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出自義大利語Rinascere,原意是再生或復活。
「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文藝復興的中心--佛羅倫斯
文藝復興作為文化藝術運動,以佛羅倫斯為中心擴展到義大利其他地方以及整個歐洲,從興起、盛期至落幕,大約是1350到1600年。
這是義大利在文化上居西方主導地位的兩個半世紀。
「文藝復興三傑」,有兩支小分隊。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壇三傑」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是「美術三傑」
達文西三人所處的時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巔峰時期,從1490年達文西創作《最後的晚餐》和洛倫佐·美第奇逝世開始,到1520年《羅馬之劫》結束。可以說他們三人代表了這個時期,也定義了這個時期。
達·文西畫於15世紀最後幾年的《最後的晚餐》是盛期新藝術的第一件偉大作品,《蒙娜麗莎》則在16世紀最初的兩年即1502年誕生。
米開朗琪羅比達·文西年輕23歲,但在1500年,他已經用自己的第一批偉大作品——聖彼得教堂的《哀悼基督》和佛羅倫斯市政廳的《大衛像》——令整座城市膜拜,那時他不過30歲,卻比肩前輩,贏得和達·文西同在佛羅倫斯議會大廳繪製巨幅戰爭壁畫的榮耀。
年紀最輕的拉斐爾比米開朗琪羅約晚生了8年,20歲時他來到佛羅倫斯,以聖母子圖樹立起令人折服的新高峰,躋身大師行列。
相愛相殺的大神們
總而言之,1500到1525年是佛羅倫斯-羅馬藝術中古典風格發展最重要的時期。文藝復興的時代背景造就了這三位天才,當然也可以說是他們造就了那個時代。
中世紀文藝圈最具流量的TFMEN
生在託斯卡納山區的達·文西在家鄉小鎮度過了少年時代。當他進入佛羅倫斯城的韋羅基奧畫室,人們很快就發現,「他的天才來自上蒼之力而非人間」。
今年是文藝復興藝術大師達·文西逝世500周年
歷史上的達·文西,是一位人見人愛的美男子、時尚的急先鋒,他的外表和穿戴總是給身邊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與他同時代的傳記作家,描述他時總是充滿了溢美之詞:
「不凡的美貌,無盡的優雅。」
「他穿著只能及膝的玫瑰色短袍,而那時候的風俗是穿長衫。」
「他的發明天才令人震驚,他對所有涉及美和典雅的問題擁有絕對的發言權。」
《救世主》2017年11月,達·文西的作品《救世主》以4.5億美元的高價出售,打破了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由羅浮宮的中東分館阿布達比羅浮宮收藏。
達·文西作品最突出的特色,是暈染技法(Sfumato)。Sfumato直譯指「模糊、渲染層次」,它來源於義大利語fumo(煙霧)。達·文西基於對光學的觀察,在他的繪畫實踐中模糊了人物邊緣的線條,用「煙霧」的方式來呈現輪廓。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就用了300多層塗料來實現模糊暈染的煙霧感。
這種精細化的過渡方式,不僅讓人像更具真實感,還給予作品一份曖昧的朦朧——達·文西筆下的人物往往似笑非笑,柔和中性,面目雌雄難辨。歷史上人們曾經討論過蒙娜麗莎究竟是男是女。有人甚至懷疑蒙娜麗莎就是達·文西本人。
《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by LeonardoLouvre Museum
達達主義代表藝術家杜尚,1917年在《帶鬍鬚的蒙娜麗莎》中,用鉛筆給蒙娜麗莎畫上了山羊鬍。杜尚想創作的是藐視傳統的反藝術,想把達·文西當作揶揄的對象,但這也體現了蒙娜麗莎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質——畫上鬍子後的她,並沒有多少違和感。
除了朦朧的煙霧感,達·文西畫作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他首創的「空氣透視法「——藉助空氣對視覺產生的阻隔作用,物體距離越遠,形象就描繪得越模糊;或一定距離後物體偏藍,越遠偏色越重。這樣一來,人物就能和背景完美地融合,讓平面擁有生命。
