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師老李
這篇主要是寫給新高一的家長看的,當然高二的家長也可以參閱。
目前,一些地區如山東省,現在高三的同學明年(2020年)高考將不再是分文理考試,而是按照全新的3+3模式,高二的同學也已經完成選課,開始走班上課,剛入學的新高一同學也即將面臨選課然後開始走班。
除了山東省,其它省市也在陸陸續續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落實選課走班教學制度。想必一些還沒有開始選課的家長和同學可能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到底咋回事。
李老師打算針對家長和學生的要求,寫一個高中選課走班的系列文章,內容會持續更新,希望能夠給各位家長和同學帶來幫助。
今天,我寫的第一篇內容比較基礎,主要介紹一下什麼是選課走班制,儘管網上不少人介紹了,我再說得儘可能通俗些,讓大家好理解,對走班教學有個初步認識,為後面如何具體選課打下基礎。
一、什麼是選課
傳統的高中文理分科已經實行很多年了,學生高一結束到高二就分成文科和理科兩大陣營。高考的時候,文科生考查語數英,政史地,理科的同學考查語數英,理化生。其中語數英各150分,政史地,理化生各100分,總分750分。
現在形勢變了,很多地方的高考不這麼考了。看下圖:最早浙江、上海在2017年就實行新高考方案了,現在已經推進到第四批,山東省是第二批,目前實行的3+3模式,2020年山東高考將按照這個模式考。2019年4月23日,第三批改革試點地區將實行3+1+2模式,也是目前最新的模式。
那到底什麼是3+3模式,什麼又是3+1+2模式呢?
簡單地說,3+3就是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6科中的任意3個組合;3+1+2是指語數英+物理或歷史(只能選一個)+化生政地4科中的任意2個組合。
高考怎麼計算分數呢?
3+3模式中第一個3語數英各科還是150,按照原始分總共450分算入高考成績,另一個3就不同了,比如你選了物化政組合,物理考了95,化學考了90,政治考了88,最後高考成績不是三者簡單相加,而是要進行賦分,也就是要進行換算,把換算後的成績算入高考成績。
3+1+2模式中第一個3也和上面一樣,中間的1是物理或者歷史,如果選了物理就不能選歷史了,而且不需要換算賦分,按照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比如你物理考了95,高考就是95不變,歷史也一樣。但是最後的2就得賦分後計入高考成績。
是不是花樣多了?眼花繚亂的,比文理分科麻煩不少?
二、有哪些優缺點
對學生來講這種改革帶來的好處是選擇餘地大了,以前要麼只能選理化生,要麼只能選政史地。而且以前理科大學可選專業相對多一些,所以造成了選理科的人數整體多於文科人數,文科大學可選專業少,很多家長和同學不願意學文,專業少就業面窄,影響孩子將來就業。
但是這種新模式也有問題,文理分科還人為地造成了兩種現象:理科生不學文,缺少人文情懷,文科生不喜歡理,缺少點理科思維,人的分化比較嚴重,不利於全面發展,也容易走極端。
再者,選擇餘地大了,選擇組合太多,容易挑花眼,選擇難度也大了,很多學生不知道怎麼選好了,選了一次改一次,然後再改。
所以說,目前這種模式給很多家長和同學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帶來苦惱,如果說文理分科是傻瓜式相機,按下快門就可以,那麼現在的選課就是功能太多的高端相機,要是不懂操作可能不會拍照。
三、如何應對
家長和同學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對待高中分班了,必須了解一些選課走班的知識,甚至得掌握一定的選課技巧,不懂就學,不懂就問,可以向老師諮詢,也可以向社會專門研究這方面的機構諮詢。
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去相關高校諮詢招生錄取的相關條件,因為有的高校對一些專業在選課方面是有要求的,比如說,某某專業考生必須選物理才有資格報,也有的高校要求某某專業高中生必須選物理和化學才可以報,這些都是技術活,不研究肯定不行的。
作為學生切記,不要盲目亂選,你有好多次模擬機會,也有足夠時間考慮,提前做好準備,當然,李老師在後面的文章裡會詳細談談到底如何選課,如何規避一些坑,如何使你的組合更優化,更有利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