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2020-12-16 新華報業網

  作為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出版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文化專門史》今年已經推出了《江蘇家訓史》《江蘇篆刻史》《江蘇手工藝史》《江蘇絲綢史》等多種,從各個角度呈現江蘇文化的多元與璀璨。

  家訓,素有「中國人的家庭教科書」之稱,江蘇是家訓文獻保存大省,江蘇師範大學陳延斌教授領銜編著的《江蘇家訓史》一書,對江蘇歷代家訓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並通過吸納借鑑,去蕪存菁,使傳統家訓文化能為今所用,培育優秀家風,推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諄諄家訓,江蘇文脈的重要一脈

  何為家訓?陳延斌教授說,「家訓」主要是指父祖對子孫、家長對家人、族長對族人在睦親齊家、治家理財、修身處世等方面的教誨訓示,也有一些是夫妻間的囑告、兄弟姊妹間的誡勉、勸喻。

  「家訓」的基本載體有兩種:一是指規範、準則意義上的家範、族規或家教文獻,由家族或家長撰寫和制訂,有較強的教化意義和約束作用;二是指家庭教化、訓誡活動。前者是文本,後者是實踐,這兩方面又相輔相成,彼此為用。

  中國的家訓傳統源遠流長。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中的周文王遺命武王的《保訓》,是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對周武王的教誡,被學界認為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家訓。

  從省域範圍來看,江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從漢高祖劉邦(江蘇徐州人)的《手敕太子文》開始,歷朝歷代的江蘇先賢積累了無比豐富的家訓文化,很多家訓名篇被奉為治家教子的「龜鑑」,流傳極廣。「毫無疑問,家訓文化是江蘇文脈的重要一脈,撰寫一部江蘇家訓史,批判繼承這筆文化遺產,是存續江蘇文脈乃至中華家訓文化的重要任務。」陳延斌說。

  江蘇家訓,歷經五個發展階段

  歷時數年編纂的《江蘇家訓史》,對江蘇家訓歷史脈絡做了完整梳理。陳延斌將江蘇家訓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分為萌芽、定型、拓展、繁榮和轉向五個階段。

  先秦至魏晉時期,是江蘇家訓的萌芽階段。隨著家庭結構從「同居共財」的宗族大家庭向「別居異財」的小家庭轉變,一些具有家訓性質的文獻資料出現,如劉邦的《手敕太子文》等早期劉氏皇族的家族規訓;

  南北朝到隋唐時期,是江蘇家訓教化範式的定型時期,最典型的例子,是出生於南京的顏之推撰寫了中國家訓史上的經典著作《顏氏家訓》,其提出的「胎教」「身教」「德教」等理念,為古代家庭教育活動樹立了典範;

  宋元時期是江蘇家訓思想和實踐的拓展階段,範仲淹因開辦「義莊」而創製的慈善家訓和葉夢得談論理財謀生的治生家訓,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對於家庭風氣產生的影響;

  明清兩代是江蘇家訓發展的繁榮時期,各地家訓迎來了創作高潮,顧憲成、高攀龍、周順昌、李應升等仁人志士的家訓,為子孫作出了流芳千古的「身教」典範。以《庭帷雜錄》《了凡四訓》《內訓》《女範捷錄》為代表的勸善家訓、女訓湧現,則體現了明清之際家庭生活內容的豐富和拓展;

  晚清至民國時期,江蘇家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轉向。揚州何氏家訓、南通張謇家訓、無錫榮氏家訓、體現了實業報國、毀家紓難的愛國主義情懷。

  陳延斌認為,一部江蘇家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江蘇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生活史和奮鬥史。

  填寫「功過格」,江蘇家訓的有效傳承

  從《顏氏家訓》的作者顏子推,到《治家格言》的作者朱柏廬;從建立中國第一塊義田的範仲淹,到撰寫《了凡四訓》的袁黃;從仕宦家訓傳世的徐三重、徐禎稷、蔣伊、鄭板橋,到碩儒士紳家的陳繼儒、宋詡、石成金、焦循、王師晉;從勇鬥閹黨的義士高攀龍、周順昌、李應升、何士晉,到抗清英雄顧炎武、盧象升、瞿式耜、夏完淳、閻爾梅…對這些各個時期江蘇傑出人物留下來的家訓,40萬字的《江蘇家訓史》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

