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一朵花,蘇軾兩赤壁;陶淵明三條魚,吳承恩四座山,經典

2020-12-19 雪域情感觀

1.王陽明的一朵花

王陽明是心學創始人,他一生歷經磨難,名垂青史。

有一次,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

看到一朵花時,朋友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充滿哲理:「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意思是說:你沒有看這朵花時,這花就和你的心一樣是寂然,像是沒有存在過一樣;當你來看它時,它的顏色才在這時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的面前,這樣便知道這朵花並不是獨立於你的意識而存在的。

這是王陽明的「心中之花」:萬事萬物都在你心裡,心即理也,心就是良知。

我們一生中,沉浮起落,順境逆境,無法逃避。放下生活的苟且,用美好的心靈面對更廣闊的天地,萬物也會以美好待你,活出自己的樣子,才是最美的樣子。

2.蘇軾的兩個赤壁

蘇軾的一生豁達樂觀,但這並不代表他一帆風順地度過一生。相反,他一生充滿曲折,在黃州時期,他曾多次遊覽赤壁,心態發生巨大轉變。

(1)第一個赤壁:象徵撫平創傷

經歷烏臺詩案的蘇軾無比悽慘,被貶謫黃州,心靈已是飽受創傷。

他第一次來到赤壁磯,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

其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抒發了詩人渴望像英雄豪傑般建功立業的決心,這首千古絕唱的佳作,也充滿蘇軾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氣。

一遊赤壁,蘇軾在仕途上被摧殘的心靈也得到治癒,內心得到解脫,心中壯志難酬的床上予以撫平,他能以樂觀的態度直面人生。

懷才不遇、事業不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挫折、磨難。與其悲觀處世,不如學會放下,換一種態度,人生似乎沒有那麼糟糕。

(2)第二個赤壁:象徵超然曠達

1082年的秋、冬遊覽赤壁,蘇軾作了前後《赤壁賦》。

《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使得蘇軾懷有理性看待事物,變得更加自信堅定與成熟。

《後赤壁賦》中蘇軾借孤鶴以表達自己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及自由自在的心境,表現了那種超越現實痛苦遺世的精神。

蘇軾在面對人生困境的時候,並沒有放棄,而是通過不斷地自我調適,縱情山水,隨遇而安,使他那被現實生活摧殘得支離破碎的心靈得到治癒,將超然脫俗釋放到了極致。

我們的一生,難免磕磕碰碰,不能稱心如意,既然無法改變現實,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走出困境,化悲傷為快樂,以一種樂觀豁達態度處世。

3.陶淵明的三杯酒

陶淵明的一生,寫過不少的飲酒詩。在他的飲酒詩裡,融入了他對人生的感悟。

(1)第一杯:人生之酒

《飲酒·其四》寫道:「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這表達了陶淵明隱居終身的決心。對菊飲酒,嘯歌採菊,不為外物所役使,按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自是人生之至樂。

歸隱生活,物質雖貧困,卻因心靈的平和安寧而感到踏實。看清名利榮辱,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保持內心的安寧,抵達自己的方向。這就是陶淵明追求的人生的意義。

對於生命的意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做到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發現、享受自然與生活中的美,隨心所欲,快樂而活,大概就算不負生命。

人心就像一個有限的容器,能裝下欲望,就裝不下其他。丟掉欲望,擇其目標,篤定前行。

(2)第二杯:生活之酒

《飲酒·其一》寫道:「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看似在說喝酒,甚至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頹廢意味,其中卻包含著一種正能量的處世哲學:順境也好,逆境也罷,人都應該活在當下,學會享樂生活。

人活在世上,最怕的不是窮困潦倒,也非眾叛親離,而應是希望的泯滅,自我的放棄。

人的一生,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好好活著,活在當下,及時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3)第三杯:自我之酒

《飲酒·其十七》寫道:「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陶淵明一生,都在貧困中學習著如何堅守自己,如何讓自己不被外界帶走,而是讓世界跟著自己走。

