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股骨頸移位性骨折:手術技巧和陷阱

2021-02-12 骨科文獻

骨科文獻:2020年1月、2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3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4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5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6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7月、8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9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10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2020年11月文章匯總

骨科文獻3歲生日,2021年鐵桿會員招募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排列。

這可能讓你無法及時看到我們的文章。

為了以後我們能每晚6:00見面,我想邀請你

骨科文獻設為「星標」,或經常為文章點「在看」

不見不散哦!

參考文獻:Stacey S C, Renninger C H, Hak D, et al. Tips and tricks for ORIF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young adult pati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Traumatology, 2016, 26(4):355-363.

 

青年股骨頸骨折並不常見,其發病原因多由高能量暴力造成。有文獻研究報導,青年股骨頸骨折的預後不良,二次手術發生率為18%、骨不連發生率為9%、股骨頭壞死發生率為14%、內固定失敗發生率為10%,因此,青年股骨頸骨折的正確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雜誌上美國的Stacey教授介紹了他們治療青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的經驗和技巧。

對於青年股骨頸骨折,需要按照高級創傷支持流程對其進行全面檢測。股骨頸骨折合併股骨幹骨折的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30%的患者會被漏診。因此,對於青年股骨頸骨折需要進行全股骨的真正正側位X線檢查,同時也要進行骨盆的前後位X線檢查。

Garden分型和Pauwels分型是股骨頸骨折的常用分型方法。但是在臨床上上述分型的組間和組內評估一致性較差。骨折存在較高的Pauwels角(大於50°)時,有96%的患者會存在股骨頸後下方的粉碎。骨折斷面較垂直,股骨距不完整。這樣的骨折類型會增加骨不連、骨折畸形癒合、股骨頭壞死和內固定早期失敗的風險。

致命性因素和其他危及肢體的損傷得到處理之後就要立刻考慮進行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最新的研究未發現延遲手術(>48小時)會增加股骨頸骨不連和股骨頭壞死的風險。但是既往也有文獻報導延遲手術會帶來較高的股骨頭壞死發生率。

對於青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內固定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通過閉合或者開發的方式進行骨折復位。既往許多研究發現骨折沒有復位會造成功能下降、癒合困難以及二次手術。特別是內翻畸形和向下移位會增加失敗縫隙,但是輕度的外翻畸形還未被證實對臨床療效有不良影響。

手術入路


在術前計劃時就要根據骨折類型和選擇的內固定材料來考慮手術入路。例如動力髖螺釘就不能通過直接前方入路(S-P入路)進行固定,需要在外側做切口。前外側入路(Watson-Jones入路)的優點在於可以直視下對基底部骨折和頸中型骨折進行復位,同時還可以顯露股骨外側。

作者首選的手術入路是直接前方入路(S-P入路),在股神經和臀上神經間隙進入。該入路可以很好的顯露整個股骨頸和進行復位。患者仰臥,患側臀部墊高,並將骨盆內旋來對股骨前傾角進行代償。

在髂前上棘外側2cm遠端1cm處做長約12-15cm的皮膚切口,遠端朝向膝關節外側(圖1、2)。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清理筋膜上方的皮下脂肪(圖3)。有時會在S-P入路的內側組織內看到股外側皮神經,它從腹股溝韌帶下方穿出。

 
圖1 前側入路S-P入路示意圖。ASIS:髂前上棘


圖2 在髂前上棘外側2cm遠端1cm做切口,向遠端膝關節外側延伸12-15cm


圖3 確認筋膜清理皮下組織

用新的刀片沿藍色標記線切開筋膜(圖4),使用Allis鉗鉗夾拉開內側筋膜,用手指鈍性剝離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間隙。辨別和保護旋股外動脈。在進行關節置換手術時可以結紮或切斷該血管,但是在內固定治療中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對於股骨頭的血供非常重要。然後在臀中肌和股直肌間隙進一步游離(圖5)。


圖4 從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間隙中進入,切口偏向外側

 


圖5在臀中肌和股直肌間隙進一步游離,顯露前側關節囊。使用Hibbs拉鉤牽開軟組織。

在股骨頸囊外上方和下方分別放置一個眼鏡蛇拉鉤。清理拉鉤以及關節囊前方的軟組織。T型或L型切開前方關節囊。然後調整眼鏡蛇拉鉤使之放入關節囊內以更好的顯露股骨頸和骨折端(圖6)。如果使用內側支撐鋼板,則需要將下肢外旋。關節囊切開可以降低囊內壓,但是臨床研究顯示是否切開關節囊和股骨頭壞死之間並無顯著聯繫。而且在臨床中,對於青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我們認為很難通過經皮復位的方法獲得良好復位,所以作者選擇常規切開關節囊。