達文西關於人體腦室和顱神經的繪畫,在畫面左側達文西指出了嗅神經。達文西不僅是一名畫家,也是一名工程師、實驗家,在醫學方面也頗有造詣,尤其為神經系統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佛羅倫斯人向來具有不同於羅馬莊重趣味的託斯卡納優雅,但達·文西這種微妙的,恍若在畫面上流動的幽逸,已經是其他人所難並提了。
達·文西有一個很有名的文藝理論「鏡子說」,畫家應該像一面鏡子,真實地模仿自然。但真實地反映,需要高超的畫技。
圖|Imp
1482年,達·文西前往米蘭公國,在統治者路德維克·勒莫爾的宮廷裡尋到一個穩定地位。他參與到宮廷中幾乎一切活動,音樂演奏、設計建築、畫像、裝飾居室、設計服裝、宮廷節慶排演,甚而主持修建了城裡的防禦工事和運河。
達文西對人體結構、懷孕、天體、飛翔以及其他機械奧秘的探求,讓人們對藝術天才的頌揚達到了神聖的地步,也可以說產生了影響至今的「達·文西效應」,即以科學為核心的藝術變革。
達·文西手稿↓
《子宮胎兒的研究》(Studies of the foetus in the womb)達·文西
在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和天賦使藝術家在社會地位上逐漸完成從工匠向詩人的過渡。他們想和詩人一樣,「有權做任何希望做的事」——這是畫家們喜歡摘抄的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一句名言。
《最後的晚餐》/he Last Supper ,1494~1498,420X910
藝術史家貢布裡希就認為,達·文西對藝術家社會地位的關注可能超過當下人的理解程度,他對自然奧秘一生探索不過是因為,「他認為給藝術奠定科學的基礎,就能使自己心愛的繪畫藝術從微不足道的手藝變成高貴、體面的職業。
米蘭公國被法王路易十二徵服之後,達·文西的生活開始變化不定。1499年他回到佛羅倫斯,1506年重返米蘭。
在羅馬也做過短暫停留卻沒有留下任何作品。在他去世前三年,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成為他的新資助人,巨匠自此離開義大利,最後辭世於盧瓦河谷的安布裡斯城堡。
《美麗公主》達·文西,私人收藏
傳說在他彌留之際,法王侍奉在他身側。和達·文西一起永遠留在法國的,還有他隨身攜帶的三件木板油畫:《蒙娜麗莎》(1502)、《聖母子和聖安娜》(1510)以及目前世人所知的他最後一件畫作《施洗者約翰》(1513~1516)。
李奧納多·達·文西畫作《聖母子與聖安娜》
米開朗基羅,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 Buonarroti Simoni。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得肌肉健壯。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僱主頂撞,但米開朗基羅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
米開朗琪羅(Micha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僅14歲便才華早露的米開朗基羅受到美弟奇家族洛倫佐關注,被接入美弟奇宮殿。經常出入洛倫佐的宮殿,學習、觀摩大量的藝術品,和當時最有名望的人文主義學者、詩人交往相處……
洛倫佐
「我在大理石中看見天使,我不停地雕刻,直到使他自由。」米開朗琪羅說。
如果沒有見過他的自畫像,以那些作品,很容易把他想像成一個雷霆萬鈞的壯闊之人,一如他留在羅馬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裡的那些男子形象:俯視萬物的「上帝在水面飛翔」,或者,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中體魄雄偉如鬥士的年輕基督。
西斯廷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但在藝術家這幅唯一的半身自畫像上面,我們卻看到憂愁而隱忍的苦行老者,瘦削,略微佝僂,眼睛裡浮動著黑霧一般的無望。在人們對科學與藝術的信仰不亞於崇拜上帝的16世紀,米開朗琪羅就是一個負重走至盡頭的殉道聖徒,將自己祭獻給了藝術的上帝。
24歲那年,米開朗琪羅創造了他最偉大的雕像作品之一:《哀悼基督》,又名《聖母憐子》。
