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然拼讀VS國際音標》這張圖在朋友圈裡火了,它用類似數學的方式向大家闡述了自然拼讀與國際音標間的不同,這兩種盛行於不同時代的兩種英語學習方法,其實也是各自有長處。那麼,你家孩子到底適合學自然拼讀還是音標呢?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國際音標和自然拼讀到底是什麼?
01
自然拼讀VS國際音標
自然拼讀:自然拼讀的英文叫做Phonics,其實把這個詞翻譯成自然拼讀或者自然拼讀法,可能在某些層面上會讓人誤解它的含義。
自然拼讀到底是什麼?美國專家們給的定義是這樣的:
• Phonics instruction helps children lear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tters of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 sounds of spoken language.
• It’s a method for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自然拼讀法幫助孩子學習文字中的字母和語言中的發音之間的關係。它是一種教授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音標:這個概念比較容易理解,我們先從這個說起。其實音標也有很多套,最出名、你可能最熟悉的一套,叫做國際音標(英語: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
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簡單地說,國際音標是一套嚴格遵循「一音一符」標準的注音符號系統。那它最初是被發明來做什麼呢?
國際音標最早是英法兩國學者創定的,主要用來讓語言學家們標註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的發音的。後來呢,由於這套系統是嚴格遵循「一音一符」標準的,也就是一個音標符號只有一個發音,所以逐漸就擴大了應用範圍,不局限於語言學家們做研究,而用來給外語學習者學習另一種語言的發音了。
這所謂嚴格遵循「一音一符」標準為啥很重要、也很有價值呢?以英語為例,一個元音比如「a」在不同的單詞中有若干種發音,一個輔音比如「c」在不同的單詞中也有若干種發音,初學者沒有辦法知道哪個是哪個。所以當外語學習者去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可以藉助這套注音符號去學習這門語言的發音,尤其是遇到新詞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按照音標把這個單詞的發音拼出來。
IPA英語音標中有20個元音,28個輔音,共48個。還有一套比較流行的按照美語標準發音制定的音標叫做KK音標,共計有44個,其中輔音有24個,元音有20個。這就是為什麼你經常會看到所謂英語音標和美語音標兩種音標,其中幾個注音符號還不一樣。
02
目的不同
-自然拼讀-
那自然拼讀有能解決什麼問題?幫助孩子實現什麼?其實,自然拼讀是學來搭建英文語言和文字之間關係的。簡單來說:自然拼讀是一種工具,讓孩子在完成了英文語言學習、也就是聽說已經解決了之後,過渡到學習文字、也就是讀寫技能的一種工具。這樣的工具一共有兩種,另外一種叫做Sight words。
熟練掌握這兩種工具,才能讓孩子的讀寫水平有可能高度接近母語使用者。
你可別拿中國人的英文閱讀水平說事兒,中國大學六級水平要求閱讀速度為100詞/分鐘,美國小學生三年級的閱讀平均速度要求為130詞/分鐘。這就是差別。
而今天這個時代,把英語僅僅學成一門學科,在高考中考個好成績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目的,但是如果僅僅把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當做唯一的目的,孩子進入大學、進入職場之後必然是處於競爭劣勢的。
換句話說,啟蒙比較晚、通過音標作為工具同時去學習英語的語言和文字,大概率上講未來在進行應用的時候,產生「聾啞英語」的可能性大,閱讀水平達到的高度有限。
千萬不要拿外語大學、英語專業的人說事兒,絕大部分人是不可能花費4年時間心無旁騖、沒有其它學科的幹擾,專門去學習一門語言的。
國際音標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發音問題,通過確定的音標符號、重音符號,讓使用者可以讀出最標準的發音。
剛才講到國際音標嚴格遵循「一音一符」的標準,學會了之後就可以自己去學習和認識新單詞,聽起來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方式,但是它存在著一個天然的大bug。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交流沒有那麼頻繁,學習另一門語言的需求也就沒有那麼強烈和迫切。有學習另一門語言的需求的人,也沒有那麼多,主要集中在很少的領域和人群,比如從事貿易通商往來以及以歐洲為代表的多民族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外交往來的商人、外交官,以及一少部分學者。
