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

2020-12-16 新角度侃歷史

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

文|新角度侃歷史

在九零後們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學習過一篇文言文,當時還是老師要求背誦的文章,名字就是《赤壁賦》。這篇文言文是蘇軾寫下的,他曾經被貶到黃州的時候,跟朋友一塊去赤壁遊玩,當時他並不是很自有,所有能夠這樣在赤壁遊玩,心情暢快,就寫下了這篇文章。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

1,《詩經·陳風·月出》。在《赤壁賦》的第一段就交待了蘇軾當時的行為活動,其中一句「誦明月之詩」,所說的就是這首《月出》。他當時是在秋夜遊赤壁,所以當時的月色很美,就連蘇軾這樣見過很多美好場景的人物, 都禁不住朗誦關於月光的詩,引用這首詩也是為了體現出蘇軾當時的心情,並且襯託赤壁的月色美。

2,《滕王閣序》。它本身也是一篇文言文,而李白就引用了其中一句話描述的場景。《赤壁賦》中原句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而這裡的美人所指的就是當時的月光,對應《滕王閣序》中「秋水共長天一色」,兩處都是描寫秋景,而蘇軾所用的也是王勃的描述方法,只是把所用的詞語換了一下,其實意境還是十分接近的。

3,《楚辭·少司命》。這一句是比較明顯的,蘇軾在使用的時候改動不大,也就是「望美人兮天一方」這一句。在《少司命》中的原句是「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其實前面也說了,蘇軾這裡的美人指的是月色,而在《少司命》中就是真正的美人了。蘇軾在這裡引用這句詞,主要體現的就是對當時月色的欣賞,以及流連忘返的感情。

4,《短歌行》。蘇軾引用這首詩的時候直接引用了原文,就是「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並且在引用完還告訴了大家,這就是曹孟德的詩。其實引用這句詞很可能只是個巧合,因為當時蘇軾在赤壁所看到的場景正是這句詩中所描繪的,只是突然想起了曹操的詩與這個場景吻合。再加上,當年的赤壁之戰本來就是有曹操的參與,所以蘇軾想起曹操也是很正常的。

5,《襄陽歌》。到了《赤壁賦》的第四段,蘇軾就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寫出自己的情感。而這段當中有「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一句,其實它所描繪的場景就是李白《襄陽歌》當中一句的景色,這句詞就是「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二者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只是蘇軾把原有的基礎給深化了一下。

