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被動環保」這一年:10個紙盒能省出7元

2020-12-19 央視網

快遞小哥「被動環保」這一年:10個紙盒能省出7元

原標題:

  日前,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計算,2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400萬噸。這些數字引發民眾對快遞包裝垃圾的關注與憂慮。

  連日來,北京晚報記者走訪發現,在這些數字展現出的快遞包裝產生的巨量垃圾背後,快遞員們出於降低成本、儘可能提高利潤的考慮,在快遞業的末梢自發形成了快遞包裝循環利用的鏈條,大大小小的紙箱以及早已被廢品收購業拒之門外的泡沫填充品,均在快遞員們的回收之列。

      邊送快件邊要紙盒成習慣

      4月11日早晨7點多,快遞員白剛發動了廂式電動三輪車,準備出發送件。

      路上,白剛遇到一個早點攤,給自己買了份粥,一邊開車一邊用吸管快速喝進肚子裡。昨晚他鬧肚子,所以早飯「要注意」。

      來北京一年多,幾乎每個早晨,白剛都是被鬧鐘叫醒的。他今年21歲,住在快遞公司提供的員工宿舍裡。同寢室裡,歲數最大的一位同事比他大5歲,正盤算著辭職換個行當。

      這一年多時間裡,白剛覺得遇到最好的事情是住宿不花錢。「房租太貴了,租不起。」每天,他開著廂式電動三輪車早出晚歸,沒機會談戀愛,上網的次數也數得過來,最放鬆的時候就是躺在床上跟同屋聊天,經常聊著聊著就睡著了。

      天亮一睜眼,又是開著車東奔西跑、打無數個電話的一天。

      上午10點多,白剛路過一棟寫字樓後門,看見樓內的保潔員正提著一摞紙箱出門,往堆垃圾的地方走過去。白剛開車趕上去,一邊叫著「大姐」一邊把對方攔下。不到一分鐘,滿臉堆笑的白剛得到了那摞紙箱,連說了三聲「謝謝」。

      那摞紙箱最外層的一個,長近50釐米,寬約30釐米,放得進一個中號微波爐。紙箱裡面按照個頭兒大小套放著四個紙盒,最小的一個約等於一個打包飯盒的體積。

      白剛從隨身小包裡翻出一截舊繩子,把紙箱放在廂式電動三輪車車頂,用繩子在兩側簡單捆住,繼續開車送件去了。

      跟人要紙盒的事,白剛每天都要遇上兩三次,幾乎每次都能成功。「因為扔了也是扔了,對方覺著給我或者扔了對他們自己沒啥影響,就送我了,他們還做了回好人。」白剛如此告訴北京晚報記者。

      靠「撿」紙箱省點成本

      日前,《北京日報》報導稱,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而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計算,2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400萬噸。這些數字,引發人們對快遞包裝產生的垃圾的關注和憂慮。很快,白剛和一些同行們遇到不少陌生人的詢問。

      前幾天,白剛到一個小區送快遞,小區保安在門口看著他滿車大大小小的紙箱問他:「這麼多紙盒,用完就扔?」還有一次,有幾個大媽在他旁邊嘀咕:「你說這紙箱子都拿來包快遞,浪費啊。」

      其實,從業一年多來,白剛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一邊送快遞一邊「撿」紙箱——要麼主動問客戶拆下的包裝紙箱是否可以給他,要麼跟寫字樓保潔員說好話。很多時候,只要他客客氣氣、「嘴甜一點兒」,他看中的紙箱總能要到手。

      這麼做是為了節省成本。白剛同寢室的其他快遞員也如此。「每天晚上收工回去,誰都能帶回去一些紙箱,有大有小,只要還能用,我們儘可能地多收集。」如果沒有這些撿來、要來的紙箱,白剛的收入會受到影響。「包裝用的紙箱就是我們的成本啊,如果跟公司買紙箱,這種小的,」說著,白剛用雙手為北京晚報記者比劃出一個長約13釐米、寬約10釐米的長方形,「買一個全新的差不多要5毛錢,頂它兩倍大的新紙箱要一塊錢。我送一個快遞件才賺一塊錢,所以能省就省,省一毛是一毛。」不過具體省了多少,白剛和同事們卻沒仔細計算過。

      在白剛的車裡放著一個等待派送的泡腳盆。他指著泡腳盆的外包裝紙盒說:「這個大的,如果客戶說沒用了,我們也願意要。只要紙盒本身還能用,沒被壓得嚴重變形,都可以接著使。」

