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家訪近千次!河南這位老師用愛為學生指引前進方向

2020-12-14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譚萍 攝影 許俊文

25年,家訪近千次。他用愛心去塑造,用真誠去感召,用人格去薰陶。他用言傳身教引導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他是照亮學生心靈的太陽。

他是學生心裡暖暖的「阿山」老師,更是學生「寒裡」和「雪中」最及時的「送炭」人。他就是鄭州市回民中學的數學教師張恆山。

從1994年走上教師這一工作崗位,張恆山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25年的時間裡,他先後家訪學生近千次,在學生、家長和老師、學校中間架起一座親密無間的溝通之橋、心靈之橋。

25年寒來暑往,他堅持做一件事:「家訪」

今年6月底,張恆山又送走了一屆畢業班。

8月份的一天,因放心不下一名家境困難的畢業生,張恆山又去做了一次家訪。

「呀,張老師,您來了,快請坐!這三年真是多虧了您……」一見到張老師,家長就不停說著感謝的話。聽說記者是跟著來採訪張恆山老師的,家長又特意「囑咐」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老師對學生那是真的好,掏心的好,不僅是老師,更像我們一家人的朋友、親人。」

家訪,張恆山堅持了25年。家訪中,他會因為一名後進生的轉化和繼續求學而耐心地走訪若干趟;家訪中,他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家庭多次伸出援助之手,給予最大能力的幫助;家訪中,他還曾義務輔導孩子的功課一直到接近凌晨12點……

身教重於言傳。25年寒來暑往,張恆山用行動表率去影響、感化和教育每一名學生。

2010年與2013年,張恆山先後兩次因為意外骨折,但每一次他都咬牙堅持挺了過來,病情稍有好轉,便迅速返回了工作崗位。辛苦的付出換來了學生優異的升學成績。孩子們說:「張老師,是你堅強的精神在激勵我們在不斷前進!」

真心換來學生最動人禮物:「老師,我們愛你」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愛,可以創造奇蹟。張恆山相信這句話。

25年來,他給予每一名學生耐心和等待,在教育中創造愛的奇蹟,並收穫了學生滿滿的謝意。

張恒生收到過這樣一條簡訊,這是他曾教過的一名在校問題頗多的畢業生發來的。

「張老師,回想起我剛進學校年少輕狂的時光,我犯了許多的錯,是你孜孜不倦的教育,把我這樣一個『孬學生』領上了道,連我老爸都不曾耐心地這樣管教我,您就像我的親爸爸一樣。三年中您一次次用愛包容我,用愛為我指引前進的方向,您就像蚌一樣將我們這些小石子磨成一顆顆熠熠生輝的珍珠,在這畢業分離之際,孩子在這裡祝福你,一生平安,永遠愛你。」

25年的教學生涯,張恆山先後送走了9屆畢業生。在他心裡,學生用肺腑之言所表達的感謝,是他教育之路上收到的最暖心、最動人的禮物。

先後被評為鄭州市文明教師、鄭州市教育教學先進教師、鄭州市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省級名師;榮獲河南省級基礎教育教研系統示範課一等獎,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獲得部級優課等榮譽……張恆山努力讓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未來,他將永遠保持一顆前進的心,繼續攀登,為自己的生命奠基,為學生的生命奠基。

【記者手記】

「張老師,這些年真是要感謝您,不然孩子就考不上學了」「張老師,您勸勸孩子,我怎麼說他都不聽」……跟著張恆山老師家訪,看著家長們熟絡地和他打著招呼,還有說話間就落下的眼淚,我發現了一位真正走進學生和家長心裡的好老師。

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張恆山用愛和智慧,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學生們心中燃起希望的星火,照亮他們前行之路。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趙紅玲