這是米開朗琪羅作品裡少見的優雅精巧類型,整座雕塑閃耀著光輝:聖母坐在石頭上,如此年輕,表現出同類母題作品中罕見的美麗,她低垂頭,臉上沒有流露出情感,身上的衣褶和垂下的左手卻富於表情,半張的手尤其讓人感受到包含極度的痛苦。
藏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當我們被巨大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那不可思議的酣暢氣魄所擊倒時,未免懷念藝術家在他青年時代所流露的感傷天性。
《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137 x 122,1534~1541
1508到1512年,米開朗琪羅接受了為新建成的西斯廷禮拜堂繪製天頂的任務。他把自己獨自關在西斯廷禮拜堂裡,整整畫了4年,連研磨顏色都親自完成,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完成全部工作。
《創世紀》/Ceiling of Sistine Chapel, Fresco, Italian High Ren
在天頂的正中,他以《聖經》的創世記為題,繪製了四大五小共9個場面,上帝在每一個場景中的形象都沒有重複,為義大利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奇蹟」。
圍繞9個場面的,是12位巨大的男女先知,他們的形象沒有任何對前人的模仿,他們被安排在一個特定的表情瞬間,拆分來看就是12幅傑出的肖像畫。
Cappella Sistina, Musei Vaticani梵蒂岡博物館西斯廷禮拜堂
在所有其他畫家將以花草、風景或圖案來裝飾的畫面空隙之間,米開朗琪羅都填畫了動態美妙的人體。他為整個文藝復興繪畫提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命題:在人體之外不存在美。
《創造亞當》/Creation of Adam, Fresco, Italian High Ren
在題為《最偉大的雕刻家的思想》一首十四行詩裡,米開朗琪羅寫道:「最偉大的雕刻家的思想,只能深埋於巖石之中;而雙手所能發現的,都是從頭腦中得到的訓令。」這幫助我們理解他瘦削身體裡所爆發出來的勢不可擋的藝術感染力。
《大衛》(1501-1504)。1504年,米開朗基羅完成了大衛的創作,這尊雕塑高四米多,是由一塊完整的大理石雕刻而成,這一充滿愛國熱情的雕塑完成之後,立刻在佛羅倫斯引起轟動,這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直到今天,還是每個學習繪畫雕塑藝術的人必須臨摹的教材。
米開朗基羅的詩節選
拉斐爾·桑西(1483—1520),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
1483年出生於義大利中部的小鎮烏爾比諾,他的父親是當地烏爾比諾公爵的宮畫師,7歲喪母后,拉斐爾成天就跟著父親到公爵府作畫。聰明伶俐的他很惹人喜愛,小小年紀不僅能當父親的助手,而且提筆畫畫也有模有樣。
拉斐爾(Raphael,1483~1520),自畫像藏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拉斐爾只活了37歲。在所有記述他的文字中,拉斐爾都溫和而適度,他的自畫像也強調了這種品格。
他勤勉的創作,給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拉斐爾的作品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是手法主義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後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範。
烏爾比諾小鎮的公爵府 拉斐爾的家鄉
1504年,拉斐爾前往佛羅倫斯追星的舉動,是他藝術生涯的轉折點。正是在這裡,他開始向同時代的大師學習,並且初步形成了他那標誌性的「拉斐爾風格」。
20歲以前拉斐爾沒有離開過家鄉翁布裡亞,甚至他也沒有像「三傑」中的達·文西或米開朗琪羅一樣,在少年時就鮮明地表現出超越老師的天才光芒。
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吉諾的自畫像 他與達文西是同門師兄弟