      有了舊紙盒,白剛和同事們就不會跟發件客戶再收錢,「靠這個也賺不了多少錢,能省點兒成本就行」。也因為這種自發的「回收」行為,白剛覺著自己也算有環保意識,「至少我沒有主動製造垃圾,在儘可能廢物利用。」

      還有快遞員透露,為了節省成本,不少分公司不再從總公司購買帶有公司統一標識的包裝紙箱。「快遞需要包裝箱的話,很多發件人自己會準備箱子,除此之外就是我們自己會備一些。」

      廢品站不要的也能用

      除了包裝紙盒,一些快遞填充物,白剛也視之為「寶貝」。

      泡沫塊、防震氣泡膜、氣泡袋、氣柱袋、緩衝防震氣囊、泡沫膜,只要遇到這些可以再次利用的填充物,白剛都會厚著臉皮去問能不能拿走。「前幾次要這些東西的時候拉不下臉來,覺著像撿破爛的,多要幾次就習慣了。」

      在白剛供職的快遞公司裡,填充泡沫、防震氣泡膜分別要論斤、論米購買,「氣泡膜折合下來具體多少我也說不準,一米的話可能是一兩塊錢。」

      有時候如果客戶要用的填充物太多,白剛也會「心疼」,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那麼多泡沫塊,可能在一個大箱子裡,沒幾下全用光了。

      為了保證貨品在長途運輸中完好無損,寄件人和快遞員都會格外留意包裝。根據工作習慣,如果寄送物品是衣服、紡織品,白剛通常會給物品套上兩層塑料包裝袋,然 後用膠帶打十字封裹。如果是化妝品等易碎物,他告訴北京晚報記者,通常的操作流程是「先拿泡沫膜或者氣泡膜裹嚴實,放到箱子裡,有空隙的地方拿報紙、泡沫塊什麼的塞好,免得東西在盒裡來回晃,最後封箱,用膠帶封,要是盒子小,有時候再套個塑料包裝袋,最後貼快遞單。」

      白剛自己打包裝很捨得用料。「一定要包好,多塞報紙,或者多裹幾層氣泡膜,泡沫塊也行,不能因為省那一點東西就冒風險。你省那點錢給人家弄壞了還得賠,更麻煩。」

      白剛會花錢買包裝用品,主要是膠帶,「7塊錢一卷,小件能用挺長時間,大件的話沒準了,有時候一個大貨捆進去一卷。」在他的廂式電動三輪車裡,放著三卷透明膠帶,有時候會放得更多,「要備用」。

      10個紙盒能省出7元

      對白剛和一些像他一樣「撿」包裝盒、填充物的同行而言,使用最多的、丟棄最多的是塑料包裝袋和膠帶,「其次是紙質文件袋,沒辦法,這些明顯是一次性的包裝用品,確實沒法回收。」

      日前,北京晚報記者走訪多家廢品收購站得知,他們均表示不會回收塑料包裝袋。一名廢品收購業者稱,塑料包裝袋回收之後沒有銷路,「收了也白收,不費那個力氣。」對於廢品回收過程中會連帶收到一些塑料包裝袋、膠帶,順手就扔了。另有廢品收購業者表示,「一般就是燒了,賣不出去,留著也沒用。」

      同樣無法進入回收環節的快遞包裝物,還有一些泡沫製品。「前幾年就不收這些了,更不用說廢膠帶了。」廢品收購業者表示。

      此前媒體報導稱,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產生包裝廢棄物約1600萬噸,城市固體廢物中包裝物的比例超過三成,快遞包裝1年用的膠帶能繞地球200多圈。

     北京晚報記者近日走訪的多家快遞公司中,僅有一家公司要求旗下快遞員向客戶詢問是否可以回收該公司的包裝箱和填充物,以進行再次利用。該快遞公司一名快遞員稱,目前該公司的包裝物料尚未收費,「聽說過一陣也要開始收錢了」。其他多家快遞公司均未做出此類要求,均是快遞員自發尋求包裝物料的回收利用。

      對於白剛而言,身為從業者,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省成本、提高利潤,他成為被動的環保者。一天下來,他能得到的大小紙盒數量「少的也能有十來個」,「有時候趕上寫字樓保潔阿姨就能多要些,都按中型大小來算,要到10個紙盒相當於省了七八塊錢。」

