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這道菜有家鄉的味道 你會做麼?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7-10-05 06:4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杭徽

粽子之於端午,月餅之於中秋。

自古以來,美食與佳節都是密不可分,尤其對於「吃貨」來說,對傳統節日保留最完整的記憶,可能就是各種美食。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吃」已經不再是問題,吃什麼,反而是很大的問題。不過在有些人家,總是有那麼一道菜,不管寒來暑往、端午還是中秋,總是能佔據餐桌的中心位置,永遠吃不膩也最治癒。

中秋節前,在南湖區解放街道凌塘社區,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居民們在「百家宴」上,拿出了他們的當家菜。在製作和品嘗美食中,他們分享家鄉的味道,感悟美好的生活。米粉蒸肉是江西人王國興家的當家菜。

1998年,王國興生意不順,隨後攜妻子段鳳香,從老家江西鄱陽縣來到嘉興。20年間,夫妻二人先是在街頭做點縫縫補補的小生意,後來,在社區的幫助下,開始經營起現在的雜貨店。

 雖然沒掙到什麼大錢,但這麼多年下來,老兩口勤儉持家,撫養三個孩子順利成家立業。「兩個女兒嫁在嘉興,兒子在老家。」說到這,王國興頗有遺憾,因為按照他的設想,「一家人總要待在一個地方好。」現在因為兒子,老兩口原本打算就在嘉興安家落戶的想法只能作罷。

王國興說,在鄱陽,粉蒸肉是一道非常家常的菜。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走親訪友,在家裡還是在飯店,這道菜都是必做和必點的。以前三個孩子都在家的時候,王國興說他和愛人也經常做這道菜,現在只剩兩個人吃飯,反而做的次數少了。這樣一來,現在每做一次粉蒸肉對老兩口來說,反而有了更多的儀式感。

一塊塊色澤油亮,裹著米粉散發著醬香的粉蒸肉,滿滿當當的擠在一個大口碗裡,彼此黏連著仿佛不捨得分開。王國興說,現在這種情況,顧了女兒肯定是顧不了兒子了,所以,老兩口決定再過兩年還是回老家。「我們鄱陽縣也在建高鐵,現在也都有車了,以後兩地來往還是方便的,想吃一碗粉蒸肉也是容易的。」王國興這樣安慰著自己和妻子。

四川燒白則是四川老闆娘肖文秀最拿手的菜餚。作為一名從未正規學過廚師技藝的掌勺大廚,肖文秀現在南湖區解放街道凌塘社區經營著一家四川家常餐館,生意頗為紅火。

因為是家裡七姐妹的老大,從12歲起,肖文秀就開始幫助父母操持家務,燒菜做飯成為她必備的技能。1994年隨丈夫彭國建來嘉興打工後,她更是展現了這方面的天賦:在一家小餐館打工時,奇蹟般的從一名餐館的洗菜工做到了燒菜的師傅。

 「一個菜吃過兩次,我就能做出來吧。味道八九不離十。」也許是藝高人膽大,數年前,在朋友的鼓動下,肖文秀自己做起了老闆娘。但由於攤子一下鋪得太大,「失了火候」,肖文秀「白幹」了兩年。

隨後,肖文秀回歸最普通的家常菜館,腳踏實地反而生意長久的做了起來。四川燒白是肖文秀的鎮店菜品,這也是道和梅乾菜扣肉看起來幾乎一樣的家常菜。四川燒白的做法說起來簡單,就是煮、煎、蒸三個步驟,但肖文秀卻並不這樣認為。因為不管是煮肉、煎肉還是蒸肉,都特別講究火候的把握。每個步驟做到幾成熟,都決定了菜品的成敗。

 幾十年做事做菜,肖文秀做出了自己的心得,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火候。四川燒白對肖文秀來說,早已不僅僅是一道拿手菜,更凝聚了她的諸多人生體驗。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不可替代的美食,看完別人家的,不知道你腦海中閃現的是哪道菜,不妨給我們留言講述你和美食的故事。

中秋可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這麼重大的節日難道只吃月餅,這對吃貨來說哪夠,小編還特意整理下最時令的中秋美食,與其坐等別人發福利,不如趁菜場沒關門趕緊去買起來!

