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屋創始人黃健:用合伙人模式深耕中國燕窩市場

2020-12-20 每日經濟

有這樣一群人聚合在一起,他們一起通過思維上的爆發、經驗的累加,可以讓自己的企業一直走在行業的前沿。因為他們的累加並不是單純的「1+1=2」這麼簡單,而是次方式的爆發成長。

以中國燕窩行業的知名品牌——燕之屋為例,在企業最艱難的時刻,創始人黃健敢於重新定位開創新品類,大膽引進「三個火槍手」,選對「中國合伙人」。為燕之屋插上了新的翅膀,逆風飛翔,將企業治理推向一個新高度。

從創立伊始,燕之屋就一直是打破行業規則的創新者。從燕窩專營,到「專賣店+廚房」,再到燕窩行業邀請明星代言的「吃螃蟹的人」……一路走來,燕之屋在2011年一度達到了500多家門店的規模,卻也在那一年,迎來了突然爆發的「血燕事件」。這場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烏龍事件,使整個燕窩行業瞬間墜入冰窟,對彼時處於行業巔峰的燕之屋而言,幾乎也是滅頂之災。

儘管半年後,質檢總局的報告消除了消費者的誤解,但此時的燕之屋已經不比當時的輝煌。為了讓燕之屋品牌之路得以延續,黃健在企業危若累卵的狀況下大膽創新產品,研發出了即食燕窩的鼻祖——「碗燕」,化解了「血燕事件」所帶來的發展低谷。而在這個「劍走偏鋒」的舉措之後,緊接著,黃健又做了回走鋼索的人。

為了全面推行「碗燕」,黃健開始了壯士斷腕式的更新迭代。他對過去曾經帶來事業輝煌的「專賣店+廚房」模式開刀,要求停止採用幹燕窩現燉的方式,全部售賣標準化產品「碗燕」。專門店模式仍然還能盈利,為什麼要砍掉呢?絕大部分經銷商對此表示不理解,最後走掉了200多家經銷商,只剩下十幾家經銷商留了下來。

雖然公司尚未完全脫離危機,急需老經銷商的資金輸血,但黃健仍然不顧一切反對做出了這個選擇。當時在別人眼裡看來,這無異於自取滅亡。但就像TCL當年鷹的重生一樣,黃健心裡清楚,老的燕之屋不死去,新的燕之屋沒辦法重生。

專賣店大幅縮水之後,2014年,黃健決定對企業結構也進行改造——只有將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開放出來,進行重組,才能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

於是,戰略投資人的入股和新舊團隊的融合被提上了日程,一支由現任燕之屋總裁鄭文濱、燕之屋監事會會長傅煜和執行董事兼CEO李友全組成的知名營銷團隊正式加盟。

然而,整合是痛苦的。這是任何一個公司在收購、合併、重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的問題。當年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團隊文化和融合方面也是遇到巨大的阻力,導致人心渙散,業績下滑,直到柳傳志重新啟用內部成長起來的楊元慶主政,才逐漸扭轉了形勢。

燕之屋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原來的老團隊和加盟的新團隊,彼此都需要一個相互適應的階段。黃健主動退居幕後,李友全執掌幕前,其管理方式與黃健有所不同,李友全的管理更加注重細節,更加注重執行力,各項要求也更加具體和嚴格。

「要學會改變自己、擁抱變化,每個人都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黃健一方面安撫老團隊,一方面堅定支持新團隊的管理。

2016年,燕之屋扭虧增盈,很多燕之屋的加盟商實現當月盈利。業績是最有說服力的,新團隊把燕之屋的業績做上去了,並讓燕之屋在市場上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給原本低迷的燕窩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每個員工在行業裡揚眉吐氣,團隊之間的牴觸情緒也消失殆盡。

