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遠行:清白守己摒卻學術界流俗歪風

2020-12-17 騰訊網

2010年3月,高華到廣州參加廣東美術館組織的論壇,接受時代周報記者的專訪,不喜拍照的他卻很喜歡這組照片,後來還要求編輯將照片寄去。 單雄 攝

高華遠行:嚴謹一生開創近代史研究新路 清白守己摒卻學術界流俗歪風

高華 1954.5-2011.12.26

江蘇南京人,歷史學家,中國當代著名的中共黨史、毛澤東研究專家,其代表作《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被贊「震撼無以言說」。另有《革命年代》、《階級身份和差異:1949-1965年中國社會的政治分層》、《在歷史的「風陵渡」口》等著作。2011年12月26日在南京病逝,享年57歲。

他可能是當代中國其中一個最有勇氣的歷史學家。他專注研究冷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在黨史研究和歷史研究涇渭分明的其時,跨界聯結兩個學科,開創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一個範例,僅有的幾本著作影響廣泛深遠。他生活清貧,耐得住寂寞,所做研究不申請課題,不拉項目,甘心守在體制的邊緣。未及花甲卻罹患絕症,臥床四年多從未中斷研究,驟然離世,最大的遺憾卻是許多研究還未完成。

罹患肝癌,艱難抗爭四年零八個月之後,著名歷史學家、南京大學歷史系高華教授於2011年12月26日病逝。被譽為「近代史研究排頭兵」的高華,一生著述雖不多,但極具分量,聲名廣布海內外。正當學術大盛之年,高華卻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離開得突然

2011年12月26日晚7時多,纏綿病榻的高華開始吐血。晚8時多,他對守候一旁的家人說,他非常難受。不久,他再度吐血,旋即陷於昏迷。晚10時15分,57歲的高華走完了生命的最後歷程。「他是睜著眼睛走的,沒有留下一句遺言。」南京學者範泓介紹。

他走得很突然,親友震驚。清華大學教授秦暉12月25日上午還給高華打過電話:「他的聲音還是很宏亮,底氣很足。我想找機會去南京,打算住幾天,每天跟他聊半小時,我知道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長談。他說最近身體有些新情況,過段時間再說。對他的辭世,我一點預感都沒有。」

高華最後一次入院是在11月中旬。此次入院,並非緣於癌症,家人表示,癌症的控制一直非常非常好,至今都沒有發現有轉移的情況。而是肝功能出了問題,出現了黃疸,主要是做人工肝治療,設法使肝功能恢復正常。

12月16日,北京大學教授楊奎松與沈志華、李丹慧、張濟順赴寧探視高華。楊奎松回憶,「病床上的高華同我們上次探視時幾乎沒有兩樣,雖因黃疸面色略黃,人稍顯削瘦,卻仍舊談笑風生,兩眼炯炯有神。連輸了三次血之後,黃疸已經明顯消退了,因此看到高華當時黃疸的情況,真的覺得他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階段。」

師從高華8年的學生蔣瑞也於11月26日探望病床上的高華,得知就在當月下旬,高華即報了兩次病危。但他聊起來像別人的事一樣,用南京話說:「我煩不了(我管不了那麼多),我還沒覺得上氣不接下氣。」

對病魔一向樂觀的高華,也認為自己會闖過這次難關。最後一次住院,他還如往常住院一般,帶了厚厚兩袋書閱讀。其間,高華有時晚上還回家過夜。在走道裡遇到鄰居,還告之,他過幾天就回家了,打算在家裡過新年。

12月14日,在病床前,他還告訴去探視的範泓:「你放心,我一定會闖過這關。」「他輸血的右臂很疼,而且渾身發癢。他說他第一次知道原來輸別人的血是要癢的。」範泓說。

然而,情況並不這麼樂觀。兩月前,醫生就已暗示高華的家人,他的生命可能只剩下兩個月了。在高華去世前三天,他的好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去探訪他,高華的妻子劉韶洪即把張鳴拉到一邊,說:「你可能是最後一次見他了,你和他好好聊聊。」「我和他聊了三個小時,他也聊得很多。他臉色蠟黃,嚴重腹水讓他腹部鼓脹,我過去做過獸醫,對生命有一種敏感,聊完後,我心情非常不好,預感到他可能不行了。但真得到消息,還是受不了。」張鳴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就在去世前幾天,有友人拍下了高華在病榻上的照片,他笑得很開朗。「看他當時的眼神,那種樂觀的神情,我自問,我做不到。」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許紀霖稱。

