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規模學校如何制訂發展規劃?要有問題意識
農村小規模學校如何制訂發展規劃?要有問題意識
王營
前段時間,在由農村小規模學校聯盟主辦的尋找「小而美」鄉村學校的入圍培訓中,來自各地方的老師就學校現存問題,如學生缺乏青春期教育、學生流失嚴重等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規劃。
顧名思義,農村小規模學校是指農村地區佔地面積小、師生人數少、辦學資源有限的小型學校或教學點。這些學校與規模較大的城鎮中心學校相比,要麼師資緊缺,要麼學生流失嚴重,要麼辦學空間受限,因此在制訂學校三年發展規劃時,不可能像城鎮大規模學校那樣面面俱到,而應聚焦學校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從而逐步形成自身的辦學特色。
問題是制定發展規劃的起點。農村小規模學校因受所處地域、資源、當地政策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找準這些問題,才能著手制訂學校發展規劃。
農村小規模學校如何制訂發展規劃?要有問題意識
找問題不能僅靠校長個人觀察或主觀臆斷,而要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廣泛動員教師、學生和社區群眾,找準制約學校發展的真問題。比如報導中提到的幾個學校面臨的問題:「學生缺乏青春期教育」「教師專業性不強」「學校裡100%的學生中午吃冷飯喝冷水」「學生流失嚴重」等,這些問題來源於學校管理實際,具體明了,有的看似非常小,卻事關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是學校發展中遇到的真問題。
準確的目標定位是發展規劃的指路明燈。問題找出來了,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但問題要解決到什麼程度呢?這就需要提出一個三年或較長時期的奮鬥目標。目標要切合實際,不可定得太高,也不可太低,太高的目標猶如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太低的目標完成起來易如反掌,對教職工缺乏激勵性。如:報導中一所學校針對「教師專業性不強」問題,制訂的目標為:「到2018年7月有一支具有專業精神、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這一目標有時間限定,並且聚集了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而不是培養什麼「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切實可行的措施是實施發展規劃的保障。我見過許多學校的發展規劃,有的印在本上,有的掛在牆上,問題找得也準,目標也很明確,但採取的措施卻大而空泛,不好操作,如:「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科研能力」「加強學校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強化德育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這些措施聽上去像是喊口號,操作起來讓人無所適從,方向不明。
只有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才能使發展規劃落地生根,因此在制訂發展規劃時措施要實,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做到的就寫,做不到的寧願不寫。比如報導中一所小學為解決「學生缺乏青春期教育」問題,採取的措施是「針對青春期知識的了解程度對3—6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邀請婦聯、關工委到學校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通過家長會形式宣傳青春期方面知識;訂購雜誌、書籍供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觀看視頻」。這些措施具體可行,可以量化,對於解決問題、完成目標能起到較好保障作用。
學校發展規劃是學校的行動指南,對於農村小規模學校而言,堅持問題導向,理清問題,明確目標,並且堅定不移落實發展措施,劣勢也可以變成優勢,學校的辦學特色會逐步得到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