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

2021-03-02 善本古籍

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民族,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家訓歷史悠久,《尚書·無逸》是周公還政於成王之後對他所進行的告誡,已初步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質。如果將它算作家訓文獻,那麼家庭教育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至魏晉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而《顏氏家訓》的出現則是一個標誌性的成果。

《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成熟的家庭教育文獻,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明代袁衷《庭幃雜錄》說:「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可見其在歷史上影響之深遠。

成熟的家教著作產生於相應的社會環境。《顏氏家訓》產生於北朝末期,正是魏晉南北朝家庭教育不斷發展成熟的歷史現實,孕育造就了這部具有深遠影響的著作。經過長時期的歷史演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宗族組織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形成了不同於以前的社會歷史特點,這就是世家大族的興起。世家大族是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社會階層,他們十分注重家族和家庭的教育,因而也帶動了整個社會家庭教育的發展和成熟。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家庭教育注重文化傳承。魏晉南北朝出現了許多文化世家,名儒世家如南朝伏𣈶、伏挺。《禮》學世家如賀邵及子賀循。文學世家如丘靈鞠、丘遲。醫學世家如姚菩提、姚僧垣、姚最祖孫三代。史學世家如王銓、王隱父子,姚察、姚思廉父子。科技世家如祖衝之、祖𣈶父子以及虞喜家族數代。書法世家如王羲之與其妻郗璇、其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以及凝之妻謝道韞,都工書。直至陳隋之際王羲之七世孫釋智永仍為書法名家。

其二,家庭教育注重家風培養。士族家族以儒學作為自己的文化支撐,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社會影響和作用已經波及整個社會。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忠、孝」,魏晉南北朝時期曾經以孝為首,不但士族家族如此,庶族家族也大抵如此。會稽永興人郭世道,剛一生下來母親就死去了,父親續弦,郭世道侍奉其父及繼母「孝道淳備」。十四歲時父親又亡,郭世道「居喪過禮,殆不勝喪。家貧無產業,傭力以養繼母」,孝行感人。他的兒子郭原平也是孝子,「養親必己力」。郭原平外出做工,常自己餓著肚子,省下工錢為父母買食物。父親重病,郭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當時會稽鄉裡十分注重「望計」和「望孝」兩種身份,一般都是大族仕途的起點,相當於著作郎和秘書郎。當時負責選舉的蔡興宗推舉山陰人孔仲智的長子為「望計」,推舉郭原平的次子為「望孝」。史載「仲智會土高門,原平一邦至行,欲以相敵」(《宋書》卷91《孝義·郭世道傳》)。唐長孺指出:「儒家所提倡的倫理秩序由內向外,由親及疏的擴展。將點放在作為一個家族成員的道德行為上,然後推及鄉黨。」(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儒家倫理秩序由內向外、由親及疏地向外延伸,從個人的盡孝開始,「百善孝為先」,「求忠臣必孝子之門」,孝於親必忠於君,由忠於君再延伸為忠於國家民族、忠於事業,忠於師友,忠於親人。尊老愛幼由血緣宗族擴展到社會,就是「仁者愛人」。宗族內部兄弟關係倫理為「悌」,推及社會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種延伸的過程對庶族宗族來說也是一樣的。翻閱《顏氏家訓》,忠孝二字的教誨極多:「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見危授命,不忘誠諫」;「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可以說忠孝是當時士大夫及庶族家庭最重視的家風。

其三,家風教育講究方式方法。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在實踐中創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起來有四種:

第一種是口頭訓誡。如《謝安傳》記載:「安雖處衡門,其名猶出萬之右,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範訓子弟」。同書《謝安附謝玄傳》載:「玄字幼度。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安悅。」

謝安之所以滿意謝玄的回答,是因為他道出了自己望棟梁之材出於謝門的心情。《世說新語·言語篇》載:「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同書《文學篇》又載:「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遏,即謝玄小字。謝玄所說,為《詩經·小雅·採薇》之句,此詩反映人們由於外敵侵擾,生活動蕩不安的愁苦之情。謝安所說,為《詩經·大雅·抑》之句,表明定國安邦,訓順四方之意。當時東晉面臨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威脅,謝安通過討論《詩經》要兒女們立下安邦定夷大志的用意是很明顯的。

