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正常,多留意陰道分泌物!若出現4個徵兆,暗示子宮內膜癌

2020-12-25 騰訊網

孫女士剛過50歲的生日,不過這段時間身體一直不好,根源在於這兩年月經不規律,時多時少,或者好長時間不來,來的時候又是持續不斷,結果自己面色蒼白,幹什麼都沒有力氣。孫女士問過朋友,朋友告訴有可能是更年期的問題,為此,她不僅吃了一段時間補血的保健品,還聽從朋友的建議服用避孕藥治療,果然有一定的效果,不過這段時間月經又不規律了,明明沒有來,但內褲上有粉紅色的分泌物,而且氣味非常臭。她懷疑是感染,去醫院檢查,結果遭遇驚天霹靂,孫女士居然患上了子宮內膜癌。

女性月經紊亂不能大意,可能是惡性疾病

經期紊亂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尤其常見於更年期前後的女性,由於現在資訊爆炸的現在,很多女性通過網絡了解或者聽從親友的建議,選擇自行服用避孕藥改善不適症狀;也有人選擇順其自然,對經期紊亂的問題不理不睬,甚至有人覺得不來月經不會受到痛經的痛苦了,反而會感到高興。然而女性經期長期紊亂,提前或者推後,也許是提示生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嚴重可能與子宮內膜癌有關。如月經周期持續超過35天,或於更年期後異常出血,應該儘早求醫找出病因。

一般來說,正常女性的月經周期是21-30天左右,超過35天便屬於異常,而每隔三個月才來經一次則為俗稱的季經(四季經),部分女士甚至可能相隔長達半年甚至更久才來經一次。如持續出現經期紊亂現象,伴隨陰道分泌物增多且帶惡臭,除了與一般婦科疾病有關,也有機會是子宮內膜癌的徵兆。如每次經期之間陰道不規則出血或停經後出血,更要當心注意,皆因約九成子宮內膜癌患者皆有陰道異常出血症狀。

那麼,對於子宮內膜癌都有哪些症狀呢?

經期紊亂

半年或者更久才來一次月經

經期不規律出血或者停經後出血

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粉紅色或者棕色咖啡色,並且有惡臭

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癌或子宮體癌,也是我國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明顯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但因為子宮內膜癌症狀不明顯而常被忽略,子宮內膜癌的成因估計與體內雌激素分泌失調有關。在以前的一些研究中發現,體內雌激素的濃度越高,越容易導致子宮內膜增生及病變,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子宮內膜癌的成因有以下5種:

1、35歲後黃體酮下降

子宮內膜癌常見於45歲以上或停經後的女性,但原來35歲後的女性開始減少排卵,負責保護和調控子宮內膜結構的黃體酮分泌也會下降,容易導致內膜增生,甚至發生病變。事實上,女性35歲是身體機能走下坡的分水嶺。

2、情緒壓力

情緒不穩及作息不規律也會影響黃體酮分泌,增加癌變風險。

3、高脂肪飲食習慣

攝取過多脂肪會讓女性分泌過量雌激素,增加內膜增生及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4、從未生育

處於懷孕和產後哺乳時期的女性,體內會分泌較多黃體酮。如果從來沒有生育過,黃體酮的水平便相對較低,身體受雌激素的影響也會比較大。

5、多囊卵巢症候群

多囊卵巢症候群和子宮內膜癌的症狀均與荷爾蒙失調有關。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的卵巢會分泌過多雄激素,導致荷爾蒙失衡,經期會失去規律甚至停經。同時,子宮內膜會增生及變厚,除增加不孕和流產的風險外,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機率。

以上五類女性,出現4個症狀,應該儘快去醫院檢查!

口服避孕藥可以同時「調經、防癌」?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在近兩年的研究,口服避孕藥超過10年的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比從未服用或服用時間少於1年的女性低34%。從理論上來說,囗服避孕藥能補充雌激素,抑制卵巢排 ,確實有「調經」的效果。同時,避孕藥也會補充黃體酮,從而增加子宮的分泌物,讓精子難以通過子宮頸並與 子結合,除了達到避孕目的,更因為提升了黃體酮的水平,間接降低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然而,目前未有證據顯示避孕藥具有直接的防癌功效,加上囗服避孕藥種類繁多,有可能引起噁心、嘔吐、頭暈等副作用,女性不宜自行服用避孕藥,反而應從日常生活著手,減少攝取脂肪、多做運動、控制體重,降低患癌風險。女性如持續出現經期紊亂、腹痛或陰道異常出血等問題,應該儘快去醫院檢查,查明原因。同時,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女性更應提高警惕,定期進行B超檢查,避免發現疾病過完,喪失最佳治療時機。

