧。黃侃一向被稱作「黃瘋」,加上喝了酒,瘋勁更足了,竟然當眾扇了吳梅一巴掌,而吳梅也不甘示弱,當即以牙還牙。

兩人擼著袖子跳出了座位,眼看就要在餐館掀起一場生死大戰了,老闆急忙出面將他們給拉開了。

這頓飯以後,昔日好友就變仇敵了,吳梅還在日記寫道「彼去我留,彼不去我從此逝矣」,以此表示自己不願意和黃侃出席同個場合。

2、課堂上大罵康有為、梁啓超等同代文人,罷課討工資

文人相輕自古都有,同時代的文人沒少挨黃侃罵的,黃侃不僅私下罵,還要把他們搬上課堂上罵。

一節課的時間,黃侃起碼會挪出半節課罵人,在他洋洋灑灑罵完康有為、梁啓超、皮錫瑞等人之後,還會自辯:「我罵他們是看得起他們,否則就不必廢唇舌了。」

接著又警告學生:「我罵他們可以,你們還不夠資格哩。」

文學水平有高等之分,黃侃是絕對不允許「以下犯上」。

黃侃在學校一向為所欲為,除了上課罵人、抽菸之外,還喜歡罷課,因為他入職前和學校有約定,有三種情況不來學校上課:颳風、下雨、降雪。

只要每逢天氣雨未雨,雪未雪,學生們就會拿「黃侃會不會來上課?」打賭。

可有一回,天氣很好,黃侃還是遲遲沒進教室教課,學生們等得不耐煩了就去報告了教務處。教務處的職員一找,發現黃侃正在教員休息室坐著呢,於是就提醒他上課時間到了。

黃侃不看教務處職員而盯著天,冷冷說:「時間到了哦,錢還沒到呢。」

教務處職員這才明白,黃侃是因為學校沒有及時發工資抗議呢,趕緊給這位大爺特殊照顧先發了工資。

3、在嶽父的紫檀木椅上大解

別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人了,就算是嶽父惹了黃侃生氣,黃侃也不會和他客氣。

黃侃是父親的小妾所生,蘄春的習俗歧視庶出,所以他向來視「庶出之子」為逆鱗。

某回,黃侃上嶽父家請安,嶽父覺得黃侃是庶出就輕慢了他,黃侃一氣之下做了件讓人無語問蒼天的事——他竟在嶽父心愛的紫檀木椅上大解。

這報復的方式沒有強一點的心理素質真做不出來。

突然心疼黃侃的妻子,不知道她夾在父親和丈夫之間是何等的尷尬呢?

3

黃侃罵的最多也是最狠的文人大概就是胡適,因為黃侃鄙夷白話文,而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推崇白話文,所以黃侃一直視胡適是死對頭。

既然當了黃侃的死對頭,受黃侃的氣是免不了的。1917年,27歲的胡適留學歸國被聘為北大教授,和黃侃成了同事,受氣的地方自然更多了。

黃侃喜歡用胡適當笑料娛樂大眾,連胡適的老婆也被拿來開涮,當和學生們談起了胡適和白話文時,黃侃說:「白話文與文言文孰優孰劣,毋費過多筆墨。比如胡適的妻子死了,家人發電報通知胡某本人,若用文言文,『妻喪速歸』即可;若用白話文,就要寫『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呀』11個字,其電報費要比用文言文貴兩倍。」

學生們聽完立馬捧腹大笑,有些學生因此還落下了毛病,每次見到胡適都忍不住要嗤嗤嘲笑。

據羅家倫回憶,黃侃在北大課堂上大罵胡適,而且罵得十分逗趣,他說:「胡適之說作白話文痛快,世界上哪有痛快的事,金聖歎說過世界上最痛的事,莫過於砍頭,世界上最快的事,莫過於飲酒。胡適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脖子來給人砍掉。」(註:適之是胡適的字)

一句「喝了酒再仰起脖子來給人砍掉」,可見黃侃對胡適的厭惡有多深,這樣恨之入骨的人只是背後罵罵怎麼會過癮呢?所以黃侃當面也會對胡適調侃發難,而胡適每次都不是對手,輸得慘兮兮。

