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裔姑娘給總統夫人當翻譯:學中文是任務

2020-12-16 環球網

原題:林嘉怡 法國總統身後的華裔女孩

不久前,在法國總統訪華期間,一位隨行的東方女孩身影不時出現在鏡頭前、照片上。她是誰,和中國有什麼關係?很多人紛紛猜測。而在我國著名僑鄉浙江青田和廣東汕頭,有人一眼便認出了她:「站在總統身後的女孩不是林家的閨女麼?」「陪在總統夫人身邊的是陳老師的外甥女呀!」驕傲、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是的,女孩名叫林嘉怡,是來自法國的華三代。幾經周折,記者採訪了林嘉怡。

23歲的幸運

2017年12月末,正在巴黎過寒假的林嘉怡,接到了法國駐北京大使館的電話。上司告訴她,法國總統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需要她做隨行翻譯,她瞬間驚呆了,頭腦一片空白。後來,上司告訴她是給總統夫人做翻譯,她仍然不敢相信,怎麼會如此幸運?要知道,她才23歲呀!

在西安的兵馬俑,北京的故宮、長城、鼓樓、後海、國家博物館等地,林嘉怡全程陪同了法國第一夫人對中國的考察訪問。她的工作是把導遊的漢語介紹翻譯成法語給總統夫人,再把總統夫人的提問譯成漢語給導遊,工作的緊張忙碌不言而喻。林嘉怡珍惜其間的每一分鐘。每天睡前,她都要把當天的情景再現一遍,總結一下哪些地方可以翻譯得更好。臨別前,總統夫人對她的工作專門表示了感謝。但林嘉怡還是深刻體驗了中國的那句老話:藝無止境。她說,自己進步的空間還很大,需要更多的學習、更多的歷練!

隨行法國訪問團的林嘉怡(左三)

3天裡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第一天的歡迎晚宴。那天,翻譯員同中法兩國元首及第一夫人共處一個房間,能夠近距離看到他們的神採,真是天大的幸運。「這一瞬間,會成為自己一生中最珍貴的記憶。」林嘉怡說。

學中文是任務

1994年,林嘉怡在法國出生。父母親是來自汕頭和青田的華二代。

小時候的林嘉怡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她10歲已習慣使用法語,高中、大學期間又研習了英語、義大利語。在巴黎讀大學本科時,選擇了翻譯專業。可是,頗具語言天分的她,一碰到漢語,就犯起難來。

問題是,不掌握漢語,她就無法與父母親朋順暢交流。於是,學漢語成了她一項重要任務。先是在家和父母學,接著報名參加學校的漢語課程,有了空閒就跑到法亞協會學習中文。她的中文水平在不斷長進。

林嘉怡在北京後海

北京,讓林嘉怡的漢語水平突破瓶頸。2014年2月,她作為交換生來到北京語言大學,半年的學習讓她的中文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9月,從法國大學本科畢業的林嘉怡再次回到北京,報考了北京語言大學翻譯漢法口譯專業。2017年6月,她獲得該校的碩士文憑。如今的她已經可以熟練地用普通話和人交流。

愛上北京城

畢業後,林嘉怡來到法國駐華大使館實習,因工作認真、表現突出被正式聘用。她的主要工作,是組織中法兩國一些和環境相關的活動,翻譯一些資料。

林嘉怡開朗大方,又很沉穩低調。雖然家境優裕,但她從來不喜張揚。閒暇時,她喜歡讀中國文化和歷史方面的書籍,也看一些中國電影。興致來了,穿上牛仔褲,搭上簡單的上衣,騎上自行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兜兜轉轉。這時的她,仿佛一位鄰家女孩。

掐指一算,她來北京已經3年。她愛上了這座城。這不僅因為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繁榮便利,也因為她要了解她的前輩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為什麼這樣想問題做事情,她需要破解其中的文化基因密碼。這一切都與她自己休戚相關。因此,凡是和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東西,她學習起來都如饑似渴,如飲甘霖。

還有,這會使以漢法口譯為業的她,振翅高飛。(孫少鋒)

