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林鷺:數學之美,人生之美

2021-02-08 科學網

廈大數學科學學院教師出外交流,廈門大學高等代數網站時常為人們打開話題。這個始建於2003年的精品課程網站,瀏覽者來自全國各地乃至美國、歐洲等國家,在高等代數的圈子中小有名氣。而網站最為煩瑣的日常維護,功勞當屬於廈大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林鷺。

 

網站「園丁」

 

林鷺的工作不僅是資料的校對、錄入,還要負責電子郵箱中的來信答疑。

 

今年暑假,該課程申報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林鷺將網站上的視頻及教學資源整理到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站,原本計劃一周時間內完成資源的「小修小補」,可最後花了整整一個暑假,去解決抬頭規範、文字對齊這類「小毛病」。她沒有拜託學生幫忙。「因為這些沒有技術含量、學不到東西的工作,我不忍心佔用學生的時間。」林鷺說。

 

2005年,該網站負責人、廈大數學科學學院院長林亞南希望網站能夠面向全國,「誰有高等代數問題都可以來這裡詢問」。從那以後,經林鷺之手解答的問題不計其數,一時解答不了的問題,有其他同事做她的堅實後盾。

 

一來二去,很多外校學生、老師通過網站認識了林鷺。一位在四川某中學任教的老師,大學時代就在網站上向林鷺請教,現在主動請纓擔任林鷺的「編外助教」。隔三差五就有人加她的微信。「為了考博找到您的視頻、向您求教,原本枯燥的課讓人感到清新愉悅,從容自信的講授過程思如泉湧。」一位高校教師在微信上給她留言。

 

林鷺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如果說當教師有那麼一點小小的「虛榮」,這個「虛榮」就是求教者發自內心的肯定與鼓勵。

 

「想嚴厲也嚴厲不起來」的老師

 

一手好字在黑板上筆走龍蛇,一張清秀的臉龐溫柔中帶笑。有時像媽媽一樣,對「兒女」們噓寒問暖;有時又像姐姐一樣,給「弟弟」「妹妹」們加油鼓勵……電影中,女教師的形象常被賦予溫和、親切、知性、典雅、美麗等詞彙。

 

而這些特質在林鷺身上散發無遺。她評價自己是一個「想嚴厲也嚴厲不起來」的老師。她不是靠嚴厲管教學生,而是以其生動的教學、個人的魅力來吸引學生。

 

在廈大漳州校區的課下,一名新來的小女生向她提了一個特殊的請求。「林老師,我能抱抱你嗎?」林鷺張開手臂,把小女生攬入懷中。原來這名報到不久的女生想家、想媽媽了,一時間情緒沒法排解,便找到了林鷺。

 

林鷺也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她曾在復旦大學的網站上看見 「三行數學情詩」活動,課間她拿出該活動的獲獎作品跟學生們分享。後來,學院的學生組織書寫「三行數學家書」。

 

學生也邀請林鷺參加比賽,聯想到當時孩子在國外讀書,她寫了一段「家是大大的圓,父母在圓心,子女在圓周。半徑有限,牽掛無限」。可是,望著身邊活潑的學生,「他們哪一個不像自己的孩子呀!」林鷺說。

 

師者父母心

 

曾經有一名男生,始終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導致學業紅燈高掛,作為班主任的林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路關心不厭其煩,哪怕是半夜的來電,她都耐心安撫,最終學生迎頭趕上,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林鷺這才放下一顆經常懸著的心。

 

為了學生的成長,林鷺總是要比別人多操一份心。當然,這也換回了學生的肯定。「記得我得了最佳辯手後,您在QQ上給我道賀。」「記得我有次感冒請假,您還關心我的病,囑咐我許多。」……畢業紀念冊上,每個人給林鷺的留言不是象徵性的幾句話,而是大段文字配上照片。

 

也正因為如此,林鷺曾在廈門大學首屆「最受歡迎女教師」「我最喜愛的十位老師」等評比中脫穎而出。

 

正如一位學生所言:「林老師的課堂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到『美』——數學之美,人生之美,求知之美……」

