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屋創始人黃健:「敢說、敢做、敢擔當」

2020-12-20 騰訊網

  從1997年創業至今,燕之屋品牌創始人黃健在行業內留下過無數的紀錄:創新推出「鮮燉」連鎖專賣、率先打響明星產品「碗裝即食燕窩——碗燕」、首次建立通過CNAS國家實驗室認可的燕窩技術中心……20年來,伴隨著燕窩產業的成長成熟,燕之屋在他的帶領下一路前行,最終煉就成為業界知名的燕窩品牌。燕之屋碗燕更是在今年年初,被中國品牌價值500強評審委員會評出了81.69億元的品牌價值。

  現今想來,黃健進入燕窩這個行業,十分偶然。一兩年的勞務輸出從業經歷後,他接受身處新加坡的妹妹建議,在一竅不通的木材和燕窩生意之間,選擇了進入燕窩行業。沒曾想剛一進來,他不僅創新了乾貨燕窩用模具定型的做法,反向對印尼輸出標準,並且開設燕窩專賣店,一改以往燕窩乾貨統一於藥店銷售的現狀。

  憑藉著敢為人先的勇氣,初入燕窩行業的黃健嘗到了甜頭。而後來燕之屋品牌以及碗燕的大獲成功,則與他「敢說」、「敢做」、「敢擔當」的膽識脫不了關係。

  「敢說」

  「敢說」的背後,是黃健對企業發展方向的堅定。據姐姐黃丹豔回憶,黃健曾向她描繪這樣一幅場景:「我們同心協力做一款產品,只靠這款單品就能打遍天下。我們要做到工廠門口車水馬龍,讓經銷商們排隊提貨。」

  這款產品,就是熱銷全國的碗燕,10年一晃而過,黃健的話真的實現了。碗燕在2017年常常賣到斷貨,前來翔安的貨車不時在廠門口排起了隊伍。2018年1月30日,中國品牌價值500強評審委員會給碗燕評出的品牌價值為81.69億元。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當然不會僅僅因為黃健「敢說」,也更因為他「敢做」。

  「敢做」

  與所有產品創新企業一樣,黃健對碗燕絕非只做單個方面的創新,而是一個系統的創新,生產之外,還有管理、營銷到服務。

  生產上,碗燕看似簡單,實際不容易做。封口的膜、燉煮的工藝不能有一點偏差,還要解決殺菌、口感、封條三大嚴峻問題。這讓燕之屋對原料的檢驗及每一批碗都極為小心,逐一驗證,連黃丹豔都不得不承認「被折磨得不行」,因為黃健「對品質的要求,是時時刻刻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管理上,2014年,黃健將燕之屋和一支具有豐富保健品運營經驗的「鐵軍」進行重組。引入包括如今的燕之屋總裁鄭文濱、監事會會長傅煜、執行董事兼CEO李友全,為燕之屋的管理層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營銷上,黃健帶領團隊講好碗燕的品牌故事,提高品牌價值。除了聘請劉嘉玲、林志玲做明星代言之外,他還積極與像東阿阿膠這樣的著名品牌建立異業合作關係。此外,汲取以往投放廣告的經驗,黃健將碗燕的廣告精準地投放在電臺、機場等地,在市場洞察的基礎上複製出新的成功。

  「敢擔當」

  今天成為行業明星產品的燕之屋碗燕,其實也誕生於一場風波之中。2011年,受因信息不對稱爆發的行業烏龍「血燕事件」影響,燕之屋500多家門店關掉大半,還得賠付巨款。對此,黃健主動承擔起企業掌舵人的責任與擔當。為給經銷商和消費者無條件退貨,為維持公司的繼續運營,他以個人名義借款上億,為此背負高額利息。