相關焦點

  • 他將法國總統馬克龍自傳譯成中文,為翻譯準確與馬克龍夫人通信溝通
    一年前,羅小鵬坐在法國的辦公室中,從這句話開始了對法國總統馬克龍親筆自傳《變革》的中文版翻譯。「我必須提一下對我們有著特殊意義的中國。這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對我們來說不但不是威脅,反而是機會。」這是馬克龍親筆自傳《變革》中的內容,無數中國人將通過羅小鵬翻譯的中文版,來了解這位法國總統。
  • 法國總統當面誇澳總理夫人「很美味」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謝謝您的熱情款待,還有您『美味的』夫人。」剛剛和美國總統川普結束會面,法國總統馬克龍就馬不停蹄地抵達澳大利亞。不過本想在總理特恩布爾前大秀英語,法國人這次鬧了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口誤,惹得社交媒體上一陣吐槽。
  • 玩法多、提升快……網上夏令營激發海外華裔青少年學中文熱情
    點開收到的任務視頻,混血女孩兒張天宇身著漢服、手執團扇,邊吟詩邊跳舞;華裔姑娘楊熹昀則用古箏譜曲,邊撫琴邊吟唱……「這些孩子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每個人都用心譜了一段曲,並用樂器彈唱、歌舞等形式來展現《靜夜思》,沒想到他們能完成得這麼好。」夏麗華說。
  • 華裔幼兒中文教育有了新嘗試
    承擔2-3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加拿大至善中文學校,和承擔4-5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分別舉行了線上閉營儀式。「我這兩周學習了動畫、故事還有兒歌。再見老師、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和孩子一起參與親子營,卻是超乎想像地收穫滿滿。期待下次再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這是參加網上親子營試點的營員家長的留言。
  • 老外的中文說得可溜了!作為華人你還不學嗎?
    衣索比亞第四任總統穆拉圖  穆拉圖1976年開始在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學習漢語。  2003年4月,時任衣索比亞議會聯邦院議長的穆拉圖攜夫人、兒子訪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記者誇他漢語說得好,他幽默地回應說:「我很久沒說漢語了,水平退步了很多。要是10年前,我一口『京腔』,人家會以為我是北京人。」
  • 奧運會「中國之家」開館,溫州姑娘給劉鵬當翻譯
    巴西裡約當地時間8月3日下午,2016裡約奧運會「中國之家
  • 法國第一夫人盛情款待中國貴賓,陪同她參觀歌劇院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第一夫人布麗吉特用法國頗負盛名的陽光、海灘和香檳酒盛情款待來自中國的客人。法國總統馬克龍。圖源:路透社馬克龍總統和夫人布麗吉特對這次訪問十分重視。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抵達裡維埃拉。私人晚宴拉開了次日正式訪問的序幕。
  • 黛薇夫人:從日本藝伎到蘇加諾總統最寵愛的妻子
    *中印英三語翻譯 *留學中國、印尼)當時,黛薇夫人以有身孕為由,流亡法國。據稱,政變前,蘇加諾已預料到前景不妙,將大量財產轉移到了瑞士銀行。這成了黛薇夫人日後躋身法國上流社會的重要資本。憑藉美貌,黛薇很快就被法國社交界譽為「東洋珍珠」。每次一談起那段法國生活,她就感慨不已:「那時候我年輕,美麗,有名譽,還有不少財產。人們都急切邀請我到各地做客。」
  • 法國總統夫婦「夏宮」度假 第一夫人騎水上摩託艇消暑
    【環球網綜合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日前正在位於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夏宮」布雷岡松堡低調度假。據法國BFMTV電視臺8月13日報導,當地時間8月12日下午,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被記者拍到在布雷岡松堡附近的海邊乘水上摩託艇。當天,在瓦爾省博爾馬斯-萊斯-米默薩斯市(Bormes-les-Mimosas)的海邊,法新社記者拍到第一夫人身穿紅色救生衣,心情愉悅地搭乘水上摩託艇。
  • 法國第一夫人:我老公是第五共和國最帥總統
    【環球網綜合報導】法國當地時間6月29日,法總統馬克龍的標準像公布於眾:相片由法國總統府攝影師索瓦伊格•德拉•莫瓦索妮埃爾(Soazig de La Moissonnière)拍攝。馬克龍身穿黑色西服,佩藍色領帶,雙手各戴一隻戒指,向後扶住桌沿,桌上有一本翻開的書和一隻鬧鐘。兩邊是法國國旗和歐盟旗幟,背後是打開的窗。
  • 法國總統致信南京大學教授表謝意,曾翻譯奧朗德自述
    法國總統致信南京大學教授表謝意,曾翻譯奧朗德自述 實習生 孫蕾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袁傑 2015-09-16 20:26
  • 南大教授翻譯《改變命運》 法國總統寫來「感謝信」
    這句話來自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寫的一封信;收信人是奧朗德作品《改變命運》的中文翻譯團隊帶頭人劉成富。劉成富是揚州人,出生在杭集,現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法語語言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收到法國總統奧朗德來信信中表示欣賞譯文質量「我是在9月8日收到這封信的,當時看到信封上寫著『法蘭西共和國』的字樣,就有一種預感,很有可能是法國總統奧朗德給我寫的信。」劉成富介紹說,「拆開來一看,果然是。儘管有預感,但還是覺得有些意外。」
