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解放軍單兵裝具:從褡褳到背背佳

2020-12-22 網易軍事

近日軍報記者報導稱解放軍精英部隊開始裝備新型模塊化單兵裝具。單兵裝具不僅要確保必須攜帶的物資都帶的上,還要保證不妨礙士兵的各種動作。在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又能夠準確迅速的拿出來,這並不容易。


圖為在朝鮮作戰的志願軍戰士,那時志願軍戰士連子彈袋都沒有,子彈和手榴彈只能散放在褡褳裡。

建國前士兵子彈袋由粗布手工縫製

如何保證一個士兵能夠準備完善的投身戰場,並且儘可能減少他在戰鬥中的不必要負擔?這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隨身物資的攜帶:不僅要確保必須攜帶的物資都帶的上,還要保證不妨礙士兵的各種動作,並且它們不會在跑動中掉的七零八落,在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又能夠準確迅速的拿出來。而這些功能的實現,就必須仰賴於單兵裝具的發展。

要完全做到這些要求並不是很容易,尤其是長期以來對於人的因素非常漠視的中國。因為歷史上的經濟、思想認識條件限制,直到80年代末中國才真正開始在單兵裝具上進行研究。而新型單兵裝具的出現,則標誌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水平終於跟上了西方先進水平。

從紅軍建軍到解放後第一次裝備制式化改革之前,解放軍裝備都是以有什麼用什麼為主;所謂的單兵裝具實際上都是一些因陋就簡的產物,由各部隊自行生產籌措。以典型的紅軍戰士為例,他們身上的單兵裝具往往只是米袋、子彈袋、手榴彈帶;而且這些子彈袋一類的裝具也往往不是制式軍品,而是隨便用能找到的較結實布料土製而成的。

韓戰時期子彈只能放在褡褳裡

這種混亂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了50年代。畢竟在同時裝備各種萬國武器,比如M1928湯姆遜衝鋒鎗、三八大蓋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乃至于波波沙43衝鋒鎗的時候,它們的各種裝具本身就是互不通用的;比如牛皮彈匣包、棉布彈帶、帆布四聯彈匣包等等。實際上直到韓戰為止,解放軍還有參戰的志願軍士兵連子彈袋都沒有,子彈和手榴彈只能散放在褡褳裡。


90年代以前,解放軍主流裝備的裝具設計沒有任何的科學技術含量。圖為當時最常見的棉被褥靠背帶進行三橫兩豎的捆綁打包。

50年代引進蘇聯胸掛式單兵裝具

在裝備制式化改革以後,中國仿製蘇聯莫辛納甘步槍的53式步騎槍開始配發列裝,與該槍配套的53式步騎槍子彈袋應該是解放軍第一種制式單兵裝具。但這種制式僅僅是體現在材料與樣式的統一上,可以說除了用於連接的金屬掛鈎、固定件外,它在設計水平上和舊時代的土製品沒有任何差別。由於彈帶上蓋的固定方式是用布條打成繩結固定,因此實用性極差:不注意分辨的話很容易系成或者抽成死扣。而人總是越在危機時刻越容易出錯的,這是生理規律使然。

對於普通步兵來說,作為栓動步槍的53步騎槍顯然已經過時。很快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開始列裝,單兵裝具也隨之更新。56式半自動步槍的裝具基本結構和53式相同,只是固定方式上從布條繩結改成了扣式,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和可靠性。56式衝鋒鎗的裝具則是仿製AK47步槍的彈藥裝具,中間三個彈匣袋,旁邊各2個小袋用於攜帶無柄手榴彈。由於中國一直使用木柄手榴彈,因此這4個小袋長期作為雜物袋使用。

從53式到56式衝鋒鎗彈藥裝具,在結構上都是典型的胸掛設計,依靠肩帶和腰帶完成固定,這種基本思路一直延續到90年代初期。後來的81式裝具只是在56式衝鋒鎗裝具的基礎上,取消了2個小雜物袋,把多出來的空間又加了一個彈匣袋;使步槍手一次攜帶的彈藥達到150發(含槍上的一個彈匣)。

