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髒亂差如何破題?濰坊市這支上萬人的「紅小二」服務隊為群眾解決物業難題

2020-11-28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珈瑋 濟南報導

11月27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介紹今年以來山東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情況。談到如何做好老舊小區治理,濰坊市奎文區探索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道路。濰坊市奎文區區委書記劉泮英介紹說,為解決這一難題,奎文區探索由黨組織引領、社區幹部公辦物業的辦法,形成了「黨建引領·紅色物業」1173模式,還成立了上萬人的「紅小二」服務隊,專門為群眾解決身邊的具體事。

奎文區作為濰坊市的中心城區,共有居民小區726個,僅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就有527個,其中在當時沒有物業的小區344個,在這些小區,弱勢群體多,配套設施不完善,長期存在「路燈不明、道路不平、治安無人管、環境髒亂差」的現象,因為投入大、難管理、收益少,社會化物業都不願意進駐,導致這些小區成為現代化高品質城市中的「社區鏽帶」。劉泮英介紹,針對上述情況,奎文區將治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社區「公辦」物業。制定《老舊小區紅色物業工作規範》,各社區依法依規成立64家物業公司,由社區書記(主任)兼任公司負責人,進駐小區為居民提供「先嘗後買、低償服務」。目前第一階段已完成,實現無物業管理小區的物業管理全覆蓋,惠及群眾18.8萬人。第二階段是規範提升社會化物業。通過實施考核倒逼、加強行業監管、狠抓依法整治等措施,倒逼責任落實,激勵服務提升,規範市場秩序,目前清退違法違規物業8家,社區物業公司、國有平臺物業公司依法進駐接管27個小區物業,推動了紅色物業向社會化物業管理小區延伸。第三階段是實施「紅色物業+紅色網格」,全面轉向社會治理。將物業服務與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科學劃分410個「紅色網格」,吸納物業服務人員為兼職網格員,以物業管理為切入點和抓手,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劉泮英介紹說,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主要是解決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辦法理事問題。聚焦「有人辦事」,以680名社區工作人員、1100餘名公益性崗位人員,以及樓長單元長和困難群眾為主體,搭建起物業隊伍,做到用自己的人管理自己的社區;聚焦「有錢辦事」,我們挖掘整合公共資源,對小區內停車位、便民小市場、廣告位、便民服務亭等,實施特許經營激勵,按市場規則運營,提高了物業服務能力,增加了物業公司收益;聚焦「有辦法理事」,我們堅持民主議事、依法依規、公平公正,通過紅色議事廳、馬扎議事會、樓頭會、涼亭會等各種形式共商小區管理事務,做到了大傢伙的事情大傢伙商量著辦,讓社區公共事務管理合理又合規。

奎文區依託「紅色物業」,探索找熱心骨幹、找公共空間、找資金來源、定居規民約「三找一定」工作法,成立1萬餘人的「紅小二」服務隊,盤活閒置公共空間200處、2.5萬平方米,連結1100餘萬元資金,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具體事。還在社區推行垃圾分類。引進專業公司在190個小區安裝350臺智能回收機,推進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日益成為居民的生活新風尚。奎文區為無物業小區統一安裝單元門、門禁,更換樓道破損窗戶,硬化路面5.6萬平方米,新設置小區內停車位1.1萬個、便民小市場47個、廣告位331處。狠抓消防安,完成447個小區「飛線」整治,設立電動車充電樁450處,打通小區消防通道600餘條,安裝滅火器1.9萬個,實現液化石油氣智慧監管全覆蓋,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推進醫養結合,藉助「紅色物業」,盤活閒置資源,引進專業機構、團隊,用足用活上級扶持政策,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居家養老服務,目前正在3個街道開展試點。

推行「紅色物業」一年多來,奎文區「市長熱線」物業服務類投訴大幅下降,全省群眾安全感綜合測評由75位提高到36位,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鞏固了黨在城市基層的執政基礎。

