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珈瑋 濟南報導
11月27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介紹今年以來山東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情況。談到如何做好老舊小區治理,濰坊市奎文區探索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道路。濰坊市奎文區區委書記劉泮英介紹說,為解決這一難題,奎文區探索由黨組織引領、社區幹部公辦物業的辦法,形成了「黨建引領·紅色物業」1173模式,還成立了上萬人的「紅小二」服務隊,專門為群眾解決身邊的具體事。
奎文區作為濰坊市的中心城區,共有居民小區726個,僅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就有527個,其中在當時沒有物業的小區344個,在這些小區,弱勢群體多,配套設施不完善,長期存在「路燈不明、道路不平、治安無人管、環境髒亂差」的現象,因為投入大、難管理、收益少,社會化物業都不願意進駐,導致這些小區成為現代化高品質城市中的「社區鏽帶」。劉泮英介紹,針對上述情況,奎文區將治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社區「公辦」物業。制定《老舊小區紅色物業工作規範》,各社區依法依規成立64家物業公司,由社區書記(主任)兼任公司負責人,進駐小區為居民提供「先嘗後買、低償服務」。目前第一階段已完成,實現無物業管理小區的物業管理全覆蓋,惠及群眾18.8萬人。第二階段是規範提升社會化物業。通過實施考核倒逼、加強行業監管、狠抓依法整治等措施,倒逼責任落實,激勵服務提升,規範市場秩序,目前清退違法違規物業8家,社區物業公司、國有平臺物業公司依法進駐接管27個小區物業,推動了紅色物業向社會化物業管理小區延伸。第三階段是實施「紅色物業+紅色網格」,全面轉向社會治理。將物業服務與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科學劃分410個「紅色網格」,吸納物業服務人員為兼職網格員,以物業管理為切入點和抓手,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劉泮英介紹說,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主要是解決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辦法理事問題。聚焦「有人辦事」,以680名社區工作人員、1100餘名公益性崗位人員,以及樓長單元長和困難群眾為主體,搭建起物業隊伍,做到用自己的人管理自己的社區;聚焦「有錢辦事」,我們挖掘整合公共資源,對小區內停車位、便民小市場、廣告位、便民服務亭等,實施特許經營激勵,按市場規則運營,提高了物業服務能力,增加了物業公司收益;聚焦「有辦法理事」,我們堅持民主議事、依法依規、公平公正,通過紅色議事廳、馬扎議事會、樓頭會、涼亭會等各種形式共商小區管理事務,做到了大傢伙的事情大傢伙商量著辦,讓社區公共事務管理合理又合規。
奎文區依託「紅色物業」,探索找熱心骨幹、找公共空間、找資金來源、定居規民約「三找一定」工作法,成立1萬餘人的「紅小二」服務隊,盤活閒置公共空間200處、2.5萬平方米,連結1100餘萬元資金,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具體事。還在社區推行垃圾分類。引進專業公司在190個小區安裝350臺智能回收機,推進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日益成為居民的生活新風尚。奎文區為無物業小區統一安裝單元門、門禁,更換樓道破損窗戶,硬化路面5.6萬平方米,新設置小區內停車位1.1萬個、便民小市場47個、廣告位331處。狠抓消防安,完成447個小區「飛線」整治,設立電動車充電樁450處,打通小區消防通道600餘條,安裝滅火器1.9萬個,實現液化石油氣智慧監管全覆蓋,有效消除了安全隱患。推進醫養結合,藉助「紅色物業」,盤活閒置資源,引進專業機構、團隊,用足用活上級扶持政策,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居家養老服務,目前正在3個街道開展試點。
推行「紅色物業」一年多來,奎文區「市長熱線」物業服務類投訴大幅下降,全省群眾安全感綜合測評由75位提高到36位,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鞏固了黨在城市基層的執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