No1. 舌尖上的中秋之「大閘蟹」

「八月十五,菊黃蟹肥。」每年立秋之後,菊花盛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吃蟹最好的時候。螃蟹的營養很豐富,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

No2. 舌尖上的中秋之「田螺」

據記載,中秋吮石螺習俗源於古代一個窮秀才,因沒錢買肉過中秋,便摸些田螺、石螺回來煮,邊賞月邊吃。田螺俗稱攀桂,後來秀才中舉,於是,每逢中秋吮石螺便成為風俗。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前後吃呢?因為這時候,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吃田螺的最佳時節。

No3. 舌尖上的中秋之「芋艿」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在江浙一帶,芋艿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艿,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No4. 舌尖上的中秋之「毛豆」

民間傳說中秋節吃毛豆,寓意多子多孫,團團圓圓。江浙一帶有中秋節蒸毛豆吃的習慣,毛豆也稱為毛豆莢,因莢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有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之意。

No5. 舌尖上的中秋之「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時的菱角可當水果生食。

No6. 舌尖上的中秋之「板慄」

板慄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慄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

1507156938000

相關焦點

  • 這幾道家常菜滿滿的家鄉的味道
    首先第一個菜:紅燒排骨我翻遍了冰箱,在冰箱的所有食物裡只有這一種肉食,用鹽水把排骨解凍以後,做了一道家常紅燒排骨。我做菜的本領雖然不是很高,但炒出來的菜味道還是可以的,紅燒排骨就是我的拿手菜,做出來以後色香味俱全,不僅看著很有食慾,吃起來的味道更讓人著迷。
  • 這道家鄉菜味道絕佳,但食材難尋,營養價值堪比鮑魚海參
    說到這,小編就覺得這樣的朋友沒白交,有美食的時候還能記得你。那說到蜂窩,大家第一時間肯定都是注意蜂蜜了,其實在蜂窩裡還藏著一道珍貴的食材,用它來做成菜那是美味異常,而且無與倫比,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沒有吃過。小夥伴們知道是什麼菜嗎?那就是蜂王幼蟲炒雞蛋,怎麼樣奇葩吧,估計很多小夥伴一聽這名字都不敢吃了,但是說實話,這道菜真是很美味,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
  • 家鄉的味道!海寧推出15道傳統特色菜
    從前海寧人吃「辣」,只不過是偶爾嘗嘗味道罷了。就拿「糊辣鱔絲」來說,用的辣材不過是相對平和的胡椒粉。糊辣鱔絲一個「糊」字,道出了這道菜「酥熟鬆軟」的獨特風味,深受人們喜愛。大詩人徐志摩每回海寧,凡招待客人,必上百年老店「錦霞館」;上「錦霞館」,必點糊辣鱔絲。此菜也因徐志摩而名揚世間。也正是由於大詩人徐志摩對家鄉菜的大愛,使得糊辣鱔絲成為了更具文化色彩與人文氣息的海寧味。
  • 媽媽家的晚餐,有葷有素4道菜,朋友都羨慕了,這魚你家鄉叫什麼
    媽媽家的晚餐,有葷有素4道菜,朋友都羨慕了,這魚你家鄉叫什麼每逢周末,送孩子回姥姥家,媽媽都會做一桌好吃的給我,有菜有肉的,特別的美味,不管自己可以做多少好吃的,還是有媽媽味道的飯菜最好吃。這裡我要表白一下孩子姥姥,每周一到周五都是姥姥接送孩子,洗衣做飯,輔導功課,只有周末才讓我帶兩天孩子,就讓我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情,很多朋友肯定會說羨慕別人家的姥姥了。這不是又逢周末了嘛,姥姥忙活了一下午做了我最愛吃的一桌菜。這個米飯是低糖飯,特別適合血糖不好的人來吃。