陶淵明最終放棄了對名利的追逐,轉向田園,自由自在、安安心心地做真實的自己。

有些人,為了追求名利而迷失本心,忘記了來時的路。

人生道路千萬條,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一條。做什麼樣的選擇,首先應該是聽從本心,不忘初心。

4.吳承恩的四座山

吳承恩一生的成就,全部濃縮在《西遊記》裡。我們的人生,也像《西遊記》中的取經人一樣:翻山四座山,一路修行。

(1)第一座山:舒適的花果山。

花果山是孫悟空誕生之地,生活舒適,逍遙自在。

年長猴子的離世,讓他決定走出花果山這個「舒適圈」,去拜師學藝。

在他的努力下,終於順利拜入菩提老祖的門下,並習得了筋鬥雲和七十二變的技能,成就了後來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

孫悟空走出「花果山」,告別「舒服圈」,方能啟航他的人生。

一個人只有下定決心走出「舒適圈」,才能擺脫束縛,實現人生的飛躍。

(2)第二座山:磨鍊的五指山

技能傍身的孫悟空他變得浮躁、狂妄、驕縱,也因此闖下大禍——大鬧天宮。

各路神仙對他束手無策,唯有如來佛祖,將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整整五百年。

在此期間,他只能忍受寂寞,反思自己,再也無法依仗神通之力,胡作非為。

這五百年雖然束縛了孫悟空的自由,卻也磨練了他的心性,讓他變得更加沉穩自律。

一個人唯有不斷磨練心性,方能認清前行的方向,才能越走越穩,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3)第三座山:堅持的火焰山。

孫悟空保護唐僧取經時,途經火焰山,三次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滅火。

初次借扇,孫悟空便吃了個閉門羹,當他再次苦勸時,卻被鐵扇公主一扇扇出了八萬四千裡。

第二次來借扇時,孫悟空借到一把假扇,火焰山的火在假扇子的助力下,反而越燒越旺。

前兩次的失敗,也無法阻擋孫悟空的步伐。他再一次想盡辦法,克服萬難,終於借來了芭蕉扇,滅了火焰山之火,師徒四人得以繼續向西趕路。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艱難險阻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可貴考驗,能禁受住考驗並堅持走過來的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柳暗花明。

(4)第四座山:冷靜的靈山

在靈山,師徒取得了真經,一路修行,功德圓滿。在返回大唐的途中,再一次經過了通天河,遇到了河中老龜馱他們過河。

當老龜問唐僧,當年他託唐僧幫他問自己還有多少年壽之事的結果時,但唐僧因為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將之拋諸腦後,把昔日的承諾拋到了九霄雲外去。

於是,師徒四人遭遇了落水之災。老龜身子一抖,將他們連同經書行李都掀進了水裡。

失敗時,心中燃起烈火;成功時,心頭澆上冷水。用冷靜的頭腦來調和內心的狂喜,才能在成功的位置上坐得長長久久。

5.

王陽明的一朵花、蘇軾的兩個赤壁、陶淵明的三杯酒和吳承恩的四座山,是理解自己、認識生活、領悟人生的重要法寶,幫助我們成長修行。

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願你:

擁有王陽明的一朵花,心存美好;

擁有蘇軾的兩個赤壁,化悲傷為快樂,豁達樂觀處世;

擁有陶淵明的三杯酒,敬自己、敬生活、敬人生;

