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up主引發的討論
一個自來水up主,說他想官府之急,內容都很正能量,能不能修成正果,為了避免黑,這具體是誰不說了,討論結果其實非常簡單,體制說不定需要這方面的人,但如果不是體制安排的人,想「表忠然後加入」,非常困難
2、感受
客觀的說,體制內有迷的自信,既需要自來水,又對這種主動靠過來的自來水有著很高的優越感,所以一般情況下,這種都是看的相對低,都拿來用用,不用就丟
不過,這感受並不是主要原因,關鍵是編制
3、編制
所謂的編制,就是加入體制,任何一個體制最大危險就是「隨意加入」,改變「體制內力量對比」,因此歷朝歷代都控制的很嚴
古代小吏,可以相對容易加入,但一輩子不能晉升,以免改變體制內的生態,正經編制,必須考功名
而功名,不能說沒有花膩,但必須省部級,才能保證你中秀才,但不足以保證你中舉,最多增加你中舉的概率,至於進士,首相之子都不能保證你中進士
現代也差不多,編制,待遇,官身,都是非常難
正處級官都沒有給編制的權力,實權副廳官可能有,但必須走程序,能一句話的事就完成,必須省部官
4、自來水的困境
因此自來水的最關鍵困難是,可能投靠的主子,根本不具備提拔自己的能力
朋友曾遇到的一個線人,他工資很低,工作雖談不上出生入死也比較煩瑣,的確有危險,他的夢想是獲得編制,哪怕是事業編
可問題是,有權力給編制給待遇的領導非常少,靠上這種大佬才有機會有編制有名分
可線人這種卑微職業,有資格給編制,哪怕給事業編的領導,基本上接觸不到,能接觸的領導,根本沒有能力給待遇給編制,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因此就是哄騙線人幹活,幹到線人忍不了,那就滾吧——所以說一開始,就註定是白幹
5、敬畏
許多人敬畏官府,敬畏領導,哪怕很小的領導,總覺得他們能改變自己命運——其實的確能,但是是搞壞,不是改善——搞壞容易,改善就難了
線人這種感受和困境,其實很常見,都是對體制不了解不懂導致,在你覺得這是大佬,拼命拍馬屁時,其實他可能不具備改善你的權力——特別是在你沒有出身時
6、出身
與其投靠,還不如老實讀書考個公務員,你已經有了功名,是體制內的人,那提拔就容易多了,高一二級,就可能有改善你命運的力量
外人鑽營其實沒有多少意義,要提拔一個外人需要的資源和代價相對高,高到沒有誰願意付出,再說的明白點,就是除非你有救命之功,基本上不可能蹭到編制,哪怕是事業編
7、蹭不到編制
其實就是一切都空,過幾年,你沒有用了,就會發覺,你這幾年啥也沒有撈到
體制就是這個規矩,啥都是假,編制和名分是真,沒有編制和名分,別說三五年換個領導,一切情分都隨領導走而走,就是不換,定位上也很卑賤
年輕時遇到那個線人,努力求一編制而不可得,他辛酸的話使我知道,許多人認為酷的線人,有多卑賤,錢少,無編制,規矩還不少,一轉眼,年紀就大了,什麼都沒有
8、再說古代
多少人為求一個出身,不惜賣身為奴,別的不說,張飛關羽,不就是苦求出身而不可得,巴巴投資當時籍籍無名的劉大耳?
那時劉備可啥也沒有,張飛就自帶乾糧投靠,還有兩個豪商,贈送家財,就是想求個出身,甚至包括劉備的夫人,家裡也是商人,也為了求出身送女兒送嫁妝送人才……就因劉備有個漢室宗親的頭銜,發達以後,有可能提拔自己
因此,最大困難還是編制,這個別說自來水了,就是閥主也很為難,一個二個就算了,多了,自己都沒有提拔的力量,必須自來水自己先解決出身,這就大大局限了自己門閥壯大和發展——畢竟沒有基層就沒有根基
9、公務員考試改革
不需要嚴格的想進必考,閥主春天就來了,現在安排就容易多了……先調國企,從國企轉公務員,這就是察舉制,或者說舉孝廉
察舉制下,廣大閥主就可從容收攬人才,形成門客制,世家因此可以正式形成了,雖然意猶未盡,不過我覺得說到這裡也到位了,不能多說了——可謂魏晉盛世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