士兵肩膀上背10多條背帶使用不便

由於工業水平落後、以及對於世界局勢的錯誤判斷,威力小、可靠性安全性極差、重量體積大的木柄拉火管手榴彈在中國被生產了極大的數量,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由於這種手榴彈塞不進56式衝鋒鎗彈藥裝具內,因此中國又裝備了專用的4聯手榴彈袋;這種斜挎的彈袋是獨立使用的,也是由肩帶和腰帶固定。而類似手榴彈袋的設計,從50式水壺到78式水壺,它們的攜帶方式也全都是獨立使用,肩帶懸掛。

不僅是水壺如此,事實上在整個90年代以前,解放軍主流裝備的裝具設計沒有任何的科學技術含量,沒有任何的人體工程學、系統工程學考慮;只是單純的造一個外形合適的帆布袋子,然後再加上一條肩帶能夠掛在士兵身上就算合格。而一些較大的物品,甚至不設計裝具,直接捆綁以後用肩帶背著;比如被褥就是靠背帶進行三橫兩豎的捆綁打包。

這種局面發展到最後,手榴彈袋、挎包、胸掛彈藥裝具、防毒面具包、水壺、背包、槍械等物品累積起來,一個士兵肩膀上掛的各種肩帶可以達到十幾條之多。不僅出發之前要手忙腳亂的往身上掛好多件物品,極易遺漏物品、或者掛錯順序導致使用不便;而且載荷的分布極不合理,士兵的肩膀極易疲勞受損,體力喪失很快。由於物品散亂缺乏固定,在運動中互相撞擊擠壓引起明顯的響動,很不利於隱蔽;而且也相當不利於士兵戰術動作的展開。


圖為63式自動步槍彈藥裝具。它通過一個可以快速固定、脫離的金屬卡扣在胸前完成固定。

63式中西結合只是步槍有缺點致退役

在解放軍裝具一直處於單件分掛的歷史階段中,唯一值得讚揚的是63式自動步槍彈藥裝具。它通過一個可以快速固定、脫離的金屬卡扣在胸前完成固定;穿脫非常方便,即使是受傷以後單手也能快速完成。另一方面它又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體化的4聯木柄手榴彈倉,避免了額外背負手榴彈袋的麻煩。並且無論是彈匣袋還是手榴彈袋,它們上蓋的固定方式都是快抽結構,只要抽出布條就能打開,反應速度非常快。即使是與同時期的西方裝具相比,63式裝具也是頗有可圈可點之處的。

隨著設計、製造都有著巨大缺陷的63式自動步槍退出列裝,63式彈藥裝具也消失了。極其令人惋惜的是,這種可以說是我軍第一種組合式裝具的設計並沒有延續到81式步槍彈藥裝具上。比起63式裝具這種設計用心、功能到位、戰術性能非常好的結構,照抄56式衝鋒鎗裝具的81式裝具完全是大幅度歷史性退步的產物。


通過80年代的對外交流,解放軍的觀念認識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從80年代末開始,新的單兵裝具開始投入研製,而成果就是91式裝具系統,它於1995年開始裝備全軍。圖為91式裝具。

組合式91式單兵裝具 加寬肩帶面積

通過80年代的對外交流,解放軍的觀念認識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從80年代末開始,新的單兵裝具開始投入研製,而成果就是91式裝具系統,它於1995年開始裝備全軍。91式裝具分為戰鬥攜行具(戰術背心)和生活攜行具(背包)兩個部分。

91式戰鬥攜行具和63式彈藥裝具頗有共通之處,都採取了胸前快開的設計,都兼顧了步槍彈藥和手榴彈的攜帶。作為後來者,91式戰鬥攜行具不少地方都要先進很多:首先是主體結構從單體變成前2後1的3片式戰術背心,前後片之間採用可快速抽拉鎖定的尼龍繩連接提供距離調節功能,這不僅使它在針對不同士兵體型的適應能力上實現了有了巨大的突破,而且熱負荷要低得多。其次是加寬了肩帶的面積,減小了士兵肩膀上承受的壓強,有利於減輕疲勞;胸前的快開鎖扣分為上下兩個,也更有利於裝具在穿著以後的穩固;塑料卡扣和尼龍粘扣帶的應用讓彈匣袋和手榴彈袋的開啟都非常迅速。