劉宋孝武帝的太子劉子業,在其父西巡時,給其父寫信問安,「書跡不謹」。孝武帝訓誡他說:「書不長進,此是一條耳。聞汝素都懈怠,狷戾日甚,何以頑固乃爾邪!」北魏司徒楊椿告老還鄉,臨行時把子孫召集起來,訓誡說:「聞汝等學時俗人,乃有坐而待客者,有驅馳勢門者,有輕論人惡者,及見貴勝則敬重之,見貧賤則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家仕皇魏以來,高祖以下乃有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內外顯職,時流少比。汝等若能存禮節,不為奢淫驕慢,假不勝人,足免尤誚,足成名家。吾今年始七十五,自惟氣力,尚堪朝覲天子,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天下滿足之義,為一門法耳,非是苟求千載之名也。汝等能記吾言,百年之後,終無恨矣。」(《魏書》卷58《楊播附楊椿傳》)

第二種是書面訓誡。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許多誡子文書,如曹操《戒子植》、曹丕《誡子》、王肅《家誡》、王昶《家誡》、郝昭《遺令戒子凱》、殷褒《誡子書》、嵇康《家誡》、諸葛亮《誡子書》、羊祜《誡子書》、杜預《與子耽書》、顏延之《家誥》、蕭嶷《誡諸子》、王僧虔《誡子書》、徐勉《為書誡子崧》、魏孝文帝《誡太子恂以冠義》、崔光韶《誡子孫》、崔休《誡諸子》等都是教育子孫的文書。最典型者當屬諸葛亮的《誡子書》。

諸葛亮曾經寫過兩封《誡子書》,其一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藝文類聚》卷23《人部·鑑戒》)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他的另篇《誡子書》說:「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太平御覽》卷497《人事部·酣醉》引《諸葛亮集》)

這句話是說:擺設酒宴,目的在於合乎禮節和溝通感情,以適應身體和心性的需要為度,盡到禮節便可退出,這就達到和諧的極點了。當主人興致未盡,客人略有倦意的時候,可以飲酒至醉,但不可到昏迷錯亂的程度。這是諸葛亮在具體事情上對子女的訓誡。有人認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他死時才8歲,而上述兩封《誡子書》所言內容,不像是對兒童講話,因而懷疑其系後人偽造。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到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為嗣子這件事,就不會對上述兩封《誡子書》有懷疑。諸葛喬建興六年(228年)25歲,早已是成年人了。諸葛亮的兩封《誡子書》,應是給已經成年的嗣子諸葛喬的。諸葛喬與在東吳的哥哥諸葛恪俱有名於當世,很多人都認為諸葛喬的才氣不如其兄諸葛恪,但在品性修養方面則超過了諸葛恪,這應當是諸葛亮教育的結果。

第三種是行為訓誡。東晉名臣陶侃出身貧寒,年輕時做過縣吏,曾利用職務之便給母親湛氏送去一罐醃魚。湛氏不肯吃,還責備陶侃說:「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晉書》卷96《列女·陶侃母湛氏傳》)謝安侄子謝玄,年輕的時候喜歡佩戴紫羅香囊,謝安怕他玩物喪志,「因戲賭取,即焚之」,用這種行為加以教育,自此謝玄停止了佩戴香囊。謝安兄子謝朗,「善言玄理,文義豔發」,小時候一次大病初癒後,在叔父謝安處與僧人支遁談玄,論爭得十分激烈。謝安寡居多年的嫂嫂王氏擔心兒子過度勞累傷身,兩次派人叫謝朗回去。謝安總捨不得讓謝朗走,想讓他們論出個結果。王氏只好親自跑到謝安家,說:「新婦少遭艱難,一生所寄惟在此兒」,哭著把謝朗拽走。謝安對支遁說:「家嫂辭情慷慨,恨不使朝士見之。」(《晉書》卷79《謝安傳》)表示了對嫂嫂行為的理解和尊重。這兩件事反映了謝氏家族重教育、講禮節的門風。

第四種是因勢利導。南齊人張緒之子張充「不持操行,好逸遊」。一次張緒請假回家,剛到西城郭,便看見兒子到郊外打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張充也看到父親的船駛來,便放下獵鷹和獵狗,在岸邊拜見。張緒沒有責備他,而是一語雙關地問:「一身兩役,無乃勞乎?」張充面有愧色,回答:「充聞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請至來歲而敬易之。」張緒便鼓勵他說:「過而能改,顏氏子有焉。」果然,第二年張充便修身養性,刻苦攻讀,後與從叔張稷同有名望(《梁書》卷21《張充傳》)。(梁滿倉)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相關焦點

