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比Pauwels角更可靠的股骨頸垂直角

2021-02-12 骨科文獻

骨科文獻:2020年1月、2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3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4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5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6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7月、8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9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10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11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12月文章匯總

參考文獻:Zhang Y L, Zhang W, Zhang C Q. A new angl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arly fixation failure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reated with three 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s[J]. Orthopaedics & Traumatology Surgery & Research, 2017, 103(2):229.

 

股骨頸骨折Pauwels角以及分型是由德國醫師Friedrich Pauwels(張力帶骨折固定原理的提出者)在1935年首次提出,它是根據骨折遠段骨折線與水平線的夾角進行分類。Pauwels認為這個夾角會影響股骨頸骨折的穩定性和預後,切線角越垂直(大),骨折端所受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穩定,後期發生骨折畸形癒合、骨折不癒合、股骨頭壞死的概率越高。

 

但是在臨床中Pauwels分型也存在較多問題,測量不準、臨床指導意義不佳。

 

Pauwels分型不準確的三大原因

Pauwels角基於X線檢查結果,股骨旋轉影響X線結果;

Pauwels分型缺乏量化標準:最初的分型Ⅰ型Pauwels<30°,Ⅱ型30°~50°,Ⅲ型>50°。後期不同學者制定不同角度標準進行分型。如Bout以小於30°、30-60°、大於60°為標準,Brown以小於50°、50-65°、大於65°為標準,Bray以小於30°、30-70°、大於70°為標準;

受主觀因素影響太大,同一骨折不同醫生的評判結果不同。

 

臨床指導意義不佳

不能指導手術方案選擇。臨床實踐中絕大多數關節囊內的股骨頸骨折均需採用手術治療,Pauwels角的測量與大小對於醫生是否選擇手術並無臨床意義;根據Pauwels分型治療囊內骨折的結果並不十分理想,治療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仍與臨床醫生的選擇有關,不同學者在應用不同分型標準時常存在誤差。

無法判斷預後。早期一些病例報導雖然發現Pauwels角度越大,發生骨不連的機率越高,但是這些研究的病例數量較少。後期大型、多中心的研究結果發現對於非手術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的移位型或者無移位型股骨頸骨折患者,Pauwels角度大小與骨不連的發生並無直接聯繫。

為了了解股骨頸骨折空心內固定失敗的危險因素,來自溫州醫科大學二附院的張月雷醫生近期在Orthopaedics & Traumatology Surgery & Research雜誌上介紹了股骨頸垂直角(VN角)的測量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測量方法:

股骨頸垂直角(VN:vertical of the neck axis)的定義:骨折線和股骨頸垂直線之間的夾角。

當術前平片上股骨頸具有足夠長度時,首先標誌股骨頸骨折線以及股骨頸軸線的垂直線,骨折線與股骨頸軸線垂直線的夾角即為股骨頸垂直角(圖1A)。當X光片上股骨頸長度較小時則採用小轉子定位法來確認股骨頸垂直角,具體方法如下(圖1B):

1.     首先測量健側平片上股骨頸幹角。分別畫出股骨幹軸線和股骨頸軸線,相交角即為股骨頸幹角。

2.     按照步驟1的方法測量患側股骨頸幹角。

3.     參照健側頸幹角測量方法在患側畫出股骨頸軸線及其垂直線。

4.     測量骨折線與步驟3垂直線之間的角度,即為股骨頸垂直角VN。

 

圖1 股骨頸垂直角(VN角)的測量。A股骨頸有充足長度時的測量方法。B股骨頸長度不足時的測量方法。

 

作者同時測量Pauwels角,並根據VN角度大小,將228例空心釘內固定的患者分為4組,VN角小於0°(92例)、0°≤VN角<10°(82例)、10°≤VN角<15°(26例)、VN角大於15°(28例)。並且進行了短期6個月的隨訪,。

  

圖2 股骨頸短縮以及頸幹角變化測量Boraiah法。A術後X線片,B術後6個月時X線片。髖內翻角度=(A4-A3)-(A2-A1),股骨頸垂直短縮=(D4-D3)-(D2-D1)。

 

在組內評價一致性方面,VN角和Pauwels角均具有較好的組內一致性,相互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這說明VN角的測量具有較好的操作性和可靠性。但是Pauwels角在術前和術後的片子上存在明顯差異(平均相差10.66±6.47°),而VN角則變化不大(平均相差2.20±1.63°)。

 