然而91戰術背心上也存在著明顯的設計疏漏,它將水壺袋整合在了腰椎後面的位置;這使士兵無論靠坐、躺臥、進行抱槍翻滾時都會非常不舒服,必須將水壺取出。而恰恰這個位置要取出水壺也並不方便。這種設計說明設計人員思路對於實際使用情況還是不夠貼近,而且研製過程中使用測試的反饋也不夠真實有效。

91式含大背包可攜帶被褥 告別背被子

91生活攜行具是一個制式化的大型背包,有寒區和溫區兩種型號;主要的差別是寒區背包更大一些,可以多放進一件寒區用的大衣。在此前,士兵的被褥、衣服、鞋子等都是沒有攜行具的,只能是疊好方塊用雨衣包裹以後再用背包帶捆好、背在身上。不僅費時費力,對打包技能要求高,而且很容易引起被褥等被雨水、地上的泥水等打溼弄髒,失去保暖能力。91式背包的出現,使士兵可以將被褥(睡袋)、衣物、鞋靴等物品快速方便的收納進大型背包中;實踐證明它在有效降低士兵體力消耗的同時,大幅度的減少了緊急集合所需要的時間,對於快速反應能力有非常明顯的幫助。

針對91式攜行具的不足,中國在保留其背包設計的基礎上,又推出了後續的95式戰鬥攜行具。95式戰術背心的主要改進有兩點,首先是在下方額外添加了一條留有安裝孔的下掛腰帶,可以由士兵自行安置水壺、刺刀和其它附件包(比如防毒面具包)等物品。其次是95式戰術背心根據任務性質分為機槍手攜行具、步槍手攜行具、狙擊手攜行具等幾種亞型,以針對性的滿足不同士兵的裝備特點。

可以說到91式背囊與95式戰術背心組合時,中國單兵攜行具的發展已經開始基本成熟,主要的功能和結構設計都已經具備。後來的01式攜行具的戰術背心和背包並未再出現突破性的變化,而是在95攜行具的基礎上改善了材料、工藝和一些細節設計問題;此外還添加了包含雨衣、睡墊、睡袋等在內的睡具系統,形成了一整套功能完善,配件豐富的單兵裝具系統。


圖為06式裝具的防彈衣和掛載的附件包。

91靈活性差 06式可自己調節裝載

91到01攜行具採用的是固件功能設計,它們實現裝載功能的兜袋都是直接被縫合固定在背心上的,不能隨意脫卸、改換位置。一方面設計形式的單一必然不能滿足所有士兵的需求,要發揮出裝備的性能需要士兵花費更多的精力與裝備磨合;另一方面一旦本身設計水平有限,那麼因為兜袋位置不合理而引起取用物品不便,形成作戰時的不利因素也就再所難免。而最無法解決的問題,莫過於它的靈活性太差,不能根據實時變化的作戰任務需求來針對性的調節自身裝載特性和能力。

很顯然這類固件化裝具並不適應長時間、遠距離、流程複雜、戰術要求高的作戰任務,而這和未來的戰爭趨勢是相背離的。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在參考美軍同類新型產品設計思路後開發06式通用單兵攜行具系統,設計時即考慮了防彈衣的整合,以及高度的模塊化、通用化能力。

06式攜行具的戰鬥部分由背心和各種附件袋組成。背心不再有亞型之分,而是一型適用於解放軍所有遂行地面作戰的單兵。不同軍兵種、承擔不同任務的士兵會在06戰術背心的基礎上,靈活選用安裝各種附件包(比如適應不同槍械的彈藥袋、電臺袋等)以滿足自身的戰鬥需要。

而這種功能通過背心上的標準接口實現:從上到下一共分布了10層橫向布置的尼龍帶,這些尼龍帶與背心之間通過垂直縫紉的針線分隔出了一個個均勻的通道,被稱為掛袢。只要將附件包的固定帶反覆穿過背心和自身的掛袢直到底邊,最後再通過扣件的扣合就可以實現穩定牢固的固定。

