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親子陪伴在家庭教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個孩子能不能夠健康的成長,和親子陪伴的效率有著比較直接的關係。
尤其是孩子到了小學階段的時候,因為孩子的生活環境突然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孩子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成長問題,這時候就非常需要家長的陪伴,以寬慰孩子的心靈,以幫助孩子解惑,以糾正孩子的錯誤等等。
但是,不幸的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都沒有意識到小學階段,孩子可能會出現很多成長方面的問題。
加上一般孩子處於小學階段的時候,家長正好處於事業的高峰期,往往工作比較忙,這就導致家長們在親子陪伴這方面做得不夠好,疏於和孩子進行交流,疏於對孩子進行陪伴,疏於與孩子一起互動等等。
而在這種缺乏親子陪伴的情況下,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可能出現偏差,或是無法得到良性成長,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負面的心理、負面的性格、不正確的認知和錯誤的觀念等等。
而同樣因為缺乏親子陪伴,家長也就無法及時的獲悉孩子的成長變化,不可能及時的發現孩子成長道路上所存在的問題,繼而無法及時的幹預和糾正孩子的負面變化。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最容易受到哪些影響呢?
1)性格或將暴躁偏激
孩子的性格將會變得偏激,或暴躁,或抑鬱。因為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無法得到家長及時的關注和幫助,哪些問題將會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困惑。
孩子無法有效而正確的調劑自己的心理狀態,無法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等等,就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格發生變化,逐漸的變得偏激,甚至因此還做出一些過激行為。比如離家出走、輕生、頻繁使用暴力等等。
2)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在得不到家長陪伴的時候,將可能會產生自卑感。因為孩子會感到家長對自己的一種冷漠,自己得不到關心等等,孩子的心理將會變得敏感,變得不敢去面對一些事情。
並且孩子可能會懷疑自己,懷疑自己做得不夠好,懷疑自己能力不到位,懷疑自己是不是確實很笨等等。
3)親子關係無法維護
這是非常自然的一種情況,當孩子和家長缺乏交流的時候,親子之間的關係必然會逐漸的疏遠。這其實就和與人交際一樣,長時間沒有交集,自然關係會變得寡淡。
4)家庭責任感不強
親子關係的寡淡,讓孩子感受不到應有的家庭溫暖,感受不到家庭應有的幸福感,在孩子的意識中,家庭意識就會變得比較薄弱,從而導致孩子的家庭責任感不強,甚至沒有家庭的概念。
這一點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不僅僅會在孩子小時候有所影響,在孩子長大成家之後,同樣還會面臨這種問題的困擾,影響家庭的和睦。
那麼,在小學階段,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孩子,才能夠受益良多呢?
①保證充足的時間投入
小學期間,孩子所遇到成長問題是比較多的,並且自身的生理變化、心理變化都是比較頻繁的,所以家長要儘可能的保證較多的時間投入,這樣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成長支持,才能夠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從而專心發展自己。
②注意情感的真實展現
家長陪伴孩子,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而不是一種形式主義。現在很多的家長可能是受到社會或工作的影響,自欺欺人地覺得自己陪伴孩子就好,而不對孩子表露真心,只是敷衍,這是達不到效果的。
家長是否真誠,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的,如果你沒有真誠待孩子,那還不如不進行陪伴,假情假意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③認真傾聽孩子的話
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家長要認識到,自己並不是整個行為的主角,所以如果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是敘述一些事情,就算是家長覺得再無聊,也要認真的傾聽。因為,孩子的任何話語中,都可能會表露出孩子的價值觀、是非觀、知識儲備、認知等等,家長要學會傾聽,才能夠發現孩子在成長遇到的隱性問題。
說了這麼多,可能很多父母還是不懂得該如何去陪伴孩子,那麼這裡建議家長可以去看一下《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于敏老師,是一位擁有20年教齡的資深老師,她對於孩子的學習、教育和心理方面有獨特的認識和見解。
而且她認為孩子小學六年是他們成長的關鍵期,也是黃金期,在這個階段裡,如果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那麼將對今後的人生造成深遠的影響。
小學六年,孩子在每一年的成長變化都有所不同,所以,父母要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和教育,才能起到明顯的作用。
而這本書裡就詳細地為家長們介紹了,孩子每個階段的重點養育方法,以及配合大量的經典案例,向父母闡述教育的方法,還給出大量實用的指導建議,幫助家長解決教育的困惑,給與家長最大的助力。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非常專業的家教指導書,是家長必備的育兒"好幫手",如果你是小學生的父母,那麼不妨看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