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抵制語言暴力

2020-12-20 創易課堂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多年前的一句話可能影響你自卑至今,甚至可能讓一個人抑鬱至死。看看那些抑鬱的明星的例子,我們無法忽略一個事實,語言暴力帶給人的傷害是隱蔽的,更是難以估量的。

因此轉變我們的溝通方式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馬歇爾B盧森堡博士,是國際性締造和平組織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的創始人和教育服務主管。由於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榮獲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非暴力溝通》主要講了什麼?錯誤的溝通方式會傷害著親密關係,有效的溝通方式則會增進親密關係。這本書的核心就是希望解除人們溝通時的暴力因子,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談話和聆聽,促使人們和諧相處並互相理解。

非暴力溝通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又被稱為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等。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通過建立情感的連接使我們能夠理解並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後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需要。我們先來說說,從表面上來看,交流是如何演變成暴力行為的?作者看來,有四個原因讓我們的日常交流,演變成了暴力行為。這四個原因分別是: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和強人所難。

首先我們說說道德批判,指的是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評判他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就認為對方是不對的、不道德的。其次,進行比較。指的是人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會將對方與別人進行比較。嚴格來說,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比如小時候,家長總是把我們和隔壁的孩子進行比較,這就導致本來我們和隔壁的孩子關係處的很好,但是總是被比較,難免會產生對對方看不順眼的情緒,始終不能平心靜氣地看待別人,當然也就不能和別人處於一個平等的關係。

第三點是強人所難。指的是在溝通中,有些人會用批評、指責和命令的方式,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對方,甚至用懲罰相威脅。

最後一點是迴避責任,指的是有些人會為自己找藉口,來逃避對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行動應負的責任。

我們總是習慣在別人身上找毛病、挑刺。喜歡給別人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也喜歡給自己貼上這樣或那樣的標籤,要麼抬高自己,要麼給自己開脫。看起來我們給自己套上了厚厚的殼,保護自己,也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自己學會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雙眼。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別人行為的原因和需求。《非暴力溝通》恰恰就是以這樣的起點告訴我們,靜下來,聽聽自己的心聲。當靜下來,聽到自己的渴望的時候,自然就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需求。小程序搜索創易讀書會,更多精彩等你來聽!

