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皮凍膠原豐富,Q彈爽滑,成為老百姓飯桌上的常菜,甚至在節日聚餐上必不可少,北方人過年的時候常常作為重要的菜出場。豬皮凍有兩種顏色,一種是清凍,一種是混凍。豬皮凍熬製方法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在鍋裡小火慢熬,一種是用高壓鍋直接壓到火候,還有一種是蒸出來的。後面會做以詳細的介紹和說明。
熬製豬皮凍的水和肉皮的比例是多少?怎樣熬製更Q彈?其實熬製豬皮凍的方法並不複雜,只要掌握了操作的時間和技巧就可以了。一個是肉皮的處理方式,油脂和豬毛要去除乾淨;一個是熬製的時間,讓膠原蛋白成分溶解;再一個就是水和肉皮的比例要合適,熬好的皮凍才能成行。先說一下什麼是清凍?就是看起來清亮透明的皮凍,也是比較常見的皮凍,這裡面是不加任何調料的,帶顏色的調味品就更不能加了。
熬製的時候如果想晶瑩剔透,不能蓋上蓋子熬煮。必須開蓋熬製。如果蓋上鍋蓋燜著熬,皮凍雖然也是清凍,但是湯汁會比較渾濁,皮凍不會通透明亮。什麼是混凍呢?就是加入了帶顏色的調料,如醬油、生抽、老抽熬製的皮凍,做好的豬皮凍顏色呈醬紅色,皮凍裡面通常要加入鹽和味精調味。還有一種就是豬皮凍裡加入了適量的豬瘦肉、肘子肉,或者青豆、火腿等其它食材,老北京豆醬,也有叫燜子。
今天就分享一款混凍的做法,來看看它有啥不一樣的地方。需要食材:豬肉皮1000克、豬瘦肉500克、清水4000克需要調料:東古醬油50克、老抽5克、味精2克、雞精5克、大料4顆、薑片4片、十三香2克製作過程:豬皮改成大塊,入開水鍋裡汆燙兩分鐘後撈出,剔除肥油。再放入冷水鍋裡加熱,放入適量料酒燒開煮三分鐘左右,撇去浮沫,將肉皮撈出,稍微涼一點後,再次刮去豬皮裡面的油脂,用鑷子拔除未去除的豬毛,在豬皮背部用刀刮兩遍,去掉表面的雜質,也是異味的來源。將豬皮切成三四釐米長,一釐米寬的小條,用鹽抓洗一下,去除異味,然後清水衝洗乾淨。豬瘦肉切成雞蛋大小的塊,清水洗淨,入清水鍋裡焯水去除血沫,再煮兩三分鐘後撈出清水洗淨表面浮沫備用。
不鏽鋼鍋上火倒入4000克清水,放入豬肉皮和豬瘦肉,放入一小勺料酒,放入薑片和大料,放入適量醬油、鹽、味精、雞精、十三香進行調味,放入老抽調色。如果拿捏不準的話,可以嘗一下湯汁適當調整。先大火燒開鍋後轉小火,用勺子撇去浮沫和油脂。
注意不要將大料和薑片撇除,把小火再調整為微火,湯麵不能有沸騰的狀態,火力似滅非滅的感覺,開蓋熬製兩個小時,清水剩餘一半左右的時候,皮凍就熬好了,即可關火,用筷子夾去大料和薑片,倒入不鏽鋼託盤或者不鏽鋼盆裡,放到陰涼的地方,自然冷卻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