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有不少父母感慨:
我從小教孩子不要欺負人,要和諧友愛,熱愛分享,做個文明人。
我家孩子從來不搶別人的東西,也不打人,可是別人家的孩子卻經常來搶他的東西,還打他。
孩子不知道怎麼回擊,就光讓別人欺負了,我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自己平時都不捨得打,在外面卻被別人家的孩子欺負了,遇到這種事,父母一定會很氣憤。
那麼,當孩子被人欺負了,家長要怎麼做呢?
孩子被欺負了
該不該打回去?
孩子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
那麼,如果孩子被欺負了,受了委屈,父母該不該教育孩子打回去呢?
這個話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直都是父母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認為「君子動口不動手」是一種傳統美德,即使孩子被人欺負了,也要學會隱忍,讓孩子少招惹麻煩。
有一部分家長則認為孩子應該打回去,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孩子一直受人欺負,從而變得更懦弱。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做客《開講啦》節目時,曾被問到這個問題。
她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肯定打回去啊!」
李玫瑾教授還拿自己的孫女舉例,她說孫女曾在幼兒園被一位小男孩抱起來又摔到地下。
李玫瑾教授就教孫女:「你可以揪住對方的耳朵,直到他對方放手。」
但這一說法被不少網友質疑有不妥,教孩子「打回去」方法不值得鼓勵。
一味鼓勵孩子「打回去」,跟以暴制暴沒有區別。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難以保證「打回去」時的力度和限度。
比如說,孩子受欺負了,當時手上正好拿著鉛筆刀,或者旁邊有個小板凳,如果他拿起這些工具進行反擊,很有可能會對對方造成嚴重的傷害。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也是圍繞這個話題進行辯論:在學校被欺負了,打回去還是告訴老師?
反方的做法是,告訴老師。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蔡康永的觀點:
我們對老師,對好的教育是充滿期待的。
不能因為真實世界的教育制度沒有用就把它打到谷底,就說它沒有用。
如果班上的同學設立了一個規矩,有人去告老師,他就是王八蛋,我們就打死他。
如果這種價值觀散播出來,就會演變成「私刑」,在網絡上就叫做「霸凌」。
法律是一個底線,保障了我們不會因為我們各自的價值觀不同,而約好我們一起來欺負一種人。
要培養還擊的力量,也要培養孩子還擊的智慧。
我們要相信大人的教育,相信還擊是必要的,我們相信還擊的力量,可是我們也要相信還擊的智慧。
在這個智慧當中,如果有理性的和平的解決方案,我們就不需要用還手的方法打回去。
孩子被欺負了
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被欺負了,如果一味讓孩子忍讓,父母們肯定會擔心孩子以後的性格會不會變得越來越懦弱。
但是教孩子還擊,又怕孩子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暴躁。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要怎麼做才對呢?
第一、安撫孩子
孩子被人欺負了,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
要告訴孩子,你一直都在他身邊,給他力量和支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重建孩子的安全感。
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才有助於後續教育孩子如何處理此次事件。
第二、問清原因
安撫好孩子後,就要了解事情的原因。
讓孩子如實說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明辨是非,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起因,要清楚對方是有意欺負孩子,還是孩子相互之間嬉戲打鬧引起的誤會。
弄清楚原因後,先詢問孩子自己要準備怎麼解決問題,再正確引導和鼓勵孩子去合理解決問題。
第三、切忌只觀一面
孩子年齡還小,跟小夥伴玩耍的時候發生爭吵甚至打架時有發生,父母也無需過分擔心,更不要把孩子之間的小矛盾上升到家長之間或者家長和對方孩子之間的矛盾。
家長作為大人,對小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不要以恫嚇或者訓斥的方式教育對方的小孩,只要清楚的告訴對方這樣做是不對的。
如果對方小孩子聽不進去,就可以告訴老師或者找他的家長進行溝通。
第四、探討解決辦法
當孩子告訴父母自己的遭遇後,作為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先讓孩子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法?是否需要爸爸媽媽進行協助?慢慢引導孩子自己想出解決辦法。
當孩子被欺負了
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些事
第一、打人是不好的
孩子被欺負了,內心肯定也很生氣。
這時,父母要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打人是不被認可的。
如果對方打你了,肯定會受到大人的批評教育。
第二、學會勇敢面對
其實,大部分調皮的孩子在欺負別人時,有可能是無意的行為。
但是,當他發現你家的孩子不像其他人一樣會反抗,很好欺負後,對方就會從這種行為中得到滿足感,從而得寸進尺,變得有意欺負你。
所以,家長要正確教育孩子勇敢面對,要敢於反抗,表達自己的不滿,從而制止對方再次傷害。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進行適當的反擊行為,有時候,被欺負的孩子表現出的勇敢反擊行為,會讓對方感到震驚,從而停止欺負行為。
第三、學會寬容
孩子受欺負後,要給孩子上一堂思想教育課,這是培養孩子學會寬容的好時機。
要告訴孩子,被欺負後不要怕他,因為你越怕,對方就越容易欺負你;更不要以暴制暴,因為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你也打人,那你也做錯了。
如果對方因為欺負行為已經道歉了,這時候孩子要學會寬容和諒解。
最後,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一些應對方法,提前進行演練,以防被欺負:
◎喊:當自己被人欺負時,要大聲喊出來,喊出自己的情緒。
◎跑:如果喊出來後對方還不停止欺負行為,可以迅速推開對方逃跑。
◎躲:尋求附近的同學或者大人的幫助。
◎打:當沒人能保護自己,而對方欺負你的行為升級時,這就要進行自衛反擊了,但是在進行反擊時,要保護好身體的關鍵部位,比如頭、臉等。
◎告:當自己被欺負後,要及時跟老師、家長進行溝通,把事情的經過如實告訴老師和家長。
孩子還小,心智還未發育成熟,如果他們經常被欺負,很容易在心裡留下永久的傷疤。
如果這個疤痕消除不了,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從此讓孩子變得自卑內向。
因此,當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一定要安慰孩子,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給孩子傳遞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