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黃金家族後裔今何在

2020-12-20 華夏學歷史

最早蒙古領袖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帝國,然後他通過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我們選擇說以忽必烈為首的元帝國,元帝國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地盤是空前絕後的,隋唐以來歷代皇帝都要徵服的新羅遼東地區都在版圖之內,但是相對於蒙古帝國版圖來說,還是挺小的。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同年,徐達,常遇春兩路大軍會師在北京,當時的元帝就倉皇北上,到了另一個都城,元上都,元朝時期設計是兩都制的,史稱北元。就和明王朝形成了一個長期對峙,形成了一個以上都為中心的北元政權,除此之外,在中原各地還有大量來不及北歸的蒙古軍隊,在河南周邊就有河南王王保保統帥的大軍十幾萬,就是《倚天屠龍記》裡面趙敏的哥哥,這個人是明初出名的驍勇善戰,和太祖纏鬥良久,太祖喻之為,"天下奇男子"。遼東一塊勢力後來被明軍所滅,還有雲貴也有大量蒙古軍,也被明軍所滅,現在雲貴那邊還有蒙古族的同胞,應該就是那時候遺留下來的。

明朝雖然是推翻了元朝,但是日子過的緊巴巴的,一直面臨著蒙古鐵騎的威脅,明太祖和明成祖兩代皇帝主要的精力就是和元朝的殘餘部隊在打仗,後期就基本肅清了蒙古軍隊。在公元1387年到1388年,明成祖帶領大軍15萬大軍深入蒙古腹地和元軍在貝爾湖附近決戰,明軍大勝,俘虜七萬元軍,但是可汗和太子西逃,但是被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子孫殺了,理論上講就是被堂兄弟殺了,也算報了當初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敗北的前恥吧!因為阿里不哥當初爭奪汗位落敗以後,當時是赦免了死罪,幾年後還是不明不白的死了。

按理講,明朝肅清了中原腹地的元軍,擊潰了北元的殘餘勢力,但是歷史的詭異就在於,蒙古這個民族是一個草原民族,它活動的範圍和漢人不一樣,空前巨大,它打不過就跑吧,所以終明朝一朝也沒有辦法把蒙古勢力徹底降服,這個重任由清朝完成的。

蒙古至此也就再次走向分裂,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北元的繼承人,韃靼部,在蒙古東邊,就是直接大汗直接的血統,地域也最大,第二就是瓦剌部,到清朝就是漠西蒙古,位置在準噶爾盆地,阿爾泰山附近,是元朝的臣屬為主體的。在明朝時期和明朝名義上是和平相處的,明朝也對他們三個部落分別封了王。在遼東也有一股勢力範圍,還有一部分就是滯留在中原的蒙古大軍,這一部分就被明朝分散到各地,被各民族就同化了。

初期明朝把韃靼部作為主要對手,就在明朝和韃靼纏鬥期間,瓦剌部乘機做大,先統一了瓦剌各部繼而在此統一蒙古韃靼部和遼東的勢力,於是這個瓦剌部就成為明朝的敵人,最有名的事件就是"土木堡之變"中俘虜了親徵的明英宗。但由於瓦剌不是黃金家族的正傳,所以諸部落並不服他,所以最高統治者被殺,統一局面被迅速打破,再次為汗位爭奪起來。

此時成吉思汗的第15世孫巴圖猛克,又再次統一了蒙古,他就把整個蒙古按照蒙古老規矩分封給他的兒子們,在明後期和整個清朝所涉及到的部落基本就是由此發端了,一共分成六個萬戶,左翼三個,察哈爾萬戶,大汗就住在察哈爾,是嫡子嫡孫,喀爾喀萬戶等,右翼三個,鄂爾多斯萬戶,土木特萬戶等。

