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片面知識教育和惡性競爭 助青少年遠離「玻璃心」

2020-12-17 未眼觀察

未來網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李盈盈)「學業壓力和不完整的現代教育,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成因之一。」日前,南京師範大學項賢明教授團隊發布的《培育堅強心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支持》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不容忽視。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芬蘭、日本、韓國等經濟富裕國家,青少年自殺率也居高不下。

與此同時,2018年PISA測試成績顯示,中國大陸(北京、上海、江蘇、浙江)15歲學生的閱讀成績高於世界平均值,生活滿意度卻低於世界平均值。

《培育堅強心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支持》調查報告截圖

《培育堅強心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支持》調查報告截圖

如今,一提到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家總會把抗挫性差、「玻璃心」等標籤與他們相連。

是什麼造成了青少年的「玻璃心」?又該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堅強心靈?

片面教育和惡性競爭成為心理健康問題根源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教育過度是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如今,無論是學校、教師、父母,乃至教育管理者都忘了教育到底要做什麼。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就是拿高分,上好學校,找好工作,有好收入。

「其實,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幸福,即幸福地享受學習過程,幸福地和別人交往,幸福地接受面臨的一切。」朱永新如是說。

在項賢明看來,現在的學校教育,大多僅局限於常識和知識層次。「為了提高應試的效率,老師往往只教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怎麼回答這道考題,卻不能進一步將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智慧,成為其精神世界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種不完整的教育,不僅無法使知識真正成為孩子們自我智慧的一部分,更無法對學生們的精神成長、精神發育形成有力的教育支持。」項賢明如是說。

《培育堅強心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支持》調查報告截圖

「無論是德育、智育還是體育,任何一個完整的教育活動都應該覆蓋生命、知識、道德和審美四個側面,即教育的『四個維度』。」項賢明補充道,其中,生命是基礎,知識和道德是兩翼,審美則是一個教育活動在完成之時達到的最高境界。

因此,項賢明認為,學業壓力和不完整的教育,是孩子們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成因之一。

項賢明進一步解釋說,這種不完整的學校教育還伴隨著不友好的生長環境,即「以個體競爭為主導價值」的環境。學校教育過度強調孩子、老師、年級乃至學校之間的競爭,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起跑線一路贏到終點。「過度強調競爭的教育環境,不僅給學生和老師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利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不利於未來社會的健康發展。」

首都師範大學校長孟繁華也表示,高度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市場經濟強調優勝劣汰,但不適用於教育。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周國平指出,當前社會中普遍認可的成功之路是考名校,這樣的單一目標和衡量標準,導致了片面的教育和惡性競爭,片面的教育和惡性競爭則成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源。

在周國平看來,一個人將來的作為與中小學時的成績沒有太直接的關聯,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應該得到發展,合作才是有利於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友好環境。

心理健康問題並非只能依賴心理學解決

孩子們遇到心理健康問題時,該怎麼解決?

項賢明向未來網記者解釋說,孩子們的心理出現問題,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求助於心理學。學校建心理諮詢室,配備心理諮詢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些固然有用,然而,情況似乎並未得到明顯的改善。人們似乎忘記了,正如身體健康不能單靠醫生一樣,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除了心理學的支持外,還需要強有力的教育支持。並非只有受過心理學專業訓練的人才能為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提供幫助,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和責任,為孩子們心靈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持。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曾說,「青少年心理問題並非只靠心理教師幹預就能解決,而是需要學校所有老師和家長全員努力,改變當前的社會育人環境,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在邊玉芳看來,當前,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智輕德」和「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而且,整個的社會成才觀、用人觀,及對成功的看法等,都存在著有待糾偏的地方,不太關孩子的內心成長需求。

也有家長反映,現在,有些城市中小學校要求孩子在學校裡不許隨意走動,甚至課間,除了去廁所或接水喝,幾乎不允許走出教室,更不允許走廊裡嬉笑打鬧,中午吃飯或午休時,不允許交談,更不允許去操場自由活動。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專家閆春梅坦言,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怎麼有安全感,怎麼培養良好的人際與社會關係?

閆春梅告訴未來網記者,老師、家長都要培養心理健康意識,在教給青少年知識的同時,還要教給孩子處理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的內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強有力的教育支持

「除了心理學,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成長還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強有力的教育支持。」項賢明補充道。

然而,當下,在快速解決問題理念的驅使下,我們的教育更多地強調知識傳輸。項賢明強調,「只有把所學知識變成孩子們自己的智慧,甚至變成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教育」。

項賢明認為,教育過程應該是讓個人融入社會、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對此,他提出六大教育變革建議。

一是特色發展計劃。儘快把教育發展的基本策略從重點建設轉向特色發展。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賦,國家發展也需要各行各業不同的高素質人才,希望在教育投入、師資配備等各個方面,落實「教育公平」理念,讓每所學校都辦出特色,讓學業不再成為負擔,孩子們可以自由發展特長。