06式備有背架組件 可組合多個背囊

06式特種防彈衣實際上就是整合了防彈功能的06式戰術背心,而且可以進一步添加護頸、護襠等額外的防彈附件;由於設計取向偏重輕巧、靈活,因此防護能力並不高,主要針對的還是流彈和破片。該防彈衣屬於軟質結構,防彈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布;主要裝備偵察兵和特種兵。雖然嚴格的來說它並不屬於06式攜行具的組成部分,但實際上這兩者是無法分割的。

除了戰鬥攜行具外,06的生活攜行具一樣實現了高度模塊化。依靠可以靈活搭建的背架組件(背架、肩墊、腰墊)與多個可組合背囊(主囊、側囊、睡袋攜行袋等)等設計,無論士兵攜帶的物資是多少輕重,06攜行具都能提供一種背起來最省力,佔用空間最少,對動作妨礙最小的方案。


06式攜行具實現了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很多新的作戰需要只要改動或者新研製一部分附件包就可以得到滿足;這是中國單兵裝具設計走向先進的標誌,也是對建國後40餘年相關歷史遺憾的最好彌補。

參考資料

1.《陸戰用戰術背心設計規則研究》

2.《2006-通用單兵戰鬥(生活)攜行具產品使用說明書》

3.《2006-特種兵防彈衣使用說明書》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作者:思明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解放軍裝備新式睡袋!打起背包就出發將成歷史
    我軍17單兵睡袋保暖性和輕薄型近日,據媒體報導,我軍正式換發17單兵睡袋,單兵裝具也開始井噴式的大量換裝。之前常為廣大軍迷網友們詬病的行軍作戰必備裝具——老式三橫壓兩豎的背包即將被淘汰,而「打起背包就出發」也將成為歷史。
  • 單兵外骨骼讓解放軍戰力倍增,印軍卻連防寒服都湊不齊
    就在日前,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公開了單兵外骨骼裝備,使得單兵做戰力得到大大提升,單兵外骨骼究竟能給士兵帶來什麼?它能在未來戰場上發揮怎樣的作用?與此同時,為何對面的印度軍隊,如今連防寒服都湊不齊。在很多科幻動畫和遊戲作品中,各種高大威猛的機甲類武器都頗為搶眼,不過正要到三次元裡打造這種人形武器,人類現有的材料,動力武器等方面,都還遠未達到這種程度,不過換一種思維,把起點降低一些,現有的機械化輔助裝備,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並開始投入應用,現在已經有很多機械化輔助作戰的裝備已經列裝,許多相關技術以發展相當成熟,並陸續投入應用,即單兵外骨骼。
  • 解放軍新式作訓服亮相,有這些改進點值得關注
    近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新式迷彩作訓服和單兵作戰裝具相繼正式亮相,與之前配發的老式作訓裝備有許多不同,讓人眼前一亮。新式迷彩服批量列裝後,這種場景應該就會成為歷史了。而「星空迷彩」的優勢就在於觀察者在遠、中、近不等的距離上觀察到的迷彩視覺效果不盡相同。通過對比不同距離下的視覺效果可以發現,隨著觀察距離的拉近,「星空迷彩」的效果也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豐富。
  • 新型高原高寒專用單兵睡具和保溫水壺落戶邊關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作者:馬學斌、韓素婷新疆軍區為邊防一線執勤巡邏官兵解難送暖——新型高原高寒專用單兵睡具和保溫水壺落戶邊關本報訊 馬學斌他邊喝邊告訴筆者:「今天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巡邏,單程就是5小時,已經到了身體極限,此時能喝到熱水,在睡袋中休息一會,無比幸福。」據了解,原先配發邊防部隊的單兵睡具和水壺主要針對平原地區,無法滿足高原高寒地區邊防官兵巡邏執勤、夜間潛伏的需求。
  • 我軍改良穿防彈衣後裝具披掛方式 不掛水壺背水袋