喜歡畫聖母,是拉斐爾年輕時就已形成了的習慣。也許是因為思念母親,他對老師筆下的聖母格外喜歡,漸漸的自己也學著畫。
拉斐爾來到佛羅倫斯後的一系列聖母畫顯示了他令人驚嘆的吸納能力。他毫不費力就察覺到佛羅倫斯人的趣味和家鄉翁布裡亞那種單純氛圍的差異。
在從前畫面的清澈之外,他微妙地賦予了作品更多的自由和生氣。
現藏於皮蒂宮的《大公聖母》,懷中的聖嬰好奇地看向畫外,和聖母微垂的雙目巧妙地延伸在同一軸線上,因而有了更深的意境。在拉斐爾之前,女性的純粹美從來沒有這麼集中地、不藉助於任何背景襯託地呈現出來,就連達·文西也沒有試過。拉斐爾的聖母像便從此和其他任何一位大師的聖母像區分開來,被當成了完美性的標準。費迪南三世大公得到這幅畫後,視若至寶,每次外出旅行都帶在身邊,畫也因此得名。
拉斐爾畫作:《椅中聖母》
斐爾在佛羅倫斯只用了4年就得到羅馬的邀請。隨著聖彼得大教堂的修建,米開朗琪羅、西尼奧裡尼和拉斐爾等義大利最有名的藝術家到來,莊重尊貴的羅馬風格逐漸替代了佛羅倫斯那種託斯卡納式的優雅清麗,開始引領文藝復興盛期。在梵蒂岡的籤字廳,拉斐爾的溼壁畫《雅典學院》體現了畫家安排任務的最高技巧和構圖的完美技藝。
雅典學院 | Scuola di Atene @ 籤字大廳 | Stanza della Segnature,Musei Vaticani, Città del Vaticano | 梵蒂岡博物館這幅《雅典學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院為題,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 基礎,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藝術家企圖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注希臘時期繪畫鼎盛被西方稱之為黃金時代)的形式, 寄託他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西斯廷聖母 - the sistine madonna
天才加上不懈的努力,30歲時拉斐爾已經達到了榮譽的巔峰。
《伽拉忒亞》拉斐爾,這幅作品常被人引用,以說明他達到了「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
關於他的死亡,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一場大病。那時他已經被教皇萊奧十世任命為羅馬古蹟保護總管。在一次發掘古羅馬建築時,現場發生了塌方事故。他前往察看,受到屍體的感染,再加上遇上暴雨,他開始發燒。後又被庸醫誤診為肺結核,為他放血治療,幾乎要了他的命。
《弗娜麗娜》
而給了拉斐爾致命一擊的第二原因,則是因為一場西方美術史上的傳奇愛情。也就是拉斐爾與這個畫中的女子——弗娜麗娜的動人而又哀傷的情事。
但是幾乎不懂拒絕的拉斐爾,被迫接受了教皇萊奧十世給他指下的婚姻。這之前他一直能拖則拖,能躲則躲。但在那場被誤診的傷寒中,人們看他快不行了,為他舉行了束罪禮。為了寬恕他與弗娜麗娜的駢居罪,教廷裡的人無恥地趕走了他最心愛的弗拉麗娜,讓已經奄奄一息的他失去了求生的意志。
拉斐爾墓
而第三個原因,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因,則是拉斐爾過於追求完美的性格和過度的敏感,讓他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天使從來不肯留人間,拉斐爾義大利語的意思就是天使。他生於4月6日,死於4月6日。這一天,是西方人的耶穌受難日。
這個夏天,
趣趣要去這三位大神的家鄉義大利啦!!!
大神們的藝術風採,
精美絕倫的建築古蹟,
永遠走在尖端的時尚,
地中海溫柔的晚風.
以及愛好這一切的你,
都將是這個夏日美好的遇見!
這裡是歐洲文化的搖籃
孕育了燦爛輝煌的古羅馬文明
這裡是文藝復興的起源地
走出了但丁、達文西等諸多傳奇人物
這裡還有時尚之都、藝術之城
這裡是義大利
趣趣老師親自探線,
以我們的遊玩經驗,
為大家獨家呈現
獨一無二的義大利深度11日世界遺產之旅。
與您一探世界瑰寶、文化遺產、時尚潮流,舌尖美食!
碼上報名,暢遊義大利
【暑假】走進歐洲的博物館—義大利深度11天10晚(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