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讀法現在這麼流行,到底好不好呢?
我的回答是:自然拼讀法在母語是英語的國家使用,的確很好,但是在我國來讓孩子學習和使用,由於沒有語言環境,效果並不理想!
原因如下:
(1)發音規則太多,太複雜,學習周期長
據不完全統計,自然拼讀法中的規則多達200多條,學習周期比較冗長,至少要學一年,甚至兩三年以上才能比較完整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負擔無形中加重。
(2)發音規則只能覆蓋80%左右的單詞
在英語中本身也有很多例外的情況,拼寫規律一致,發音不一致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
dear-bear;head-lead;put-cut;live-five;some-home;go-do等
以上這兩個主要的缺點,「發音規則太多」、「只能覆蓋80%左右的單詞」,這兩個缺點合起來,是非常致命的。當你發現,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掌握了所有的規則之後,卻頂多只能做到「5個單詞讀準4個、另外1個肯定會錯」的時候,你大概難以自信起來。
(3)沒有講重音的規律
眾所周知,英語重音的位置不一樣會改變一個詞的詞性的,比如:
ˈrecord n. 記錄,記載
reˈcord vt.& vi. 記錄,記載
英語的元音是發重音的,因此單音節單詞全部發重音。但是在雙音節和多音節單詞裡,只有一個音節發重音。究竟哪個音節發重音,這會極大地影響到這個單詞裡所有元音的發音。又例如這幾個單詞:
phonics ['fɑnɪks] n. 聲學
phonate ['fəʊneɪt] v. 發音
phonetix [fə'netɪk] a. 語音的
這三個單詞,詞源是一樣的,但是其中的字母o的發音卻不一樣。而第三個單詞,則是因為重音後移,所以導致字母o和字母e的發音發生了變化。
自然拼讀法並沒有講重音的規律,無法從單詞外形上判斷重音究竟在哪裡,因此自然拼讀法比較適合單音節的單詞,一旦遇到多音節單詞就比較困難了,因為有重音和發音變化在裡面,元音的發音規律變得更加複雜。
(4)發音品質的問題
很多音標的發音是容易混淆的,即使仔細聽,也不一定能分辨出到底是發哪個音,必須要查音標才能比較好地確認。在缺乏母語環境的情況下,對語言的學習,音素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音標就是把英語的音素歸納為48個,基本上所有的發音都逃不過這48個音素,我們只要掌握好這些音素,就能做到標準發音。
但是,自然拼讀法只是歸納發音規律,並沒有強化對音素的掌握,在練習量不足以及缺乏糾錯機制的情況下,孩子們在聽一些相對複雜的單詞的時候,即便老師的發音是標準的,孩子們也難以做到完全的模仿,那麼,孩子們所發出來的音,就有可能會出現偏差,單詞的音節越多,偏差可能就越明顯。
(5)一大誤區:不要真的認為,學了自然拼讀法就不用背單詞了
許多英語機構在宣傳自然拼讀法的優勢的時候,常常舉出來的非常吸引眼球的一點就是:學了自然拼讀法,就不需要背單詞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認識誤區。
例如這樣的宣傳字眼:「學生只要掌握了它的規律和規則,就可以達到無需音標、無需死記硬背、見詞能讀、聽音能寫。學了這種方法,學生將永久擺脫死記硬背英語單詞的痛苦,實現快速記憶單詞,提高學習效率20倍。」
這樣的宣傳,完全是不負責任的。
背單詞,要掌握三大要素:讀音、拼寫、詞義。自然拼讀法只能解決讀音和拼寫的問題,對詞義的記憶問題卻沒有任何作用。事實上,我們常說的背單詞,其實主要是針對拼寫與詞義之間的關係而說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掌握自然拼讀法,只是見詞能讀而已,背單詞的時候仍然擺脫不了死記硬背的方法。如果說見詞能讀就相當於背單詞,那麼掌握音標的人簡直太開心了,因為隨便翻開任何一本有音標的英文字典,把裡面的單詞從頭到尾讀一遍,幾萬個單詞就能輕鬆地背下來了。可惜,這只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