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圖在笑
比如,他認為在他所處的時代之前,存在一個「克羅諾斯時代」,即人類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結束,才進入到了他自己所置身的時代。這是一個失去往日輝煌、日益衰敗的時代,在柏拉圖看來,人類的所有苦難都淵源於這個時代的衰敗。柏拉圖相信通過人為的或者超人的努力,可以阻止住一切變化,通過對歷史進程的幹預製止住衰敗。
-
柏拉圖:正義的定義
其中心理念是:人類靈魂由三部分組成,它們是理智、激情和欲望,而正義存在於各個部分當中,並發揮其固有而恰當的作用。理智必須被樹立為其他兩個部分的統領者。柏拉圖意識到,只有充分地闡述清楚理智、激情和欲望控制靈魂的方式是什麼這一問題,他的理論才能令人信服。
-
走進柏拉圖:了解「柏拉圖式」
古希臘有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作為蘇格拉底的弟子,亞里斯多德的老師,某種程度上他在希臘三賢之中扮演者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當我們追溯古希臘的文化時,柏拉圖註定是一個無法不提及的重要性人物,縱觀柏拉圖的一生,他不僅與哲學有關,也和戀愛有關聯。譬如現在人們經常提及的「柏拉圖式戀愛」,那麼這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愛情觀是怎樣的呢?
-
教育學萌芽之柏拉圖
「回憶說」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思想對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柏拉圖將世界分為「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認為人的身體所接觸的即為現實世界,而人的靈魂則相當於理念世界,現象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投影。
-
軸心時代的兩位偉大人物柏拉圖與孔子,到底誰更厲害?
從時間上看,軸心時代是指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在北緯30度左右的地區,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佛陀、孔子、老子等先哲,人類文明精神獲得了重大突破,至今都無法超越,未來也不可能超越。這個時代被認為是人類文明史最輝煌的時代。
-
何謂「柏拉圖式愛情?」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哲學家也是有很多話要說的,比如柏拉圖、斯賓諾莎、叔本華等等都很喜歡談論這個問題。那麼哲學家談愛情和詩人、文學家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對於愛情這個東西,詩人是知其然,但是哲學家可能是知其所以然,就是人類為什麼要有愛情?以及愛情的本質是什麼?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對於這個問題非常自負,他認為自己是絕對的愛情專家。
-
柏拉圖式戀愛?別做夢了!
做多了情感老司機,總有小女生向我吐槽:「範師傅,你說我男朋友怎麼就色眯眯的,老對我動手動腳的,就不能談一場柏拉圖式的戀愛嗎?這就是柏拉圖的「理念論」。好,我們已經初步的了解了,柏拉圖這個人的特點了。這是一個活得比較仙兒的老頭,比較在意精神境界,而不拘泥於物質形式。那麼他和柏拉圖戀愛又是怎樣一種關係呢?僅僅是名字有關嗎?那當然不是。
-
柏拉圖的「三觀」
柏拉圖出身於貴族家庭,青少年時曾隨蘇格拉底學習八年。他的政治觀念與蘇格拉底一致,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創辦了一個學園,並在這裡講學達40年之久。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其《理想國》和《法律篇》中,而且柏拉圖的教育「觀點」也非常多,今天老師總結了柏拉圖的「三觀」,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柏拉圖的世界。一、學習觀-「學習即回憶」柏拉圖是一個客觀唯心主義者。
-
柏拉圖和他的理念世界
很顯然,柯勒律治不會不知道:即使是在西方世界,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真正了解柏拉圖,都讀過他所有的對話錄的,但他仍然認為,就算是那些對柏拉圖或者亞里斯多德一無所知的人(甚至是新生兒),也自然而然地存在柏拉圖主義或者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傾向。那麼,柯勒律治的劃分法合理嗎?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在屏幕面前的我們,又到底是亞里斯多德主義者,還是柏拉圖主義者呢?