二是合作型學校計劃。學校教育的主導價值應從競爭轉向合作。多在孩子們中開展群體間的競爭,減少個體競爭,引導孩子們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三是群育計劃。教育本質上是人的社會化過程,教育孩子合群樂群是教育的最基本任務之一,也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

四是體育活動計劃。體育活動在釋放心理壓力方面有積極作用,不過,項賢明認為,崇尚個體競爭、以體育知識教學和競技技能提高為主要目標的體育課,不是心理健康最理想的支持力量。他建議大量增加孩子們群體性的自由體育活動。

五是玩伴計劃。項賢明認為,強調個人競爭的學校班級很難為孩子們提供真正的心靈成長夥伴。他呼籲運用多種手段,幫孩子們找到能經常一起遊戲的夥伴,也可以引導校外教育機構提供相應的教育服務。

六是親子談心計劃。在項賢明看來,與輔導孩子做作業相比,養育心靈更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職責。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評價一種教育是否真正成功,要等若干年後,視學生將來為社會做出的貢獻而定。教育界專家們建議全社會對教育多一些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

相關焦點

  • 別為教育的惡性競爭推波助瀾
    如果教育也如此競爭,那麼傷痛就不僅僅在於肉體上了。我在上學時,競爭意識很強。老師經常給我們灌輸「競爭、趕超」的思想,要我們眼睛盯著比自己強的「對手」,勇於趕上。雙贏是理論上的嚮往,現實中的競爭往往帶來嫉妒和「仇恨」。競爭把人性醜與惡的一面呈現出來了。成績好的學生,在同學中間往往人緣不佳。成績好的學生之間如烏眼雞一般,就是借學習用品這樣的小事,都會遭到拒絕。
  • 培養孩子競爭意識是好事,但終極指向是未來安逸,那就是惡性競爭
    從業者是外行就是當今惡性競爭的結果,拿教育行業來說,包括公立學校在內。每個人都是搞教育的,但多數時候我覺得很難跟他們交流,原因就在於總會遇見那麼幾個人,其實他們並不懂教育。上學以後真正的競爭又開始了,好學校、重點高中、名牌大學、將來的好企業招聘的人數都有限,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校時期高歌猛進,大學時期遊刃有餘,畢業後BAT搶著跪舔呢?看似一切都那麼順利成章,不過我需要反問一下,為什麼要競爭呢?如果都按照家長意願,一開始的努力是為了今後的不努力打下基礎的話,我到覺得努不努力似乎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種競爭根本就是惡性競爭。
  • 我國青少年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 惡性發展
    我國青少年法律知識水平、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有待提高,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學生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別只有24.7%和16.4%。青少年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法制意識薄弱,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據統計,全國2.2億青少年學生中,平均每分鐘發生一起刑事案件。
  • 給「玻璃心」和「孩脆脆」的一粒「速效救心丸」
    兒童青少年是學校和家庭的關愛對象,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然而,近年來青少年因經受不了委屈和挫折而輕生的現象頻頻出現。「玻璃心」和「孩脆脆」比例日益增多,折射出當今社會兒童青少年一代意志品質的薄弱和心理品質發展的缺陷。
  • 王逢鑫教授:「惡性競爭」的 英文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王逢鑫教授:「惡性競爭」的 英文表達 2010-11-17 16:51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
  • 「玻璃心」的孩子真的不是教育想要的……
    1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都有這樣一種體會:即使對育兒知識如數家珍,但現實與理論總是背道而馳,自己仍然管不住孩子。正如前幾天媽咪群裡的聊天一樣:在家裡只要話稍微說重點,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犯了錯被老師批評,就鬧著不想去上學;玩遊戲輸了,就耍賴大哭,說著再也不玩了......
  • 論文教用品市場惡性競爭對行業的影響及防範措施
    文體行業技術門檻較低,自2005年以來,市場競爭形勢發生了劇變。先是文體產業企業過度進入,生產能力出現了過剩現象,許多同類產品陷入了困境,很多企業喪失了原有的競爭優勢。為了維持生存和求得發展,企業間便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爭奪,諸如廣告戰、價格戰、商業間諜戰等惡性競爭現象層出不窮,呈現全方位的態勢。當這種競爭態勢超過了企業自身的承受限度時,就形成了惡性競爭。
  • 南車和北車惡性競爭 整合存爭議
    在外界看來,「奢侈動車事件」和「天價牛肉麵事件」是南車作為國有企業表現出的體制弊病。如果南車是民營企業,「奢侈動車事件」和「天價牛肉麵事件」或許就不會出現。  而不久前的「阿根廷事件」更是將南、北車惡性競爭問題暴露出來。
  • 二戈街道辦事處開展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知識培訓活動
    為鞏固創建全國禁毒示範城市成效,進一步提高青少年識毒、防毒、拒毒能力。9月18日,二戈街道辦事處、二戈派出所、聯合社會組織貴州省希望24心理諮詢中心的王鳳老師在南明區二戈寨小學開展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知識培訓活動。
  • 橫山鎮禁毒知識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遠離毒品,享受陽光生活