圖6 切開前方關節囊,調整眼鏡蛇拉鉤使之放入關節囊內以顯露股骨頸和骨折端

 

復位技術

顯露骨折後,清理骨折端的血腫。通常情況下高能量的青年股骨頸骨折的Pauwels角角度較大,對於剪切力非常不穩定(圖7)。根據骨折高度和傾斜角度,在骨折近端外側置入Schanz針或者粗的克氏針到達關節軟骨處用以輔助復位(圖8)。清理骨折端的小碎骨片,通過外旋克氏針和內旋下肢獲得臨時復位。如果需要其他的復位方法,可能需要在大轉子外側平面做一小的切口置入球形頂棒對股骨外側進行頂壓和維持復位(圖8)。置入克氏針臨時固定骨折。也可以在股骨頸前方放置骨勾或其他類似工具將股骨向外牽拉以配合外側球形頂棒。


圖7確定Pauwels角


圖8 術中透視顯示在股骨近端使用Schanz釘,同時經皮從外側置入球形頂棒進行復位,可以使用克氏針臨時固定。

還有一種更直接的復位方法,使用2枚3.5mm皮質螺釘和Farabeuf復位鉗進行復位。在骨折兩端分別置入1枚皮質螺釘,雙皮質固定,釘尾距離小於5mm,然後使用Farabeuf復位鉗將兩枚螺釘連接在一起(圖9),然後對骨折進行復位和加壓。直視和透視確認復位成功後,使用多枚克氏針臨時固定。


圖9 側位透視顯示使用Farabeuf復位鉗鉗夾2枚3.5mm螺釘對股骨頸骨折進行直接復位。前後位透視確認半螺紋拉力螺釘最終的固定情況

 

內固定策略

如果選擇空心螺釘,則無需使用上述手術入路,在股骨外側開一小口,插入導針後置入螺釘。為了避免骨折端應力增加,螺釘進釘點不能低於小轉子。可以使用6.5或者7.3mm直徑的半螺紋空心螺釘,以倒三角的方式貼著皮質置入,同時這樣的方式也可以降低內固定後轉子下骨折的風險。也有實驗顯示,在Pauwels III型等高危骨折類型中,轉子拉力螺釘的生物力學性能要優於倒三角螺釘固定(圖10)。在螺釘尾端使用墊圈可以提高螺釘的加壓力。


圖10術中透視顯示在骨折平面置入轉子間拉力螺釘。右圖顯示使用內側支撐鋼板提供加強固定

 

如果使用動力髖螺釘,需要使用直接外側入路來放置內固定。在動力髖螺釘上方可以置入單獨的螺釘以對抗旋轉和提高內固定穩定性能。在一些研究中,動力髖螺釘會增加扭轉應力,增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風險,因此有人強調要使用抗旋螺釘或克氏針。從技術上講,外殼醫生應保證螺釘的尖頂距小於25mm以避免螺釘切出,而且拉力螺釘要緊貼股骨頸下方的皮質。

在進行內固定選擇時,必須考慮骨折的類型。生物力學研究顯示對於穩定性較差的骨折類型,動力髖螺釘系統的穩定性和抗剪切性能要優於松質骨螺釘。但是最近,Stockton等人發現,和松質骨螺釘相比,動力髖螺釘系統存在明顯的股骨頸短縮。該項研究並未報導短縮對患者功能的影響,但是既往有研究顯示老年患者股骨頸短縮會造成功能下降和生物力學性能的改變。

在完成初始固定之後,也可以使用其他內固定材料進行加強固定,例如放置內側支撐鋼板。將髖關節外旋後,從股骨頸向小轉子進行游離。使用1/3管型鋼板,塑形後使用3.5mm皮質螺釘進行固定(圖10、11)。生物力學實驗顯示加用內側支撐鋼板的生物力學性能要優於單純的空心螺釘和動力髖螺釘。

圖11 一旦完成骨折復位和固定,就可以外旋髖關節來進行內下側支撐鋼板的固定。

 