  在陳延斌看來,江蘇家訓的發展,在內容上貫穿德育為先的主線,在形式上強調有形的家訓傳德和無形的家風養德並重,在結構上緊密契合江蘇道德文化發展的價值邏輯。「江蘇家訓深刻反映了江蘇地區經濟社會的歷史發展變遷,是江蘇家庭結構歷史演化的客觀呈現,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江蘇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

  具體說來,江蘇家訓有著堅持「孝悌」為本、倡導「仁者愛人」、追求「積善成道」、注重勵志勉學等中華傳統家訓的共同特性,但同時也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

  陳延斌舉例說,江蘇古代家訓就極其重視格言警句對傳播家訓的推動作用。江蘇崑山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採用了語言生動、通俗易懂的格言警句體,影響深遠,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

  歷史上,江蘇先賢在對子弟家人進行教育,還形成諸多值得吸取和借鑑的方法,比如,晚年隱居吳江的袁黃,在家訓《訓子言》中就傳授了填寫「功格」和「過格」的做法,他要求兒子每天認真填寫「功過格」,這樣就能「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古為今用,傳統家訓涵養優秀家風

  務實、誠信、崇文、敬業,古代家訓中體現著江蘇人文精神,蘊藏著豐富的思想資源。而良好的家訓作為整個社會教育的微觀、基礎的形態,其本質作用就在於倫理教育和人格塑造。陳延斌認為,江蘇家訓文化以其獨有的特色和人文精神,對於培育新時代優秀家風具有重要意義。

  在江蘇家訓中,發掘立德樹人的時代價值。幾乎每一種江蘇家訓都將「立德」作為主要內容,強調子孫要「孝、悌、信、義」,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擔負社會責任,注重誠信為本。無錫著名實業家榮德生就在家訓中就反覆告誡子孫在經商中誠實守信,注重信譽。

  在江蘇家訓中,發掘崇文尚學的時代價值。「勤學」是江蘇家訓的重要內容,早在《顏氏家訓》中,顏之推就說:「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千年之後,這段勸學格言依然振聾發聵。

  在江蘇家訓中,發掘勤儉務實的時代價值。經世濟民、崇尚實幹,南通實業家張謇是實踐經世致用思想的典範。他在《家誡》中提醒子女要勤勉謙卑,講「善言」做「善行」,踏踏實實做人做事。

  在江蘇家訓中,發掘敬業奉獻的時代價值。江蘇先賢告誡子孫要「敬學業」「敬事業」,積極服務於社會。張炳翔纂修《蘇州張氏家譜》中這樣論述「擇術業」:「必有其業,然後心思有所歸宿,手足有所寄託,自然不至為非。否則,遊手好閒,漸至下流,而不可復返矣。」

  「無論古今,家庭始終是人們安身立命之所,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因此,家風是民風和社會風氣的基礎。希望這本書在記錄江蘇家訓文脈的同時,也能古為今用,涵養優秀家風,為當下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積極的參考借鑑。」陳延斌說。