      當然,白剛和同行們進行物料回收也有標準——不管紙盒還是填充物,一要乾淨、沒有汙漬,二要確實可以再利用。「現在電商這麼發達,全靠快遞,快遞又不能包裝簡陋,要說有垃圾,我覺著不光是我們快遞行業的事,」白剛說,「我們這行能做的就是儘可能讓這些東西再利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系化名)本報記者 習楠 攝影 紀晨

相關焦點

  • 閒置的快遞紙盒怎麼處理?回收後裝貨再出倉
    回收共享 首單「小黃盒」回收後,裝貨再出倉 10月30日下午,大河報記者現場直擊「共享快遞盒」在鄭州派送的第一單,而據鄭州蘇寧物流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王強介紹,當日配送共啟用了45個「共享快遞盒」。對於「小黃盒」的啟用和回收,絕大多數消費者在籤收時都表示歡迎和理解。
  • 被忽視的「暴利行業」,靠小小的快遞紙盒,有人一年進帳6億
    面對這一境況,如何實現環保又便捷,成為業界思考的問題。同時,這也催生了一個新的環保風口,有入局者已經一年進帳6億元,它便是一撕得。2013年,曾是橡果國際最年輕高管的邢凱看準了生態快遞箱領域,因此創建了一撕得。
  • 雙11近1千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 省出近10萬棵樹
    阿里表示,雙11期間,全行業預計使用超過1000萬個綠色包裝;數萬輛新能源車輛全國30城開跑;近1000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相當於省出近10萬棵樹;這次雙11電子面單的使用量預計超過7億張,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減少紙張成本數十億元;應用菜鳥智能打包算法,可以減少5%的耗材使用,按照「雙11」當天產生的約8.12億件包裹數來算,全行業一天便節省4100萬個箱子,相當於省出53萬棵梭梭樹。
  • 快遞開啟春節模式:部分快遞加收服務費,有小哥曾7天賺了6000元
    一些快遞員也表示,為了能多賺一些會選擇春節留守,有一位天貓超市的快遞員說,他曾經在春節長假7天賺了6000元。菜鳥項目負責人介紹,今年每位春節留守崗位的丹鳥配送員將獲得「春節團圓基金」,具體金額參照不同的城市消費標準,最高可達3000元。不打烊漸成常態從今年各大快遞公司發布的運營公告來看,大多表示在春節期間正常提供服務。
  • 快遞小哥高價收件轉寄順豐,憑空淨賺73元?親測7家快遞公司,這家...
    近日,一網友發了個快遞,申通收費145元,不想快遞員倒手發順豐僅花了72元。空手套白狼?這波神操作,讓網友很生氣!5月3日,一網友想從浙江寧波郵寄兩包衣服回北京,叫了申通快遞,快遞員到後稱重不到10公斤,收費150元。
  • 收購站:快遞紙盒一天回收萬斤
    雙11不僅是購物狂歡節,大量的快遞包裝盒也使得廢品回收行業迎來了一個小高峰。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某廢舊物品回收站,雙11這幾天廢紙箱開始增加,平均每天回收包裝紙盒近萬斤。目前郵政快遞啟用了綠色網點、綠色分撥中心,完成窄膠帶採購使用。快遞領域廢舊包裝蘊藏商機巨大。
  • 一個紙盒的「漂流記」:一生「漂流」5000次 身上有口子不用打包帶
    因為「雙十一」,這幾天,我和小夥伴們都超負荷工作,裝著用戶買的手機等3C產品,跟著快遞小哥在城市裡「漂流」。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南岸區,幸運的話,我下午就能回來。但如果用戶今天不能籤收手機,我或許要明天才能回家,但我們至少兩天能回一次家。我的優點是綠色環保,和循環利用。
  • 快遞小哥偽造微信聊天截圖詐騙 騙取7萬元被刑拘
    (原標題:偽造微信聊天截圖騙取大單,金華一快遞小哥詐騙7萬元被刑拘)
  • 春節快遞慢了?國家郵政局:幾百萬快遞小哥也要回家看看
    對於有許多人抱怨春節期間快遞慢了,馬軍勝指出,「大家也能理解,因為這幾百萬的快遞小哥家多在農村,一年365天,一個禮拜工作五六天,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他們也是離鄉背井,這個時候確實應該讓他們回家看看小孩,看看父母親。」
  • 「海歸」設計可循環使用環保快遞袋 被質疑用公益圈錢
    這個想法直擊的是我國蓬勃發展的電商業和快遞業所帶來的副作用——難以估量且壽命只有一次的快遞垃圾袋。項目的解決思路是設計出可以重複使用30次以上的循環小藍袋和方便居民歸還的小藍桶,通過增加快遞袋使用頻率,達到減少垃圾的目的。雖然大多數人能理解這是為了環保,但落實到日常中是人們需要改變習慣並且多掏錢,普遍認可度並不高。
