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要做出好吃的包子(發麵包子),就要發好麵團,而發麵就是要讓麵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形成海綿狀組織,麵團體積變大。
發麵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用發酵粉發麵,一個是用酵母發麵。發酵粉發麵速度快,但做的包子皮口味平淡;用酵母發麵時間就長些,但做的包子皮吃起來有酵母發酵風味;你也可以把這兩個發麵的辦法配合使用。
要使包子鬆軟有嚼勁不死底,我從包子鬆軟、包子有嚼勁和包子不死底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分享實現的辦法。那麼,如何用酵母發麵做出好吃的包子?並且使其鬆軟有嚼勁不死底?
使包子鬆軟的方法
要做出鬆軟的包子,要做到:使麵粉中的麵筋蛋白質和澱粉吸收足夠的水分,並讓水分不流失;讓包子皮內部形成海綿狀多孔組織。怎麼實現?
一、使麵粉中的麵筋蛋白質和澱粉吸收足夠的水分,並讓水分不流失
1、和面
和包子麵團,要加入充足的水,並且保持麵團不冰手(30℃左右),充分的揉面,足夠的發麵時間。具體做法如下:
一般情況下,包子麵團加水量為麵粉重量的60%左右,即500克麵粉加水300克左右,在氣溫高的時候用冷水和面,氣溫低的時候用溫水和面,要充分揉面,直到麵團表面光滑有彈性為止。這個時候,麵團中的麵筋蛋白質和澱粉已經吸水,麵筋蛋白質膨脹變成麵筋網絡,澱粉吸水並填充在麵筋網絡裡面形成麵團。
2、麵團發酵
和好的麵團,要充分發酵,讓其中的麵筋蛋白質和澱粉繼續吸收水分,有助包子鬆軟,用發酵不好的麵團做的包子,包子不鬆軟,而且容易變硬。
3、不讓水分流失的辦法
在和面時加入適量的白糖和食用油,可以防上包子皮中的水分流失,為什麼?
由於白糖的水溶性很強,因此,在和包子麵團時,加入適量的白糖,可以有效鎖住水分,減少在蒸製過程中水分蒸發,同時,有助包子冷後不變硬。白糖添加量為麵粉重量的3%左右,即500克麵粉加白糖15克左右。
在和包子麵團時,在麵筋網絡產生後(麵團和得差不多的時候),加入適量的食用油,通過揉麵食用油會在麵筋網絡和澱粉表面形成一層油膜,可以有效鎖住裡面的水分,減少在蒸發過程中水分蒸發。同時,有助包子冷後不變硬。食用油添加量為麵粉重量的3%左右,即500克麵粉加食用油15克左右。
二、讓包子皮內部形成海綿狀多孔組織
要形成海綿狀多孔組織,需要麵筋網絡、澱粉和二氧化碳氣體。
1、麵筋網絡和澱粉
和面時,麵筋蛋白質吸水(在30℃時可吸收180%~200%的水分)成為麵筋,再經過你的揉面動作變成麵筋網絡,這種麵筋網絡有特殊的粘性,並有一定的韌性和彈性,澱粉吸水性小(30℃時只能吸收30%的水分),它和纖維素等成分填充在麵筋網絡裡面成為麵團。麵筋網絡可以把二氧化碳氣體包裹住,麵筋網絡是海綿狀多孔組織的「骨架」,澱粉是「磚瓦」。
2、二氧化碳氣體
(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方法
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有發酵粉法和酵母法兩種。
發酵粉法是用無鋁泡打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不需要發麵過程,只需要水和加熱就能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酵母法是用老面或高活性乾酵母,它們裡面都有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在它喜歡的環境條件下生長繁殖,並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少量的乙醇,水分和熱量。因此,用酵母法做的包子比用發酵粉做的包子好吃。
(2)酵母喜歡的環境條件和酵母添加量
酵母菌最喜歡的環境條件:溫度為25℃~28℃,相對溼度80%,即暖和溼潤的地方。高活性乾酵母的添加量為麵粉重量的0.6%~1.2%,氣溫低的時候最多不要超過2%。即500克麵粉加高活性乾酵母3克~6克,氣溫低的時候最多不要超過10克。如果你想快點,可加入適量的無鋁泡打粉,添加量為麵粉重量的0.2%~0.5%,即500克麵粉加無鋁泡打粉1克~2.5克(不喜歡可以不加)。
