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號上午,中國藥科大學一名女生在學校遊泳池參加遊泳考試時溺水身亡。此事引發了各方關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
女生身高要高出泳池水面,
為什麼還會在泳池溺水呢?
那麼,是不是水淺就不會發生溺水現象呢?
小編查閱過往的新聞發現,每年「淺水區」溺亡的事情都有發生,而且有相當一部分還是會遊泳的↓
昨天,江蘇新聞廣播記者專訪了國家健將級遊泳運動員韓周峰,他分析了可能引發溺水的幾種因素:
第一,是遊泳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標準;
第二,是在水裡面一個新的環境,可能比較慌張,哪怕只有80公分,她也可能會滑倒,也有機率造成溺水的發生。所以不能完全看水深或者人的身高。如果你沒有人看護的話,這個機率還是會發生的;
第三,還有一些突發性的身體狀況。現在有很多心臟病或者猝死,它是不分年齡限制的。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要了解,如果自己不了解,作為高危性項目你參加這種活動,確實是有很大的風險。
網絡圖
韓周峰表示,由於信息有限,這次事件的具體原因還需要看現場的監控錄像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淺水暈厥英文為 Shallow Water Blackout,簡寫為:SWB是指在小於5米水深的淺水、潛水者大腦缺氧引起的意識喪失。
一般遊泳前,人們都是深吸一口氣然後在水下屏住呼息下水,這時血液中的富氧量快速下降。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的呼吸機理,人呼吸的源動力來自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但是,如果你深呼吸,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濃度就會降低到一定水平。呼吸的欲望就比平常減弱很多。
所以如果你在遊泳時深呼吸,在你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足以驅動你去換氣前,你身體內的氧有可能已經被過度消耗,而你卻沒有察覺。然後你在極有可能在沒有任何警告或徵兆的前提下暈厥在水裡。
隨著氣溫升高,酷暑難耐,
很多人也會選擇在此時學習遊泳,
那麼作為初學者,
我們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韓周峰表示,首先應該選擇安全的遊泳場館。
韓周峰介紹,第一,遊泳是高危性行業, 要在遊泳場館入口看有沒有場館開放資格,第二個就是教練員有沒有救生證,教員證。第三個是看一下水池周圍是否有救生人員,巡視人員,是否有醫務室,醫護人員在。這樣就是盡最大可能保證泳課的安全、學員的安全。
網絡圖
其次,初學者在遊泳過程也有一些細節必須要注意:有些疾病比如心臟病,血壓過高或者心腦血管的疾病,建議不參加這種劇烈運動。
下水之前準備活動要準備充分一點,水深一點的話可能會造成抽筋, 抽經也會有一定機率造成溺水。下水之前要活動開。
教練也會提醒學員,深水區、淺水區,有的地方尤其像深水區,在沒有掌握基礎動作和教練員帶領下,你就不能去。因為有些危險可能是會疏忽掉的。
網絡圖
最後專家還提醒,每到夏天有些人還會到野外的天然湖泊遊泳,由於野外缺乏有效的救生和安全設施,建議初學者務必避免到這樣的場所遊泳。
五種情況忌遊泳
一、空腹、飯後忌遊泳。若在空腹飢餓時下水遊泳,由於體內血糖較低,不能供給身體充足的能量,易引起低血糖,出現頭昏、心慌、乏力等症狀,甚至發生虛脫而導致溺水等意外險情。飯後飽腹時遊泳,不僅影響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極易引起胃痙攣、嘔吐、腹痛等現象。
二、酒後忌遊泳。喝酒後會大量消耗人體內儲備的葡萄糖,酒精還能抑制肝臟正常生理功能,妨礙體內葡萄糖轉化及儲備,易出現低血糖。尤其是酒精會干擾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節律,頭腦昏沉而影響對水中情況的判斷能力,這些因素無疑增加了發生遊泳意外的機會,應引以為戒。
三、勞動或劇烈運動後忌遊泳。有人在勞動或劇烈運動後,常帶一身大汗就跳進池塘或河水中遊泳,求得一時痛快。殊不知,勞動或劇烈運動時體內產熱多,體溫升高,皮膚汗腺及皮下血管擴張,如果猛然跳進河流涼水中,熱身子受到冷的刺激後,皮下血管會急劇收縮,汗孔閉塞,極易引發感冒、急性關節痛等病,嚴重者可導致肢體癱瘓。
四、月經期間忌遊泳。女子在月經期間,身體抵抗力下降,若是去遊泳,受冷水刺激,易導致閉經、痛經。病菌還會引發泌尿生殖系統感染。
五、忌在不熟悉的水域遊泳。外出旅行,對天然水域周遭環境和水下情況不熟悉的情況下切忌貿然下水遊泳,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 謝渝
部分素材提供:《新聞經緯度》節目組
相關新聞連結:
【獨家調查】女大學生1.3米泳池溺亡,她身邊有7個老師2個救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