相關焦點

  • 101次家訪
    20時許,楊玲開始了對學生齊兆遠的第5次家訪。距離林芝3200公裡的韶關,是楊玲擔任了12年音樂老師的地方。16個月前,她決定到西藏林芝支教,加入廣東新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隊;16個月來,進行101次家訪,訪遍班上51名學生。「捧著一顆心來,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家人。」楊玲在厚厚的筆記本上,寫下每次家訪的見聞和思考,記錄班上51個學生成長的「秘密」。
  • 河東區千名教師進家庭,重溫家訪溫暖,感受家訪收穫 今天為什麼還...
    最近有一條好消息傳來,河東區教育系統從2019年起開展「千名教師進家庭」活動,將家訪這一優良傳統重新撿拾起來,而且這項活動覆蓋了幼兒園、小學和中學,不僅班主任要家訪,任課老師、主任、校(園)長都要跟著去家訪。通過家訪,老師們走進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理解學生,為每個孩子尋找更適合的教育路徑。通過家訪,教師也能夠豐富教育實踐,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教師職業的責任與內涵。
  • 今天為什麼還需要老師「家訪」?
    最近有一條好消息傳來,河東區教育系統從2019年起開展「千名教師進家庭」活動,將家訪這一優良傳統重新撿拾起來,而且這項活動覆蓋了幼兒園、小學和中學,不僅班主任要家訪,任課老師、主任、校(園)長都要跟著去家訪。 通過家訪,老師們走進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理解學生,為每個孩子尋找更適合的教育路徑。
  • 好老師全年家訪百餘次 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左一起依次為李霞、梅勝民、黃永清、楊文生、李競南、趙琳、佟寶生)  在83中學,學生們親切地稱呼楊校長為「老楊」。在「老楊」的眼裡,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點,都可能成功。從教30餘年間,「老楊」培養過成千上萬的學生,走進他們的家庭,事無巨細地與家長們溝通。
  • 河北這位老師驅車2807公裡家訪36名學生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王曉勇花了5個整天的時間,開車走遍了省內7個城市、25個縣(縣級市),累計行程2807公裡,到36位同學家進行了家訪。最多的時候一天跑了600多公裡,去滄州鹽山縣,僅高速上就走了5個小時。有些偏遠的地方,導航都找不到,只能等待學生出來接。
  • 山東的學生,老師要家訪了!最近山東出臺了家訪8條要求
    山東的學生,老師要家訪了最近山東出臺了家訪8條要求。每個學生2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好多年沒有聽說過家訪這個詞了,最早是在小學的時候編作文的時候寫到過,幻想老師來家訪。現實生活中沒有遇到過,不過按照這個規定,我家孩子要至少被家訪2次,想想還是挺期待的。我是支持這個政策的。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老師不說,你怎麼能知道?父母面前的乖寶寶,說不定在學校男朋友都好幾個了。老師家訪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一些孩子他們是聽不進去父母的教育,但是老師的每一句話都能當成聖旨,就是這麼神奇。
  • 在學生家門口被拒絕 老師堅持傳統家訪不容易
        本報4月12日「今天我們如何家訪」徵集意見後,當天,近百名家長通過電話、簡訊和郵件等方式參與討論,其中有七成贊成傳統家訪。不過,4月13日,島城不少中小學教師通過簡訊和郵件的方式,反映現在的家訪並不容易。
  • 少男少女遺憾的愛 一中老師詭異的家訪
    至於那位勇敢求愛的大流氓究竟是誰,並不重要,也可能只有吳福姑老師一個人知道,或許吳老師根本沒有花氣力去查。遺憾的愛,愛的遺憾?上世紀五十年代,家兄在一中就讀,他的班主任吳連枝老師就到家裡來過,媽媽是沒文化的家庭婦女,見一男中的先生來了,手足無措。我自己上世紀六十年代在一中讀書,老師三次來家訪,當然其中第三次家訪有點意外。
  • 諄諄教誨指引前進方向
    回到家鄉創辦啟航學校以來,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啟航學校黨支部書記陳亮偉一直朝著「為廣大農村孩子提供優質教育」的目標前進。當初義無反顧回鄉創辦學校時,他身邊幾乎人人反對,還受到一些家長的質疑。但陳亮偉默默堅守,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作為一名青年黨員,陳亮偉表示將繼續在農村教育發展的道路上前行,書寫精彩人生。
  • 老師來家訪學生出奇招 用PPT清晰分析學習情況