相關焦點

  • 更年期月經不調,為何變成了子宮內膜癌?
    一、子宮內膜癌有哪些表現?      1、約90%的患者出現陰道流血或陰道排液表現,主要為絕經後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未絕經的女性可表現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      2、陰道排液多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併感染則有膿血性排液,惡臭。
  • 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 預防子宮內膜癌方法
    子宮內膜癌會經常出現這樣的症狀,所以如果呈現陰道不規則出血,一定要提高警覺,那麼還有一下幾種狀況會伴有出血,要加以區別。1、原發性輸卵管癌陰道排液、陰道流血和下腹痛,陰道塗片可能找到癌細胞而和內膜癌相似。而輸卵管癌宮內膜活檢陰性,宮旁可捫及腫物,有別於內膜癌。如包塊小而觸診不表者,可經過腹腔鏡檢查確診。2、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多見於生養年齡婦女。
  • 女人們避之不及的子宮內膜癌,你需要知道這些!
    子宮內膜癌通常不是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的,最常見的原因是內分泌失調,所以月經不規律、肥胖、不孕和異常子宮出血都是高危因素。 子宮內膜增厚、過度增生,是子宮內膜的初步徵兆。以下因素容易導致女性子宮內膜增厚。
  • 聽說絕經前後月經亂很正常?!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旨在倡導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環境,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治意識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切實降低癌症疾病負擔。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
  •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47歲的梁姨月經一向比較規律,但最近開始出現了月經紊亂。一開始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所致,後來到醫院檢查,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取異常病灶進行活檢,結果出來後,梁女士十分震驚:月經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 孕期留意陰道分泌物1
    正常狀況下的現象臺灣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毛士鵬表示,懷孕時,因為骨盆腔與子宮頸充血,加上荷爾蒙的變化,的確會造成陰道分泌物的增加,他說,這時要注意「是否為正常的分泌物」──即顏色清澈透明、質地為黏液狀。如果分泌物突然有以下的改變:1. 量突然增加(會沾溼內褲)2.
  • 月經周期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作祟 !
    「癌症」兩個大字,對於很多人來說,就如同生命盡頭的判決書,仿佛從宣布這一刻開始,生命就要急轉直下,扭向消極黑暗的一頭,尹女士也不例外。 去年尹女士就開始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的情況,直到今年6月中旬才在湖南老家的婦幼保健院就診,進行分段診刮和宮頸活檢術後,顯示子宮內膜有癌變。
  • 當身體出現這4種「不尋常」,警惕子宮內膜癌「上門」
    子宮是女性身體裡面的一個重要的器官,如果不好好的呵護子宮,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疾病,其中子宮內膜癌是讓女性感到十分痛苦的一種疾病。引起該病的原因大多是和患者的雌激素過多、高血壓、卵巢疾病、肥胖、糖尿病、絕經等症狀有很大的關係。
  • 月經不盡天又悶熱 冰城一醫院1個月查出3例子宮內膜癌
    生活報7月26日訊 天氣悶熱,再加上月經淋漓不盡,對女性朋友來說無疑是超級難耐,這也讓原來一拖再拖的女性患者「被迫」求醫治療。在省生殖保健服務中心附屬醫院,僅 1個月內就查出3 例子宮內膜癌。她們共同的特點是50歲左右,月經持續數月,最近天熱才來就醫。
  • 提醒:預防子宮內膜癌的4個正確方式,你做對了嗎?
    粉絲提問:今年55歲,查出子宮內膜癌,大夫說是早期的,必須做手術,平常也沒有感覺到不舒服,請問,子宮內膜癌早期有什麼症狀呢?1、陰道排液異常癌症的早期患者,陰道排液為少量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帶。而後期患者,其分泌物常伴有異味。
  • 月經後出現褐色分泌物的6個原因,趕緊自查!