有次,黃侃可能覺得無聊了,就突然沒事找事對胡適說:「你口口聲聲要推廣白話文,未必出於真心。」

胡適聽完後不解,就追問黃侃原因,黃侃回答:「如果你身體力行的話,名字就不該叫胡適,應叫『往哪裡去』才對。」

說完,見胡適臉都綠了還得意笑了笑。

還有一次,黃侃和胡適一起參加宴會。

宴會上,胡適口若懸河談起了墨學,黃侃對胡適的觀點十分不滿,突然站起來指著胡適說道:「現在講墨學的人都是混蛋王八蛋!」

突如其來的謾罵把胡適罵愣住了,黃侃卻越罵越來勁,把胡適的父親一塊罵了:「便是適之的尊翁,也是混帳王八蛋!」

胡適氣壞了,心想你罵我就罵我,怎麼連我爹也扯上了,正要發作時,黃侃以「四倆撥千斤」的巧勁笑嘻嘻說:「我不過是試試你,墨子兼愛,是無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談論墨子?我不是罵你,聊試之耳。」

在場的人都被逗笑了,胡適如果發脾氣反而成了開不起玩笑,只能憋屈忍了。

黃侃罵胡適是口燦舌蓮,而胡適則是氣不打一處卻無言以對。

黃侃仿佛就是胡適的剋星,他天生克胡適。

4

黃侃批判過很多人,但也並不是唯我獨尊、標杆自己的高明,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罵這些人是因為看得起。

他和陳漢章差點刀杖相決,最後卻成了摯友,他曾為陳漢章的《史通補釋》作序,誇陳漢章是「儒魁」,還自謙是「門下之士」。

他在課堂上罵皮錫瑞、罵李鴻章,但也會在課堂上拿他們所作的文章做教材,誇皮錫瑞「文章寫得真好」,贊李鴻章「真算才子」。

他針對胡適是帶著「伐異」的味,在他看來,文言文更值得尊崇,不該被白話文取而代之。其實他並不是不明白文學的發展情勢,他曾交代自己的愛徒一定要學白話文,稱白話文將來一定會成為主要形式。

既然這樣,他自己為什麼絕不改變呢?