  交匯點記者 於鋒

相關焦點

  • 古為今用,江蘇家訓涵養優良家風
    家訓,素有「中國人的家庭教科書」之稱,江蘇是家訓文獻保存大省,江蘇師範大學陳延斌教授領銜編著的《江蘇家訓史》一書,對江蘇歷代家訓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並通過吸納借鑑,去蕪存菁,使江蘇傳統家訓文化能為今所用,培育優秀家風,推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諄諄家訓,江蘇文脈的重要一脈何為家訓?
  • 《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的誡子家訓,智慧改變命運
    提起古代家訓類的著作,我們往往會想到《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而明代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也是一部教子的家訓經典,更是一部蘊含人生智慧之書,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袁了凡,名表,後改名黃,字坤儀,原號學海,後因拜訪雲谷禪師,領悟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道,從而擺脫了宿命論,不願再做一個受制於天命之人,因而改號了凡。從此,他便以袁了凡之名行世。
  • 家訓內容可分四類 《顏氏家訓》內容或最完整
    家訓內容可分四類 《顏氏家訓》內容或最完整 2014-08-22 15:14:33、家戒、家約,是族訓、族規中一類。家訓條目很多,其內容大致可分為四類:倫紀類,有盡孝悌、睦宗族、慎婚嫁等規定;公益類,有完國課、倡公益、護交通、行周助等要求;風紀類,有戒絕姦淫、煙賭、盜竊等戒律;持身類,有讀詩書、務正業、崇節儉、擇交遊、息爭訟、戒暴戾等訓誡。
  • 畢業季:《顏氏家訓·慕賢篇》《顏氏家訓·雜藝篇》
    範秀斐院校:廣州美術學院院系:美術教育學院畢業作品:《顏氏家訓·慕賢篇》《顏氏家訓·雜藝篇》創作思路>我的作品主要以《顏氏家訓》為創作內容。《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作品,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有重要的借鑑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顏氏家訓·慕賢篇》 隸書 138cm×33cm×4本次選擇《顏氏家訓》作為創作內容是希望發揮藝術對人的感染力。表現形式上,我以隸書、行草書進行創作。
  • 顏氏家訓讀後感】
    《顏氏家訓》是一本家訓類教育書籍。【篇四:顏氏家訓讀後感】簡介:《顏氏家訓》為北齊顏之推所作。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實》、《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於培養子弟觀察、認識與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與實的關係:怎樣取得美好的聲譽,人生的意義和如何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博」與「專」的關係:個人的發展應當有所側重,不要放縱慾望和貪心不足等。
  • 顏真卿:一部《顏氏家訓》,讓六世子孫都成了人才
    顏真卿顏之推的兩個兒子顏思魯、顏愍楚分別是隋朝的將軍和著名學者;三個孫子顏師古、顏相時、顏勤禮分別是歷史學家、禮部侍郎(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上將軍;四世孫顏趨庭是吉州刺史人們常說「家族顯赫」,所謂顯赫,大概就是顏氏家族這樣了吧。但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顏氏家族為什麼個個都是人中龍鳳?難道是因為福氣好?這還得從顏之推說起。話說顏之推這個人,雖然博學多才,人生卻非常坎坷。一生在世66年,卻經歷了南梁、北齊、北周、隋朝四個朝代,一生做了三次亡國奴。
  • 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家訓:一套書領略中華...
    在其傳承過程中,通常表現為精英、民眾兩個層面。前者通過經典研學和師弟傳習而薪火相傳,後者沉澱為社會價值觀念、化為鄉風民俗而代代相承。同時,這兩個層面又是相互貫通的。中華文化悠久的家訓傳統,在這種貫通性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石西民的「新華情緣」、5G帶來機會、江蘇家訓、嫦娥探月的貢獻|...
    前者是文本,後者是實踐,這兩方面又相輔相成,彼此為用。  中國的家訓傳統源遠流長。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中的周文王遺命武王的《保訓》,是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對周武王的教誡,被學界認為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家訓。
  • 父母不要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了,《顏氏家訓》給你育兒正解
    共情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顏氏家訓》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顏氏家訓》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名著,被千古流傳,對於今天的孩子的教育仍存在很多借鑑的意義。《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創作的家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古今家訓,以此為祖」這句話後代人廣為引用,可見這本書的影響力。
  • 整齊門內 提撕子孫——《顏氏家訓》的齊家觀