相關焦點

  • 全區物業管理整治提升,這些小區值得學習!
    小區的物業管理一直是居民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如何做好小區的物業管理?尤其是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布物業熱線、樓長快線、志願者連線,建立線上互動交流平臺,有需要第一時間響應;公開快速服務響應承諾,建立快速服務隊伍—五鄰服務隊、社工團隊、志願者隊伍;設置安全穩定崗、環保衛生崗、鄰裡守望崗、文明宣傳崗「四類崗位」,快速響應居民。
  • 漯河探索「紅色物業」管理模式 老舊小區治理群眾當主角
    「泰南105號院」的4棟樓分別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無專業化物業,院內道路坑窪不平,下水道經常堵塞,路燈不時「罷工」,私搭亂建現象嚴重,是典型的髒亂差老舊小區。  變化來自今年源匯區開始的老舊小區整治「清零」行動。在街道辦事處組織下,今年4月,院內的6名黨員組成黨小組,由老黨員吳建設任組長,牽頭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 「五位一體」共同締造 老舊小區改造一舉多得
    「紅色物業」長效管理機制模式,確保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有效實現了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解決了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夯實了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社區治理新機制要充分發動居民參與。濰坊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共同締造理念,實施「兩輪徵詢法」,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發動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
  • 河北邯鄲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樓新了路也平,車位整齊又好停;健身器材樣數多,大人小孩樂呵呵……」這段順口溜是家住河北邯鄲市滏山花園小區的李學光自編的,他告訴記者,自己編順口溜是來描述小區環境的大變化,稱讚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新生活。滏山花園是1998年建成的老小區,居住年頭久了,小區路面坑窪不平,雜草叢生,環境髒亂差。
  • 河北邯鄲: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樓新了路也平,車位整齊又好停;健身器材樣數多,大人小孩樂呵呵……」這段順口溜是家住河北邯鄲市滏山花園小區的李學光自編的,他告訴記者,自己編順口溜是來描述小區環境的大變化,稱讚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新生活。  滏山花園是1998年建成的老小區,居住年頭久了,小區路面坑窪不平,雜草叢生,環境髒亂差。從2018年開始,邯鄲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滏山花園是其中之一。
  • 寧夏銀川:"四優四提"黨建引領書寫老舊小區治理新答卷
    面對日益嚴峻的老舊小區治理難題,銀川市以「四優四提」城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現代化破題,通過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理順工作機制、強化資源整合、發揮黨員作用等「紅色組合拳」,讓老舊小區改造過程成為錘鍊黨的組織、發揮黨員作用、凝聚群眾人心的過程,全面提升老舊小區治理水平,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 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家園美麗居民受益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未成年犯管教所主生活區居民餘女士的心聲,同時也是青秀區紮實推進老舊無物業小區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   連日來,為給居民創造舒適、和諧的居住氛圍,青秀區以老舊無物業小區治理為契機,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轄區多個老舊無物業小區實現了華麗轉身。
  • 老舊小區蝶變煥新顏
    合肥恆通小區居民聚在廣場上曬太陽,下棋逗趣好不悠閒。「這也就是近年來才有的情景,以前髒亂差不說,還曾出現一天7家被盜的情況。」合肥恆通社區黨委書記王志紅快人快語感慨道,現在小區可以說是溫馨相隨、和諧相伴、心靈港灣、生活樂園。在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發生巨大變化的老舊小區不僅僅是恆通小區。