  同時,他還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查清事件的來龍去脈,進一步配合國家建立燕窩進口標準,確立一盞一碼、可溯源可追責的燕窩追溯體系。最終,事件真相水落石出,燕窩被證實蒙上了不白之冤。因為黃健的個人魅力,在公司遭遇困境的過程中,公司一大批骨幹,像生產中心副總經理範群豔、品牌中心總監沈曉聰、採購部經理魏溦、設備工程部經理曹志平、倉儲部經理譚啟志等人,無一離開。

  其實早在2011年之前,燕之屋就已經開始研發碗燕。風波過後,這款創新產品愈發顯示出了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唯有更安全、更標準化的產品,才能讓消費者在選擇時堅定信心。於是黃健重振旗鼓,集結了企業重組後的新老兩支隊伍,向打響碗燕產品的戰役發起了衝鋒,並最終收穫了全面勝利。

  從谷底重歸事業巔峰,黃健靠的是堅定的信念,是超強的執行力,是永不缺席的責任與擔當,像金絲燕一樣,吐哺歸心,永不落地。

  未來,燕之屋在黃健和全體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還將為實現「讓1億中國人吃上一碗好燕窩」的美好願望砥礪前行,為燕窩食養文化的傳承、乃至全民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未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造強者,敢為時代先
    縱觀那些馳騁商場,獨佔鰲頭的企業家: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等,這些「傳奇人物」的名聲裡總是不乏特立獨行、不守常規等字眼。在這些人物印象的背後更多意指的是: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一種「不安分」的特質,不安分的他們在時代大潮中找到了規律和突破口。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便是其中之一。
  •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規則是用來打破的
    在健康至上的當下,帶有食養性質的產品一躍成為禮品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以燕之屋碗燕為代表的即食燕窩產品亦成為消費者熱捧的新貴。 如今,在政策紅利和消費升級的推波助瀾下,燕窩行業愈發呈現百舸爭流之勢,小小的一碗碗燕何以脫穎而出,成為即食燕窩品類的代表?它背後的燕之屋,又何以在創始人黃健的帶領下,成為行業中流砥柱?
  • 洗盡鉛華初心不改燕之屋創始人黃健的二十年燕窩之路
    一年的進口貿易經營,黃健的燕窩生意越做越大,產品覆蓋廈門各大商場。黃健的雄心也日漸顯露出來,他決定走出廈門,面向全國。就像一隻羽翼漸豐的金絲燕一樣,要展翅飛得更高。打破行業規則的創新者創業五年來,黃健積累了很多品管、銷售、品牌策劃、跨國貿易等方面的經驗,可以說經歷了一個量變的過程。
  •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用合伙人模式深耕中國燕窩市場
    以中國燕窩行業的知名品牌——燕之屋為例,在企業最艱難的時刻,創始人黃健敢於重新定位開創新品類,大膽引進「三個火槍手」,選對「中國合伙人」。為燕之屋插上了新的翅膀,逆風飛翔,將企業治理推向一個新高度。從燕窩專營,到「專賣店+廚房」,再到燕窩行業邀請明星代言的「吃螃蟹的人」……一路走來,燕之屋在2011年一度達到了500多家門店的規模,卻也在那一年,迎來了突然爆發的「血燕事件」。這場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烏龍事件,使整個燕窩行業瞬間墜入冰窟,對彼時處於行業巔峰的燕之屋而言,幾乎也是滅頂之災。儘管半年後,質檢總局的報告消除了消費者的誤解,但此時的燕之屋已經不比當時的輝煌。
  •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辭掉鐵飯碗,只為讓1億中國人吃上一碗好燕窩
    原標題:燕之屋創始人黃健:辭掉鐵飯碗,只為讓1億中國人吃上一碗好燕窩 二三十年前,「鐵飯碗」是當時最體面的生活之一。因為那不僅僅意味著相對優渥的物質條件,還代表著備受嚮往的穩定與保障。但在少數人眼中,這份穩定也象徵著缺少變化,缺乏可能性,於是,一些進入體制的年輕人會選擇離開。但與今天充滿包容性的時代不同,在那一輩人中,這樣的決定需要莫大的勇氣。