有27例(11.84%)患者在術後6個月內發生了內固定失敗,其中女性19例,平均年齡49.58歲,男性8例,平均年齡54.63歲。VN < 0◦, 0◦≤ VN < 10◦, 10◦≤ VN < 15◦, VN ≥ 15◦組的內固定失敗率分別為0、3.24%、22.69%、65.45%。相互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隨著VN角的增大,內固定失敗的發生率升高,尤其是當VN角超過15°時。

 

按照Pauwels角分型的話,Pauwels角<30°、30-50°、>50°時內固定的失敗率分別為0、1.46%和36.24%。

 

內固定失敗類型通常包含幾種混合形式,在27例失敗的病例中,19例(70.37%)存在髖內翻畸形,24例(88.89%)股骨頸短縮超過10mm,6例(22.22%)存在明顯的骨折移位,還有16例(59.29%)出現內固定的鬆動。

 

因此,作者總結認為VN角(股骨頸垂直角)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以及可靠性,和Pauwels角相比可以更好的反應預測股骨頸骨折空心螺釘內固定失敗的發生率,隨著股骨頸垂直角的增大,內固定失敗的風險也隨著增大。

相關焦點

  • JBJS:年輕患者股骨頸骨折的治療
    有股骨頸骨折的患者通常下肢表現為短縮,屈曲和外旋。影像學評估股骨頸骨折需要包括前後位和側位X片,以及骨盆的前後位X片。同時有股骨頸和股骨幹骨折的患者數量約佔所有的所有股骨幹骨折的2-6%。對同時合併有多處骨折的患者,骨折的復位是個巨大的挑戰,同時其固定的方式選擇也存在較多爭議。不同年齡段的股骨頸骨折患者其骨折類型有所不同。
  • 手把手教程:股骨頸骨折內固定選擇
    年輕股骨頸骨折在臨床治療中是個難題。股骨頸骨折按照骨折部位可以分為頭下型,經頸型及頸基底部型,其中頭下型和經頸型一般為囊內型骨折,而頸基底部型為囊外型骨折。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對不同類型的股骨頸骨折內固定物選擇有一定的講究,這些講究有沒有道理,看看 Michalis Panteli 教授等總結的相關研究闡述其中的道道髖關節為一球窩關節,有股骨頭和髖臼窩組成,人體重量通過髖關節傳遞到下肢,在股骨頸部位有非常大的應力作用。股骨頸和股骨幹正常有一個頸幹角,在 130±5°的範圍內。
  • 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Artificial Femeral Head Replacement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適應證]
  • 青年股骨頸移位性骨折:手術技巧和陷阱
    在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雜誌上美國的Stacey教授介紹了他們治療青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的經驗和技巧。對於青年股骨頸骨折,需要按照高級創傷支持流程對其進行全面檢測。股骨頸骨折合併股骨幹骨折的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30%的患者會被漏診。因此,對於青年股骨頸骨折需要進行全股骨的真正正側位X線檢查,同時也要進行骨盆的前後位X線檢查。
  • 股骨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你需要知道這些
    成角固定設備(短 DHS、髓內釘)可能更適用於角度垂直和更靠近基底的骨折,因為經過這些骨折線的高剪切力使空心螺釘不能獲得牢固固定。骨掃描:  可以發現隱匿的股骨頸骨折,對於 X 線平片上未發現骨折徵象但臨床高度懷疑骨折的患者可以考慮行骨掃描檢查。對於骨質疏鬆的患者,72 小時後進行骨掃描檢查可以明顯提高敏感度。  3. CT:  CT 可以用於診斷股骨頸骨折,尤其是考慮合併骨盆損傷時。
  • Gotfried 法閉合復位不穩定頭下型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技巧
    對於頭下型股骨頸骨折的治療,閉合復位內固定技術仍是目前臨床上常規採取的手術治療方法。但關於股骨頸骨折閉合復位技術的研究卻較少見諸報導。
  • 股骨頸骨折打鋼釘手術後怎麼運動鍛鍊?
    股骨頸骨折就是其中一種在老年人中常見的情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的骨質會逐漸退化,加之如果缺乏鈣質,就很容易因為支撐能力不足而導致骨折。不過,這種病也不單單只出現在老年人身上,年輕人之中也會有人發生,不過通常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強烈的物理衝撞或者病理性因素導致骨質疏鬆進而引發骨折的。
  • 開封市第二中醫院幫助八旬股骨頸骨折老人重新站立
    近日,開封市年近八旬的李奶奶不慎發生骨折,在開封市第二中醫院骨三科的精心救治下,李奶奶順利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重新站立,這讓她的家人激動不已,直言選對了醫院,遇到了那麼多好的醫護人員。據了解,今年78歲高齡的李奶奶半月前因意外摔倒導致,當即就站不起來,隨被家人送到開封市第二中醫院就診。