適時引進戰略投資者,表現出了黃健的胸懷與格局。很多民營企業家寧願抱著股份不放,坐看企業衰亡,也不願稀釋股份。這是當下很多傳統企業不長久的一個主要原因,他們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利益和權利。當然,很多企業家也是考慮到如果沒辦法解決團隊文化和融合的問題,到頭來會把企業折騰得元氣大傷。這需要企業家博大的胸懷和高超的智慧。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說:「我們燕之屋現在成為一個中國合伙人式的企業,合伙人的意志都是為了讓企業價值最大化。」他認為,現在的燕之屋,並不是他一個人的燕之屋,而是八百名挑毛女工的燕之屋,是新老團隊的燕之屋,是每位員工的燕之屋,是集體智慧共同創造的燕之屋。

「企業只有開放共享,才能集合更多人的力量,才能將企業帶到一個個人所不能達到的高度。」對於未來的發展,黃健表示:「未來燕之屋肯定會發展成為一家社會化企業,為社會承擔更多責任,爭取為中國、為世界大健康產業貢獻力量。」

在革新之後,燕之屋將繼續堅守創業初衷,繼續奮鬥在「讓1億中國人吃上一碗好燕窩」的道路上。


 

相關焦點

  •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辭掉鐵飯碗,只為讓1億中國人吃上一碗好燕窩
    原標題:燕之屋創始人黃健:辭掉鐵飯碗,只為讓1億中國人吃上一碗好燕窩 二三十年前,「鐵飯碗」是當時最體面的生活之一。因為那不僅僅意味著相對優渥的物質條件,還代表著備受嚮往的穩定與保障。但在少數人眼中,這份穩定也象徵著缺少變化,缺乏可能性,於是,一些進入體制的年輕人會選擇離開。但與今天充滿包容性的時代不同,在那一輩人中,這樣的決定需要莫大的勇氣。
  • 洗盡鉛華初心不改燕之屋創始人黃健的二十年燕窩之路
    打破行業規則的創新者創業五年來,黃健積累了很多品管、銷售、品牌策劃、跨國貿易等方面的經驗,可以說經歷了一個量變的過程。一次偶然的機會,黃健從北京的連鎖經營大會學習到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特許連鎖經營模式。黃健認為自己的公司也可以嘗試推進,於是策劃出了「燕之屋」品牌,用於特許連鎖經營。「燕之屋」即「燕子屋(燕屋)」的諧音。
  •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規則是用來打破的
    在健康至上的當下,帶有食養性質的產品一躍成為禮品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以燕之屋碗燕為代表的即食燕窩產品亦成為消費者熱捧的新貴。 如今,在政策紅利和消費升級的推波助瀾下,燕窩行業愈發呈現百舸爭流之勢,小小的一碗碗燕何以脫穎而出,成為即食燕窩品類的代表?它背後的燕之屋,又何以在創始人黃健的帶領下,成為行業中流砥柱?
  •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造強者,敢為時代先
    縱觀那些馳騁商場,獨佔鰲頭的企業家: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等,這些「傳奇人物」的名聲裡總是不乏特立獨行、不守常規等字眼。在這些人物印象的背後更多意指的是: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一種「不安分」的特質,不安分的他們在時代大潮中找到了規律和突破口。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便是其中之一。
  • 燕之屋黃健:燕窩產業領軍人的 20 年往事
    經過一番調研黃健了解到,燕窩的養生功效自古就被傳頌,且相比人參、鹿茸等滋補食材,燕窩更為溫和,因此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食用。更重要的是,相比動物類的滋補品,燕窩不需要殺生。東南亞一帶盛產燕窩,有許多人將燕窩作為滋補品食用,在中國卻鮮有人聞。  看到巨大的藍海市場後,1997年黃健果斷回國,在廈門創立燕窩公司「雙丹馬」,這便是燕之屋的前身。
  • 燕之屋黃健:燕窩細分市場迎來新機遇 高品質是企業發展底線