  • 《顏氏家訓》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 (3)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許多誡子文書,如曹操《戒子植》、曹丕《誡子》、王肅《家誡》、王昶《家誡》、郝昭《遺令戒子凱》、殷褒《誡子書》、嵇康《家誡》、諸葛亮《誡子書》、羊祜《誡子書》、杜預《與子耽書》、顏延之《家誥》、蕭嶷《誡諸子》、王僧虔《誡子書》、徐勉《為書誡子崧》、魏孝文帝《誡太子恂以冠義》、崔光韶《誡子孫》、崔休《誡諸子》等都是教育子孫的文書。最典型者當屬諸葛亮的《誡子書》。
  • 古代父母怎樣教育孩子——從《顏氏家訓》看世家大族的家庭教育
    《顏氏家訓》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科書,開我國古代家訓之先河,該書作者為南北朝時期梁朝金陵人顏之推。全書共二十篇,主要內容偏於向族人傳授父母教育孩子時應當注意的問題與方法,希望以此提高家族孩童的教育質量,幫助子弟成才。
  • 顏氏家訓讀後感】
    《顏氏家訓》是一本家訓類教育書籍。經過顏家後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訓類教育書籍中流傳最廣的家訓之一。它成書於隋文帝楊堅時期。書中還對南北朝社會風氣、習俗經常提出批評,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其中《文章》篇專談文學問題,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歸心》篇宣傳佛教思想,這也說明顏之推思想的複雜性。《書證》、《音辭》兩篇講古書訓詁、音韻問題,表現出作者在這方面造詣很深。有人便據這《歸心》、《書證》、《音辭》等篇將《顏氏家訓》歸入雜家。《顏氏家訓》,使該家族出了許多人材。
  • 《顏氏家訓》治家智慧被譽為「家庭教育百科全書」
    在上周六3月16日播出的《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第十一期節目中,孔門72賢之首、復聖顏子第78代孫顏廷淦攜150位顏氏族人,向觀眾分享了顏氏大家族的「治家秘訣」,其「傳家之寶」《顏氏家訓》也被網友譽為「家庭教育的百科全書」。而現代詩人、學者聞一多之孫聞黎明,「中國交響樂第一位女指揮家」鄭小瑛教授也以精彩的家風故事,讓觀眾感受到了家風的傳承。
  • 畢業季:《顏氏家訓·慕賢篇》《顏氏家訓·雜藝篇》
    範秀斐院校:廣州美術學院院系:美術教育學院畢業作品:《顏氏家訓·慕賢篇》《顏氏家訓·雜藝篇》創作思路>我的作品主要以《顏氏家訓》為創作內容。《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作品,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有重要的借鑑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顏氏家訓·慕賢篇》 隸書 138cm×33cm×4本次選擇《顏氏家訓》作為創作內容是希望發揮藝術對人的感染力。表現形式上,我以隸書、行草書進行創作。
  • 《顏氏家訓》|何為魏晉「遺風」?聊一聊多元化民間風俗的演變
    前言魏晉南北朝作為當時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不斷衝突與融合的時期,在社會生活以及相應的習俗方面都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就是基於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影響實現的。酒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到了新高峰,當時南北地區無不崇尚酒。南方的文人雅士以飲酒作詩為榮,北方的少數民族素來都有飲酒之風,甚至政府為了限制這種尚酒之風,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進行阻止。
  • 《顏氏家訓》精華:成功家庭,必有的細節!
    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顏之推留給後世子孫的精神財富夜覺曉非,今悔昨失。——《顏氏家訓·教子篇》我見到世上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麼,要幹什麼,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歡笑。
  • 整齊門內 提撕子孫——《顏氏家訓》的齊家觀
    因此,治家成為士大夫立身處世的重要使命,而家訓則是治家的文化載體。家訓是指家庭、家族對子孫安身立命、持家治業的訓誡和教誨。家訓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作為訓示目標,以忠厚傳家、勤儉持家、敦親睦鄰、扶貧助困作為訓示內容。家訓將儒家禮義廉恥的價值觀植入家庭教育觀念和家族管理之中,成為儒家學說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使儒家文化的精英形態在民間落地生根。
  • 顏氏家訓精選20句,收藏了!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顏之推留給後世子孫的精神財富,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史上影響巨大,享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的美譽。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毫無疑問,家訓文化是江蘇文脈的重要一脈,撰寫一部江蘇家訓史,批判繼承這筆文化遺產,是存續江蘇文脈乃至中華家訓文化的重要任務。」陳延斌說。  江蘇家訓,歷經五個發展階段  歷時數年編纂的《江蘇家訓史》,對江蘇家訓歷史脈絡做了完整梳理。陳延斌將江蘇家訓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分為萌芽、定型、拓展、繁榮和轉向五個階段。  先秦至魏晉時期,是江蘇家訓的萌芽階段。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莊園經濟有什麼特點