    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出身仕宦世家,從小學詩習禮、博覽群書,著《顏氏家訓》教誡、鞭策子孫。《顏氏家訓》開家訓之先河,從治家理念、家庭倫理、人生修養等方面展開論述,涉及家庭成員的行為規範、教養方式、懲誡方式等教子治家的諸多問題,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題旨宏大、內容豐富、體系完備的家訓著作,有「古之家訓,以此為祖」之譽。
  • 《顏氏家訓》經典16句 推薦閱讀
    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下面整理了十六條《顏氏家訓》經典佳句:一、夜覺曉非,今悔昨失。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篇》。四、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篇》。這兩句大意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有威嚴而又能關懷愛撫他們,子女就會對父母敬畏、謹慎而孝順。講父母對待子女應有的態度時,此條可作參考。
  • 《顏氏家訓》治家智慧被譽為「家庭教育百科全書」
    顏子第78代孫顏廷淦為觀眾揭開了顏氏家族的「治家秘訣」。打開顏廷淦記憶的時光瓶,他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便是父親說的「端端正正寫字,規規矩矩做人」。據他回憶,小時候自己練習書法的姿勢、態度均不端正,是父親的躬身示範和言傳身教,讓他逐漸養成了規範的好習慣。
  • 傳統家規家訓中可貴的育人理念
    明末刻本《顏氏家訓》   傳統家規家訓,無論是鴻篇巨製,抑或是片紙短章,都是傳統文化之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豐富的育人思想,其所強調的「立德樹人、德教宜早」「嚴慈相濟、愛而有教」「知行結合、身體力行」這種「立德」為「上」的價值取向深刻地影響了古人的教育觀念,致使傳統家規家訓特別強調「立德為上」,將德育置於教育的首位,以德立身成人。  《顏氏家訓·勉學》教育子孫:讀書治學當以「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為第一要務。司馬光在《家範》中引《大學》「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為本」的論說,告誡子孫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並主張效仿古代聖賢「遺子孫以德以禮」,「遺子孫以廉以儉」。
  • 古代父母怎樣教育孩子——從《顏氏家訓》看世家大族的家庭教育
    《顏氏家訓》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科書,開我國古代家訓之先河,該書作者為南北朝時期梁朝金陵人顏之推。全書共二十篇,主要內容偏於向族人傳授父母教育孩子時應當注意的問題與方法,希望以此提高家族孩童的教育質量,幫助子弟成才。
  • 顏氏家訓精選20句,收藏了!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顏之推留給後世子孫的精神財富,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史上影響巨大,享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的美譽。
  • 袁了凡家訓摘編
    《易經》的開章第一義就說:「積累善行的家族,一定會有許多福報。」早晨起來坐在縣衙大堂上,家人帶出交給門役,放在公案之上,所做的好事、壞事,再細小的也不遺漏地記錄下來。天下聰明伶俐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德行未修,事業不廣,就在於 「因循」二字耽誤了一生啊。
  • 《了凡四訓》揭秘4大改命良方:成功不是單靠努力,而是改變命運
    《了凡四訓》是中國「三大善書之一」,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他實際上也是一本家書,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修養,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以此教育子孫而作的家訓。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也就有了《了凡四訓》,曾國藩也是讀了《了凡四訓》後,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擎天偉器。它是明代創世之作,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同時兼容了儒道釋三家思想精華,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 中國最好的的兩部家訓,國人均需一讀.
    01《了凡四訓》曾國藩讀完此書,將其列為子侄必讀人生智慧之書 晚清以來,在民間有「一書一訓」的傳說,一書即為《曾國藩家書》,一訓即為《了凡四訓》。根據古制,對原文文字隻字未改。可以說,這個版本的《了凡四訓》是最適合當代讀者閱讀收藏的版本。02《父子宰相家訓》六代翰林,父子雙宰相家族興衰的秘密都源於此書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家訓則是父母一生總結下來的諄諄教誨。
  • 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一生輾轉多移,宦海沉浮,經歷梁、北齊、北周和隋四個朝代,而以北齊時黃門侍郎的官職最為清顯。其代表作是《顏氏家訓》,它的內容龐雜(共有二十篇: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名實、涉務、省事、歸心、止足、誠兵、善生、書證、音辭、雜藝、終制),但從大處劃分則脈絡清晰,主要講的是立身處世之道和治家教子之法。
  • 《顏氏家訓》:教子(1)
    這是《顏氏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