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總能看到一些有關孩子被幼兒園老師「傷害」的新聞,就在昨天,我看到了一則關於一個2歲男童被幼師打腫臉的報導,我無法想像孩子的父母有多心疼。
作為一個兩歲多孩子的父親,我在想,如果是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打腫了臉,我可能無法保證我不會失去理智。
孩子作為我們的心肝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TA再惹我們生氣,我們也捨不得動TA一根手指頭,即便有時候忍不住動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無限的自責和心疼,這麼小的孩子,我們真的不願讓其受到一丁點傷害。
可是孩子終究是要融入集體生活,我們再疼再愛,也終歸是要把他送入幼兒園。
然而目前國內的學前教育機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媒體曝光的一些負面消息也讓我們心有餘悸,幼師低齡化、入職門檻低、職業素質不足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除了盡力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幼教環境,也只能從孩子身上著手。
個人觀點是,無需讓孩子成為一個討老師喜歡的人,但一定要做到讓他不被老師討厭。
孩子懂規則自然能讓老師們喜歡,但太早給孩子強調規則是對孩子的一種禁錮,我們已經深受其害了,不想再讓孩子重蹈覆轍,再說討好型人格也不被我們所推崇。對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在他上幼兒園前,教會他一些基本的東西,讓他不被老師討厭就足夠了。
我一個朋友的太太是一個資深幼師,從09年開始到現在,做了十來年的幼師,以前會被分配到各地去任職,但後來也能固定在一個城市。
因為我自己的孩子也快要上幼兒園了,所以跟她也諮詢了一些關於幼兒園的事情。
當我問起她們一般喜歡什麼樣的孩子,她說:「當然是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啊,不給你添麻煩不給你惹事兒讓你省心的孩子我們最喜歡。」
「但是說實話,我們對這樣的孩子一般沒花多少精力,反而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讓我們花費了很多心血,奇怪的是我們也很樂意,看著孩子變乖變懂事,家長高興,我們覺得很有成就感。」
按她說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孩子太乖太聽話自然是好事,可是越是這樣的孩子,越難得到老師們的關注,老師們對其放心,反而讓孩子承受了更多,對於小小年紀的他們來說,克制和忍耐無疑是很痛苦的。
說到這裡,您還認為自己的寶寶特別乖特別聽話是好事嗎?或許除了對孩子不是好事之外,對任何人其他人來說都是好事,包括老師、包括父母。
那幼師們最討厭的又哪一種孩子呢?
通過她的解答,我了解到,他們最討厭、最讓他們有「打人」衝動的,不是不聽話的孩子,也不是不懂規則的孩子,而是「不識好歹」的孩子。
仔細想想還真是如此,我們最討厭的,不也是這樣的人?
對幼師們來說,班上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他們表現得有超出年齡的心智,小小年紀便學會以惡看人,他們的眼睛死死地盯著老師的一言一行,只要老師做了什麼他覺得不合理的事情,就會「裝大人」、「當判官」,甚至會出言「警告」,動不動說要告訴家長告訴領導。
小孩子對是非的判斷本來就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對事物的理解難免會有偏差,但他們的話,他的家長自然是願意相信的,很多幼師們被這樣的孩子和家長弄得人人自危。
幼兒園的老師,我們先不說他有多高的個人素養和職業操守,他首先是個有個人情緒的人,即便面對的是小朋友,他們也難免在工作中帶有個人情緒。
這一點很重要,是我們分析問題的一個前提。
在幼師眼裡,孩子的言行映射了家長的舉止,孩子不好招惹,往往是有不好招惹的家長在其身後,對這樣的孩子,他們是唯恐避之不及,更別說真心相待了。
而對我們兩三歲、三五歲的小朋友們來說,他們的世界是單純的,但在父母的影響下,卻不一定是美好的。
因為父母們了解的事物多,社會上關於幼兒園孩子受到老師不公待遇的事情很多,難免讓他們不太放心,而他們對孩子的關心和保護又是一種本能。
基於此,過度緊張的家長們可能會每天問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受到某種不平待遇,甚至讓孩子帶著錄音筆去上學,老師們不知道還好,一旦知道,無論有多高的修養,也難免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釁。
這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說到這裡,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那如何讓孩子不被老師討厭呢?
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兩句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禮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臉人」。
這個「禮」不是物質上的禮物,而是禮貌而恭敬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是絕大多數人際交往中的正常體現。
而「伸手不打笑臉人」則關乎一個人的情商,一個知冷暖懂進退的人,人們多數不會與之為敵。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要求他們知進退、懂冷暖、有高情商無疑是不太現實的,但我們卻可以在他入園前就教會他說「謝謝」、教會他說簡單的讚美人的話。
簡單的幾句話,如果能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下出自孩子之口,一定會被老師認為是「暖心」的,不僅會對孩子和家長另眼相看,也會在孩子偶爾犯錯的時候給予更多的寬容,起碼處理方法不會太過激。
孩子在1.5周歲之後,家長在帶娃的過程中就應該注意這兩個細節:
1、讓孩子在享受服務的時候能夠自然而然地說「謝謝」
教會孩子說「謝謝爸爸、謝謝媽媽」其實很簡單,我的自身經驗告訴我,不需要你多刻意訓練,當孩子為你做了什麼,你給予及時反饋,誇獎他並且看著他說「謝謝」,孩子感受到快樂,慢慢地就有樣學樣了,當他說謝謝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我們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2、通過讚美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被讚美的快樂,從而學會讚美他人
事實證明,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天生都愛「臭美」、愛「嘚瑟」,我們發現即便是兩歲不到的孩子,當你誇他的時候,他也會表現的特別開心,這時候父親引導孩子誇讚媽媽「美」,或者媽媽引導孩子誇讚爸爸「帥」等都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當被孩子誇獎的時候,不要掩飾我們心中的喜悅,大膽地表現出來,孩子也會感覺很快樂,不要小瞧了小傢伙們的智商哦,他們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
這些也都是我個人的「實戰經驗」,目前來說,我的孩子在這些方面表現的讓我們很滿意,到哪裡都是個讓人喜歡的傢伙。
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面,「謝謝」兩個字說出來總是那麼的自然,剛過兩歲的他有了簡單的邏輯,會跟你講自己不要做什麼事,做了之後「媽媽不開心、爸爸不高興」,他不想讓你出門,會自組邏輯:「不要去上班,外面有病毒,護士姐姐要打針」。
好像是個天生的小戲精,天生就會討人喜歡。
對我來說,或許我不是太擔心兒子將來上幼兒園會被老師討厭,我也不會要求他去討老師喜歡,孩子有個孩子的樣子,才是個真正的孩子,超出他年齡範圍的東西我不會強求。
作為父親,我更傾向於教會他如何更好地在這個社會上生存,而不被人討厭,是最基礎的生存技能。
而幼兒園是每個孩子將要面對的第一個社會集體,孩子不被幼兒園老師討厭,是我們要教會他們的第一個技能。
——END——
【文/神逗奶爸原創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