  • "親情中華"網上親子營大受歡迎:華裔幼兒中文教育有了新嘗試
    承擔2-3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加拿大至善中文學校,和承擔4-5歲華裔幼兒網上親子營試點工作的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分別舉行了線上閉營儀式。「我這兩周學習了動畫、故事還有兒歌。再見老師、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和孩子一起參與親子營,卻是超乎想像地收穫滿滿。期待下次再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這是參加網上親子營試點的營員家長的留言。
  • 外媒:法國總統夫人曾在去年12月底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環球網報導】路透社援引法國歐洲第一電臺、France Info電臺9日報導提到,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曾在2020年12月底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但在6天後的檢測呈陰性而且恢復了正常活動。報導稱,布麗吉特2020年12月24日的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但她沒有出現明顯症狀。隨後,她在12月30日和31日再次接受了新冠檢測,這兩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給秘魯前總統做翻譯的女孩教你學外語
    11月中旬,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大四學生陳燁婷作為中國優秀青年代表前往秘魯參加APEC相關活動,為秘魯前總統託雷多做翻譯陳燁婷在中文、英語、西班牙語三種語言中切換自如,交流非常成功。會後託雷多還特別誇獎陳燁婷的西班牙語,並與她單獨合影。  自由轉換英語、西班牙語、漢語,嫻熟地和外國嘉賓交流,我們不禁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陳燁婷日前接受了記者採訪。
  • 為什麼華二代一定要學中文?
    今天,在法國私立中學教漢語的小王老師,來跟大家聊聊,華裔父母在面對華二代中文教育的一些糾結和困擾。
  • 上虞囡為法國總統團隊當翻譯 法國客人說這裡很美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浙江在線9月7日訊 G20杭州峰會一結束,上虞區豐惠中學的史濟榮老師就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出女兒史瀟瀟在G20峰會會場當法語翻譯的一組照片,羨煞眾人。昨天上午,記者聯繫上了史瀟瀟,就在前一天晚上,她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在機場為法國總統團隊送行。  1988年出生的史瀟瀟,是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的一名法語教師。畢業於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她,曾作為交換生在法國土魯斯第二大學讀過大四,然後考取了該校的碩士生和博士生。  G20峰會前,史瀟瀟報名當志願者,並通過審核。6月底的一天,省外辦找到她,讓她擔任聯絡員。
  • 圖解|外國人學中文的熱潮來了嗎?漲勢迅猛但仍是「小語種」
    近日,美國金融大佬羅傑斯的女兒說中文繞口令的視頻席捲全網。而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川普的外孫女吟唱中國歌曲的表現也獲得不少中國網民點讚。外國人學中文的熱潮真的到來了嗎?數據顯示,外國人學中文的情況的確有增多,但相較其他語言的佔比仍偏小。
  • 美國總統的中文譯名
    創造了漢語拼音之後,將中國人的姓名翻譯成為英語就易如反掌。在那以前,這還真就是個大個事了。譬如說,不知哪個時代的神人將孟子譯成Mencius,若干歲月之後,國內有人提到孟子就變成了「孟修斯」。再譬如說,翻譯家將蔣介石的姓名翻譯成Chiang Kai-shek,後來有人二手轉譯的中文名則變成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常凱申」。
  • 第一個定居巴黎的中國人,他來自莆田,是法國國王的翻譯
    /國王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譯官/1702年,梁弘仁奉命到羅馬匯報禮儀之爭的情況,順帶黃嘉略同往。1706年,梁弘仁完成任務後抵達巴黎,候船回中國,但因健康問題滯留巴黎,黃嘉略因此不能回國。經法國王室學術總監向王室總管推薦,黃嘉略開始教法國人漢語,並得到一份年金,就這樣開始了他在巴黎的生活。此後,黃嘉略受聘為國王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譯官,任務是翻譯傳教士信函,整理皇家圖書館中文書籍,並翻譯諸如天文學和中國經典著作章節的原文,編寫《漢語語法》與《漢法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