(3)讓麵團充分發酵和包子生坯完全醒發
用酵母發麵時,和好的包子麵團,需要發酵到體積增加1倍以上,再經過揉面、排氣,揉成組織結構均勻的光滑有彈性的麵團,然後分劑,壓扁,擀包子皮,包餡成包子生坯,並醒發到體積增加1倍~2倍。醒發溫度38℃~40℃,相對溼度80%,時間15分鐘~20分鐘,冬天時間會長些。
如果麵團發酵後不揉面、排氣,直接分劑子,包餡,包子生坯醒發,做的包子表面不光滑,口感不鬆軟;如果包子生坯不醒發或沒有完全醒發好,做的包子是死麵包子或包子體積小、不鬆軟,醒發好的包子生坯手拿應該是有輕浮感;如果包子生坯醒發溫度太高,醒發過快或醒發過頭,做的包子口感粗糙(氣孔大),表面塌陷(看起來扁扁的),表面不光滑。
使包子有嚼勁的方法
要使包子有嚼勁,就要有足夠多的麵筋蛋白質,並讓麵筋蛋白質充分吸水,並成為麵筋網絡,同時要控制好包子生坯醒發時間。
1、選擇好麵粉,控制好和面
要使包子有嚼勁,需要選擇高筋麵粉或者中筋麵粉(普通麵粉),同時,在和面時要加入足夠的水,溫度控制在30℃左右,讓麵粉中的麵筋蛋白質充分吸水成為麵筋,再經過揉面成為麵筋網絡,麵筋網絡有韌性和彈性,麵筋網絡多,包子才會有嚼勁。
2、控制好包子生坯醒發時間
如果包子生坯醒發時間太長,蒸出來的包子沒筋力,這是由於包子生坯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太多,把麵筋網絡撐得太大,導致麵筋網絡的韌性和彈性下降造成的。因此,想包子有筋力,包子生坯醒發不能過頭,即醒發到體積增加1倍就可以冷水上籠,大火蒸製。
使包子不死底的方法
包子死底,就是包子底部變成了死面。原因有二個,一是包子生坯成形沒有控制好,二是蒸製過程沒有控制好。
1、控制好包子生坯成形
用來包餡的包子皮,應該是中間厚、周圍薄的圓形發麵皮(中間4毫米左右),如果都是一樣厚,包餡收口後,收口朝上,會形成包子底皮薄、包子表麵皮厚的現象;收口朝下,又會變成包子底皮厚、包子表麵皮薄的現象。
如果包子底皮太薄,內部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少,在蒸的時候,底部先受熱(如果是不鏽鋼蒸籠或鋁合金蒸籠升溫更快),使裡面的酵母菌很快就被燙死,導致包子死底。
2、控制好蒸製
要使包子不死底,除了使包子生坯底部皮不要太薄以外,還要控制好蒸製過程。用酵母發麵蒸包子,要冷水上籠蒸,這樣可以使包子底部溫度上升較饅,裡面的酵母菌不會很快就被燙死,在溫度為50℃以下時,包子皮中的酵母菌仍在繼續生長繁殖,並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包子生坯體積繼續增加,包子底部的皮厚度增加(充滿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氣體),隨著溫度上升,麵筋蛋白質受熱變性凝固,澱粉受熱變成糊化澱粉,二氧化碳氣體被包裹在裡面,形成比較鬆軟的包子底。
如果蒸的火力太大,也會造成包子底部死面,就像被燙熟了一樣。因此,蒸包子時火力不能太大。
用不鏽鋼蒸籠或鋁合金蒸籠,蒸籠墊應選擇厚的墊子,避免包子直接同蒸籠接觸,有助包子不死底。
結語
和面時,選擇高筋麵粉或中筋麵粉,加入麵粉重量60%左右的水,使麵團不冰手,加入麵粉重量0.6%~1.2%的高活性乾酵母,分別加入麵粉重量3%左右的白糖和食用油,和成表面光滑有彈性的麵團。
把和好的麵團放在暖和溼潤的條件下發酵到體積增加1倍以上,充分揉面排氣揉成光滑的麵團後,做成包子皮厚度適宜的包子生坯,然後在暖和溼潤的地方醒發到體積增加1倍以上,冷水上鍋大火蒸製,不鏽鋼蒸籠或鋁合金蒸籠要墊上厚點的墊子,你這樣就可做出好吃的包子,並且使其鬆軟有嚼勁不死底。
#美食星推官招募活動#
【聲明:本文的文字內容為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如發現其它平臺發表高度相似文字內容未註明60後食品人的文章均為抄襲,本文原創文字內容嚴禁抄襲】
我是60後食品人,專注食品科技,喜歡爬山。歡迎大家參與討論留言,如果喜歡請關注,轉發,收藏,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