即使有學習需求,這些人對外語學習的訴求並不高,要麼就是日常簡單的溝通,要麼就是以文字形態為主,比如閱讀條約和文獻,書寫條約和文獻等等。所以,大部分有外語學習需求的人,並不需要在語言和文字層面對另一門語言達到精通的水準,也就不需要從小學習,不需要遵循先聽說、後讀寫的規律去學習。比如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學習外語的目的主要是文字部分,就是為了閱讀文獻、用另一種語言書寫文獻。
我們返回頭來再看音標。它原本是一套注音符號系統,但是通常沒有人會在學習中僅僅聽到一個單詞就能寫下這個詞的發音,然後用聽力字典去查閱這個單詞。相反,音標的使用場景通常是這樣的:學習者看著一個單詞的形(文字形態),對照它的音標去嘗試發音(語言形態)。換句話說,聽說技能(對象是語言)和讀寫技能(對象是文字)混在一起了。
簡單地說,藉助音標這種方式學習,顯然是一種適合成人學習語言(其實更偏向以文字,就是讀寫技能為主)的工具。對於3歲就啟蒙的孩子,由於已經具備了大量的聽力輸入,對英語語言的語音系統非常熟悉,音素意識建立得比較好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學習音標。
適合的人群不同
自然拼讀適合3-10歲的孩子。這是一種實際的技能訓練活動,其教法節奏感極強、語調起伏分明,旨在培養孩子的發音習慣,適合低年級孩子。
孩子已經具有較強的聽力基礎和辨音能力,容易接受發音規律。如每當孩子聽到[æ]這個音時便能想到字母a,如apple,Africa,atmosphere。另外,孩子目標是增加詞彙量,進入閱讀學習階段。
國際音標適合10-16歲的孩子,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音標是一套符號系統,需要孩子具有足夠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若低年級的孩子學習國際音標,容易產生認知混亂,如字母e和音標[e],字母i和音標[i],所以更適合小高年級及初中的孩子。
孩子具有一定量(>300)的基礎詞彙,便於孩子通過音標去驗證已知詞彙的讀音,由此熟悉音標符號,並用於生詞識別和讀記。另外,孩子的目標是以音標作為基本工具去擴大詞彙量,並系統地學習英語學科。這就是校內初一重點考察音標的原因。
04
綜上所述,這取決於你想讓孩子的英文最終達成什麼水平?如果你希望孩子的英文水平越接近母語(也就是中文)的水平,那越應該使用類似於母語的學習方式。換句話說,你希望孩子的英文水平越高,就越應該在3歲左右啟蒙;就越應該用母語為英語的孩子使用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自然拼讀。
因為國際音標是給學外語的人準備的,如果你的孩子從10歲甚至更晚開始系統學習英語,那學國際音標可能更合適一些。換句話說,啟蒙比較晚、通過音標作為工具同時去學習英語的語言和文字,大概率上講未來在進行應用的時候,產生「聾啞英語」的可能性大,閱讀水平達到的高度有限……
05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進行英語啟蒙,不妨試試自然拼讀學習法。它有效縮短了記憶單詞的時間,減低了記憶的難度,讓英語學習變得更有趣,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愛上英語啦。
自然拼讀學習分為幾個階段
自然拼讀學習一般是這樣的流程:
1、學習字母名和字母音
即區分 letter name(字母名) 和 letter sound(字母音),比如看到母C, 他們要練習如何讀出字母名(本身的名稱C),和字母音/k/。
2、學習拼讀
這階段學習拆分單詞,知道每個單詞是由幾個音節組成的。
3、學習字母組合規律
學習各種元音、輔音、押韻詞、字母組合規律、視覺詞(sight words,即那些數量不多又高頻的不符合自然拼讀規律,需要單獨記憶)重點需要知道的有:
CVC Words (Consonant-Vowel-Consonant):這些CVC單詞(有的地方稱為」三字詞「,如Mat, Leg, Sam等等)中的元音發短元音。
Long Vowel Word (長元音單詞):長元音單詞的規則有好幾條,這裡舉個例子:自然拼讀中有一個很常見的"Silent E",這一規律是說當一個單詞以字母「e"結尾時,單詞中間的元音(a,e,i,o,u)要髮長元音,結尾的e不發音,比如單詞"Cake"中的字母「a" 髮長元音的音:/ei/
Word Family(單詞家族):為了讓孩子在規律學習時能夠舉一反三,美國老師們會用到單詞家族:即把具有相同字母組合規律的單詞放在一起進行類比學習,比如下面這組單詞:lap、gap、nap和map就來自同一家族。
Sight Words(視覺詞):Sight Words是那些不符合發音規律的單詞,這些單詞需要單獨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