    在女性的整個月經周期中,分泌物是很常見的。許多女性經期後會出現褐色分泌物,在排卵期前後會出現水樣和有彈性的分泌物。如果陰道正在排出壁外多餘的血液,或者由於一些嚴重的原因,如性傳播疾病或性病,如淋病,可能會發生褐色分泌物。當分泌物呈棕色時,意味著它含有舊血細胞。月經周期後出現棕色分泌物的常見原因。
  • 子宮內膜癌如何鑑別和診斷
    1、異常子宮出血 與子宮內膜癌症狀相似,以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為主要表現。 2、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更年期常發生月經紊亂,尤其子宮出血較頻發者,不論子宮大小是否正常,必須首先做診刮,明確性質後再進行治療。
  • 月經紊亂,絕經後下身出血,警惕子宮內膜癌
    吳醫生在這裡先個大家分享個病例:一位53歲的患者朋友,絕經已經3年,因為擔心絕經之後容易衰老,開始網上購買女士保養品服用,服用不到一年,開始陰道流血,本以為重返青春恢復月經了,還暗暗高興。但是這次出血卻連續不斷地持續了2個月。
  • 月經紊亂、閉經、陰道出血……30歲剛出頭她不幸患上子宮內膜癌
    32歲女生莉莉(化名),正值人生的青春年華,卻不幸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癌。她14歲初潮後就開始月經不規律,16歲閉經至25歲,4年前陰道不規則出血,其間間斷治療,直到被診斷為惡性婦科腫瘤。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婦產科沈楊教授提醒說,年輕的女性也要警惕子宮內膜癌,特別要當心長期不規範治療延誤病情。來自蘇北農村的莉莉今年32歲,未婚未育,168的身高,體重有70多公斤。她自14歲初潮後月經就不太規律,量很少,顏色暗紅。16歲後出現閉經,9年「大姨媽」都不曾光顧。月經紊亂的這些年,莉莉也到醫院就診,口服孕激素、雌激素治療。
  • 月經乾淨後,又出現褐色分泌物是怎麼一回事?
    排卵期出血在排卵期時,也就是下次月經的兩周前,有些女性可能出現排卵期出血的情況,這可能跟排卵後雌激素含量降低有關,也有可能是排卵時卵泡破裂,有極少量出血。總之,雖然排卵期出血的原因暫時還不確定,但這確實是一種生理現象,如果在這個時間附近發現褐色分泌物,那很可能就是排卵期極少量的出血。
  • 進行子宮切除手術以後,下面怎麼會出現粉紅色的分泌物?
    子宮全切手術是較為常見的婦產科手術,需要切除子宮體、子宮頸的全部,手術包括腹腔鏡子宮切除、腹式子宮切除以及陰式子宮切除等,一般適用於45歲以上,患有宮頸原位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部分卵巢囊腫以及部分子宮內膜癌等疾病
  • 五大症狀暗示婦科病來襲
    如果白帶量較多且是凝乳樣狀,並伴有外陰和陰道奇癢,則可能是黴菌在陰道內安營紮寨而「作亂」;一種血性白帶發現如洗肉水,或白帶中混有血絲,或粉紅色等症狀,該是值得引起重視。這裡除個別是嚴重宮頸糜爛、宮頸息肉所致以外,對癌瘤的可能性不該排除,如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故有稱血性白帶為癌瘤性白帶者。
  • 女性陰道出血警惕癌症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婦科的陳志遼副教授指出,小怡所說的「月經」其實是陰道不規則出血。按理正常懷孕是不會再有月經來的,而宮外孕出現的不規則陰道出血,則常常被誤作為「月經」。 多可能是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功能性出血,此外上避孕環者也有可能經量增多。  2.月經周期不規則陰道出血。常為功能性出血,但應先排除子宮內膜癌。  >>趕緊了解一下子宮肌瘤吧  3.長期持續陰道出血。多為生殖器官惡性腫瘤,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
  • 懷孕初期分泌物圖片
    核心提示:正常的白帶應該是呈乳白色,粘稠度適中,量較少,略帶腥味或者無味,像蛋清一樣的。如果白帶的量、質地、氣味、顏色發生了異常改變,往往是疾病的徵兆白帶帶血在醫學上稱為血性白帶,白帶中混有血。應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但宮頸息肉、宮頸糜爛、黏膜下肌瘤、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尿道肉阜、老年性陰道炎等良性病變也可導致血性白帶,宮內節育器引起血絲的血性白帶也較多見。
  • 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90%以上
    出現症狀 及時就診  陰道出血、異常的陰道排液、宮腔積液或積膿為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其中不規律的陰道出血是最典型症狀,開始是少量出血,偶爾為大量出血。  尤其是絕經後期的中老年婦女,一旦發現少量陰道出血,要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