    禁毒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特別是要讓青少年深刻認識到毒品的危害,需要不斷加強毒品預防教育工作。12月3日,橫山鎮禁毒站聯合橫山派出所、橫山鎮中心小學開展一場以「遠離毒品,享受陽光生活」為主題的禁毒知識宣傳教育活動,讓青少年真正擁有綠色人生,健康無毒人生。活動中,禁毒社工首先以PPT圖片、文字、模型、毒品預防教育宣傳片等多媒體載體向同學們生動地展示有關識毒、防毒、拒毒、禁毒知識,並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們對毒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 關愛青少年,護苗助成長
    、民族的希望,做好青少年成長教育是應盡的社會責任。近日,為做好青少年成長教育,良慶區積極行動,開展了一系列關愛青少年、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活動。文明教育為進一步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創建文明城,良慶區團委聯合廣西良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了「小手拉大手 共創文明城」文明實踐活動。
  • 渠敬東:每時每刻的競爭和焦慮不安的心理正在扼殺教育
    我們 vs 他們: 生活是好人和惡人之間的戰鬥。這三大謬論既不符合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也不符合許多文化中的古老智慧;但它們卻在社會各方力量的推動下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貫徹落實,導致了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爆發式增長、自殺率的上升、成熟期推後、抗壓性減弱、難適應社會等等諸多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認識與應對這一問題?
  • 輕生,到底是教育缺失還是孩子「玻璃心」?
    我們不知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做過怎樣的掙扎,但看著新聞上一個個本該綻放出最美光華的生命,在最無畏、最耀眼的時候戛然而止,每個人的心都是揪在一起的。調查顯示,在我國每年有將近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有至少百萬的孩子產生過自殺的念頭。在知乎很多關於秘密的回答下面,隨便翻翻就能看到匿名用戶發布的想要結束生命的回答。
  • 降低惡性競爭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黑天鵝》
    在惡性競爭中,做戲精會輸在起跑線上。通過本期拆解,我將告訴大家:如何在惡性競爭中保持冷靜、降低它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到了後面甚至只剩下妮娜和莉莉再爭。大部分人根本沒有入場。換句話說,職場競爭有門檻,如果你太弱,競爭與你無關。我們再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妮娜的實力能夠完全碾壓所有人,競爭還存在嗎?簡單的走個過場就可以了,這種情況下也不存在競爭。
  • 四川大力推進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 樹立遠離毒品「防火牆」
    呼延俊說,學校內設置校園禁毒圖書角,是為了讓青少年從小就了解毒品危害,增強毒品辨識能力,樹立起遠離毒品的「防火牆」,「決不能讓毒品腐蝕下一代!」近年來大量毒品案件表明,吸販毒人員有低齡化的趨勢,一些犯罪分子甚至利用未成年人為其運毒。
  • 亳州市:防溺水宣傳進校園 安全教育駐心間
    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政府邀請亳州市藍天救援隊到趙橋中心中學開展預防溺水珍愛生命安全知識講座,現場教授學生們防溺水安全知識,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和逃生方法,引導廣大學生遠離危險水域,珍愛寶貴生命。  培訓現場,結合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藍天救援隊隊長趙春向學生們講解了一些防溺水和救援知識、展示了各種救援設備使用方法。
  • 磨玻璃結節就是肺癌嗎?怎麼判斷肺部結節的良惡性?
    肺癌是當今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惡性腫瘤。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影像設備的進步,很多肺部的微小結節被發現。很多人在體檢時發現肺部磨玻璃結節,就會認為自己患上了肺癌,十分的擔心和焦慮。那麼,肺部的磨玻璃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嗎?
  • 「抵製毒品 遠離毒害」知識講座
    為進一步增強轄區青少年防毒、拒毒意識,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禁毒工作,8月31日下午,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北京西路社區戒毒(康復)中心聯合紡苑社區利用暑期末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禁毒知識講座宣傳活動,共有30多名青少年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 預防青少年犯罪 法制教育刻不容緩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不僅嚴重危害社會冶安和社會秩序,也給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帶來災難和不幸,這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此,巴州區政協組織調研組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點進行了調研,對預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一些建議。
  • 論教育的片面發展的問題:德智體美勞如何均衡發展
    但是這其中卻也不乏許多問題存在,而我認為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片面發展的片面發展——偏重記憶的問題。近代史上,嚴復首次在《論教育與國家之關係》上首次提起「智育」,他的理論大致上源自斯賓塞的《教育論》。功利價值和人文價值同在的綜合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