相關焦點

  • 數學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繪圖之美、體驗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心中的數學之美:"數學,正確看待時,不僅具有真理,還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也不像繪畫或音樂有富麗堂皇的裝飾,而是純粹地崇高、絕對地完美,是最偉大的藝術,然而這是極其純淨的美,只有這個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出最嚴格的完美。
  • 科學之數學美
    數學是現代科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科學中處處可見數學美。美感與文化有關,人們對美的欣賞則與個人的文化水平有關。科學也是一種文化,科學之美,也與一個人的教育程度、科學素養有關。即使是學理工科的,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科學理論中的數學之美。理論物理學家們常說,麥克斯韋方程,兩個相對論,都體現了數學美。然而,沒有一定數學修養的人,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繁雜討厭的數學公式,哪有什麼「美」呢?
  •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顧 沛(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關鍵詞:數學美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真和善又都導致美.美,具有文化的屬性,而數學科學是美的.數學文化課,要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美.數學的美,表現在許多方面,特別表現在數學的本質上,表現在數學的思想、精神上.所以,我決定講這樣一個題目——「數學的美,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 李嬋穎:感知數學之美
    這其中,數學尤其容易陷入題海戰術。對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李嬋穎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表示:「數學如藝術,培養對數學之美的感知力,比單純強調數量的刷題訓練更重要。」以前的李嬋穎對數學一直沒有太多興趣,因為那個階段的她只是在刷題,所做的是駕馭「已知」。如今作為研究者,她在做的是探索,是創新,是發現未知和尋找美。她的確在不斷地思考數學,但並不是絞盡腦汁的那種思考,而是憑藉數感享受數學的樂趣,這就如同我們通過聽覺欣賞音樂一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感受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
  • 麗正講堂||數學之美——尚有林
    尚教授分別從七個方面「數學和英語是大學生最基本課程」、「數學不僅是工具、方法,更是思維」、「數學不僅是科學,也是文化」、「數學不僅是知識,也是素質」、「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人工智慧、大數據科學均是數學」來說明處處是數學,數學在處處。尚教授在講解中結合生動的事例,讓同學們體會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尚教授提到危機是一種激化的、非解決不可的矛盾。
  • 認知篇—數學之美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在成為數學老師之前,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深深體會到數學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拋物線、雙曲線、橢圓等幾何曲線是數學中的對稱美,葉片、花卉、藝術品等是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美,人體有人體的對稱美,我們發現大凡美的東西都具有對稱性。
  • 「數學之美」講壇
    Beurling-Wintner問題    12月1日下午,清華大學數學系2020年「數學之美」系列學術報告活動在理科樓
  • 理解數學的美妙——《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是一本備受推崇的書,今天在搭乘高鐵回廣州的時候翻看了一下。我覺得這本書的名字改為《數學應用之美》甚至《資訊理論應用之美》更為合適。對於希望體驗數學之美的同學,我推薦 S. Lang 的 《做數學之美妙》。
  • 數學之再談三角函數的跳躍之美
    ,可以從數學圖形之美和複雜數學研究之美來進行說明。三角函數正弦餘弦函數圖形圖形之美:三角函數由於圖形具有周期性,且和角度π關係密切,所以三角函數圖形呈現出很規律的波動性或者其他規律曲線,特別是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圖像
  • 愛上數學之美——有趣的開學第一課
    開學啦,開學啦,在期盼中,我們即將迎來了開學的第一天,一節有趣的數學課開啟了孩子們新一學期的數學學習之旅。老師們精心準備,仔細研讀教材,我們的第一節數學課的目的是要抓住孩子們的心,讓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數學課中,去學習、交流、感受、成長……讓他們走進數學之門,愛上數學之美。
  • 陳省身——讓人生盡享數學之美
    ——陳省身陳省身——讓人生盡享數學之美 作者|劉釗汐來源|中國青年報走進美麗的南開大學校園,在校園的一角,矗立著一座樸素淡雅的兩層小樓--寧園。在這座小樓裡,推門便見「幾何之家」幾個字,仿佛訴說著一位現代微分幾何學的大師和他數學花園的故事,這位數學大師,就是陳省身。
  • 從《數學之美》說起,聊聊數學的磅礴力量
    我的答案是:那些覺得數學有趣的人,往往最有趣。內斂的數學之美數學之美是內斂的,是極其富有邏輯性的,是需要經過深刻思考和體悟的。因而能體會到數學美感的人,他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和態度往往是異於常人的,他們總能觀察到那些平凡事物背後的有趣之處。
  • 如何成就「美」的人生?打開「意境」之門,一起領悟人生之美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我們每個人永恆的不懈追求,「美」的觀念也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而改變著,樹立什麼樣的審美觀不僅關乎著我們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樣也關乎著我們的人格與人生。不去以「醜」為「美」,成就美學人生,「美」的思想是我們需要具備的重中之重,而「意境」所包含的人生哲思便是人生美學之一。
  • 《數學之美》第十八章:閃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歡迎大家進入數學的世界,一起領略數學之美,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第十八章: 閃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談談搜尋引擎反作弊問題和搜索結果的權威性問題
  • 袁亞湘: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
    在國科大,院士授課絕不僅僅是一種外在形式,院士們將自己內在的品質、精神傳遞給學生,從他們身上,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可以學到許多科學知識以外的東西,比如,如何做人、如何面對人生逆境等。雖然它們缺乏即刻兌現的交換價值,卻無疑寄託、傳承著社會文明的價值核心。
  • 數學之美的秘密,從小學數學原理開始說起~
    他用一些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麗之處,讓我們窺探到數學之美的秘密。如果答案不漂亮,我知道一定是錯的。去問數學家數學這行到底什麼地方吸引他,十之八九會回答是「美」。雖然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有用,但是對研究數學的人來說,那卻不是數學的本質,他們會認為數學的主要特徵在於美。發現數學真理會得到回報,但研究數學的人主要意在追求美感的滿足。數學會跟美有什麼相干?數學這麼幹冷的題材,與藝術蘊含的美,會有什麼可能的關係?
  • 數學之美,魅力魔方!
    數學之美,魅力魔方!
  • 巴赫音樂的數學之美
    亞里斯多德在《論天國》裡寫過,天體運動會發出聲音——「當太陽和月亮和在數量上和規模上都如此之大的所有的星星都以如此快的速度運動的時候,它們怎麼會不產生一個非常大的聲音呢……星星的循環運動所發出的聲音是一種和諧,後來,畢達哥拉斯計算出了這種音樂的和諧比率。畢達哥拉斯說,宇宙是一架巨大的豎琴,每一根琴弦上都有一隻水晶球。
  • 數學之美
    文/王眾傑 楊敬飛 數學家可以用美來評價數學,設計師也可以用數學來創造標誌,數學與設計的結合在交融與碰撞中不斷激發人們的靈感與創造能力。數學原理為標誌設計提供了一種內在的邏輯,藉助它可以使標誌設計的形式達到內在的理性美與外在的感性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