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幹部「首問負責制」,群眾找到你,你就是第一責任人,不管該不該管都要先接過來。就拿百姓關注的老舊小區改造來說,怎麼改,怎麼建?小區居民最有發言權;改得效果怎麼樣?群眾滿意才叫好。
高新區康隆小區是個建於2000年的老小區,今年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這兩天,改造工程剛剛完工,小區路面、路燈、監控等公共設施全部煥然一新。
高新區康隆小區居民陳琳:「我在北邊那個門住,一眼看到南頭,心情是個敞亮的,房價這回都高了。不管怎麼說還是咱政府好,一百個滿意。」
有居民滿意,但也有居民反映,小區裡面改得是好了,但外面路面破損,汙水管道老化,裡外不匹配。可是按照原來的規劃,小區外圍不在改造範圍。針對這一情況,高新區住建部門立即展開調研,匯總群眾意見,對小區外圍重新制定了改造方案。
高新區田和街道辦事處規劃建設和生態環境辦公室副主任林培忠:「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會根據老百姓的訴求,不斷調整這個方案。改造的目的就是通過改造使小區整體有明顯改觀,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根據群眾需要適時調整方案,用「再規劃」的理念,為群眾提供「菜單式」服務。環翠區觀海小區,過去停車難,停車亂,這次老舊小區改造對小區公共區域重新規劃,合理挖潛盤出150多個車位,緩解了小區停車難題。
規定了50輛車、100輛車,現在輸入了這些,過後再多了,就得經過業主和物業兩家協商。0053咱物業再一個把檔案建立好,有什麼信息加上去。
更讓小區居民滿意的是,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居民意見成為制定改造方案的一個重要參考,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手段,環翠區先後組織觀海小區物業和業主代表召開了7次議事會和方案討論會,小區前期怎麼改,後期如何管,都是群眾說了算。
威海永興物業經理譚富軍:「我們和業主們一起協商,有些事情和他們一起,好的建議及時採納,更好把我們家園管理好。」
環翠區竹島街道城建辦唐英俊:「融入紅色物業,在後期小區維護管理方面建立長效機制,讓改造取得的效果能長期保持下去。」
「先民生,後提升」,充分尊重了群眾意見,也收穫了群眾的滿意和好評。
環翠區觀海小區居民崔傳航 :「現在這樣一弄,線很規整,大家都按照線停車。我們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義務來維護管理,不能把這個事全推給物業,我們共同來維護。」
記者手記:首問負責,為民負責。不管是高新區根據群眾需要調整既定的規劃,還是環翠區凝聚群眾智慧共建共享,體現的都是一個「民」字,這也是我們轉變作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不是一句空口號,需要真幹實幹。心裡裝著群眾,才能打心眼裡為群眾服務,也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