等到這個巴圖猛克去世,老規矩,蒙古再次分為六個部落各自為政,後期經過一點小規模爭奪,形成了漠北蒙古,漠西韃靼蒙古,漠南蒙古。

現在的外蒙就是喀爾喀萬戶在這次鬥爭中分裂出去的,到十六世紀的時候就向多林,阿爾泰一帶遷徙,中間又經過內部混戰,後有三個勢力比較大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汗,那這三個多後裔慢慢就佔據了外蒙這個地方,這個應該就是外蒙人的主要來源,所以說外蒙人自稱是黃金家族後裔有沒有錯,應該沒有錯,就是濃度或者含金量也不是最高的那種。含金量最高的是察哈爾部,嫡子嫡孫。整個外蒙在康熙大帝的時候歸順了清朝,但是到1911年獨立,1919年,北洋政府談判下取消了獨立,到1921年在俄國的支持下又獨立了,最後在1946年,國民黨政府就承認外蒙獨立,到1950年的時候,新中國也承認了外蒙獨立,因為當時怎麼說,新中國國力太弱,國際社會已經承認獨立,蘇聯的強烈幹預幾大因素之下,才承認獨立的。

右翼的三個萬戶在後期一個領袖俺答汗領導下,相當於就統一了右翼三個萬戶。這樣蒙古就形成了左翼,大汗最正宗的一脈察哈爾萬戶再加上喀爾喀萬戶一部分,還有就是俺答汗土木特萬戶加起來就是所謂的漠南蒙古部落,漠北蒙古就是喀爾喀分出去的一部分,還有就是西部的漠西蒙古部落。俺答汗在明朝時期也被明朝封了王,另外達賴的尊稱也是他所賜,後來他的曾孫就是四世達賴,這個說清楚有點複雜,以後有機會再說,大意就是俺答汗後為了鞏固勢力和西藏的教派力量結合起來了,當然這裡面血雨腥風是少不了的,蒙古深刻參與西藏的事務。

這樣基本局面維持到後金髮跡,後金為了打敗明朝,通過很多手段,和親啊諸如此類就把蒙古的勢力爭取到他一起,到後期除了察哈爾以外,漠南蒙古已經全部和後金結盟了,到1604年,林丹汗做了察哈爾的大汗,他單打獨鬥打不過皇太極,在1634年就跑到青海,本想以佔領西藏對抗後金,但是沒有成功,後因為天花死於今天甘肅境內,蒙古就失去了再次團結和統一的可能性了。至此,大清朝基本和蒙古是相互依存的,中間有點插曲就是葛爾丹的搗蛋,大局還是比較穩定的。