相關焦點

  • 舌上有龍泉 殺人不見血,語言暴力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多大
    這些,也屬於暴力,叫做「語言暴力」。語言暴力的定義,是使用謾罵、詆毀、不屑、譏笑等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對方的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和心理上的侵犯和損害。01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1994年7月27日,南非約翰尼斯堡一輛車內發現了一名年輕男子的屍體,這就是Kevin Carter。
  • 語言暴力對一個人傷害有多大? 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散不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那便是語言暴力! 這種暴力比起外表的傷痕來說更為嚴重和可怕。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最為無形而致命:語言暴力是怎麼殺掉一個人的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海報上的這些話,不僅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裡。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長時間的不平等對待,會讓孩子走向兩條路:一條是將仇恨向內發洩,自殘或者自殺,一條是將仇恨向外,打人或者殺人。
  • 語言暴力,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你了解語言暴力嗎?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 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 陝西初一女孩被老師辱罵: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
    01 語言暴力, 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的肉體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理上留下永不消逝的陰影和無法癒合的創傷,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這便是語言暴力。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一生的心理陰影,家長要重視
    我忽然有些感到可怕,語言暴力竟然有如此大的殺傷力,竟然會讓一個祖國的花朵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忽然想到在小的時候,我有一個堂哥就經常被父母用語言暴力摧毀。因為堂哥從小身體不好,還是早產兒,父母對於堂哥是非常厭恨的,因為覺得堂哥拖累了他們的生活。每當堂哥做事做不好的時候,他的父母就會指著他的鼻子罵道:「早知道你是這樣的貨色,我當初就不應該生你!就應該把你掐死!」
  • 女醫生被輿論活活「罵死」,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不同於常見的「物理性」霸凌,工作人員對植物使用的是「語言攻擊」法,看看語言暴力下,植物們是不是會發生什麼變化。03不僅僅是網絡上的語言暴力,現實生活中的語言暴力甚至更多說話是一門藝術,而一個家庭的語言會對孩子的影響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的諷刺和謾罵裡,這種語言暴力將會對孩子造成的一生的心理陰影,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軌跡。
  • 婚姻裡的「語言暴力」,是一把間接謀殺的刀
    也就是說,當愛人辱罵你的時候,你的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最近一位妻子給我發私信說:小鵬姐,我好痛苦。我今年31歲,老公35歲,我倆相親認識,他重點本科大學畢業,我是中專學歷,但長得漂亮。我們結婚五年,孩子三歲,有車有房,他工作體面,收入可觀,我在一家酒店當前臺,工資不高但清閒,可以顧家。在外人看來,一切都很完美。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家長你還在用這把「刀」嗎?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家長你還在用這把「刀」嗎?類似這樣的負面言論父母們一定很熟悉,也許這在一些家長看來是很常見的表達,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就是語言暴力。司空見慣並不代表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語言暴力有多攻心?遠遠比父母想像的要嚴重許多。
  • 《悲傷逆流成河》:有一種殺人,叫語言暴力
    有一種悲傷,是無奈,憤怒。有一種殺人,叫語言暴力。《悲傷逆流成河》是改編自郭敬明同名小說的一部電影,由無痛無癢的青春愛情故事升華為校園暴力,說實話,劇情確實狗血,卻騙了我一半電影時間的眼淚。從劇情上看,女主精神壓力來自於兩個,母親的怨氣,學校的暴力。而最終導致她走向毀滅的卻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和無窮無盡的謾罵。她的母親是愛她的,儘管不堪,那包五塊十塊攢出的學費,得知女兒得病後立刻帶她治病,而女主易瑤也在媽媽的掌心的溫暖下,生活得到了光亮。
  • 30天能把植物罵死,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阿聯宜家為了讓本地居民意識到「語言暴力」的危害性,把兩盆長勢喜人的盆栽花搬到了當地學校做了個實驗,實驗結果令人匪夷所思卻又意味深長。唯一不同是,兩棵樹將「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左邊的植物被貼上標籤「這株植物被霸凌」。
  • 語言暴力:一把不見血的刀,家長你還在用這把「刀」嗎?
    類似這樣的負面言論父母們一定很熟悉,也許這在一些家長看來是很常見的表達,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就是語言暴力。司空見慣並不代表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語言暴力有多攻心?遠遠比父母想像的要嚴重許多。我們不去過多的質疑植物是否有情感,但是我們確定孩子是有情感的,那麼對於語言暴力,家長還不警惕嗎01 為什麼家長會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前幾天看到一篇闡述「踢貓效應」的文章,文章裡對「踢貓效應」做出了很清晰的描述。這是一種心理效應,我們用一個故事的形式來進行講述。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網友留言:此生兩不欠,來世別再見
    我從沒有想過一句話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也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那麼多人受到語言的傷害。可是近幾年,總是有人因為語言暴力而受到傷害。當被自己的親人受傷害的時候,無論哪種傷害都是我們不願承受的。其實,最不願承受的是語言的暴力,這是一種殺人不見血,最殘酷的方式。細數一下,你遭受過身邊親人對你的語言暴力有哪些?
  • 20歲成都女孩患新冠後被人肉:殺人最狠的,是不見血的刀
    殺人最狠的,往往是這些不見血的刀。-  01  -可怕的不僅僅是病痛還有深植人心的歧視對於得過新冠的人來說,最可怕的不僅僅是病毒,非典後遺症帶來的傷痛,還有深植人心的歧視。2003 年非典,有個 17 歲的男孩,全家都感染了非典。媽媽去世了,爸爸進醫院後不久也去世了,只剩他一個人。有個抗疫一線攝影師找到男孩,說我能不能幫你拍張照片?男孩答應了,攝影師又說:「小夥子,把口罩帶上吧。社會很複雜,以後你出院了,有些人會同情你,有些人會歧視你。」
  • 【情商】想毀掉一個人,試試語言暴力?
    很快,網絡上掀起了一場大搜索,大家對藍秋進行了最惡毒的語言攻擊。事情並沒有結束,在老闆安慰藍秋之際,老闆的妻子誤以為她是小三。這件事被傳到網上,加劇了大家對藍秋的語言攻擊——「蛇蠍女人、破壞人家家庭」。大家都在所謂的「事實」面前盡情發洩自己的憤怒,親手殺死一個被病魔折磨的女孩——藍秋最後自殺了。然而,語言暴力並未止於此。
  • 《血十三》:很「黃」很「暴力」
    然而,這一波中國犯罪類型片的浪潮都是清一色男人電影,女性視角或女性主導的犯罪類型片似乎一直缺席,直到這部由女性導演執導,女性角色挑梁的《血十三》。《血十三》講述了一名女警為破連環殺人兇案,不惜把自己變成犯罪誘餌,打扮成第十三個受害對象的故事。
  • 這件事殺人不見血,現在還敢做就算違法了
    《吉林省反家庭暴力條例》8月1日起施行。冷暴力被納入條例,規定採取冷淡、漠視等具體行為方式為家庭暴力。所謂條例,是對法律的具體規定,是具備法律效力的!換句話說,從8月1日起,再有丈夫在婚姻中冷淡、漠視妻子,就像《三十而已》的陳嶼那樣,你就違法啦!有點羨慕吉林的妻子們,他們可以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了。
  • 在深圳,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同事之間 之前我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但是因為語言暴力,我被迫離職。因為我不小心把文件從桌子上弄亂被上司罵:「這點事都做不好,我讓你來不是吃白飯的嗎?」「這麼沒用,來深圳做什麼?那是5年級發生的事情,被老師叫起來背書,因為緊張沒有背出來,課堂上還被老師叫上講臺做題,也沒做出來。老師就站在我旁邊說:「沒有見過像你這麼蠢的學生,教這麼多次都不會。
  • 日語中「殺人不見血」的罵人方式
    一般來說,日本人更喜歡用一些」殺人不見血」、」罵人不帶髒」的方式去攻擊別人,普通的日語學習者們通常意識不到自己被罵了呢。 「ときしらず」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究竟什麼是「ときしらず」呢,下面早道君就為日語學習者詳細介紹一下它的來歷。 眾所周知,魚是日本料理中最常見的食材,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原來日本人除了喜歡吃魚,還喜歡罵別人是魚。
  • 語言凌辱也是校園暴力
    特別重要的是,《實施辦法》對校園欺凌的方式也進行了明確,除了明確的嚴重的身體侵害之外,還將起侮辱性綽號、損害財物、在社交網絡上發表侮辱言論等都納入了欺凌的範圍。    一提起校園暴力,人們很容易聯想起各類傷害案件。實際上,所謂「校園暴力」,不僅是指人身傷害的暴力事件,同時也包括語言傷害、精神傷害等「軟暴力」。語言凌辱當然也是暴力的一種,而且危害還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