追悼會參加者比院士多

2011年12月27日上午,高華病逝的消息開始廣為傳布。「頭腦一片空白」,是高華的許多知交好友和學生的第一反應。上午9時剛過,楊奎松正叫快遞員上門,給高華快遞太太為其特製的相冊,電話響起,噩耗驚聞,楊奎松稱,他的頭「嗡」了一下,一時沒能明白怎麼回事,不知所措。放下電話,他在書桌前悶坐了好長一段時間……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校區人類學教授周永明也著文稱,「噩耗傳來,仍然覺得高華走得太早,太快。告訴妻子時,一時竟不知說什麼為好。大哀無言,唯有一幕幕回憶在腦中跳躍飛轉。三十多年的跨度,在那片刻,我只感到沉重和心痛。」

著名經濟學家、年逾九旬的馮蘭瑞老人,當天恰好致電南京曉莊學院教授邵建,回憶當年為高華在雲南買藥的情形。邵建告知哀訊,老人一時竟半晌無語。邵建說:「我過45分鐘再電話您。」第二次在電話中,老人已撰好一副輓聯。

同濟大學教授朱大可以「無限驚駭」來形容初聞此事的感受,「前日高華兄還發來『大可聖誕快樂』的簡訊。惟願只是誤傳……」

在江陰工作的高華的學生範敏,中午時分接到了簡訊。「我當時正走在街上吃肯德基漢堡,聽到消息,手一下子軟了,漢堡掉到了地上。實在控制不住,我蹲在地上就大哭起來。後來我跟幾個同學交流過,他們也都感到很突然和傷心。」

微博上,高華病逝的消息也迅速發酵繁衍。短短一天,僅騰訊網就有1.5萬條相應微博,許多普通人都為高華點燃一盞燭光。一時間,高華的名字從學術圈內迅速漫溢至公眾空間。「南大小百合BBS上的一條悼念高華老師的帖子,一天之內竟然有了800多條回帖,這是一個很少有的景觀。很多南大現在和過去的學生那天都將自己的QQ籤名改成了『悼念高華老師』,真的很感人。這其中大部分學生可能沒跟高老師有過直接交往。」蔣瑞告訴時代周報。

12月30日上午8時30分,高華教授的追悼會在石子崗南京殯儀館舉行。「29號我從深圳趕到南京,參與追悼會準備事宜。那天,我們估算了一下,有600-800人自發來悼念,其中200多親友和同事,別的全是學生,很多是從外地特地趕來。」蔣瑞說。

記者親見,寬敞的大廳擠得滿滿當當,許多人甚至只能擠在門外,面色哀戚,更有不少悼念者泣不成聲。據當天從南大開來的校車司機說,高華教授追悼會的規格和南大的院士相當,但參加者的規模甚至可能超過了院士。

一副副舊友新知的輓聯,盡顯惋惜與悼念。著名歷史學者餘英時教授輓聯稱:「讀過高華先生的書,很佩服。」學者崔衛平與徐友漁痛挽:「高風亮節/華章永存。」張鳴的輓聯則深蓄友情:「神聊定交你抽菸來我喝酒奈何菸酒日月竟有期/胡侃學問天掌燈兮地為床悲哉燈床空餘人無蹤。」歷史學家章立凡輓聯:「斯人有斯疾一朝穹宇逍遙羈臥廟堂煩厲鬼/青史得青煙半世陽燧磨礪炳燃社火化兇神。」

裡程碑式的研究方法

被譽為「近代史研究排頭兵」的高華,一生著述雖不多,但極具分量,聲名廣布海內外。他主要從事中國現代史、民國史、中國左翼文化史以及當代中國史的研究,代表作有《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身份的差異:1949-1965年中國社會的政治分層》、《在歷史的「風陵渡」口》等。其《革命年代》一書2010年1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相應研究領域,高華是國際一流的專家。他的文章從史料出發,這是研究歷史的人的最基本的特點。他的整個研究都是非常客觀的。他的史料解讀的功夫在國內是一流的,從史料的解讀,到整個歷史還原,他做得是非常漂亮的。另外,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有一種開拓性的意義,成果是最深入的。我們現在講的國史,最早的研究是黨史範疇,主觀性很強,而且基本上是以黨為基本線索,不是國的概念。他的研究是歷史學界第一個,用歷史學的方法來做國史的研究。」楊奎松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12月30日中午,在《看歷史》雜誌舉辦的高華教授追思會上,眾多學者也對高華的學術地位高度評價。