相關焦點

  • 蒙古最牛的黃金家族都有誰?留下兩大聖物看得我都臉紅了
    而關於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則很少有人知道,但這個蒙古第一家族卻從古至今都是草原上的霸主。「黃金家族」,廣義上指成吉思汗時所列尼倫蒙古幾乎涵蓋一半以上的蒙古人,甚至還包括一部分中亞北亞各民族的部落,這些統統都是黃金家族。正如雍正皇帝所說:「中國之一統,始於秦;塞外之一統,始於元;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
  • 並非只有黃金家族才能代表蒙古,帝國權利為何掌握在護衛親軍手中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只有成吉思汗後裔,即「黃金家族」才能代表蒙古族,其實能夠代表蒙古正統的不止有黃金家族,還有察哈爾部。「察哈爾」一次最早出現在十五世紀中葉的《黃金史綱》中,但不管是蒙文還是漢文資料,均未對該詞做出過解釋。
  • 那些蒙古部落為什麼投降後金也不投降「黃金家族」的林丹汗?
    歷史上,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後裔被人稱為「黃金家族」,他們曾建立了幅員遼闊、影響深遠的大蒙古帝國,即便是在蒙古帝國解體以及蒙元王朝滅亡後,「黃金家族」在漠南蒙古各部落中卻也還有著極高的名望與殊榮,雖說是不能像從前一樣行使著絕對的統治權和領導權,但依舊享有「共主」的聲望與地位。
  • 鶴峰部氏家族系600多年前失散的成吉思汗後裔(圖)
    據考證,三家臺蒙古族部氏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文/圖 記者劉勝萍 劉暢 通訊員於興霞 王迎春 王群  2012年,三家臺蒙古族村入列「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鶴峯縣三家臺蒙古族村是我省唯一的蒙古族村。這個隱匿在大山深處的部落,與外界隔絕,近300年來不為人知曉。254戶人家散居在18.8平方公裡山腰、坡尖、坪壩,這個叱吒疆場的馬背民族緣何到此,根在何處,路在何方?
  • 蒙古帝國二千多萬平方公裡的版圖,竟都毀於黃金家族內訌?
    十三世紀可以被稱作蒙古人的世紀,僅僅幾十年的時間裡,蒙古鐵騎便踏遍了東起高麗、西至波蘭的萬裡疆土。作為一個在世界歷史中起過重要影響的王朝,蒙古帝國極盛時期曾擁有二千多萬平方公裡的版圖,其廣闊程度在人類歷史上僅次於大英帝國。然而正如這個帝國是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中崛起的一樣,它也在一代人的時間裡走向分崩離析。此間的緣由固然錯綜複雜,但說是黃金家族自己造成了帝國的瓦解並不誇張。
  • 一張圖,讓你看清女真完顏家族世系,堪比蒙古黃金家族
    女真金國看多了,你腦袋裡裝的全是完顏××,它不像後來的蒙古帝國那樣基本上保留了蒙古名字,女真人漢化嚴重,很多都有漢名,所以,在梳理女真完顏家族世系的時候,不用一張簡單明了的圖表,很難一下子將這些人的關係理清。
  • 蒙古帝國的偉大女性:「蒙古之母」——訶額侖!
    蒙古帝國的起源史中,有兩位偉大的女性,其中一位是訶額侖,另一位是孛兒帖。孛兒帖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妻子,她孕育了蒙古帝國的幾位重要開拓者;而訶額侖是鐵木真的母親,她孕育了蒙古帝國的創始人!訶額侖,蒙古弘吉剌部斡勒忽訥氏人。
  • 別裡古臺後裔部落——阿巴嘎部(上)(組圖)
    阿巴嘎蒙古語意為叔父,阿巴哈納爾為叔父的複數,意為叔父們。成吉思汗諸弟曾經為建立蒙古帝國立下過汗馬功勞,其後裔對蒙古大汗為首的黃金家族有著叔父輩分,故北元時期他們的所屬部落被統稱為阿巴嘎。又因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別裡古臺家族分得1500戶屬民,駐牧於克魯倫河流域。在元朝,別裡古臺後王被封為廣寧王,成為元代東道諸王之一,地位顯赫。15世紀中葉,別裡古臺後裔統治的部落發展成為「也可」萬戶。
  • 成吉思汗後裔,更姓改名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我們常說,西方有很多貴族家庭,比如美第奇和哈布斯堡家族。美帝奇家族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緊密相關,最終卻因為絕嗣而解體。 其實,中國也有很多著名家族,存在時間遠比歐洲一些家族長,有孔子世家和道教張道陵族系。宋末元初,中國出現黃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後裔。
  • 元末蒙古帝國的覆滅,黃金家族難逃一劫,一個帝國的結束
    公元1451年脫脫不花大汗遭遇蒙古太師,汗廷部隊由於元朝的統一修生養息許久沒有經歷戰事,在與太師軍遭遇的的那一刻註定了脫脫不花大汗的逃亡,蒙古太師大獲全勝,脫脫不花大汗的全部妻女盡數牛羊,戰馬物資全部被太師軍所俘獲。