  • 燕之屋黃健:燕窩產業領軍人的 20 年往事
    看到巨大的藍海市場後,1997年黃健果斷回國,在廈門創立燕窩公司「雙丹馬」,這便是燕之屋的前身。  而首先擺在面前的,就是一道難題:在藥店銷售的燕窩,給消費者感覺偏藥材,限制了燕窩的食用場景。  在黃健看來,燕窩自有一片天地,不該拘泥於藥店銷售,否則難以把日常滋養的理念傳遞給消費者。如今看來,當時的判斷是對的。
  • 燕之屋致力做百年企業,推動中國燕窩滋補新趨勢
    要想更進一步了解這個「神仙滋補單品」的魔力,必然繞不開鮮燉燕窩的開創者——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圖: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1997年,黃健在廈門創立了燕窩公司「雙丹馬」,這便是燕之屋的前身。圖: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2012年,黃健又帶領燕之屋推出即食碗裝產品「碗燕」,率先搭建行業標準化標杆產品——從原材料加工到產品出庫,嚴格經過49道精細工藝,自有的透明工廠則使得這些「深加工」流程能夠被嚴格落實
  • 從0到全球領先,揭秘燕之屋創始人黃健22年創業之路
    國內主流的燕窩品牌並不多,而在這其中,燕之屋可以說是中國鼎鼎有名的燕窩領導品牌。品牌創立22年以來,燕之屋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做到了如今的行業領導品牌,備受市場和消費者矚目。要想深入解開燕之屋22年屹立不倒、勇攀高峰的秘密,其創始人、董事長黃健便是核心所在。
  • 燕之屋黃健:燕窩細分市場迎來新機遇 高品質是企業發展底線
    燕之屋做每一款產品都是把品質擺在第一位的,不僅要把最好產品給消費者,還要有底氣去得到同行的認可。」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在「2020中國新消費高峰論壇」中表示。 大健康時代下,燕窩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燕窩進口量從2014年的3.2噸增長至2018年的105.2噸,年複合增長率為141.4%。
  • 燕之屋董事長黃健榮獲「2020中國新消費年度關注人物獎」
    經過專業評選機構選拔與網絡票選,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憑藉獨具特色的眼光和敢為人先的精神,榮獲「2020中國新消費年度關注人物獎」。圖: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右)榮獲「2020中國新消費年度關注人物獎」「中國新消費高峰論壇」作為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的系列活動,邀請到諸多快消領域學者與企業高管,共議新消費時代下的快消發展新格局。黃健在論壇中以燕之屋實際發展案例,發表了《引領滋補「新消費」,助力經濟內循環》的主題演講。
  • 是什麼讓燕之屋有了「生死敏感度」?
    從巔峰到信用大考燕之屋創立於1997年,前身是廈門市雙丹馬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燕之屋創始人黃健此前在接受採訪時回憶稱,上世紀90年代燕窩在大陸是被當作藥材食用,主要集中於同仁堂等中藥櫃檯售賣,在當時,東南亞、中國香港、臺灣等周邊地區燕窩食用大為風靡,新加坡則滿街都是燕窩店。
  • 碗燕品牌價值超80億,燕之屋是怎麼做到的?
    (圖:燕之屋品牌創始人及董事長黃健)20年間,燕之屋有過巔峰也有過低谷,如今全面復甦昂首闊步,打造出了「碗燕」這一口碑產品。時間往前倒退20年……燕之屋品牌創始人黃健,最早從事勞務輸出,做了一兩年,賺了一些錢。後來在妹妹的建議下改行做燕窩生意,正式進入燕窩行業。然而,作為「新手」,黃健缺乏對燕窩特性的充分了解,他曾將第一批燕窩原料鋪在地板上曬乾,結果導致原料扭曲變形。無奈之下,只得進行了二次噴溼和模具定型的緊急處理。
  • 敢擔當 善作為
