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
老師從「備課」到「備學生」的升級進化
2012-03-06 15:24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
很多人對「備課」這個詞語的理解是———教案一翻、大綱一瞄、知識點一划就可以從容走上講臺照本宣科。但新生代的個性課堂卻要把這種「只看本,不看人」的老掉牙授課方式徹底消滅掉。深圳教師正在迎來一個新的趨勢———從「備課」到「備學生」的升級進化。
這一趨勢是由深圳新東方學校率先試驗並發起的,所謂「備學生」,就是指教師的課前準備要建立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老師需對學生的愛好、習慣、知識結構水平、興趣點等等均要洞悉,以前老師只要當個「宣講員」就好,現在的老師卻要肩負知心大姐、百科全書、解題機器、閨蜜哥們等等一系列高難度角色。
「備學生」要先跟學生當閨蜜或哥們
新東方學生Remy最近發現,自己看過的電影、小說,去哪家餐館吃過飯,老師都了如指掌。「直到有一天,該老師把我在微博上發的一條冷笑話原文不動地複述出來,我才知道,一個月前加入到我粉絲陣容裡的『座便器裡的魚』就是他啊!」
他們現在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以前,Remy和老師的交談內容多半是「你不應該考這樣的分數」、「這道題目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求證」,還有一大段名字繞口的公式和術語,總而言之,就是一段段高度嚴肅的師生對話。現在,他們的對話非常「哥們」———「利物浦對曼聯誰更看高一線」、「《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好像沒有媒體吹的那麼好」、「歡樂海岸的美食街果然名不虛傳」之類的時常成為他們的課外談資。
這就是以「備學生」為宗旨而產生的新式師生關係。這簡直達到了反町隆史在電視劇《麻辣教師》中所塑造的狀態。「師講生聽」式的隔閡感被徹底消融。
當然,僅僅是取悅學生愛好,還並未達到「備學生」的完美狀態。憑「共同興趣」建立起師生間的信任關係後,一套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案必須及時出爐。比如,深圳新東方中學部教師盧佳佳就遇到一個勤奮但低效的學生。這個每天開夜車開到2點的「勤奮哥」,成績竟不進反退。「經過家訪、個訪等綜合交談後,我們終於找到癥結,這孩子是『讀寫障礙』,只會機械記錄筆記,但無法消化筆記上的知識點和內容。」因此,一套專治「讀寫障礙」的學習方案立刻奉上,「勤奮哥」的成績立馬上去了。
像「打靶」一樣精確瞄準學生個性
有人形容,傳統的「備案式授課」,就是「一排子彈N個靶」,現在的「備學生式授課」,就進化到了「一發子彈一個靶心」,瞄準率、匹配度的提高,無疑促進了「因材施教」指數的激增。
「備學生」授課法的誕生背景是曲折的。正如新東方負責中學個性化教學的方老師所言:「早年,在新課改的推行下走入了教學改革,老師們開始創造新型的課堂形式,分組教學、互動教學等被廣泛運用到課堂裡。但是,課堂的改革還是在『備課』的基礎上進行的,備的是大綱,備的是書本。而課本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卻千差萬別,因此,在追求有效課堂的驅使下,催生了從『備課』到『備學生』的新概念。學生是知識的接收口,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對準位置,這樣才能儘可能保證百發百中,提高課堂的有效收聽率。而陳舊的備課方式是完成了課堂教學,但並未達到『有效』,新型的教學改革注重學生實際獲得的知識量,這就要求老師給力、學生努力。」
「備學生」包含幾個方面的內容,學科認知程度和特點,學生的經驗基礎和生活關注點,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教學過程其實跟媒體傳播是相似的,在傳播內容前必須了解你的受眾。而我們的受眾就是學生,起碼要知道他們的年齡特點、生活環境以及學習程度。懂得『備學生』的老師們,上課前都會提前熟悉學生,可以是直接找學生聊天也可以從家長處側面了解學生的各方面狀況。對學生狀況的了解,確保了教學的基礎,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通過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分別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方老師表示。
(責任編輯:劉巍)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