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年創業至今,燕之屋品牌創始人黃健在行業內留下過無數的紀錄:創新推出「鮮燉」連鎖專賣、率先打響明星產品「碗裝即食燕窩——碗燕」、首次建立通過CNAS國家實驗室認可的燕窩技術中心……20年來,伴隨著燕窩產業的成長成熟,燕之屋在他的帶領下一路前行,最終煉就成為業界知名的燕窩品牌。燕之屋碗燕更是在今年年初,被中國品牌價值500強評審委員會評出了81.69億元的品牌價值。
現今想來,黃健進入燕窩這個行業,十分偶然。一兩年的勞務輸出從業經歷後,他接受身處新加坡的妹妹建議,在一竅不通的木材和燕窩生意之間,選擇了進入燕窩行業。沒曾想剛一進來,他不僅創新了乾貨燕窩用模具定型的做法,反向對印尼輸出標準,並且開設燕窩專賣店,一改以往燕窩乾貨統一於藥店銷售的現狀。
憑藉著敢為人先的勇氣,初入燕窩行業的黃健嘗到了甜頭。而後來燕之屋品牌以及碗燕的大獲成功,則與他「敢說」、「敢做」、「敢擔當」的膽識脫不了關係。
「敢說」
「敢說」的背後,是黃健對企業發展方向的堅定。據姐姐黃丹豔回憶,黃健曾向她描繪這樣一幅場景:「我們同心協力做一款產品,只靠這款單品就能打遍天下。我們要做到工廠門口車水馬龍,讓經銷商們排隊提貨。」
這款產品,就是熱銷全國的碗燕,10年一晃而過,黃健的話真的實現了。碗燕在2017年常常賣到斷貨,前來翔安的貨車不時在廠門口排起了隊伍。2018年1月30日,中國品牌價值500強評審委員會給碗燕評出的品牌價值為81.69億元。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當然不會僅僅因為黃健「敢說」,也更因為他「敢做」。
「敢做」
與所有產品創新企業一樣,黃健對碗燕絕非只做單個方面的創新,而是一個系統的創新,生產之外,還有管理、營銷到服務。
生產上,碗燕看似簡單,實際不容易做。封口的膜、燉煮的工藝不能有一點偏差,還要解決殺菌、口感、封條三大嚴峻問題。這讓燕之屋對原料的檢驗及每一批碗都極為小心,逐一驗證,連黃丹豔都不得不承認「被折磨得不行」,因為黃健「對品質的要求,是時時刻刻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管理上,2014年,黃健將燕之屋和一支具有豐富保健品運營經驗的「鐵軍」進行重組。引入包括如今的燕之屋總裁鄭文濱、監事會會長傅煜、執行董事兼CEO李友全,為燕之屋的管理層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營銷上,黃健帶領團隊講好碗燕的品牌故事,提高品牌價值。除了聘請劉嘉玲、林志玲做明星代言之外,他還積極與像東阿阿膠這樣的著名品牌建立異業合作關係。此外,汲取以往投放廣告的經驗,黃健將碗燕的廣告精準地投放在電臺、機場等地,在市場洞察的基礎上複製出新的成功。
「敢擔當」
今天成為行業明星產品的燕之屋碗燕,其實也誕生於一場風波之中。2011年,受因信息不對稱爆發的行業烏龍「血燕事件」影響,燕之屋500多家門店關掉大半,還得賠付巨款。對此,黃健主動承擔起企業掌舵人的責任與擔當。為給經銷商和消費者無條件退貨,為維持公司的繼續運營,他以個人名義借款上億,為此背負高額利息。
同時,他還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查清事件的來龍去脈,進一步配合國家建立燕窩進口標準,確立一盞一碼、可溯源可追責的燕窩追溯體系。最終,事件真相水落石出,燕窩被證實蒙上了不白之冤。因為黃健的個人魅力,在公司遭遇困境的過程中,公司一大批骨幹,像生產中心副總經理範群豔、品牌中心總監沈曉聰、採購部經理魏溦、設備工程部經理曹志平、倉儲部經理譚啟志等人,無一離開。
其實早在2011年之前,燕之屋就已經開始研發碗燕。風波過後,這款創新產品愈發顯示出了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唯有更安全、更標準化的產品,才能讓消費者在選擇時堅定信心。於是黃健重振旗鼓,集結了企業重組後的新老兩支隊伍,向打響碗燕產品的戰役發起了衝鋒,並最終收穫了全面勝利。
從谷底重歸事業巔峰,黃健靠的是堅定的信念,是超強的執行力,是永不缺席的責任與擔當,像金絲燕一樣,吐哺歸心,永不落地。
未來,燕之屋在黃健和全體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還將為實現「讓1億中國人吃上一碗好燕窩」的美好願望砥礪前行,為燕窩食養文化的傳承、乃至全民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未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