擁有吳承恩的四座山,走出舒適圈,接受磨鍊,堅持不懈,沉著冷靜。

文/雪域情感觀、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蘇軾《前後赤壁賦》賞析
    到了宋代,經過歐陽修和蘇軾等人的努力,保留傳統賦體的特質和情韻,吸收散文的筆法,打破賦在句式、聲律、對偶等方面的限制,創造了更便於表情達意的散文賦。蘇軾的這兩篇《前後赤壁賦》就是宋代散文賦的精品,既體現了宋代散文賦的特點,也體現了蘇軾散文賦特有的藝術風格。首先分析前後赤壁賦的共同點。
  • 陶淵明、蘇軾、許及之留下千古名句
    ▌作者 廉萍清代緙絲仇英《後赤壁賦圖卷》 (局部)黃州即今湖北黃岡,距武漢百十公裡。《前赤壁賦》中所寫「西望夏口(今武漢),東望武昌(今鄂州),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就是這一帶地勢。當然「赤壁」只是他託古寓今的一個符號。
  • 蘇軾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欣賞
    蘇軾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欣賞東坡醉筆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之一東坡醉筆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之二東坡醉筆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之三東坡醉筆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之四東坡醉筆草書
  • 蘇軾與友人遊赤壁,曾醉臥雲夢澤,睡仙亭由此而來
    相傳蘇軾與友人遊赤壁,醉後曾躺臥於此,故後人改睡足堂為睡仙亭;亭外牆上,有清人所刻小小的赤壁二字。民國十一年擴建赤壁時,為彰顯〈後赤壁賦〉中,孤鶴化為道士於夢中與蘇軾問答的韻事,始將玩月臺更名為問鶴亭。重建向南的棲霞樓──東坡赤壁最高的建築物,也是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原樓背山面江,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染紅江面映照在樓身上,故名棲霞樓。當天我站在棲霞樓上向西遠眺,霧霾來襲,一片白茫茫,已看不到江邊。
  • 蘇軾,黃州:一個人如何變成風、月亮與流水
    寶玉的為人,賈雨村和冷子興聊,所謂「置之千萬人之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千萬人之下。」而寶黛其實算一路。當時舉例道:「陶潛、米南宮、 秦少遊」,陶淵明算蘇軾的偶像,米、秦這倆其實和蘇軾都算投契。所以,蘇軾其實也是這等聰俊靈秀風流人物——當然,乖僻邪謬就少得多了。
  • 一種古老的絕句,起源於陶淵明,驚豔於杜甫,滅絕於蘇軾
    它最早出自陶淵明的詩集,但據說原詩是顧愷之所寫,陶淵明摘其精華,遂成絕句。杜甫對其繼承發揚,寫出了一首絕唱,著實驚豔了世人一把。隨後,蘇軾又嘗試著寫了一首,沒成功,歸入平庸了。蘇軾以後,這種絕句就滅絕了。
  • 蘇軾黃州記:一個人如何變成月亮、風與流水
    林姑娘這話,和蘇軾也有點相似。寶玉的為人,賈雨村和冷子興聊,所謂「置之千萬人之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千萬人之下。」而寶黛其實算一路。當時舉例道:「陶潛、米南宮、 秦少遊」,陶淵明算蘇軾的偶像,米、秦這倆其實和蘇軾都算投契。
  • 經典詠流傳:蘇軾《題西林壁》
    蘇軾在黃州創作的很多的文學作品當中啊,對自己的人生持有懷疑的態度,比如說「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自己是什麼?一隻孤獨的大雁,驚慌失措地飛過了天空。這實際上也說明,政治上的這種迫害給蘇軾的心靈造成了驚恐。特別是在黃州他還寫了著名的《後赤壁賦》,說了一段特別有趣的經歷,說他夜遊赤壁,看到一隻巨大的仙鶴划過江面。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崔宏波楷書《前赤壁賦》
    蘇軾《前赤壁賦》正文不計標點共537字,用四尺宣紙書寫成楷書四條屏,當每行24字,折5釐米方格,落款佔一行,共24行,正好每屏6行30釐米寬。也可每行25字,折5釐米方格,題目佔一行,落款佔一行,共24行,也是每屏6行。
  • 赤壁賦原文翻譯教案匯總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赤壁賦》,是一篇面對人生不幸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處於人生底谷的蘇軾是如何去面對的。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書法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21歲中進士,一生仕途坎坷。
  • 蘇軾的30句經典古詩詞,句句驚豔世人!你最喜歡哪句?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說到蘇軾,這位豪放派代表人之一。他的詩詞等作品,影響了我們整個求學生涯,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終生。而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出身與書香世家,是文學家蘇洵之子。
  • 新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第9課《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賞析+朗讀解析+教案+課件
