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Artificial Femeral Head Replace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適應證]
老年人囊內粉碎性股骨頸骨折或頭下型骨折伴有嚴重旋轉移位,手法復位失敗者。Pauwel角>70°者。
[術前準備]
術前患肢脛骨結節或皮膚牽引1~2周,應用抗生素1~2天。根據X線片選擇與患者股骨頭大小合適的人工股骨頭1枚。準備髓腔擴大器、拔出器及銜接器。
[麻醉]
硬膜外麻醉。
[體位]
半側臥位,患側髖部用薄枕墊高與手術臺面呈45°。
[手術步驟]
1.採用髖關節後外側切口:由髖後上棘下方5cm處,沿臀大肌纖維方向平行向外下至大轉子頂部轉向下,沿其後緣向遠端延伸約5cm。整個切口呈弧形(圖1)。
圖1
2.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沿臀大肌上緣向深層分離(圖2)。
圖2
3.將臀大肌與髖脛束的連接部縱行切斷,患肢外展,由臀肌粗隆1cm處切斷臀大肌深層附著於股骨幹的纖維,將臀大肌向後牽開,自上而下顯露利狀肌、上孖肌、閉孔內肌、下孖肌(圖3)。
圖3
4.向內側旋轉髖關節,將附著於大轉子的外旋肌距止點1cm處切斷,向內側牽開,一定要保護好坐骨神經。顯露關節囊,作「十」或「T」形切開(圖4)。
圖4
5.切開關節囊後,顯露骨折部,用股骨頭拔出器完整取出股骨頭(圖5)。
圖5
6.清除髖臼內積血及破碎的骨塊,用紗布堵塞止血。然後在小轉子上緣1.5cm處用鋼絲鋸或截骨刀截除股骨頸的殘端(圖6)。
圖6
7.將患肢內旋,修整股骨頸殘端,使其呈斜坡形,向前傾斜15°角,然後用粗細不等的髓腔擴大器擴大髓腕(圖7)。
圖7
8.將選擇好的人工股骨假體柄插入擴大的髖腔內(圖8),使人工股骨頭保持在頸幹角127°、前傾角10°~15°的位置。插入假體後如有鬆動用松質骨塊嵌入假體柄圓孔或用骨水泥粘固,並用銜接器將其徐徐打入。錘擊時不可用力過大,以免發生股骨上端劈裂。
圖8
9.衝洗關節腔,縱向牽引患肢並外旋,使假體復位(圖9)。試行屈髖、外旋、內收活動,觀察有無脫位現象。衝洗切口,仔細止血,間斷縫合關節囊及外旋肌群,創面安放引流管並引出固定,逐層縫合切口。
圖9
[術後處理]
患肢皮膚牽引或穿外展木板鞋3~4周,引流管24~48小時拔除,扶拐下地活動,逐漸負重,棄拐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