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悄然而至:天不渡人,唯有自渡,笑對無常,笑「贏」2020

2020-12-20 舒山有鹿

《了凡四訓》有言:「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老祖宗說得好,三分人事七分天。人這輩子,想要有所成就,那必須要有「天意」和「才幹」的相互補充。

可是,天意難測,人事易行。對於三分天意,可以順其自然,可對於七分人事,卻要把控在手中。

所謂「天不渡人,人需自渡;天不助人,人需自助。」

面對難以橫越的山川大河,面對難以跨過的溝溝坎坎,我們不能「望天打卦」,更不能自暴自棄,而是需要做自己的「貴人」,自己幫著自己走過去。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比喻,每個人都是一艘小船,每個人都想橫穿風浪去彼岸。可到最後,大多船隻都崩潰在海岸邊緣。為什麼呢?只因為它們少了面對「風浪」的決心。

一艘船如此,一個人更是如此。面對新開始的十月,面對已然過去的九月,其實我們心懷期待,也心有不舍。但是,人終究是要往前走的,能救自己的那個人,只有我們自己。

很喜歡一句話:「一笑冷麵人間事,半世功名半世人。」

面對生活,我們最好的態度是什麼?那就是懂得「笑」。所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那些懂得微笑面對世間一切的人,其實他們都過得越好。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靈魂的擺渡人。面對風雨,不妨微笑;面對難事;不妨微笑;面對磨難,不妨微笑。要知道,每一個微笑的背後,都賦予了你「贏」的機遇。

天不渡人,唯有自渡

所謂「自渡者,天渡之;自助者,天助之。」

我們身處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之中,肯定會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煩心事,遇到那些自己未曾遇到過的困難。對此,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是怨天尤人,滿心暴躁,還是沉心靜氣,尋覓解決之法?我想,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和特點。那麼,適當的宣洩是需要的,但卻不能陷入其中。

就像之前的一個朋友,他一遇到事就到處找人傾訴。剛開始聽他傾訴的時候,總會帶有憐憫之情,甚至還會安慰他。

可是,他今天傾訴完一遍還不夠,明天還要繼續。那麼,很多人都對他產生了厭惡的心理。就算那個和他很好的老夥計,也都拉黑了他。

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事兒時,就要好好想想,抱怨解決不了一切,上天也不會來拯救我們。所以說,能讓我們獲救的方法,那就是學會自己救自己。

想起網上的一句話:「當你陷入了泥潭中,越是掙扎,越是陷入其中。你能求救誰呢?只能靠你自己找尋時機,回到彼岸。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在岸邊等著救你。」

很現實的一番話。它雖然讓人感到心裡不好受,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往後餘生,再苦再難,就算撐不下去了,都要有這樣一個信念,那就是能渡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束光,必須要照亮你自己。

笑對無常,笑對人生

所謂「事無常態,水無常形,人無常樂。」

這世間的一切,其實都是變化的。就像一件壞事,誰也不能保證它明天不會成為一件好事。就像你所經受的苦痛,有可能會化為你前進的動力和往後餘生的幸福。

遇到難事,其實我們都很喜歡「哭」。對於「哭」,有人是這麼說的,人的淚水就像是春風沐浴,終究洗淨人過往的痛苦和汙垢的心靈,讓他重新迎取「笑」的時光。

可以說,笑和哭就是一對矛盾。可是,還是要說,為人處世,不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什麼,都要學會「微笑」。

面對那些你所克服不了的困難,你要微笑。因為你的笑,不僅僅是一種向死而生的態度,更是一種不畏不懼的人生智慧。

面對那些你心中難以排解的鬱悶時,你要微笑。因為你的笑,是漫天的花雨,是春夏交際的人間四月天,是你戰勝苦悶的武器。

很喜歡王陽明的一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這番話,其實在生活中應用頗廣。就像我們面臨一個從未接手過的項目,你的態度是什麼?是焦躁,是鬱悶,還是苦惱?其實,你最大的敵人,便是你的內心。

人要學會「笑」,是因為「笑」這種情緒,是人內心積極的根源。就像一輛汽車,只要它的引擎還好,那麼它不管經受了什麼,都可以車馳千裡,一往無前。

所以說,人生無常是常態,人生微笑是真理。只要你肯放過自己,還自己一片豔陽天,那麼你的往後餘生,會幸福不少。

一笑直面秋十月,一笑贏取二零年

在2020年,身邊的很多人都過得不太好。

小到七八歲,大到七八十歲,其實他們都在生活中艱難地生活著,從未放棄,而是一直堅持,一直為了未來的幸福而打拼。

就像一個老朋友,在他人到中年之時,因為工廠倒閉,所以一夜回到解放前。沒法子,只能重新出來找工作,重新出來謀生。他的處境,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虎落平陽被犬欺」。

就像一個小侄女,她在某個大考中考砸了,只能考上一個差強人意的學校。對於她來說,有可能這一次考試的後果,便影響了她未來的經歷和道路。

但是,他們未來能過得怎樣,誰又能預料到呢?