  • 媽媽菜是家的味道,地方餐飲是家鄉的味道
    當你離開內蒙古,耳旁想起一首《烏蘭巴託的夜》,你會靜下來,靜靜地聽,開始慢慢的想家。最近,寫了一些關於餐飲的文字,也探討過一些地方餐飲的發展,多是從客觀角度去談,少帶個人情感。今天,當我在列車上聽到一首家鄉的歌曲,才發現這歌聲熟悉又感動。如果媽媽做的菜是家的味道,地方餐飲就是家鄉的味道。
  • 你家鄉最有名的一道菜是什麼呢?這幾道菜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哪裡的
    當時我一愣,想了好一會都想不出答案,不過感覺應該需要很久才能吃完吧,一年的話也就吃三百六十五道菜,十年也才能吃三千六百五十道菜,中國菜應該不止三千六百五十道吧?回到我們今天的正題,中國菜除了種類多以外,口味也是相當的豐富,一般來說中國菜的口味都是以地區來劃分的,不同的地區往往傳承著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幾道具有地方特色的菜,估計你一聽名字,就能夠知道是哪裡的菜!
  • 票選廣東年夜飯頭牌菜,參加家鄉菜挑戰賽,5000元等你搶
    粵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中國菜,米其林星級中餐廳中數量最多的是主打粵菜的餐廳。天南地北的廣東人,無論走到世界哪一個角落,都忘不了熟悉的家鄉味。
  • 工地裡的中秋團圓,是妻子為丈夫做的幾道家鄉菜
    10月1日一大早,唐海蘭就出門買菜,隨後來到工地食堂,洗菜、切菜、燒飯……她要為丈夫做幾道拿手菜。就在兩天前,她不遠千裡從四川老家趕到丈夫湯玉斌工作的工地——新典橋及接線(鄞奉路至廣德湖路)工程施工工地。唐海蘭的想法很簡單,中秋是家人團聚的日子,炒幾個簡單的家鄉菜,感受團聚的喜悅。
  • 嵩縣這一碗攬鍋菜看著過癮吃著更解饞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所在,在外打拼雖已習慣不斷調整狀態,去適應快速變化的生活,但總有那麼幾種屬於家鄉的回憶和味道,讓你念念不忘,家鄉味,就是臺時光機。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款嵩縣地道美食「攬鍋菜"。
  • 這種菜有潤腸的作用,如果你經常吃這道菜,他會幫助你排出宿便
    當我在市場上看到莧菜時,我總是想起南方家鄉的一種蔬菜,我們稱之為「木莧菜」,實際上是瓊脂。我不知道為什麼當地人叫「木耳菜」為「木莧菜」,也可能是過去口耳相傳的名字,有可能是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他們隨機選擇一個名字。
  • 懷念家鄉的河魚豆餅,決定買回豆腐自己做,能做出一樣的味道麼?
    前兩天買了些小河魚,當天把它煎好後,吃了一半,留著一半放在了冰箱裡,今天突然心血來潮想吃家鄉的河魚豆餅了,於是出街買回來大半斤老豆腐,準備做個粵西特色菜:河魚燉豆餅。河魚燉豆餅在粵西是一道比較有名的特色菜,原名叫:河魚豆餅煲。
  • 這幾道五花肉經典菜式,你會做哪個?
    別看五花肉有肥有瘦,它的肥肉遇熱容易化,瘦肉久煮也不柴。如果掌握了五花肉烹飪的小技巧,做好的五花肉,瘦肉脆嫩多汁,肥肉肥而不膩。然而在年夜飯中,五花肉可是一個重頭戲,五花肉怎麼做才好吃?這幾道五花肉經典菜式,你會做哪個?
  • 「這道」四川名菜,名字裡有魚,但做出來的菜卻沒有魚的影子!
    「這道」四川名菜,名字裡有魚,但做出來的菜卻沒有魚的影子!中國地大物博,美食的種類多種多樣,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中國的美食種類多到被分為八大菜系,每個菜系都有當地的特色,一些在外漂泊的人,嘗到家鄉的菜就會有一種親切的感覺,接下來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川菜中的一道菜,明明菜名裡面有魚,但是菜裡面卻沒有魚的影子!