    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在「2020中國新消費高峰論壇」中表示。 大健康時代下,燕窩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燕窩進口量從2014年的3.2噸增長至2018年的105.2噸,年複合增長率為141.4%。預計2024年中國溯源燕窩進口量有望攀升至862.5噸。
  • 燕之屋致力做百年企業,推動中國燕窩滋補新趨勢
    要想更進一步了解這個「神仙滋補單品」的魔力,必然繞不開鮮燉燕窩的開創者——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圖: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1997年,黃健在廈門創立了燕窩公司「雙丹馬」,這便是燕之屋的前身。在黃健看來,燕窩自有一片天地,不該拘泥於藥店銷售,否則,「日常滋養」的新理念很難向消費者傳遞。2002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北京召開連鎖大會,黃健敏銳地判斷到——加盟、連鎖的業態將成為大勢所趨。迄今,燕之屋在全國155個城市核心地段開設600多家實體門店,建立起高端銷售網絡,品牌知名度和聲量越來越大。
  • 燕之屋創始人黃健:「敢說、敢做、敢擔當」
    從1997年創業至今,燕之屋品牌創始人黃健在行業內留下過無數的紀錄:創新推出「鮮燉」連鎖專賣、率先打響明星產品「碗裝即食燕窩——碗燕」、首次建立通過CNAS國家實驗室認可的燕窩技術中心……20年來,伴隨著燕窩產業的成長成熟,燕之屋在他的帶領下一路前行,最終煉就成為業界知名的燕窩品牌。
  • 從0到全球領先,揭秘燕之屋創始人黃健22年創業之路
    國內主流的燕窩品牌並不多,而在這其中,燕之屋可以說是中國鼎鼎有名的燕窩領導品牌。品牌創立22年以來,燕之屋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做到了如今的行業領導品牌,備受市場和消費者矚目。要想深入解開燕之屋22年屹立不倒、勇攀高峰的秘密,其創始人、董事長黃健便是核心所在。
  • 是什麼讓燕之屋有了「生死敏感度」?
    從巔峰到信用大考燕之屋創立於1997年,前身是廈門市雙丹馬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燕之屋創始人黃健此前在接受採訪時回憶稱,上世紀90年代燕窩在大陸是被當作藥材食用,主要集中於同仁堂等中藥櫃檯售賣,在當時,東南亞、中國香港、臺灣等周邊地區燕窩食用大為風靡,新加坡則滿街都是燕窩店。
  • 燕之屋董事長黃健榮獲「2020中國新消費年度關注人物獎」
    本屆年會周備受關注的2020中經新消費驅動力評選結果同期揭曉,本次評選主要面向新消費領域具有突出表現的優秀企業、領袖人物,探索新時代下的消費新視點,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新消費領域的創新與發展。經過專業評選機構選拔與網絡票選,燕之屋創始人、董事長黃健憑藉獨具特色的眼光和敢為人先的精神,榮獲「2020中國新消費年度關注人物獎」。
  • 燕之屋碗燕:以「標準化」引領燕窩行業
    中國經濟網福州12月1日訊燕窩,是東南亞金絲燕用唾液築成的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尊貴美食,華人食用燕窩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因全球81%以上的燕窩產自印尼,所以有「印尼瑰寶」的美譽。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燕窩產品,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感到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甄別、選購。亂象叢生的燕窩市場,亟待強力規範,給消費者一個健康有序的消費環境。對此行業現象,燕之屋董事長黃健認為,同質化必然帶來惡性競爭,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行業要發展,必須在專業領域裡細分市場,各自在細分市場裡做到極致,這樣才能推動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2020C-BPI發布燕窩品類第一品牌,燕之屋榮摘桂冠