他說過,文言文和白話文就像是骨牌裡的「天九」和「地八」,「地八」也可以取勝,但終究只是「地八」而已。

在他心裡不是不認同白話文,只是作為傳統文化傳播者,他有自己的風骨,把文言文看得更加神聖。

黃侃的狂幾乎狂成一種怪癖,又可恨又可笑,可這並不妨礙人時不時發出敬畏的感嘆。

黃侃身上,始終帶著一有種「大爺始終是你大爺」的氣場。

相關焦點

  • 罵徐志摩,懟胡適郭沫若,「平頭哥」魯迅為何越罵越讓人敬佩?
    民國時期新舊思想、東西方思想大碰撞,誕生了很多文化大咖,其中魯迅以愛憎分明、嘴炮無敵而著稱,他不吝惜讚揚他看來值得讚揚的事物,同時也毫不留情地抨擊他看來需要抨擊的不滿。
  • 黃侃,一個叫板胡適的「瘋子」!
    行書詞句 立軸由此而想,倒覺得黃侃是一位具有真情的人。一個人惟其具有真情,有時才易走極端。他與兒子的這番「露骨」對話,實則也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深切而真實的關懷。狂懟文人,其樂無窮!胡適罵胡適01胡適主張白話文,黃侃主張文言文,兩人都在北大教書,抬頭不見低頭見。
  • 魯迅生前罵遍眾人,胡適被罵得最多,卻沒罵過蔣介石,這是為何?
    是魯迅先生的名言,魯迅作為一名偉大的文學家,可能會有人覺得魯迅是一個文藝、溫文儒雅的人,但事實與之相反的是魯迅嫉惡如仇,極其即有攻擊力,可以說是懟天懟地又懟人,無所不懟。魯迅的筆就好比是他的槍,和他一起戰鬥,當筆桿子握在他手上之時,他就是一名戰士,一名文學鬥士。不論敵人是高官權貴還是知名人士,照懟不誤,該批判的一點情面都不會留。
  • 黃侃:有文化的「流氓」,最斯文的「敗類」!
    黃侃除了私生活不檢點,另外一個被人說瘋子的原因就是喜歡罵人了。他和他的老師章太炎就是因罵相識。當時章太炎和黃侃一同在東京留學,黃侃住樓上,章太炎住樓下。某日黃侃內急,又懶得上廁所,便從樓上窗戶飛流直下三千尺,樓下的章太炎正悶頭看書呢,突然聞到一股尿味,不禁又氣又惱,高聲大罵。黃侃這廝呢,不僅不理虧怯場,居然還敢回擊,於是兩位語言學家吊著書袋,引經論典,越罵越起勁,直到被鄰居勸阻。後來黃侃才知道樓下住的是當時已經聲名顯赫、大名鼎鼎的章太炎,於是便經常下去討教學問,一來二去,兩人盡然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
  • 黃侃罵人的故事與學問
    劉僅比黃年長兩歲,早在日本時就是好友,為了能夠向劉師培學到經學真諦,黃侃決心拜其為師,行叩拜大禮,始終以師禮待之,即便其學術成就被世人稱為「章黃之學」。黃侃答道:如果你真心實意提倡白話文,就不應該叫「胡適」,而應該叫「到哪裡去」。也就是說,胡適這個名字也應該翻譯成白話。
  • 魯迅先生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胡適怎麼看魯迅?
    1917年1月,《新青年》雜誌發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新文化運動的燎原之火由此燒進文學領域,一場「反對文言,提倡白話,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文學革命大幕正式拉開。如此看來,兩人的關係哪怕不是至交好友,也應當十分親密才是,那後來魯迅為何會公開撰文臭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這件事情的原委還要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說起,「九一八」之後日本加快了侵華的腳步。
  • 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為啥他從來不還口?胡適:因為他是我們的人
    還有一次,孔子講課的時候,弟子宰予竟然當堂打瞌睡,孔子又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直接說宰予就是朽木,就是糞土之牆,這孔聖人罵起人來,真是狠!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特別會「罵人」的人,而且他罵起人來,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他便是魯迅,當年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胡適硬是沒有還過嘴,甚至還在魯迅出書時,大力誇讚魯迅,後來魯迅去世,胡適還積極地幫他出版作品,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胡適導演「悼念活人錢玄同」鬧劇,魯迅也來起鬨,男主:呵呵一笑
    胡適和錢玄同,在新文化運動中是一個戰壕的親密戰友,何以胡適會作出這樣的歌呢?胡適做這首歌的緣由,是源自錢玄同曾經說過一句出了名的話「人到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這話怎麼來的呢?原來,錢玄同是民國時期的憤青,和他的老師章太炎、師兄黃侃一個脾氣,都有一股子恃才傲物的勁兒,經常言語過激。這句話,原是他在五四文化運動時,怒懟封建遺老們的保守思想的。錢玄同40歲生日前夕,胡適等著名文人想起了這位好友曾說過的這句話,都等著看笑話,結果發現錢大先生活得很滋潤,根本沒有槍斃自己的想法。
  •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
    4月13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藏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書信展」開幕,首次集中向公眾展出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近年徵集入藏的一批清代、民國人物的信札和書畫作品。包括陳獨秀致胡適、李大釗等人,梁啓超致胡適,康有為致梁啟勳書信、詞稿等共26通,藏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