就拿九月來說,在這個月裡,有的人被人解僱了,有的人被人降職了,有的人受人排擠了。這一切,其實都是人世間變化的常態。

可我們還是要明白,越是生活不如意的時候,越要保持「微笑」。這裡的笑,不僅僅指臉上的微笑,更是指你的態度。

正如《了凡四訓》所言:「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你的福氣和幸運,永遠在你的心田之間。只要你明白如何憑著內心的感覺去尋覓,如何學會正視內心的原本模樣,你會發現,你將能和世間萬物相感應,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很喜歡一句話:「人就該笑到最後。」在十月裡面,在未來的日子中,只要你的心足夠平和,就像水一般平淡而有力量,相信你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收穫你的碩果,更能細水流長,成為最後的贏家。

文/舒山有鹿

相關焦點

  • 人需自渡,無人可渡你
    依靠他人來渡你,那是奢侈,更多時候都是自掃門前雪,無人會渡你!年幼無知的時候,以為總有人會陪我走完這一生,無論是家人,還是知己。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卻發現,在最無助,最痛苦,最需要人陪伴的時候,回頭卻發現,只有自己的影子陪伴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長久的陪伴你左右。自己該走的路,一點也不會少,也沒有可以替你走,能走多遠還是取決於你自己。
  • 人活一世,做自己的靠山: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01深山的鹿,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唯有自渡。很多時候,人會處於焦慮和迷茫,就像是深山之中的鹿一樣。世界那麼大、那麼深邃,有太多的未知、不確定,該何去何從?人活一輩子,任何人都只是過客,有的人陪你的時間長一些,有的人陪你的時間短一些。真正陪著你不離不棄、一路到底的,唯有自己。求人不如求己。真的遇到問題了,唯有自渡才是最高效、最可行的出路。
  • 人生一世,皆在自渡;萬般皆苦,唯有自渡!(深度好文)
    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在其作品《擺渡人》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提問:「假如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麼,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靈魂擺渡人在現實生活中,自然是不存在的,如果說有真正的擺渡者,那也只會是我們自己。
  • 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難免要經歷無數的風雨,與其事事祈求別人的幫助,不如學會自渡。正如有句話說的:人不自救,天也難佑。世事無常,很多時候,我們還是要靠自己一個人熬過去。沒有人撐傘時,學會做自己的屋簷;沒有人伸出援手時,學會做自己最堅強的靠山。人生路上,總要經歷種種磨難,要承受許多的苦與累,誰都希望身邊能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 悲喜自渡,幸福隨心
    現實中,那些經歷了生活風霜雪雨磨礪、依舊選擇堅強的人,走過半生坎坷迷茫歲月,眼中依舊有星河的人,經過了愛恨離別,心中依舊懷抱熱愛的人,他們都是能夠悲喜自渡的人,都是能夠讓幸福隨心而動的人。季羨林在《悲喜自渡》一書裡說:人生無論是悲是喜只能自渡,他人難悟。別人對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傷悲,真的是愛莫能助。
  • 佛說:生命皆為渡,渡己,渡心,渡人
    生命的路程裡,我們總要先學會自渡,才能更好的渡別人。佛說: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生命皆為渡,渡己,渡心,渡人。渡己,遇到再難的事,也要努力笑對生活,扛過去,挺過去,熬過去。渡己,做人要盡心,做事要盡力,不管是失去,還是得到,都不要強求,不管是緣來,還是緣去,都要隨緣。渡心,這個世上,唯有人心太複雜,想的太多,要的太多,計較的太多,讓心負重前行。心渡好了,一切都會好。
  • 晚安 我的城 |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晚安 我的城 |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2020-12-14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佛不渡人,人自渡
    "佛不渡人人自渡」意思:佛祖不度化世人,世人只能自己度化成佛。佛說一切人皆有如來智慧,佛所說的只是教人恢復本來智慧德能,所以人恢復自性了,覺悟了,就是自己得渡了。《金剛經》云: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 渡己是一種能力,渡人是一種格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叔,ID:yeshuvi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在世,皆在渡人,渡人如渡己,渡己亦在渡人。正所謂:「萬般皆苦,唯有自渡。」不必逢人訴苦,不必顯露傷痕,做好自己即可。自己的苦,自己承擔;自己的淚,自己咽下。人世間的一切悲歡離合,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修福」一個你不得不信的道理,人自渡才能被天渡
    「天不渡人,人需自渡」,福氣不是天定,而靠德行積累,日行一善,是一分福,凡事皆有因果,人自救,才能受天佑。等天渡己,不過是痴人說夢。福禍相依,損一分福,多一分禍,積德修福,做自己的擺渡人,福氣才會登門。