  • 此餘姓家族堅稱為鐵木真後裔,省史學會遂成立「鐵改餘姓蒙研會」
    不但是蒙古族,而且,還是蒙古族裡的黃金家族,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種堅持和自信緣自哪兒呢?餘家灣裡德高望重——已經76歲的老人餘海奎說,他有一本編撰於兩百年前的《餘氏族譜》,上面清清楚楚地記載著村子裡的人全都是成吉思汗重孫鐵木健的後代。
  • 蒙古後裔拜姓及大荔拜家村的由來!
    而留下來的這本譜集已是家族中最為珍貴的孤本,具有重要的價值,定當善為保存。八世祖篤麟明初由平江隱居現村莊,歷經明朝276年,清朝267年,民國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56年,共計637年,以個人之拙見,六百餘年的流傳,遠年延時移代,家族分化絕非幾家可以容納,而枝枝節節都能說得清楚也絕非一件易事,譬如渭南孝義周圍就有從村中遷出的一些拜姓人家,陝南商洛地區山陽縣有一個叫「中村」的大部分村民屬我拜姓家族,寧夏涇源縣有一批拜姓人家是清同治年間遷徙去
  • 遙望西夏:西夏皇族後裔在洛陽
    它曾雄踞西北,與宋、遼、金等並立,最終卻被蒙古鐵騎摧毀,並被歷史刻意遺忘。除了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大概人們不會對它有太多印象。 在今天的洛陽市新安縣,生活著一支西夏皇族後裔,這是怎麼回事? 1 墓誌中的家族「秘史」 李春光老人今年已經85歲了。
  • 建立了西夏的党項人,被蒙古滅國後,是否被滅族?還有後裔嗎?
    蒙古曾經6次攻打西夏,成吉思汗之死,有說是在徵西夏時中箭墜馬傷重而死,也有說是在強拆西夏王妃時被咬掉了命根子而死,總之,是死於徵服西夏的戰爭。他死前下旨,對於西夏人:「殄滅無遺,以滅之、以死之。」。當西夏滅亡時,懷著復仇心理的蒙古大軍對西夏進行了滅絕性的摧毀。
  • 王安石後裔怒斥「拼祖宗」質疑:當今價值觀太扭曲
    漢服由其中一位後人贊助據報導,5月16日,自稱唐宋八大家後裔的幾位人士齊聚北京,就籌備「唐宋八大家宗親聯誼會」進行協商。幾位後人身著漢服,坐在沙發上的姿態遭網友調侃,「開始拼祖宗了」。「一群缺好爹的人物,為了利益,不惜到處認祖宗,哪怕千年前的唐宋古人也不放過,拼爹時代有發展了,開始拼祖宗。」「傳承文化何來拼?何需拼?
  • 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是現在哪些民族?
    休屠各胡的後裔劉淵建立於左國城(今山西),即「前趙」政權;盧水胡的後裔沮渠蒙遜建立於甘肅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流域。鐵佛部族赫連勃勃在朔方之北,黑水之南建立了「胡夏」政權。各自為五胡十六國之一。公元前304年,匈奴的休屠劉淵軍敗於匈奴,與鮮卑、羯、羌、氐五胡並稱為五胡。
  •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近日,今何在攜新書《未來,人類的徵途》亮相上海書展,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獨家專訪。這本科幻題材的小說是他寫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來,無論是奇幻還是科幻,他的作品重點一直是人的冒險和成長。
  • 帖木兒以蒙古人自居,他的後裔為何要和蒙古劃清界限?原因很簡單
    巴布爾1483年出生於費爾幹納,在十二歲的時候繼承了費爾幹納的王位,當時帖木兒的後裔們已經沒有了祖先的驍勇,很多都被外族當做傀儡,巴布爾和帖木兒一樣有著雄心壯志,但是他們二人卻對自己的「蒙古血統」有著很不一樣的看法,帖木兒一生都在向蒙古人靠攏,而巴布爾和他的後裔們卻一直都在和蒙古人劃清界限,並且對他們非常排斥。
  • 遺留在中原的蒙古族後裔使用的漢姓
    今天小編將部分異姓蒙古人分兩期,每期以三十個姓氏登出,以助蒙古後裔尋根問祖,以下內容見於稱其為「漢化」的《漢源流史》。 永樂三年(1405),受明將宋晟招撫,與另一蒙古將領把都帖木兒(吳允誠)率部眾5千餘人投明朝,賜姓名,授後軍都督僉事。奉命率屬眾居涼州(今甘肅武威)耕牧,分別賜與牛羊、鈔幣,以招降蒙古軍民歸降。永樂五年(1407)卒於任所。子別力哥出塞自效,立功。
  • 古代匈奴、蒙古、回鶻和突厥四個民族的血緣關係如何?
    7、金、蒙古高原諸部。8、蒙古。匈奴政權:提要:匈奴是東亞第一個馬背上的遊牧帝國(黃帝部族可能也是遊牧族群,但不一定是馬背部族)。匈奴被土耳其、蒙古追認為直系祖先。匈奴降服了東胡與大月氏及西域諸族。首領:冒頓單于及其後裔。種族:以東亞、北亞種族為主,兼有中亞種族。發源地:內蒙古陰山。後續:南匈奴,總數約20萬人,歸附進入山西,後建立中原政權。北匈奴一部分融入鮮卑,一部分西遷,之後具體情況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