  • 多圖收藏 | 6種常見部位骨折X線片影像
    左鎖骨骨折骨折部位多發生於鎖骨中段,分為青枝骨折和錯位性骨折,後者鎖骨骨折端分離、錯位、重疊、成角,由於胸鎖乳突肌的牽拉,常使鎖骨近端向上移位。05、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A)示右股骨頸短縮,皮質欠光滑,骨松質內見與股骨頸垂直的緻密線影;(B)示左股骨頸基底部骨質斷裂,股骨大轉子上移,頸幹角縮小。
  • 高齡、小兒麻痺、又遭遇骨折的他,還能站起來嗎?
    「經過詳細檢查後,我們考慮劉大爺是右側股骨頸陳舊性骨折畸形癒合,且右股骨頭已經壞死,需要進行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具體的疾病包括,但不限於: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類風溼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良性和惡性骨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只要有關節破壞的X線徵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續性的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其它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法緩解者,都有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指徵。
  • 醫生發聲:男生踹傷猥褻男被刑拘,「骨折」有一重大疑點
    首先,胡某腳踹54歲的雷某,除非雷某有病理性骨折的病因在,否則,不可能直接造成雷某右肱骨頭粉碎性骨折,右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否則,手撕鬼子不會被人詬病。事發地為停車場,地是平的,因此,如果雷某因為倒地而受傷,右肱骨著力後,右股骨不會再受暴力,反之亦然,這無法解釋右股骨和右肱骨同時骨折。
  • 骨質疏鬆骨折治療:4 點陳述 5 點推薦
    因此橈骨遠端骨折是否選擇手術治療應該進行充分的權衡。 [解讀] 中老年患者的腕關節周圍骨折治療永遠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現在臨床治療的趨勢是:即便手法復位效果還不錯,也更傾向於選擇開放手術。支持醫生手術治療的一個最大的理由是:解剖復位腕關節後能獲得更好的功能。但事實上,良好的解剖復位和良好的功能預後是不是真的可以劃上等號,至少對腕關節周圍骨折而言是有待商榷的。
  • 骨折20年無法行走 多次手術將骨質耗盡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高難度...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60歲的金阿姨20年前因摔傷導致股骨頸骨折,先後接受了三次手術——用空心釘固定股骨頸,股骨近端截骨加鋼板固定和關節置換手術。在那個醫療條件和假體設計理念都相對不成熟的年代,歷經幾次手術,由於手術方式選擇不當,最終把股骨近端的骨質消耗殆盡。
  • RA患者千萬要小心骨折,這兩種治療方法缺一不可
    研究發現與非RA患者相比,RA患者股骨頸和髖部的骨密度水平明顯減低,骨折發生率明顯升高,FRAX評分預測10年主要部位骨質疏鬆性骨折及髖部骨折概率更高。圖3 與非RA患者相比,RA患者骨折發生率明顯升高02為何RA患者骨質疏鬆和骨折發生率如此之高?
  • 轉子間骨折:冠狀面骨折的復位和固定技巧
    冠狀面骨折的重要性冠狀面骨折對於轉子間骨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1949年,Boyd和Griffin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就認為冠狀面以及矢狀面骨折是造成轉子間骨折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發生冠狀面骨折時,由於髂腰肌的牽拉而使骨折近端向前,股骨頭而向後傾倒。X線片不能很好顯示冠狀面骨折,以及骨折塊在冠狀面移位情況,從而影響手術方案的選擇,對手術中的操作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 老年人須知 最容易發生骨折的三大部位
    進入老年之後,骨骼的鈣質會逐漸的流失,很多老年人朋友也出現了骨質疏鬆的症狀,骨質疏鬆最容易導致骨折的發生,俗話說,「人老不經摔」,意思就是說老年人朋友容易出現骨折的風險,那麼老年人朋友哪些部位最容易發生骨折呢?
  • 老人「最後一次骨折」,骨折後半數人離世,4大預防措施要記牢
    很多老年人就是因為一次意外的摔倒,導致股骨頸骨折——一種較為嚴重的髖部骨折而失去了生命。據統計,股骨頸骨折後的老年人,在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50%。即使得到了良好的治療和護理,很多老人也無法恢復到受傷之前,他們的預期壽命也會大大縮短。高齡老人之所以特別容易摔倒,與他們的身體逐漸衰老、各項機能逐漸衰退有著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