-
柏拉圖:精神是角色的催化劑
柏拉圖相信靈魂,他認為人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代表著理性,胸代表著意志,而腹則代表著欲望,但他們必須有美德駕馭,因為美德會把理性轉換成智慧,把意志轉換成勇氣,把欲望轉換成自製,我們首先要學會自製,接下來要具備勇氣,從而擁有智慧。
-
亞里斯多德與恩師柏拉圖間的論爭
,不留情面地批評自己的恩師柏拉圖的錯誤。亞里斯多德認為,「共相」指的是一切普通名詞,例如動物、書、人等等,只要對它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這種共相併無客觀實體可言,所有一切只是一主觀觀念而已,並不是實物,而是「名稱」。也因此亞里斯多德認為,只存在一個個的人,一顆顆的樹,而不存在普遍的「人」、普遍的「樹」這些共相的實體。
-
《柏拉圖與技術呆子》:探討人類與技術的創造性夥伴關係
作者 | 陳大鑫柏拉圖(Plato ),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整個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柏拉圖曾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他有一本眾人皆知的書籍:《理想國》。
-
坤鵬論:柏拉圖就是哲學
他為人類樹立了一個超級偶像,一位超越了哲學領域的超級大師形象。 後來,著名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將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孔子、耶穌列為人類四大聖人。 他們都不算一般人眼中的成功者,如果嚴格按照世俗的眼光衡量,他們其實都是失敗者。
-
哲學史:亞里斯多德拒絕了柏拉圖的一些觀點,並對柏拉圖進行批評
歷史文化愛好者:雁南飛獎講歷史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哲學點亮智慧的燈塔,照亮人生的幸福之路。大約在公元前367年,亞里斯多德進入柏拉圖的雅典學園,直留在那裡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圖逝世。但是,學園的領導權沒有交給亞里斯多德,而是交給了柏拉圖的侄兒和繼承人斯珀西波斯。毫無疑問,這個事件是亞里斯多德決定離開雅典的一個因素。公元前342年,馬其頓的腓利普二世,邀請亞里斯多德做他的13歲兒子、後來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家庭教師。
-
作為邏輯學家的柏拉圖
我們在考察柏拉圖的邏輯學說時,除需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進行細緻的分析,還需要一種超邏輯語境的視野,用歷史的情懷、恢弘的氣度來實現一種分析意義上的「視域融合」。否則,對柏拉圖邏輯思想的考察不是陷入一廂情願的自說自話,就是因對上述諸不確定因素缺乏充分估計,而使得任何向著這一目標努力的企圖早早就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相比誰更厲害
前427年柏拉圖出生於雅典的一個貴族家庭,公元前407年,柏拉圖在雅典跟隨蘇格拉底學習,前398年,蘇格拉底被處死後,柏拉圖對希臘的政治失望,柏拉圖到西西里、義大利、埃及等地遊歷並避難,柏拉圖遊學期間,不斷尋求知識,並寫作了《申辯》、《呂西斯》等作品。
-
柏拉圖到底哪裡厲害了,他不為人知的事情
在西方文化史、思想史上柏拉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他極端貶抑的現代英國哲學家波普爾也認為:「人們可以說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圖的,或者是反柏拉圖的可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是非柏拉圖的。」柏拉圖深深愛戴自己的老師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因莫須有的罪名被判處死刑後,柏拉圖離開了雅典這塊使他傷透心的地方。他在各地週遊,十年後才回到闊別已久的雅典。他在雅典西北部購置了帶花園的住宅在那裡居住並創辦了哲學學校。這就是柏拉圖學園。除了兩次又去西西里島外,柏拉圖一直在學園中過著平靜、儉樸、家庭式的生活。
-
你了解柏拉圖愛情嗎,當今社會是否真實存在柏拉圖式愛情。
並稱為「古希臘三賢」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三個人在哲學方面的造詣都很大。有一種戀人之間的關係叫做柏拉圖式戀愛不知道你是否聽過?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這種只追求精神上的戀愛在當今社會能存在多少?並不追求肉慾上的感情,而是以兩人公平的愛情觀去面對,在彼此眼中是彼此的完美對象,可這種真的存在嗎?
-
對柏拉圖洞穴理論如何認識的?
這是一個哲學認識論的基本問題,即我能夠認識世界嗎?如果能,我認識的是正確的嗎?我能認識多深?
-
柏拉圖名言
·心已死,淚也幹,不堪回首魂亦牽.夢驚醒,不了情,往事如煙揮不去.亦虛亦實,亦愛亦恨,葉落無聲花自殘.只道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卻無奈,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世間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但真正屬於自己的卻並不多。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在這個紛繞的世俗世界裡,能夠學會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也是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