    該旅保障部部長田偉介紹,為讓官兵能更好地適應穿著防彈衣訓練作戰,他們根據戰術需求對各類裝具的攜行方式進行規範,有效提升了部隊實戰化水平。 談起最初穿著防彈衣訓練帶來的問題,一營營長王軍總結出3個字「悶、硌、纏」:穿上防彈衣訓練,由於不透氣常常大汗淋漓;裝具如果沒有固定好,做戰術動作總是硌得身上生疼;許多裝具「纏」在防彈衣上,如果不注意會對戰場生存造成諸多隱患。
  • 央視曝光解放軍單兵信息系統:指揮部看到戰士視角 敵我信息全掌握
    在某輕型高機動合成旅的一場信息化綜合戰鬥演練中,演兵場注意到,解放軍單兵信息裝備罕見亮相,並展現出強大的戰場信息感知能力。 資料圖:「反恐聯演-2019」演習上的信息後臺 在廣西桂林去年舉行的東協防長擴大會議「反恐聯演-2019」演習上,也曾披露了一種解放軍新型單兵指揮控制系統,這套系統的戰場態勢模塊能接收一線單兵實時回傳的圖像和敵我雙方信息,使指揮部及時了解實時的戰場態勢。
  • 四十年來解放軍列裝過哪些單兵口糧,你都知道嗎?
    這一道理同樣適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歷來高度重視官兵的飲食保障問題,不僅要求吃得飽,更力爭讓所有人都能吃得好。毫不誇張地說,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強軍之路上,如何提高廣大官兵的夥食水平從來都是部隊最為關心的一件大事。軍隊夥食大抵可分為兩類,即作為應急食品的單兵口糧和正常保障條件下由炊事班烹飪的菜品。
  • 褡褳火燒,由小食攤到大酒樓,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而得名
    因其製作成形後,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而得名。 姚氏夫妻以此為特色在東安市場內開設的瑞明樓,財源滾滾,但傳至第二代,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當時店內的羅虎祥和郝家瑞精於此道,於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連,合資在門框胡同內開設了祥瑞飯館,現改名為「瑞賓樓」,專營褡褳火燒,製作也愈加精細,一時名噪京都。
  • 美軍常見單兵裝備介紹,真的是武裝到牙齒
    美軍單兵裝備繁多,各個軍種又有不同的裝備。而且單兵裝備也是世界上最好,沒有哪個國家的士兵會有如此的待遇。單兵作戰系統執行辦公室的彼得富勒準將說:「想想『鋼鐵俠』吧。你不會裝備反坦克飛彈,你也飛不起來,但卻可以把你所見過的作戰能力都整合在一起。」
  • 單兵口糧不好吃?解放軍有妙計,隨時吃上熱乎飯
    17式單兵口糧有人會說,單兵口糧就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從口感上講,單兵口糧肯定無法與熱食相比。常年在外作戰的美軍對此深有體會,大部分官兵都對即熱食物談之色變,甚至稱其為「豬食」。美軍單兵口糧為了解決在外的吃飯問題,解放軍部隊中便出現了野戰炊事車。
  • 管用的小玩意:"駝峰"單兵水袋
    這種好用而又簡單的小裝備就是俗稱的「駝峰」單兵飲水袋。不過,美軍還是挺了過來,因為他們的單兵裝具裡多了樣新玩藝兒——「駝峰」儲水系統。這個飲水系統的學名叫」單兵飲用水攜行系統」,在大量反映美軍的新聞片或者攝影作品中都能看到這東西。 它就背在士兵的背部.看上去像一個長而窄的迷彩小背包。一根軟管從其上部伸出.越過士兵肩膀.垂在其嘴部附近。 小發明大發展
  • 背背佳背2個小時的危害 背背佳可以穿一天嗎 背背佳適用年齡
    背背佳背2個小時的危害 背背佳可以穿一天嗎 背背佳適用年齡 2018-03-30 10:04:08 來源:全球紡織網 背背佳背2個小時的危害,背背佳可以穿一天嗎
  • 二戰中,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最強?德國,日本,還是美國?
