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一年級的家長寫的。當然,高二的家長也可以看。
目前,在山東等一些地區,明年(2020年)高三的高考不再是文理分開的考試,而是按照新的3+3模式,高二學生也完成了選課,開始上課,而剛剛入學的新一屆高中一年級學生很快將面臨選課,然後開始上課。
除山東省外,其他省市繼續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實行選課教學制度。想必,一些還沒有開始選課的家長和學生可能會感到困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君澤教育打算針對家長和學生的要求,寫一個高中選課走班的系列文章,內容會持續更新,希望能夠給各位家長和同學帶來幫助。
今天,寫的第一篇文章是關於比較的基礎。主要介紹什麼是選課制度。雖然網上有很多人介紹過它,但我想讓它儘可能的普及,這樣你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它,對選課教學有了初步的了解,並為以後的選課打下了基礎。
傳統的高中文理分科已經實行多年了。從高一結束到高二,學生被分為兩個陣營:文科和理科。高考的時候,文科生考查語數英,政史地,理科的同學考查語數英,理化生。其中語數英各150分,政史地,理化生各100分,總分750分。
看下圖:早在2017年,浙江和上海就實施了新的高考計劃。現已晉升為第四批,山東省為第二批。將實施當前的3+3模式。2020年,山東省高考將按照這一模式進行。2019年4月23日,第三批改革試驗區將實施3+1+2模式,這也是目前最新的模式。
那到底什麼是3+3模式,什麼又是3+1+2模式呢?簡單地說,3+3就是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6科中的任意3個組合;3+1+2是指語數英+物理或歷史(只能選一個)+化生政地4科中的任意2個組合。
在3+3模式下,前三種語數英科目仍然是150。按原分數線計算,高考成績共450分。其他三個不同。例如,比如你選了物化政組合,物理考了95,化學考了90,政治考了88,高考成績不是簡單的三者之和,而是要進行賦分,也就是分數即換算,換算後的結果將被計入高考成績。
3+1+2模式中的前3個與上面的相同。中間一個是物理或歷史。如果你選擇物理,你不能選擇歷史,你也不需要轉換和分配分數。原分數將計入高考分數。舉個例子,如果你參加95的物理考試,高考是95,歷史是一樣的。但後兩項將在高考成績公布後計入高考成績。
是不是花樣多了?眼花繚亂的,比文理分科麻煩不少?
對學生來說,這項改革的好處是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在過去要麼只能選理化生,要麼只能選政史地。過去理工科大學的專業選擇相對較多,導致學生選擇理科的總人數多於文科。文科院校可供選擇的專業很少,很多家長和學生不願意學文學,專業就業範圍狹窄,影響了孩子將來的就業。
不過,這種新模式也存在問題。文理的分化也人為地造成了兩種現象:理科生不學藝術,人文情懷缺失,文科生不喜歡科學,缺乏科學思維,人的分化嚴重,不利於人的全面發展,容易走向極端。
而且,選擇餘地大,組合太多,容易選擇,也很難選擇。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選了一次改一次,然後再改。
所以,目前這種模式給很多家長和學生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苦惱。如果文理分科是傻瓜式相機,只需按下快門,那麼目前選課的是功能太多的高端相機。要是不懂操作可能不會拍照。
家長和同學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對待高中分班了,必須了解一些選課走班的知識,甚至得掌握一定的選課技巧,不懂就學,不懂就問,可以向老師諮詢,也可以向社會專門研究這方面的機構諮詢,比如我們君澤教育。
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到相關高校諮詢招生的相關條件,因為有些高校在選課上對某些專業有要求,比如某個專業的考生必須選擇物理才有資格報到,而一些高校要求某專業高中生選擇理化專業報到,這些都是技術活動,不研究肯定不行。
作為學生切記,不要盲目亂選,你有好多次模擬機會,也有足夠時間考慮,提前做好準備,當然,君澤教育在後面的文章裡會詳細談談到底如何選課,如何規避一些坑,如何使你的組合更優化,更有利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