「上世紀90年代,我們一幫學界朋友,想參照《劍橋中國史》的模式,攜手重新書寫中國的近現代歷史,高華作出了很大貢獻。他的《紅太陽》一書是裡程碑式的,他以自己出色的歷史理解和想像力,還原出權力的內在邏輯,這個邏輯對已有的歷史正當性是摧毀性的。高華本不是一個豪傑,他只是一介書生,但他內心裏面有書生的純粹和意志的韌勁。」許紀霖表示。

美國漢學家與歷史學家傅高義在發來的悼文中也表示:「高華逝世,當代中國歷史研究領域失去一位最傑出的學者。高華善用迄今可獲得的資料,將史料的原始素材,如此完美地建構為學術表述;他對延安時代的研究,令大家重新認識了這段歷史。」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政治系教授愛德華·弗裡德曼也在悼詞中稱:「高華人格純美,是一位傑出的學者,他甚至是我的良師,我有幸成為他的朋友。他心胸寬廣,頭腦敏銳,他現在並將永遠鼓舞著勇敢追求真理的人們。」

相關焦點

  • 嚴謹一生開創近代史研究新路 清白守己摒卻學術界流俗歪風 高華遠行
    本報記者 王珏磊 發自江蘇南京罹患肝癌,艱難抗爭四年零八個月之後,著名歷史學家、南京大學歷史系高華教授於2011年12月26日病逝。被譽為「近代史研究排頭兵」的高華,一生著述雖不多,但極具分量,聲名廣布海內外。正當學術大盛之年,高華卻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 陳映芳:超越人文學與社會科學之隔——讀高華《身份和差異》
    2011年歲末,高華教授的去世給中國學術界帶來了一種特殊的衝擊,這讓不少人覺得有點意外,包括我自己。我與高華並不熟識,雖然在華東師大的會議上遇見過,後來還曾有難得的機會與幾位共同的朋友一起瀏覽過黃浦江(那時他已生病),彼此卻並沒有深入地交流過各自的研究。可是前一陣,我一次次地跟我的學生們提及高華的去世、說起他的研究的意義,難以自抑。
  • 從此,國內再無高盛高華?!
    好了,這下真的要和 高盛高華 say bye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要來了!華爾街之王「駕到」再見,高盛高華!高盛搶先一步,率先取得高盛高華的100%股權...而事情是這個樣子:就在這幾天,彭博社突然報導稱高盛已與在華的合作夥伴達成協議,收購高盛高華證券剩餘的49%股權!也就是說高盛高華的100%股權都被高盛順利拿下了…
  • 宋國青擔任高華證券特別顧問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昨日獲聘高華證券特別顧問據悉,宋國青將在宏觀經濟領域為高華證券提供諮詢服務,同時還將為公司宏觀經濟研究和其他領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建議。
  • 著名歷史學家高華病逝 主要研究民國史(圖)(1)
    歷史學者高華病逝。  高華1954年生於南京,「文革」期間曾做過8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本報訊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高華26日晚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57歲。記者從高華之子高欣處獲悉,追悼會將於本周五上午舉行。多位學者在微博上留言追憶高華,表示悼念。  在病床上為學生改論文  高華教授自2007年罹患肝病,一直以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態度與病魔作鬥爭。
  •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祭高華
    我在(2011年12月)24日,高華先生去世的前三天,有幸能和他在一起。我正好來南京,去見他。上午大概九點半到病房,談到十一點半,聊了很長時間。我對生命有一點敏感,可能是我以前幹過獸醫,對生命非常敏感。今年年初我已經來過一次了,我感覺高華快不行了,生命似乎正在從他的軀體裡離開。那時候我都快控制不住。
  • *ST青松副總裁高華離任 總工程師吳哲超辭職
    *ST青松副總裁高華離任  和訊股票(微信號:istocknews)消息 8月30日晚間,*ST 青松發布公告稱,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副總裁高華先生和總工程師吳哲超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高華先生因到法定退休年齡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
  • 華僑、高華和留學生
    在疫情開始在美國英國和澳洲逐漸惡化的時候,留學生和 「高華」 開始取代歐洲華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先說說 「高華「,因為前段時間反對聲浪的高潮就是由兩名分別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 」高華」 掀起的。其實按照澳洲入籍的時間要求,她在外生活應該超過十年以上,肯定知道這樣對待警察在當地會是一個什麼下場,這種行為只能用 「高華心態「 來解釋了。另一邊則是黎女士所表現的那種極端利己了,也坐實了網上對華人精緻利己、兩頭討好的負面評價。到了這幾天,留學生成了境外輸入病例的主要來源,也是最受到關注的海外華人群體。
  • 高盛高華管理層變動 宋冰出任總經理兼法定代表人
    宋冰將出任高盛高華總經理兼法定代表人職務  中國網9月1日訊 據市場人士透露,高盛高華今日在內部備忘錄內表示,宋冰將出任高盛高華總經理兼法定代表人職務  據悉,宋冰將繼續擔任高盛中國業務運營委員會成員並自2008年成為高盛高華管理委員會成員。宋冰自2009年主管高華/高盛高華中後臺業務部,兼任北京高華證券副總經理及聯席營運長。在此之前,她是高華/高盛高華業務的法務總監。宋冰於2005年加入高盛,2007年升任董事總經理。
  • 周錫瑞(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高華是一位有擔當的知識...
    我從未有幸認識高華教授,這將是我一生的遺憾。我對高華個人的了解主要是通過我的博士生常成,常成與高華熟識並且探訪過病中的高華。但是我熟知高華教授的著作,特別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來的》,這部開創性的著作意義相當重大。高華深入研究驚人數量的文獻、回憶錄與檔案,該書對整風運動的深刻歷史根源做出了最好的解釋。