    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那麼一己之榮辱窮達復何足悲嘆!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於一時功名,不免過於迂腐了。接下兩句切入懷古主題,專說三國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極有分寸。赤壁之戰的故地,爭議很大。一說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已改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內有四處地名同稱赤壁者,另三處在黃岡、武昌、漢陽附近。
  • 【惠州文脈·雜談】從「蘇軾」到「蘇東坡」:困境中的心靈淬鍊與...
    蘇軾驚訝之餘方知,太守的有意「為難」,只為磨鍊其性情,對他實有知遇之恩。對此蘇軾一生感激。 自小飽讀儒學經典的他,如孟子一樣好辯,有浩然氣,遇不平事忍不住要發聲。於是在朝廷裡,他是個出了名的炮筒子。這性子遲早要碰壁。
  • 公務員考前必看的常識100條,行測常識一樣可以拉開分數的
    ,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觀點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第12條 範縝:代表作《神滅論》,反對佛教,堅持物質第一性,系統闡述無神論的思想第13條 朱熹:南宋思想家,理學代表人物,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第14條 陸九淵:南宋思想家,心學始祖,與王陽明並稱「陸王心學」第15條 王陽明:明代思想家,心學,主張致良知,知行合一
  • 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
    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文|新角度侃歷史在九零後們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學習過一篇文言文,當時還是老師要求背誦的文章,名字就是《赤壁賦》。這篇文言文是蘇軾寫下的,他曾經被貶到黃州的時候,跟朋友一塊去赤壁遊玩,當時他並不是很自有,所有能夠這樣在赤壁遊玩,心情暢快,就寫下了這篇文章。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1,《詩經·陳風·月出》。在《赤壁賦》的第一段就交待了蘇軾當時的行為活動,其中一句「誦明月之詩」,所說的就是這首《月出》。
  • 2020年省考公務員考前必看常識100條!內附電子版領取辦法
    ,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觀點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第12條 範縝:代表作《神滅論》,反對佛教,堅持物質第一性,系統闡述無神論的思想第13條 朱熹:南宋思想家,理學代表人物,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第14條 陸九淵:南宋思想家,心學始祖,與王陽明並稱「陸王心學」第15條 王陽明:明代思想家,心學,主張致良知,知行合一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今天史官就要和你好好談談。不得不提起蘇軾的詞作《赤壁懷古》,它絕對屬於宋詞的詞作巔峰之一。不止我認為,很多文學大家認為確實是宋詞的巔峰之作。
  • 《赤壁賦》中蘊含的哲理,蘇軾在官場失意之外,收穫了什麼
    提起蘇軾,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作為唐宋八大家的一員,蘇軾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耀眼的詩詞和文章,《赤壁賦》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文章無論是從內容或者寫法上都有一定的開創性,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蘇軾年少成名,風光無限,可是命運似乎也不肯讓他一生順風順水。官場上,蘇軾一直都是不如意的,因為不同意王安石的新法,同時因為著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被御史彈劾,時任君主的宋神宗大為惱怒,將他貶到黃州。黃州是個地處偏僻的地方,也十分貧窮,蘇軾一下從高處跌落,心裡的感覺一定是不好受的。
  • 蘇軾赤壁懷古,究竟是人生如夢、人生如寄,還是人間如夢呢?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究竟是「人生如夢」,還是「人間如夢」?其實大家都知道蘇軾的這首詞有很多個版本,一般的宋詞選本中都會有一些標註。不過未必標註的那麼全面。一、宋人的討論南宋胡仔(1110~1170) 距離蘇軾(1037年—1101年)去世不算太長,他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這一版《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今天最常見的版本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上如畫,一時多少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