    究其創始人:領導品牌背後的領頭人要分析燕之屋,首先得先認識其背後的創始人、董事長黃健。這個燕窩行業的傳奇人物,他的創業經歷,不僅成就了如今的燕之屋,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更是為燕窩行業如今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實踐基礎,為新興燕窩品牌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對標標準。
  • 中國品牌的魅力|燕之屋榮獲「2020C-BPI燕窩品類第一品牌」
    22年的發展,「燕之屋」成為業內眾多新興燕窩品牌追逐的標杆,如此品牌力量的背後,是燕之屋的核心領袖,創始人、董事長黃健對高品質的堅持,對行業趨勢的把握,以及對時代潮流的準確判斷。在他的帶領下,燕之屋開創了眾多行業先河,尤其是在2002年就率先提出了「鮮燉燕窩,現點、現燉、現吃、現送」的發展模式,為後來的中國鮮燉品類的流行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小仙燉等國內燕窩品牌,都在此基礎上借鑑了鮮燉燕窩的模式,黃健也因此被業界譽為「鮮燉燕窩開創者」。
  • 碗燕品牌價值超80億,燕之屋是怎麼做到的?
    在滋補品行業,東阿阿膠品牌價值超出百億元;而燕之屋碗燕也於2018年1月30日,獲得了中國品牌價值500強評審委員會評出的81.69億元的品牌價值,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燕之屋執行董事兼CEO李友全曾這樣總結:「1997年,黃健創立『雙丹馬』(燕之屋品牌的前身),中國燕窩才真正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行業。」
  • 燕之屋燕窩董事長黃健 :「頭燕」歸來
    他率先推出了燕窩連鎖專營「現點、現吃、現燉、現送」模式,成為行業典範,他第一個成立燕窩研究所,擁有目前中國最專業的燕窩生產加工基地,被國家多部委指定為境外燕窩生產企業提供參考,堪稱燕窩行業的標杆;2012年又創造性地推出即食燕窩品牌「碗燕」,再次引領燕窩行業新風尚;更值得一提的,是燕之屋牽頭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供銷行業標準《燕窩質量等級》,成功創立燕窩行業新標準。
  • 對話燕之屋董事長黃健:不要誇大、神話燕窩價值 要帶動行業正向發展
    堅決打擊不良商家中國經營網:你也提到,燕窩企業用專業與技術讓燕窩吃起來變得更便捷,那麼即食燕窩也已發展多年,目前還存在哪些難點需要克服?黃健:我覺得我們頭部企業應該發揮頭部企業的作用,我們一直堅持的的、是做高品質、做最好的燕窩。
  • 燕之屋碗燕:20年煮好一碗,史上最走心燕窩
    燕之屋的創始人黃健明白這個規律,他開創燕窩專營模式,進擊高端即食市場,春去秋來二十載,經歷了燕窩行業野蠻生長、到標準化和差異化的漫長過程,每一次都是創新性地走在前頭。別人忙著機械化,追求速度,無限度的擴充渠道和規模時,燕之屋仍然堅持自己的生產方式:純手工的挑毛隊伍,標準化的燕窩單品,厚積薄發、不斷創新的市場節奏。
  • 燕之屋碗燕|春日滋補,提升免疫力的好助手
    (燕之屋碗燕)深耕燕窩行業20餘年,燕之屋始終拒絕代加工,擁有規模龐大的燕窩工廠,燕窩生產工藝及研發技術囊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燕之屋透明工廠挑毛車間)因為廣大消費者以及企業自身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燕之屋堅持溯源品質燕窩,每碗燕窩產品上都印有CAIQ溯源二維碼,如同燕窩的身份證一般,只要掃一掃便可看到燕窩的原料產地、灌裝時間、出庫時間
  • 為讓國人吃上好燕窩 燕之屋在謗議中逆風飛翔
    ……中國燕窩質量等級的起草單位談論中國的燕窩市場,有個名字就不得不提,那就是燕之屋。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中國的燕窩行業質量等級國家標準是燕之屋牽頭制定的。1997年,燕之屋創始人黃健初創品牌時期,燕窩原產地不受監管,燕窩缺乏等級劃分,而國內市場產品魚龍混雜,市場一片混亂。面對混亂的燕窩行業,燕之屋積極推動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