  • 周志興(《領導者》雜誌社長兼總編輯,共識網總編輯):回憶與高華...
    知道高華先生,是從《紅太陽》知道的。我那時候在鳳凰衛視工作,國家某機關有個管圖書審查的局長,給我打電話,說海關扣了一本《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被扣的人和海關的人發生爭執,就把這本書送到他那兒去審查。
  • 漢字正音要從眾,但不能流俗
    原標題:漢字正音要從眾,但不能流俗 這幾天,一些漢字詞語的新讀音引發熱議: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而一些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卻成了對的……許多人稱「怕自己上了個假學」。 語言文字是人們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際工具。
  • 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高盛持股擬升至100% 高盛高華或成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源:上海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從高盛高華證券獲悉,高盛集團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提升至這意味著,高盛高華有望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目前,高盛高華的股權結構為高盛集團持股51%,北京高華證券持股49%。今年3月,高盛集團宣布已獲證監會核准,將對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由33%升至51%。高盛亞太區聯席總裁李廉在談到對高盛高華實現絕對控股時說:「這是高盛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獲得多數股權後,我們可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
  • 外資獨資券商躍躍欲試 高盛已啟動全資控股高盛高華收購程序
    早在2019年8月19日,高盛集團就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申請,擬將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持股比例提高至51%。此前,高盛高華為北京高華證券控股的合資投行子公司,由高華證券持股67%,高盛亞洲持股33%。至今年3月27日,高盛集團正式宣布已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核准,將在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從33%增至51%。 「這是我們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具體來說,獲得多數股權後我們可以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
  • 高盛集團將100%持股高盛高華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了
    12月8日,有消息稱,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高盛方確認該消息屬實,高盛集團已於近日和合資夥伴籤署了最終協議,收購高盛高華證券全部剩餘股權。高盛集團已經率先完成了對高盛高華證券100%持股的協議籤署,接下來尚有一些監管流程要完成,高盛高華證券大概率將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 主題教育進行時 | 金華市委號召全市黨員向謝高華同志學習
    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向謝高華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 謝高華,男,1931年11月出生,浙江衢州人,195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4月至1984年12月期間任義烏縣委書記。2017年4月16日,榮獲「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終身貢獻獎」。
  • 請記住不流俗、不盲從、不負此生!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請記住不流俗、不盲從、不負此生!
  • 信仰 不流俗,不盲從,不負此生
    依照中國人的話來講,即是一種流俗。每一個時代應該有它一個理想,由一批理想所需要的人物,來研究理想所需要的學術,幹出理想所需要的事業,來領導此社會,此社會才能有進步。否則不認識這個時代,不能朝向這個理想的標準來向前,此即是流俗。流俗又如何能來領導此社會?所以每一個時代,不愁沒有追隨此時代的流俗,而時代所需要的,則是能領導此時代的人物、學術與事業。」
  • 南方日報:漢字正音要從眾,但不能流俗
    原標題:漢字正音要從眾,但不能流俗 這幾天,一些漢字詞語的新讀音引發熱議: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而一些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卻成了對的……許多人稱「怕自己上了個假學」。 語言文字是人們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際工具。
  • 南方日報:漢字正音要從眾,但不能流俗
    原標題:漢字正音要從眾,但不能流俗 這幾天,一些漢字詞語的新讀音引發熱議: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而一些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卻成了對的……許多人稱「怕自己上了個假學」。 語言文字是人們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