    雙十中學思明分校一學生用PPT清晰分析學習情況   老師稱如此「主動行為」較罕見,家訪因此延時40分鐘 印象中的家訪,總是老師、家長、學生坐在一起,老師指出學生不足,家長「補刀」,學生仿佛成了被審判的對象。今年寒假,雙十中學思明分校有一名學生在老師家訪時,改變了這種尷尬――初二學生鍾俊陽在老師家訪時用PPT匯報個人情況,「反客為主」,讓老師傾聽他的想法,再提出針對性建議。
  • 河南理工大學:用愛連結教師的育人夢和學生的成才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通訊員 徐春浩 蘇麗敏為進一步用愛連結教師的育人夢和學生的成才夢,營造良好尊師氛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9月9日,河南理工大學組織開展了「尊師重教,感念恩師」系列主題活動,引導教師秉承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漯河市郾城區「千名教師大家訪」 助推教育扶貧
    河南經濟報記者 鄭浩 通訊員 潘範學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助推教育扶貧出成效,1月2日至4日,正值歲末年初隆冬季節,漯河市郾城區教體局採取多項措施,組織全區中小學、幼兒園上千名教師進村入戶,「全身心、全覆蓋、全督查」,
  • 家訪 | 走近學生 貼近心靈
    2021年寒假伊始,高二(11)班的老師們積極展開了家訪活動。
  • 大南關小學:立足差異尋指引 前進方向巧縱橫
    立足差異尋指引 前進方向巧縱橫 新學期伊始,9月11日,大南關小學每學期一度的質量分析會也如期召開。作為每個學期的常規工作,質量分析會旨在通過對期末考試進行進一步思考,發現問題,對本學期教學質量進行提高與突破。
  • 河南理工大學:用愛連結接教師的育人夢和學生的成才夢
    為進一步用愛連結教師的育人夢和學生的成才夢,營造良好尊師氛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9月9日,河南理工大學組織開展了「尊師重教,感念恩師」系列主題活動,引導教師秉承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一位援藏女教師的84次家訪
    9月8日晚上,林芝八一中學8年級8班班主任、廣東援藏老師楊玲來到14歲的單增貢覺家裡,向奶奶達娃卓瑪欣喜地告知孫子的變化。這是楊玲對單增的第3次家訪,也是援藏一年多來的第84次家訪。9月8日,西藏林芝市教育局公示2020年教師節表彰人選,楊玲列為全市3位「優秀援藏教師」之一。連續考低分的孩子2020年5月初,拿到數學測驗的分數後,楊玲皺起了眉頭。有一個叫單增貢覺的孩子數學分數很低,這是他第二次考低分。楊玲決定去家訪。
  • 內丘二中家訪,一場溫暖的相遇
    在內丘二中有這樣一群老師,他們心存大愛,為了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不懼酷暑嚴寒,帶著愛與溫暖走在家訪的路上。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教育的使命除了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人格。家訪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補充,是教師、學生和家長三方的最有效溝通方式,它架起了學校和家庭的橋梁。
  • 老師來家訪我們怎麼做?權威版"家訪應對指南"來了
    ●老師來家訪,怎樣招待才得體  ●孩子怎樣做才能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我要給老師準備禮物禮金嗎  浙江在線7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梁建偉 通訊員 陳宏程)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家長起碼要接待三次老師的新生家訪:幼兒園、小學、初中入學前各一次。
  • 教學為本,師愛為魂。北大青鳥教師家訪手記分享
    家訪是老師與家長聯繫的重要工作,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家庭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訪是密切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聯繫的有效途徑。因此,在2020年1月12日-13日北大青鳥光谷學院又一次展開了家訪之路。
  • 幾十年前的家訪
    我是學生,不知道文教局對家訪有什麼要求,但是,知道家訪是老師與家長進行溝通的好方法。我家距學校不遠,在班上表現還好,晚上也沒有什麼事,趙老師經常叫上我,跟他一起去家訪。44年前,農村道路不太好走,到村口還會有狗叫,蠻嚇人的,當時也沒有什麼照明設備,手電筒耗電池,光也不太強,去路遠的學生家一般用馬燈,一種提在手上,有防風罩的煤油燈,加滿煤油可以用一個晚上,既經濟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