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為何你如此努力,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在這個快餐時代,我們總是渴望渴望成功,一旦達不到心理預期,就會焦慮,尤其是當周圍人都做出或大或小的成就時,這種焦慮感就越是與日俱增,愈發明顯,感覺自己再不努力就是要被時代拋棄的節奏了。
於是,我們不自覺便陷入焦慮的怪圈,拼命學習,報班打卡,越學越焦慮,越焦慮越要學,惡性循環,久久不能自拔。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就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一針見血的指出:焦慮的根本原因——想同時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讀《認知覺醒》,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為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也只有洞悉底層的內在規律,我們才能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缺乏耐心,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唯有克服天性,才能取得成功。
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幅漫畫,迄今為止還記憶猶新,漫畫中小夥子拿著鏟子,挖一個坑沒有見到水,扛起鏟子又換個地方挖,沒挖兩下,沒見到水,等不及了,又換個地方挖,就這樣一連換了無數個地方,最終累得氣喘籲籲,也沒挖到一口井,最終敗興而歸;而另一個挖井人只在剛才小夥子放棄的井口才挖了幾下,井水就汩汩流出,隨後大量的井水如決堤的海洋奔湧而出。
試想,假如小夥子挖第一口井時,遇到困難,不畏懼逃避,不急於求成,專注挖井,拿出挖其他井的時間專注當下這一口井,是不是也就挖到井水,達到成功的目標了呢!
這不正符合複利效應所揭示的價值積累的普遍規律嗎?前期增長緩慢,但達到一個拐點後就會飛速增長。學習也一樣,一口吃不成胖子。在欲望上急於求成,在行動上趨難避易,怎麼可能成功呢?
好的成長是始終遊走在「舒適區邊緣」。
舒適區邊緣揭示了能力成長的普遍法則:無論個體還是群體,其能力都以「舒適區——拉伸區——困難區」的形式分布,要想讓自己高效成長,就要讓自己時刻處在舒適區的邊緣,因為一旦貿然跨進困難區會讓自己受挫而信心銳減,而始終滯留在舒適區會讓自己原地打轉,止步不前。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天性喜歡選擇舒適區,感性讓我們選擇拉伸區,而只有理性讓我們選擇困難區。我們可以既不用太難,也不要太容易,難和易適中的地帶才是我們的最佳承受範圍。
就像我們的學習,雖然聽起來上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在合適的區域內,我們依然可以體驗到輕鬆和有趣,但是如果學習讓你感到萬分痛苦,那八成是大腦的選擇出錯了——要麼在困難區煎熬,要麼在舒適區原地徘徊。
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做那些讓我們感覺到困難但又可以通過努力來完成的事情:跳出舒適區,避開困難區,處在拉伸區。
就比如有作者糾結我是寫長圖文好還是做視頻好呢?其實不管採取哪種方式,關鍵是你有沒有讓自己處在舒適區邊緣練習。如果輸出的東西只是在舒適區打轉,那無論寫長圖文還是做視頻都不可能成功。
這個底層概念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惡不管當前做的怎樣,只要讓自己處在舒適區邊緣持續學習,那麼舒適區就會不斷擴大,拉伸區也會不斷擴展,而原來的困難區也會變成拉伸區,甚至還可能變成舒適區,那成長是顯而易見的啊!
成長並不是速成的,所以你還焦慮嗎?答案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
你總羨慕別人成功,認為人家就是天才,可是即便是天才也需要大量的練習,何況這世界根本就沒有幾個人出生就是天才。
神童莫扎特,他的爸爸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3歲的時候,他在爸爸的指導下進行訓練,直到21歲時發表自己的第一篇傑作,這期間,他從未停止過演奏訓練;
老虎伍茲,7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接受高爾夫的薰陶,一直到19歲在國際比賽中取得突出成績,才一鳴驚人。
《認知覺醒》中指出:正確的方法+大量的練習=天才。
無論是誰,擁有深度沉浸的能力之後,就一定能走向某個領域的高處。
只有深度學習,才是人生為數不多的好出路。
李大釗說:「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個痛快」。說的就是要沉浸在深度思考中,也要保持適當的休息。勞逸結合很重要。
問題是:
生活中,我們總是對即時滿足迷戀不已,刷抖音、快手短視頻根本停不下來,只要一學習,一開始思考,就痛苦不已,大腦被本能和情緒劫持,理智腦根本沒有啟動的機會。
如果想要從這種滿足即時快感中抽身,就要進行深度的學習和思考。
這個底層邏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不管當前做得怎樣,都要讓自己處在舒適區邊緣持續學習,當舒適區不斷擴大,拉伸區也就不斷擴展,那麼,原來的困難區也會變成拉伸區,甚至是舒適區,所以成長是顯而易見的,改變是可以發生的。
高爾基說:「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來吧,保持專注和深度思考,你會變得更強大無比!
網上流傳一段很有名的話,是這樣說的: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著運氣;
但是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
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互匹配為止。」
深以為然!
要想成功,就不得不洞悉洞悉底層的內在規律,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去做總比放棄好,只要心中有希望,任何時候都是開始的最好時機。
如果你也想要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做領域內的精英,強烈推薦你看一看周嶺老師的新書《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這本書羅列了7個大底層概念,20個成長關鍵詞,助你徹底走出迷茫與焦慮,擁有清醒的認知,清楚的目標,清晰的路徑,清爽的情緒。
用腦科學,心理學走出常見的成長誤區,新書上市,原價59.8元,現嘗鮮價僅售35.9元,一本好書啟迪人生智慧,告別渾渾噩噩的生活,你值得擁有!
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覺醒,願《認知覺醒》照亮我們的心智世界,成為我前行路上的啟明燈,那就現在開始覺醒,讓改變發生吧!
斜陽葉:熱愛閱讀的85後文字愛好者,願以流年為筆,用時光來潑墨,繪一處文字的水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