相關焦點

  • JBJS:年輕患者股骨頸骨折的治療
    在老年人群中,依據股骨頸骨折是否存在移位(I,II型無移位骨折,III,IV型移位型骨折)可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但Garden分型並不適用與年輕人群。Pauwels分型對年輕的股骨頸骨折患者更合適(圖1)。Pauwels分型可以評估骨折的穩定性,並預測骨折固定後骨折的穩定性程度。股骨頸骨折線和水平面交角小於30度,為I型,交角在30-50度之間為II型,交角大於50度為III型。
  • Gotfried 法閉合復位不穩定頭下型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技巧
    對於頭下型股骨頸骨折的治療,閉合復位內固定技術仍是目前臨床上常規採取的手術治療方法。但關於股骨頸骨折閉合復位技術的研究卻較少見諸報導。
  • 股骨頸骨折:比Pauwels角更可靠的股骨頸垂直角
    股骨頸骨折Pauwels角以及分型是由德國醫師Friedrich Pauwels(張力帶骨折固定原理的提出者)在1935年首次提出,它是根據骨折遠段骨折線與水平線的夾角進行分類。Pauwels認為這個夾角會影響股骨頸骨折的穩定性和預後,切線角越垂直(大),骨折端所受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穩定,後期發生骨折畸形癒合、骨折不癒合、股骨頭壞死的概率越高。
  • 股骨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你需要知道這些
    大轉子和恥骨支觸診的壓痛可提供線索,有助於判斷骨折類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或股骨頸)和相關的損傷(恥骨支骨折)。  影像學檢查:  1. X 線平片:  標準成像包括了髖關節前後位和側位,需從壓縮、移位及分離程度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需考慮是否合併關節退行性變和是否合併骨盆損傷。
  • 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轉自37度醫學網 Artificial Femeral Head Replacement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適應證]
  • 手把手教程:股骨頸骨折內固定選擇
    年輕股骨頸骨折在臨床治療中是個難題。股骨頸骨折按照骨折部位可以分為頭下型,經頸型及頸基底部型,其中頭下型和經頸型一般為囊內型骨折,而頸基底部型為囊外型骨折。一項屍體力學研究比較了髓內釘和 DHS,空心螺釘固定股骨頸的力學強度,對骨折模型採用不同的內固定物進行反覆軸向負荷的施加,發現髓內釘組所能承受的軸向負荷次數最多,失敗前股骨頸骨折的移位最少。除了內固定物本身屬性可影響力學特性之外,骨折類型也會決定內固定物治療的成敗。
  • 股骨頸骨折打鋼釘手術後怎麼運動鍛鍊?
    股骨頸骨折就是其中一種在老年人中常見的情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的骨質會逐漸退化,加之如果缺乏鈣質,就很容易因為支撐能力不足而導致骨折。不過,這種病也不單單只出現在老年人身上,年輕人之中也會有人發生,不過通常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強烈的物理衝撞或者病理性因素導致骨質疏鬆進而引發骨折的。
  • 轉子間骨折:冠狀面骨折的復位和固定技巧
    冠狀面骨折的重要性冠狀面骨折對於轉子間骨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1949年,Boyd和Griffin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就認為冠狀面以及矢狀面骨折是造成轉子間骨折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發生冠狀面骨折時,由於髂腰肌的牽拉而使骨折近端向前,股骨頭而向後傾倒。X線片不能很好顯示冠狀面骨折,以及骨折塊在冠狀面移位情況,從而影響手術方案的選擇,對手術中的操作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 移位鎖骨骨折早期與延期手術效果相似
    鎖骨骨折為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佔全身骨折的4-6%。其中移位的骨折約為2.6%。先前研究發現,鎖骨中1/3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均獲得良好效果,功能恢復及骨折癒合率均令人滿意。
  • 開封市第二中醫院幫助八旬股骨頸骨折老人重新站立