  • 關於我寫胡適卻被作為語文教學範文的一篇「引言」
    聯想時下央視一套正在熱播《覺醒年代》,內容中正好有胡適剛剛從美利堅回國,為了「文學革命」,與林紓(林琴南)、黃侃等人進行新舊文化交鋒的情節。為紀念這位文學革命先驅,我索性將相關文字內容掛出。彭老師的文章,題為《一次對文言知識的創意教學》,發表在《語文教學之友》2016年第6期。
  • 魯迅罵胡適10年,為啥胡適從不還口?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讀者,應該知道魯迅與胡適在文學成就方面有著非常高的造詣。兩人一生的理念與價值,精神氣質方面,比較算是同等重任,不管是從性情意志還是處事的理念,他們都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兩種類型。但是在某些態度方面,魯迅與胡適是非常不同的。文人都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謾罵一些不帶髒字的話題,其實在魯迅的作品中,我們時常能夠看到。
  • 民國訓詁學大師黃侃趣事二三記
    民國時期,文人輩出,其中尤以國學大師章太炎為最,後諸多國學流派皆傳自他!其中張瘋子有個學生叫黃侃黃季剛算個小瘋子,其詩詞堪稱一絕!黃季剛身上有著濃厚的魏晉風度,狂放不羈,當年章太炎被袁世凱抓去坐牢,黃季剛要求和老師一起赴死。
  • 學生送紀念冊,黃侃直接扔河裡,學生求照片:不如給我鑄銅像
    黃侃在學生、同事眼裡,被稱為「特別教師」,那麼他到底特別在哪裡呢?一、黃侃痛批大罵胡適,嘴上痛快了才開始授課1886年4月3日,黃侃出生於四川成都。他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學家。
  • 文人胡適生活寫照
    清末民初的30年間,經過康有為、梁啓超、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魯迅等兩代文化人的努力,逐漸形成了以「啟蒙救亡」為宗旨、以歐美日本留學生為骨幹、以「科學民主」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投入這場運動的,是一批不同於封建文人的新文化人。      這些文化人在經濟生活方面,大多數是比較寬裕的。
  • 胡適與白話文
    胡適與白話文 胡適是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 【閱讀】民國這個狂人,敢罵胡適,敢在章太炎頭上撒尿!
    所以,五四後在北大執教的黃侃也是國故派,屬守舊的一路,與胡適等一批新文化運動者時有爭辯。據說黃侃在北大講《文心雕龍》,一堂課五十分鐘,他必先用三十分鐘痛罵白話文,然後再開始正式講課。  黃侃性情乖乖戾,稍不如意便惡語相向,有「黃瘋子」之稱。在北大胡適算得上是一位玲瓏八面的人物,但遇上黃侃則頗為「吃酸」,時常採用「惹不起就躲』的策略。
  • 康有為70大壽時,章太炎送了一件東西給他,氣得康有為滿臉通紅!
    晚清民國時期的章太炎,是當時的大師級學者,門下弟子有黃侃、錢玄同,魯迅等。當時的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上諫變法救國。於是在學術上希望重構儒學,給變法提供理論支持。他的思想受到章太炎的極大反對。章太炎捍衛國史,認為康有為所謂「新學」,自詡經世致用,其實大多憑空造假,不惜「造經」、「造史」以迎合其政治需要。可以說,章太炎對康有為的各個方面都是充滿了質疑,而康有為對章太炎也是沒有好臉色,兩人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 羅爾綱:胡適是怎樣「罵」學生的
    陡然發現,溫文爾雅的胡適先生,在學生面前也是個狠人。羅爾綱先生雖然說得很含蓄,但飽受導師「教誨」過後,我也頗能感覺到幾分羅爾綱先生的尷尬,原來胡適先生也是會「罵」學生的。胡適得到他的信之後,給他回復了一條簡訊:「此間並無歷史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又遠在北京,大圖書館此間亦甚少。」這等於一個悶棍打消了羅爾綱直接到學術研究機構的路子。正感慨胡適說話怎麼這麼不留情面,他又問羅爾綱每月需要多少錢,期望多少,告訴他一個大致,他去想辦法。
  • 深觀察|與其任娛樂刷屏,不如看文人吵架
    圍觀文人吵架,總比盯著明星的私生活有意思食指批評餘秀華使用的言辭是,「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餘秀華的回應中有兩句是這麼說的,「不要以為誰是什麼什麼前輩,誰年紀大,說的話就是對」「我的過錯在於,在底層卻偏偏高昂著頭。」
  • 他罵慈禧、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每句都成名言!
    16歲參加科舉童子試,題目是「論燦爛之大清國」,結果章太炎寫「吾國民眾當務之急乃恢復中華也」,被趕出考場。後來他在杭州發起浙興會,天天宣傳改革,康梁變法失敗後,又逃到了日本,認識了孫中山,罵起了康梁。有次工作的時候,他又聽見康門學生吹牛說康有為如何如何目光炯炯,姿態超然,插嘴道:「康聖人能與孔聖人比嗎?」學生們氣急敗壞,伸手就打,章太炎不甘示弱還手,一群讀書人扭打一處。章太炎在日本與維新派徹底分道揚鑣後,罵康有為罵得更狠了,順道慈禧、光緒都被他罵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