  • 雙11還沒到,這屆浙江快遞小哥先來了一場「小考」
    8月9日,浙江省第三屆快遞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二屆全國郵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浙江省初賽在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來自我省11家快遞企業的36名快遞小哥組團參賽,最終,申通小哥李慶恆和順豐小姐姐章楚雪分別獲得了快遞員和快運處理員第一名,他們和其他參賽優秀小哥,將有機會在今年10月代表浙江進行全國總決賽。
  • 這個月撿撿快遞紙箱也能收入近萬
    人民網  【浪費】 網購包裝過度製造垃圾  ■ 相關新聞  紙價又上漲  一個快遞箱漲了近1元  江蘇省物價局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近期全省重要商品價格運行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10 月份,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個百分點。
  • 快遞紙盒變成校園立體模型
    原標題:快遞紙盒變成校園立體模型   人民網溫州4月24日電 快遞紙盒是時下隨處可見的一次性用品,近日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的大學生把這些紙盒「變成」了漂亮的校園立體模型。  在校園生活中有哪些資源可以再利用呢?
  • 鄭州首單"小黃盒"回收後再出倉,快遞盒還能這樣玩,你會幾種?
    紙箱變廢品被回收圖回收共享首單「小黃盒」回收後,裝貨再出倉10月30日下午,大河報記者現場直擊「共享快遞盒」在鄭州派送的第一單,而據鄭州蘇寧物流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王強介紹,當日配送共啟用了45個「共享快遞盒」。對於「小黃盒」的啟用和回收,絕大多數消費者在籤收時都表示歡迎和理解。
  • 「快遞小哥」也能申報職稱?本網記者的調查給你答案
    這其中,也許就有某位快遞工程專業助理工程師的力量。2018年,作為全國七大試點省市之一,安徽省對快遞工程專業職稱評審工作進行探索。去年,安徽省共有42人取得快遞工程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其中中級9人,初級33人。全省首批快遞工程專業技術員(助理工程師)誕生。「『快遞小哥』也能申報職稱?」
  • 紙箱價格飛漲 這個月撿撿快遞紙箱也能收入近萬
    紙價又上漲一個快遞箱漲了近1元江蘇省物價局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近期全省重要商品價格運行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10 月份,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個百分點。
  • 申通小哥高價收件轉寄順豐,淨賺一倍!實測7家快遞...
    申通小哥高價收件轉寄順豐,淨賺一倍!實測7家快遞...實測7家快遞公司,最便宜的竟然是這家!》袁媛寄快遞還能賺差價?近日,一則「網曝申通快遞員高價收件轉寄順豐賺取一倍差價」的消息,在微博上刷了屏。報導稱,寧波一網友通過申通快遞寄10公斤衣物到北京,被收費145元。該網友當時雖然認為價格貴,但一想確實很重,就在還價5元後通過微信付款145元。
  • 一個快遞盒引發的商機
    一個紙箱的成本,根據大小不同規格,約3~5元不等,用了塑料周轉箱之後多次重複使用,成本大幅削減,這給了凌雲飛一個啟發:給顧客送貨所使用的紙箱,能不能也替換成可以重複使用的塑料箱?於是她找了做周轉箱的供應商打樣,做出了第一版共享快遞盒。
  • 中國青年報:快遞小哥不是社會的「臨時工」
    調查顯示,「快遞小哥」入職前大部分從事過建築工人、餐飲服務員、銷售員、保安及司機等工作。南寧的調查中,69.8%認為快遞業門檻低、上手快,46.8%認為這是能找到的不需要高學歷且收入較高的職業。 「快遞小哥」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近一半的快遞員每天工作10至12小時,8至10小時有30.6%,12小時以上有21.4%。
  • 快遞小哥偷自己包裹,這是什麼操作?
    快遞小哥偷自己包裹,這是什麼操作? 快遞小哥本該是我們消費者網購商品的守護者,但有這麼一位快遞員卻把黑手伸向了快遞,而這件快遞竟然是他自己下單訂購的,這是什麼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