    往大裡說,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往小裡說,是不怕困難,能擔事。今天我們介紹的唐代名相、茌平生人馬周,就是無論身居何位都能恪盡職守、勇於擔當,直言善諫、匡正得失。「為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元好問通過這句詩,表達出官員應以不敢任事、避事、躲事為最大恥辱,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忠義、擔當的美德。
  • 為什麼魏無羨無拘無束,敢說敢做?
    他的一生都是光明正大的,他無愧於肅反扶弱,雖然他練習過非常道,但他做得很公正。在正派的人中,最反常的行為是丰神俊朗魏公子,毫無疑問,他做了很多不是紳士做的事,然而在這些行為的背後,並沒有多少關聯與蓮花塢隨性的免費管理模式有關,這與他自己的因素有關。你認為一起長大的江澄行為根本不像他。
  • 做大事 敢擔當 勤學習
    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第二個一百年的開始。我們有幸生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偉大的事業等著我們來完成。成為對國家人民有用的人,就是做大事。大事往往要從小事一步步做起來。青年人做成大事,要先做好小事。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從點滴做起,勤奮刻苦,在別人瞧不起你的時候,在別人對你不放心的地方,用做好小事,來證明你的實力。
  • 燕之屋碗燕:以「標準化」引領燕窩行業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就詳細描述了燕窩的烹調方法,開篇即說:「燕窩貴物,原不輕用。」而在《紅樓夢》裡燕窩則是寶釵贈與黛玉的咳嗽食療方上珍貴的一味。但隨著國力的空前提升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燕窩也從王侯亭榭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知曉和消費燕窩,燕窩也逐漸成為一個大眾滋補品。
  • 保育鈞病逝:一生為民企鼓與呼 敢說敢言敢於擔當
    孫大午說,那次聯繫,保育鈞曾和他聊起對經濟形勢的看法,孫大午勸他,「曲曲折折才叫路。」保育鈞當時說,自己還計劃做很多事情。  在保育鈞去世前兩個月,他還在馬不停蹄地參加活動。3月,保育鈞出席了博鰲亞洲論壇;4月份,他在甘肅出席了一個海峽兩岸合作活動。  保育鈞的一位人民日報前同事說:「他去參加博鰲論壇的時候,朋友們還擔心他的身體,但他很灑脫地說自己沒事。」
  • 校長要成為一名敢想敢說敢做的實踐者
    有幸參加淮安市教育局組織的「市中青年優秀校(園)長培育工程」的培育學習,按照「認識你自己、問題是我們的朋友、高山自有神韻在、生活在別處、天下第一好事是讀書和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這六個課程模塊,結合我多年的體會,我認為校長還必須做一名敢想、敢說、敢做的實踐者。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校長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 2020C-BPI發布燕窩品類第一品牌,燕之屋榮摘桂冠
    究其創始人:領導品牌背後的領頭人要分析燕之屋,首先得先認識其背後的創始人、董事長黃健。這個燕窩行業的傳奇人物,他的創業經歷,不僅成就了如今的燕之屋,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更是為燕窩行業如今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實踐基礎,為新興燕窩品牌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對標標準。
  • 燕之屋燕窩董事長黃健 :「頭燕」歸來
    對黃健來說,他創立燕之屋的品牌歷程,宛如一場過山車:體驗過登頂俯瞰的豪邁,又從光輝頂點一路下墜,然後再絕地重生。這十七年的磨礪打鑿,幾經峰迴路轉的歷練,一切捨我其誰的責任和擔當,所有豐富跌宕的際遇,某種程度上恰似一場鳳凰涅槃般的漸悟,最終在他內心深處安頓了下來,成為他獨特涵養和氣質底蘊的載現。「人生的波折是一種常態,而企業家精神則是可以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