  • 冬至別忘了家鄉的味道,蘿蔔粄,這樣做鮮香可口,品嘗幸福味道
    冬至別忘了家鄉的味道,蘿蔔粄,這樣做鮮香可口,品嘗幸福味道。大家好,我是歡歡,熱愛下廚,喜歡把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好的味道,祝大家健康快樂每一天。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冬至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 在家做「重慶燒雞公」:這道地域特色的菜,味道是真的棒
    在家做「重慶燒雞公」:這道地域特色的菜,味道是真的棒我們國家的地域實在是太大了,這讓我們國家有了更多的美食。食物其實還是靠人創造出來的,地方大了,人多了,美食自然也就多了起來。另外不同地方的人由於氣候等原因的影響,所以做出來的食物也是會有很大的區別。靠海的人們自然就是會做很多的海鮮吃,而內陸地區的人有廣闊的農田,麵食等主食食物就會吃的比較多。重慶是一個潮溼的地方,所以火鍋在這裡就非常的盛行,另外一些麻辣滋味的菜餚也會非常的多。重慶燒雞公煲就是一道非常有名的菜,不光是在當地有名氣,在全國也是很有名氣的。
  • 假如你去美國留學時想家了,那麼哪一道菜可以勾起你對家鄉的回憶
    每個人都有離開家鄉的時候,可能是為了完成學業,可能是為了生活而奔波,當我們遠離家鄉,總會有那麼一些會勾起我們對家鄉的思念。 假如你在國外留學,那麼下面這幾道菜,那些會讓你感受到家鄉的味道呢?歡迎在下面評論出你味蕾上對家的回憶。
  • 春節準備了18道菜做團年飯,都是家鄉風味的菜品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不遠千裡跑回來與家人團聚,回來的這幾天各種忙碌,各種的丟三落四,不是忘這個就是忘那個,每次出門前還會反覆檢查,最後依然會遺忘一些。連續兩次都把電腦忘在家媽媽家沒拿,出門在外沒有電腦想寫點東西也不方便,正好也趁機給自己放個假休息幾天。
  • 料理鼠王-老鼠做的菜你會吃麼?
    say hi 你會吃老鼠做的菜麼? 《料理鼠王》中的老鼠小米,是一隻天賦異稟的老鼠。 小米展現自己過人的嗅覺和味覺後,鼠爸爸作為老鼠家族的族長,安排小米做食品安全質檢員。每一個老鼠從垃圾堆翻出來的腐爛食品,都需要小米靈敏的鼻子嗅過才可以。小米在做這份工作時,是無精打採毫無興致的。深有一身才華,卻被用錯地方。 小米的哥哥大米,從不挑剔垃圾的味道,只要吃到嘴裡就可以。
  • 吃火鍋必點的10道菜,你喜歡的有幾道?
    下面就說下我每次吃火鍋必點的10道菜,看看是否有你喜歡的?無論是喜歡吃麻辣火鍋,還是佛系火鍋,第一道必點的就是肥牛。肥牛的品種很多,價格不等。優質肥牛的肉質細膩,入口滑嫩。第三道:毛肚都說吃毛肚需要「七上八下」,而我通常都是用筷子夾起一片毛肚,放入鍋中,大概15秒左右就起筷,因為我覺得吃飯沒必要那麼累,哈哈。如果你很講究,那就「七上八下」吧。第四道:鮮打牛肉丸鮮嫩Q彈,越嚼越香。
  • 好吃的「蒼蠅頭」,這道菜名字噁心,味道卻很棒,作為下酒菜最好
    好吃的「蒼蠅頭」,這道菜名字噁心,味道卻很棒,作為下酒菜最好在中國很多菜只聽菜名根本不知道是用什麼食材做的,例如「夫妻肺片」跟夫妻和肺片壓根沒有關係,「螞蟻上樹」也不是用螞蟻做的。有些菜名甚至聽上去還挺可怕的,但其實原材料卻很普通,味道還特別好。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這道菜叫「蒼蠅頭」,是臺灣的一道名菜,大家可以放心原材料並沒有蒼蠅。之所以會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道菜使用到了豆豉,豆豉在做熟以後看上去有點像蒼蠅而已。好吃的「蒼蠅頭」,這道菜名字噁心,味道卻很棒,作為下酒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