    開封市第二中醫院骨三科醫生熊輝接診後,檢查李奶奶為右側股骨頸基底部骨折並大轉子撕脫骨折,需要手術治療。聽到這個診斷結果,老人的兒女們犯了愁。由於李奶奶年齡較高,患有雙膝關節重度骨性關節炎,且有40年的高血壓病史,加之身體肥胖,平素活動少,心肺功能差,而從麻醉、手術到術後康復,對於老人來說都是一道生死難關,這讓孝順的子女們陷入兩難抉擇。
  • 老年人須知 最容易發生骨折的三大部位
    醫院曾對11000例60歲以上老年人骨折患者進行統計,其中最常見的三種骨折分別是:髖部骨折(佔19.8%)、胸腰椎骨折(佔18.8%)、橈骨遠端骨折(佔17.6%)。這三類骨折發生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合併有骨質疏鬆,尤其是發生前兩種骨折的患者,這也是老人易骨折的重要原因。下面就這三類最常見的老年骨折分而述之。
  • 手術技巧:Jungbluth 鉗輔助肩胛盂骨折復位固定技術
    ,骨折線經肩胛骨外緣;(3)肩胛盂下部,骨折線經肩胛骨上部,波及喙突;(4)肩胛盂橫行骨折,骨折線經肩胛骨中部,並達肩胛骨內緣;(5)多型骨折並存或粉碎性骨折   除I型骨折外,其餘各型均適用於後部切口,以利術中顯露,暴露後復位骨折塊經常遭遇困難,尤其是對於II或V骨折時骨折塊被三頭肌牽拉移位時(圖2)。
  • 鎖骨中段骨折哪種治療方案更好?| 期刊速覽
    Jane Liu 近期在 JBJS am 上發表關於移位性鎖骨中段骨折的病例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的費效比,發現對採取手術治療的鎖骨中段移位骨折,採用手術治療,若療效超過 3 年,則其費效比較非手術病例更高。
  • 鎖骨骨折?不用手術也可以治療
    醫生,我家孩子摔了一跤,鎖骨也會骨折?應該怎麼治療呢,必須要手術嗎?」  四川省骨科醫院醫生介紹了幾種鎖骨骨折的保守治療法。  鎖骨是上肢與軀幹的連接和支撐裝置,呈S形。近端與胸骨柄形成胸鎖關節,遠端與肩峰形成肩鎖關節外側有喙鎖韌帶固定鎖骨。
  • 多圖收藏 | 6種常見部位骨折X線片影像
    左鎖骨骨折骨折部位多發生於鎖骨中段,分為青枝骨折和錯位性骨折,後者鎖骨骨折端分離、錯位、重疊、成角,由於胸鎖乳突肌的牽拉,常使鎖骨近端向上移位。最多見於兒童,成人和老人亦可發生,肱骨髁上骨折基本上分為伸展型損傷和屈曲型損傷兩型,前者兒童多見,佔此型的90%以上,骨折線通過鷹嘴窩或其上方,由前下至後上,斷端向前成角,骨折
  • 骨質疏鬆骨折治療:4 點陳述 5 點推薦
    4 大脆性骨折部位術式選擇 (1)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方案包括石膏外固定或者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近期的 RCT 研究並沒有對中老年患者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案作出一錘定音的結論。一項系統評價發現,中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行石膏或支具固定的影像學預後較差,但併發症最少,並且功能恢復和手術治療基本接近。
  • 104歲老人骨折:「我103歲的閨蜜和89歲的女兒骨折手術都康復了,我...
    百歲老人骨折了怎麼辦?當醫生們還在糾結治療方案時,老人家卻堅持要手術治療。究其原因,是她103歲的閨蜜還有89歲的女兒骨折後都採取了手術獲得康復。最近,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發揮多學科診療優勢,成功為這位高齡老人實施右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 骨科教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
    對以下5種情況手術治療獲益較大:1,骨折合併大轉子移位超過 1 cm;2,肱骨頭-幹二、三部分骨折及幹骺端粉碎骨折;3,骨折內翻或外翻畸形超過 30 度;4,骨折脫位;5,骨折,關節面骨折塊和結節相連移位等病例手術治療可以獲得收益。
  • 橈骨遠端骨折:C臂機透視真的有助於復位嗎?
    Injury:PFNA斷釘取出技巧Injury:前內側微創鋼板(MIPO)治療肱骨遠端骨折JOT:成人肱骨近端骨不連的文獻綜述三、7月8月新文首發付費閱讀(10篇)成人移位型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早期再手術風險較大
  • 冬季老人骨折高發 三大部位最容易骨折
    三大部位最容易骨折在老年人摔倒時,有三大部位最容易發生骨折,分別是腰椎壓縮性骨折、髖部(股骨頸或轉子間骨折)骨折和橈骨遠端骨折,其中髖部骨折一年內有20%的老年患者出現死亡,多見於併發症的出現,如褥瘡感染、肺部感染等。因此,骨折出現時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前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