    不過打探敵情和狙殺敵人都是單兵作戰。可以說誰的兵力是最強的,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那麼二戰期間,到底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是最強的呢?目前我國解放軍的作戰能力之強,在世界範圍內是有目共睹的,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與其他國家的軍人作比較是常有的事。
  • 背背佳o型腿矯正器怎麼樣?
    最近發現了一款好物,背背佳的腿型矯正器讓你輕鬆擁有細長直美腿~腿長還能通過穿搭視覺顯腿長,最難的就是腿型,X型腿、O型腿、八字腿...走起路來瞬間暴露不美觀的腿型。可惜我發現這款神器太晚了,不過在背背佳腿型矯正器的幫助下,已經改善了不少。開箱體驗:☆☆☆☆☆背背佳的這款腿型矯正器是簡單大方地黑色設計,整體的造型設計可以最大程度的貼合腿部線條,兩側的氣囊能夠很好地貼合雙腿,三條綁帶能夠將雙腿固定牢靠,大腿、膝蓋、小腿三處全覆蓋,每處的細節設計都可以體會到人性化的方面。
  • 這種食物解放軍都愛吃,為何不能成為單兵口糧?老兵說出真相
    每當國內發生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之後,解放軍的救災物資中泡麵是主食之一,泡麵遇熱水後會變成一碗熱騰騰的食物,泡麵的香氣也會勾起人們的食慾。泡麵幾乎受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喜愛,它也憑藉特有的特色徵服了一批國外友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沒落到難以想像的困難,每一個俄羅斯人都是都是想著如何填飽肚子,用家裡的一切物質交換食物成了他們的日常。
  • 人們說的「武裝到牙齒」到底是啥意思?
    後來「武裝到牙齒」形容全副武裝的人或武裝到極限的人,現在延伸到為某事做充分準備。在這一理念驅動下,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研發也朝著高度信息化邁進。單兵在戰鬥外骨骼的幫助下,可穿戴大質量防護裝具,同時擁有空地一體的信息互聯優勢,可以幫助士兵提前感知戰場態勢。
  • 從背背佳、好記星、8848到小罐茶,同一種套路,你進「坑」幾次?
    提起銷售這個職業大家也並不陌生,要看老闆的生意經做的好不好,那就要看這位老闆公司裡的銷售的嘴皮好不好。一位好的銷售,會給老闆的公司帶來巨大的效益。一位說話不經大腦的銷售,也會令老闆的公司減少很多客戶。說起杜國楹來,可能大家並不是特別的熟悉,但是在產品的銷售領域杜國楹,是非常出名的,對於不涉及這個領域的人提起杜國楹,這個名字來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要提起他的成就來,你就知道了,從一開始的好記星,背背佳,再到之後生產的8848與著名的小罐茶,大家就都熟悉了,幾乎看過電視的人都看過這些產品的各種廣告。
  • 單兵戰備帶上水源消毒片 走到哪水源補充到哪
    第41集團軍某旅著眼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多種生活物品納入單兵戰備物資清單王文森高興地說:「食用鹽、水源消毒片等10餘種生活物品納入單兵戰備物資清單,大大提高了我們的野外生存能力。」該旅副參謀長陸兵介紹說,今年初全旅組織戰備拉練時,天氣悶熱,坦克三營九連列兵熊志強因大量出汗導致身體不適,但醫療保障小組距離較遠,所幸炊事班長王俊恰好帶了一壺淡鹽水,解了燃眉之急。
  • 感知新疆手工編織的魅力,欣賞實用兼美觀的新疆褡褳
    過去的褡褳實用性很強,採用的材質也多種多樣,有粗布、羊毛甚至還有用絲綢,這些褡褳經過能工巧匠的編織,再繡上寓意美好的圖紋,就成為一款美觀實用的褡褳了。在古時,無論是中原地區還是少數民族地區都在使用褡褳,但新疆褡褳其獨特的用色,圖案,編織手法,都與中原地區的有著不一樣的區別,不同地區風格各不相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疆少數民族不同的藝術愛好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