  • 河北邯鄲創新三大機制 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由於518社區老年人居多,上下樓存在諸多不便,許多居民提議加裝電梯,根據群眾意願,目前已加裝了2部電梯,解決了老年人上下樓難題,第3部電梯也即將啟用。同時,小區還開展了拆除違建、鋪設路面、粉刷樓體、樓頂防水等工作。「基層街道最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最容易動員和組織群眾,最方便解決改造中出現的問題。」
  • 「改」出幸福新生活——湖北襄陽老舊小區改造見聞
    切割、開挖、埋管、砌井……日前,湖北省襄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連山社區老舊小區改造拉開序幕,標誌著襄陽市2020年度計劃改造小區全部開工。據了解,今年襄陽市改造完工老舊小區將達到300個,惠及居民6.3萬戶20萬人。
  • 襄陽今年200個老舊小區,要變成這樣
    六七年前,春景花苑小區環境髒亂差,物業與居民之間的矛盾大,社區就像滅火隊員,隨時準備應付小區可能出現的麻煩。社區工作人員最怕接聽小區居民的電話,更害怕到小區裡去。在中心城區,像春景花苑這樣的老舊小區有一大批,它們是社區治理的難題,也是居民群眾的「心病」。
  • 石泉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石泉縣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要民生工程持續推進,通過改造使老舊小區「換代升級」,讓群眾生活更有品質,更加幸福。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金江花園小區,是石泉縣眾多「高齡小區」的代表。今年60多歲的程宗廣就住在這個小區,由於小區建設較早,水、電、氣、路等配套基礎設施都已老化,加上沒有物業管理,小區衛生和公共秩序都不好。
  • 河北邯鄲創新改造機制、管理機制、服務機制 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
    「樓新了路也平,車位整齊又好停;健身器材樣數多,大人小孩樂呵呵……」這段順口溜是家住河北邯鄲市滏山花園小區的李學光自編的,他告訴記者,自己編順口溜是來描述小區環境的大變化,稱讚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新生活。滏山花園是1998年建成的老小區,居住年頭久了,小區路面坑窪不平,雜草叢生,環境髒亂差。
  • 老舊小區改造 群眾滿意才叫好
    就拿百姓關注的老舊小區改造來說,怎麼改,怎麼建?小區居民最有發言權;改得效果怎麼樣?群眾滿意才叫好。高新區康隆小區是個建於2000年的老小區,今年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這兩天,改造工程剛剛完工,小區路面、路燈、監控等公共設施全部煥然一新。
  • 「服務隊」「突擊隊」解決電梯維修難題
    幸福社區供圖「謝謝你們請來專業人士,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2020年11月初,市房管局下沉黨員組織物業公司和專業人士,為天下龍嶺小區解決了電梯維修難題。1月4日,長江日報記者在這個小區了解到,小區10部電梯已全部完成了維修。
  • 開放式老舊小區停車難,考驗多方智慧
    引入物業管理公司、智慧車位、差異化停車收費……面對停車難題,長沙許多小區依據自身的特點,嘗試著不同的破題方式,但也衍生出一系列問題。老舊小區停車是否該收費?收取的費用到底花在哪兒?很多老舊小區由於建設早,大多是開放式的,且小區停車長期都不收費,這無疑給居民帶來了不少好處,但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上升,老舊小區也逐漸不堪重負,出現一位難求的狀況,同時常有外來車輛闖入,加劇了停車難、亂停車的問題。
  • 臺兒莊老舊小區紅色物業全覆蓋
    記者 張環澤 報導本報棗莊訊 12月1日,記者從棗莊市臺兒莊區住建局獲悉,全區老舊小區目前已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據介紹,臺兒莊老舊小區存在基礎配套設施老舊缺失、環境髒亂差、居民認同感不強等問題,導致常年物業失管、脫管嚴重。今年,該區住建局對老舊小區物業實施改革攻堅,改善老舊小區環境。發揮城市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成立全區物業服務行業綜合黨委,強化黨建引領。
  • 老舊小區換新顏 既「好看」又「好住」
    近段時間,家住藍關街辦小區張惠玲女士特別開心,因為她所居住了20多年的小區在歲月長河中變成了髒亂差的老舊小區,而今年八月,老舊小區改造解決了居民久積心頭的住房難題,又讓她們這個舊小區重新充滿了生機。
  • 漢陽區探索「五小五化」治理模式解決老舊小區管理頑疾
    人民網武漢7月22日電 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先天不足、衛生環境差、歷史遺留問題多、物業管理難度大、人口流動性大等問題一直是老舊社區管理的難題。而在老舊小區佔全區總面積27%,老舊小區居民達全區總人口一半的武漢市漢陽區,卻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五小五化」城市老舊住宅區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整合「小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