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你在不良情緒下衝動說出的話,不僅收不回來,還可能在對方的心裡留下一道永遠的疤。
本文∣1624字 閱讀時間∣3分鐘
Part.1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我們講到不良情緒的傳染比流感爆發還迅猛,大家還記得「踢貓效應」嗎?「踢貓效應」產生的直接原因是語言暴力,它是不良情緒最直接的表現方式。事實上,語言暴力所引發的悲劇要比「踢貓效應」慘得多。
著名導演陳凱歌曾導演過一部電影,叫《搜索》。在這部電影裡,女神高圓圓扮演了某公司董事長秘書藍秋。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後,她絕望地上了一輛公交。由於沉浸在痛苦和恐懼中,她拒絕了給一個老大爺讓座。但她沒想到,這一幕被一個實習記者拍下了。新聞主編在看到視頻後,惡意放大了該事件。很快,網絡上掀起了一場大搜索,大家對藍秋進行了最惡毒的語言攻擊。
事情並沒有結束,在老闆安慰藍秋之際,老闆的妻子誤以為她是小三。這件事被傳到網上,加劇了大家對藍秋的語言攻擊——「蛇蠍女人、破壞人家家庭」。大家都在所謂的「事實」面前盡情發洩自己的憤怒,親手殺死一個被病魔折磨的女孩——藍秋最後自殺了。
然而,語言暴力並未止於此。之前,新聞報導了一個臺灣女孩,叫簡稚澄,給自己注射了狗狗安樂死的藥,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女孩原本可以拿著高工資,安安穩穩當她的獸醫,但因為酷愛小動物,她成了一家動物收容所的所長,每天收留照顧流浪狗。
但是,由於收留的流浪狗太多,領養的人太少,收容所不得不定期給一些老弱病殘、沒人要的流浪狗安樂死。當這一事件被傳到網上時,人們憤怒了,紛紛指責她是「女屠夫、劊子手」。就在這些語言攻擊下,簡稚澄選擇了自殺。
寫到這,我的心情很沉重。
點擊播放 GIF 0.2M
Part.2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暴力往往殺人不見血。
翻開微博,隨意點開某個熱門評論區,都能看到大量的語言暴力。令人震驚的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者林先生,不僅要忍受親人離世的痛苦,還要忍受某些人的言語攻擊,「他老揪著這事不放無非就是想多賠點錢吧!」同樣,日本留學生江歌被殺一案,被害者的母親也遭受了一些人的語言暴力。
為什麼語言暴力的殺傷力這麼大,卻很難被禁止呢?
這是一個講究言論自由、崇尚民主的時代,似乎人人都有正義感,網上數不清的「不平事」總能激起大家的憤怒情緒,讓他們義憤填膺發起對當事人的譴責。
而且,在網絡平臺上實施語言暴力,大家付出的代價太低了。隨便譴責別人幾句,自己的生活仍可以繼續,但別人的生活卻毀了。
人們熱衷於語言暴力,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源於對現實生活的諸多不滿。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理論叫「投射」:你所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被你自己的情緒、經歷加工過後的世界。生活上的不如意、受到他人的不公平待遇等,都會把這種不滿投射在別人身上,借著語言暴力的形式,直接、廉價、有效地得到發洩。
Part.3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語言暴力的受害者,但也可能是語言暴力的始作俑者。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很弱小,我們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時刻警惕,不要成為語言暴力的幫兇。
「Do not judge, and you won’t be judged. Do not condemn, and you won’t be condemned. Forgive, and you will be forgiven.」
這幾句話出自《聖經》。不去論斷人,你就不會被論斷;不去定別人的罪,你就不會被定罪;選擇寬恕,你才能獲得別人的寬恕。
那麼,當語言暴力不幸臨到自己時,該怎麼辦?
其實,你越在乎,就會越痛苦;越辯解,可能誤解越深。當你把焦點都放在與語言暴力做辯解時,你的世界就很有可能失衡,因為此時深陷旋渦的你,智商、判斷力、控制力等都會低於正常水平。所以不如選擇忽視,耐心等待。
謊言最擅長短跑,真相最擅長馬拉松。時間真的會證明一切。
這個時候,什麼最能幫助你度過難關呢?答案無非一個字——愛。
所以,此刻的你一定要積極尋找來自家人、朋友的支持。向他們傾訴自己的苦悶、委屈,這個時候的你可能最需要的,是一個擁抱。
其次,把焦點放在其他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做自己喜歡的事,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學習也好、出去散散心也不錯,這些才是你真正需要關心在乎的地方。
語言暴力的危害,你永遠也想不到!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那就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們吧。
(圖3,4來自unsplash,其他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福利放送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全新改版的「慧眼識人才」已經上線啦~~~
職業測評、性格測評、心理測評、高考測評
你想要的高性價比測評,這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