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法國私立中學教漢語的小王老師,來跟大家聊聊,
華裔父母在面對華二代中文教育的一些糾結和困擾。隨著父母遷移的華二代長期遠離漢語的母文化,他們的中文學習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父母關心的問題。但其實,
在很多華人父母的潛意識裡,常常認為孩子學習中文並非當務之急,中文教育可有可無,或者不是優先的考慮。
許多華人父母
為了讓孩子更快地適應法國的環境,認為第一要務是學好法語,而中文的學習,等把法語學好後,有精力再說吧。或者覺得在家天天學中文就夠了。也有家長認為等孩子大一點,送孩子回國內讀書,中文就會趕上來了。我們的「認為」真的是對孩子好的選擇嗎?
從語言發展的角度來看,因為從小放棄或者不重視中文的學習,大部分的華二代都成了以法語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際用語,
以法語為「母語」和思考語言的一群華裔子弟。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
身為世界公民的下一代,如果能成為中法雙語的國際型人才,是不是更具有競爭力呢?
許多研究調查證明,
孩子的母語越好,第二語言就會越好。母語的培養不僅僅是語言的層面,更連接著閱讀書寫能力、認知力、理解力等深層次的思辨能力的培養。所以母語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第二外語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
母語的學習也涉及到華二代社會和文化的身份認同。母語能力越強的孩子,對自我的理解更深刻、對個人在社會中的定位更明確以及自信心也越強。我們經常會看到家長會用蹩腳的法語和孩子交流,生怕孩子的法語跟不上學校的要求,或者其他法國學生的語言表達程度。所以刻意地加強孩子的法語學習。小王老師是非常不贊同這種做法的,因為家長不知道的是,
孩子法語進步的同時,中文的能力也在慢慢地退化。小朋友的學習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根本不用擔心不會法語的小朋友去幼兒園怎麼辦?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適應能力,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就漸漸地學會了法語。
孩子在六歲之前的語言吸收能力是非常強的,同時學習法語和中文根本不是問題。等孩子上了初中以後,家長覺得
中文的繼續學習應該給其他學科讓路。對於這種價值取捨,家長可能沒有考慮到
孩子文化認同和思維模式等更深層次、看不見的隱形問題。小王老師認識不少華裔子弟被家長
逼迫學習中文的例子。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進入了尋求「人格獨立」的階段,越強迫也只會徒增孩子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反感。還有一部分中途放棄中文學習的孩子,他們
中文的能力已經跟不上自己的思維深度和法語的表達水平。這時,中文的學習可能就變成了一件苦差事,孩子甚至會歇斯底裡地拒絕上中文課。
家長理清這些迷思太重要了,因為
家長是孩子能否堅持學習中文的關鍵人物。科學證明,會雙語的孩子比較聰明。在學習中文的問題上,家長不應該妥協,
堅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保持中文的學習。家長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發展,儘量讓「學習中文」變成「使用中文」,比如聽中文歌曲、看中文電影、讀中文繪本等。小王老師有一個更為烏託邦的理想,
想讓「學習中文」變成「快樂地玩中文」,希望「中文」能變成一種「玩具」,可以讓華二代以及法國小朋友能夠覺得
中文一點也不難、中文很好玩、中文很酷、中文很時尚。華裔子弟可以
選擇中文作為高考的第一外語,對於高考總體成績是很有幫助。對許多華裔子弟來說,中文可能是他們最擅長的科目,因為從小就開始學習與使用這門語言。也可以
選擇沉浸式項目的中法雙語國際學校,這也可以成為學習中文的外在條件之一。
外國媒體通常對中國的報導都是很負面,所以中文學習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華裔寶寶對中國有美好的情感和正面的認識。
作為孩子的第一位中文老師,華裔寶寶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耳濡目染,從而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雖然很多華裔寶寶都知道怎麼說漢語,對漢語語言的特點不陌生,但是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入的。學習文化和學習語言是相輔相成的。文化的學習是語言學習的潤滑劑,而語言學習是文化學習的助推器。
家長應該為孩子多創造文化氛圍,參加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為什麼要強調一下活動的多樣性呢?
因為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孩子可能還比較有新鮮感,可是第二次對孩子的吸引力就會大大下降,孩子就會感覺到很無聊了,極易固化對中國文化的印象和理解。
從中國文化的入門階段,一些簡單的認知,過渡到中法文化的比較層次的深度思考。家長應該轉變觀念,中法文化並不是一種對立的存在,應該多看看兩種文化的相同點。
就像中國人和法國人從來不是對立的兩類人種,更應該著眼於大前提,我們都是作為有鼻子、有眼的現代智人而合理存在的人類。
作為當代世界兩種重要文化體系,中法文化適應了當代人的生存、思考方式而得以存在、應用和推廣,又因為文化的獨特點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語言學習者和文化愛好者。
家長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法國洛林大學語言學博士
-曾在洛林大學信息學院執教三年,教授視覺符號學,並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在國際學術期刊Communication發表學術論文
-受邀在波爾多3大進行公開學術講座,並在波爾多大學出版社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該演講論文
-組織洛林大學研究所國際語言學大會
-在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巴黎符號學大會發言
-曾擔任HSBC(滙豐銀行)國際攝影節官方中文翻譯
-現任一所天主教私立中學(初中、高中、BTS)的中文項目負責人+一所商校中文項目負責人(該校現與北京一所學校有學術合作)
-主要研究方向:圖視化漢字+歌謠教學法+華二代身份認同問題
想更多了解歐羅爸媽聯盟
掃碼進入歐羅爸媽聯萌-法國群
交流更多帶娃經驗
SEPA-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