    兩漢尤其是東漢時期,莊園經濟已經出現,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土地兼併更加大肆的擴張,導致了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豪強手中,使得這些大地主手中掌握有數量龐大土地,而土地被奪走後破產不得不遠離祖輩揮灑汗水地方而逃亡的農民們卻是無立錐之地。為了得以繼續生存,他們只得投靠依附於大地主。
  • 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顏之推,字介,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南北朝末期的文學家。一生輾轉多移,宦海沉浮,經歷梁、北齊、北周和隋四個朝代,而以北齊時黃門侍郎的官職最為清顯。在中國社會裡,一提起家訓無人不立即聯想到《顏氏家訓》,而且因為此書內容極佳,頗為實用,所以廣為流傳。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閱讀此書呢?這是因為此書內容實用價值高,超越時空限制,具有適用於各時代的普遍性,即使在現代生活中,應保持何種態度理念以應對殘酷的現實社會?在《顏氏家訓》書中,都可擷取許多寶貴的參考意見。
  • 家庭教育成難題?來讀歷史上著名家訓著作
    今年春天,教育的主場從學校移到家庭,如何利用這一特殊時期,提升家庭教育?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華家訓導讀譯註叢書》精選了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家訓著作,為人們提供借鑑。「在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中,悠久的家訓傳統無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社會條件發生了變化,如何在現代生活中保持家訓的精神和原則,而在具體運用時加以調適是關鍵。」
  • 父母不要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了,《顏氏家訓》給你育兒正解
    共情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顏氏家訓》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這也就意味著孩子在家庭當中的教育尤為重要,現在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開闊眼界、樹立自信、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 乳名為什麼會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
    但是被秦漢士人認為的不雅"小名"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放異彩,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乳名在魏晉南北朝如此流行呢?為什麼乳名會在魏晉南北朝如此盛行?門閥士族崛起,家譜的大量編寫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政治急劇動蕩,帶有貴族政治色彩的門閥政治登上歷史舞臺。
  • 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科學技術的發明與創造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東晉時期的那些事兒!二十四史是紀傳體正史,其中晉陳壽的《三國志》、南朝宋範曄的《後漢書》、沈約(歷仕宋齊梁三朝)的《宋書》、梁蕭子顯的《南齊書》、北齊魏收的《魏書》五部正史都是這個時期所作。
  • 律令制時期的日本能進入封建社會,為何魏晉南北朝卻無能為力?
    那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政權進入封建社會是歷史水到渠成的結果。自從秦朝以來,中國的中央集權是在不斷的發展。即使這時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呈現出些微的回彈,但是在社會主流形式之下,依舊是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戰具有極大優勢。這就使得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統治者,紛紛尋找鞏固政權的措施,然而這一時候的魏晉南北朝依舊是屬於封建社會的大浪潮之下。
  • 顏真卿:一部《顏氏家訓》,讓六世子孫都成了人才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的教育典範,一個人才輩出、牛氣沖天的家族——顏氏家族。然而,顏真卿也只是顏氏家族中的其中一員。顏真卿,是南北朝著名文學家顏之推的六世孫。有的人可能對顏之推不太了解,這個稍後再做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這個顏氏家族,到底有多牛?
  • 家訓內容可分四類 《顏氏家訓》內容或最完整
    家訓內容可分四類 《顏氏家訓》內容或最完整 2014-08-22 15:14:33  自南北朝以降,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大量的家訓,比較經典的有古代十大家訓,以及一些名人家訓,如《朱熹家訓》(朱熹)、《告兄弟子侄》(範仲淹)、《曾文正公家訓》(曾國藩)、《林則徐家訓》(林則徐)、《新贛南家訓》(蔣經國)等等。  中國第一部家訓是周公的《誡伯禽書》。
  • 《顏氏家訓》育子理念分享十:止足篇
    今天是最後一期分享:《顏氏家訓》止足篇。 《顏氏家訓》止足第十三篇中寫到: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宇宙可臻其極,惰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