  • 佛說:渡人者自渡之。你真的理解嗎?
    對於現在的人們,往往都靜不下心來做一件事,失去耐心,成為了當下最大的障礙,急功近利,好高騖遠,認為自己什麼都行,什麼都會,自己明明什麼都懂,自己明明能力很強,為什麼升職的不是自己等等一大堆煩惱,三千煩惱絲,都是自己生的緣,當然需要自己結果,殊不知自己才是自己的障礙,為什麼呢?佛說:渡人者自渡之。你真的理解這句話嗎?我不覺得你會理解。
  • 為什麼大乘佛教渡人,小乘佛教自渡
    很多對佛教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佛教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這樣一種分法,在這種分法中,它們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大乘佛教傾向於渡人,幫助別人解脫,而小乘佛教則傾向於自渡,主要讓自己解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想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得從原始佛法的根源開始說起。原始佛法一共有三乘,分別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可以說是佛法的三個階段。
  • 夜闌心語|悲喜自渡,他人難悟
    輪椅翻了,史鐵生也不喜歡喊人,就坐在地上先扶起輪椅,再用雙臂把自己硬撐上去。天助何嘗不藉助人手,人助又何嘗不成之於天?在到達光明之前,你必須穿過黑暗;熬過萬丈孤獨,內心才能裝得下星辰大海。3成年人的世界是悲喜自渡楊絳在《一百歲感言》裡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做人實在是夠苦。」正因為夠苦,所以要等,所以要忍,等到磨難打了敗仗,幸福才會不請自來。
  • 《麥路人》好評如潮,郭富城立地成佛,能渡人卻不能渡己
    沒有解釋,也不沒有鋪墊,人生低谷是什麼樣子,我們每個人都心中有數,而影片只用了一個24小時營業的咖啡廳,就將這一切都表現了出來,一群陌生的流浪漢,就是一個大家庭。這裡的人為食物奔忙、為還債拼命、為逃避流浪……病痛折磨,情感糾葛,經濟窘迫,家庭失和……當一個人決定獨自承受這一切時,人生的低谷就來了。
  • 佛教:渡人,渡心,渡自己
    生命就像一條無盡的長河,你是過河人,但也是擺渡者。何為渡人?何為渡己?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定義,不計較,不抱怨給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就是渡人,幫助別人放下內心的煩惱憂愁也是渡人,溫暖別人的心也是渡人。渡人就是渡自己應該如何去理解?是的,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
  • 渡心,渡己,渡人
    人生路上,心在天堂,一念起風聲鶴唳,一念滅繁花似錦,隨風揚了執念的結;世間千燈萬盞,不如心中佛燈一盞,渡人世的悲歡離合,渡世事的滄桑悲涼。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愛來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面對繁雜喧囂的世事,我們要保持平和,為人平和友善。
  • 佛教:渡人,渡己,渡心三者區別
    浮浮沉沉人海間,起起落落悲歡處,人生處處是歡喜,何處不悲歡,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過去事不可得,過去心不可有,未來事不用擾,遇事遇人與其等待別人來救贖,不如自己做自己的擺渡人,拯救自己。世間統有四類人:一類利人不利己,二類利己不利人,三類既不利己也不利人,四類利人又利己,第四類就是我們常說的渡人,幫助別人的同時就是在幫助自己,渡人常在渡心,心安則一切安,心靜則一切不擾,並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有想不透的心,心不掛念,則無擾,佛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
  • 人這一生,要三次渡自己
    人這一生,要三次渡自己。01年少渡情前陣子,一則令人頗為痛心的新聞悄然爬上熱搜。年輕的碩士生陳陸洋縱身一躍,跳入江水,生命戛然而止在29歲。而在1個多月前,他剛剛同女友分手。「感覺每天就像行屍走肉一樣,我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難過之餘,亦有嘆息。老話說得好:沒有少女不懷春,沒有少年不痴情。年少的時候,愛與恨總是來的驚天動地,沒人能逃得過一個「情」字。總以為遇見一個人便是一生,殊不知人生的任何一個岔路口,兩人都可能走散。
  • 敘利亞3歲女孩在轟炸中大笑:人生實難,唯有自渡
    自2020年1月以來,敘利亞西北部超過50萬兒童流離失所。 父親陪著女兒一起笑,可在那笑容中卻透露著心酸。 他無法阻擋戰爭的到來,只能在這時盡力的保護女兒少受一點傷害。 這兩個孩子很幸運,可這個世界上苦難千千萬。
  • 《悲喜自渡》:晚年季羨林的人生滋味,苦樂喜憂,唯有自嘗
    這是《悲喜自渡》是季羨林老先生晚年的作品收錄集。這本書屬於散文集,主要是記錄了季羨林先生寫下的做的一些散文和隨筆。雖然他很多是寫的花草動物,但是他最後寫出來的還是人們割捨不掉的情。思鄉念母之情季先生童年並不是多彩的,當時家裡不是特別富裕,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窮,再加上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帶著他過日子,在六歲,離開母親,獨自留在親戚家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