相關焦點

  • 蘇軾《前後赤壁賦》賞析
    駢體賦文採華美,但形式重於內容。到了唐代,受唐詩格律的影響,出現了律賦。律賦過於工整,限制了思想的自由表達。到了宋代,經過歐陽修和蘇軾等人的努力,保留傳統賦體的特質和情韻,吸收散文的筆法,打破賦在句式、聲律、對偶等方面的限制,創造了更便於表情達意的散文賦。蘇軾的這兩篇《前後赤壁賦》就是宋代散文賦的精品,既體現了宋代散文賦的特點,也體現了蘇軾散文賦特有的藝術風格。
  • 高中電子課本:赤壁賦原文及翻譯
    賦中語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和「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等,至今常被引用。   [譯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詩裡「窈窕」這一章。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聽任小船漂流到各處,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 《赤壁賦》教學設計
    在高中教師招聘考試中,《赤壁賦》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赤壁賦》是宋朝大文豪蘇軾的一篇散文賦。這是蘇軾因「烏臺詩案」在貶謫黃州遊覽赤壁時的有感而發,文章以秀麗的語句、簡練的手法,用清風、明月、江水、小舟描繪出一幅深意無窮的赤壁夜遊圖;再加上客人主人富有哲理的對話,用水的流逝、月的盈虧以及風聲月色交代出變與不變的道理。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解讀蘇東坡的赤壁賦情懷
    東坡詩人手筆一揮,留下了這麼一句富有哲理的詩句,這月亮和這水呀,不斷流逝,就像這江水其實沒有真正流走。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這句詩是蘇軾《赤壁賦》中的一句,當年,蘇軾被貶來到赤壁,見如今景象又想起幾百年前的那一場大戰,心中不時激動,寫下這篇大作。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 《赤壁賦》公開課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鑑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1082年,蘇軾又來到這裡。這時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尚未實現,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泛舟遊覽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 蘇軾《前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前赤壁賦》原文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赤壁賦》中蘊含的哲理,蘇軾在官場失意之外,收穫了什麼
    提起蘇軾,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作為唐宋八大家的一員,蘇軾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耀眼的詩詞和文章,《赤壁賦》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文章無論是從內容或者寫法上都有一定的開創性,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大家的印象裡,蘇軾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真的具有開闊 灑脫胸襟的文學家。當柳宗元對著小石潭抑鬱不能平時,蘇軾已經將自己投入了山水之美,將貶官帶來的失意統統甩到腦後去了。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後人品讀《赤壁賦》,會發現其中有蘇子和客兩個人,敘事和議論都圍繞著他們展開。
  • 崔宏波楷書《前赤壁賦》
    蘇軾《前赤壁賦》正文不計標點共537字,用四尺宣紙書寫成楷書四條屏,當每行24字,折5釐米方格,落款佔一行,共24行,正好每屏6行30釐米寬。也可每行25字,折5釐米方格,題目佔一行,落款佔一行,共24行,也是每屏6行。
  • 一輪複習文言文||《赤壁賦》複習內容整理
    那些年,和蘇軾並稱的人:文——「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八大家」(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對你的喜愛……像極了今天粉絲對偶像的狂熱】02關於黃州對蘇軾而言,烏臺詩案之後,來到黃州,這時候的他正在經歷一場靈魂的淬鍊,而黃州見證了這一切。烏臺詩案是蘇軾生命中的一場大風雨,黃州就是他閉關鍛造靈魂的地方。
  • 吳小如 讀《赤壁賦》
    蘇軾寫這兩篇賦,沒有按照漢魏六朝時代的作家寫賦時那樣大量堆砌辭藻,但比起他本人的其他文章來,文採顯然要多。 至於「體物寫志」,則《赤壁賦》以「寫志」為主,「體物」的部分著墨不多,卻也精警凝鍊,形象鮮明。作者在賦中所鋪張的內容,主要不是景物和事件,而是抽象的道理。
  • 高中語文說課稿:《赤壁賦》範文
    《赤壁賦》說課稿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赤壁賦》,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效果和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明一下一、說教材大凡在寫景敘事中注入作家濃鬱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哲理意蘊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 「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
  • 高中語文《赤壁賦》教學設計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解決文章生字詞,學習文言詞彙。
  • 蘇軾名篇《赤壁賦》裡的特殊句式,囊括大綱規定的種類,好記適用
    蘇軾被貶黃州,留下了三篇千古流傳的文章。分別是《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特別是《前赤壁賦》,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裡都會選編。《赤壁賦》中有很多的文言特殊句式,囊括了高考大綱裡規定的各種文言句式類型。現以文章中的句子為例,試做分析。
  • 【樂知學堂】高中語文篇65高一語文必修二《赤壁賦》原文及文言文翻譯與知識點
    一、文學常識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當時,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心情十分苦悶。
  • 前後《赤壁賦》,詩書顯華章|東坡居士的古文佳作
    前後赤壁賦,大學期間,最新換的兩首蘇軾的古文著作。驀然回首,一說煙雨任平生。該有怎麼寬廣的胸懷才能寫出如此大氣磅礴,胸懷天下的上好佳文。才子佳文,必須要品讀一番。附註1:《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
  • 蘇軾與友人遊赤壁,曾醉臥雲夢澤,睡仙亭由此而來
    民國十一年擴建赤壁時,為彰顯〈後赤壁賦〉中,孤鶴化為道士於夢中與蘇軾問答的韻事,始將玩月臺更名為問鶴亭。重建向南的棲霞樓──東坡赤壁最高的建築物,也是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原樓背山面江,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染紅江面映照在樓身上,故名棲霞樓。當天我站在棲霞樓上向西遠眺,霧霾來襲,一片白茫茫,已看不到江邊。
  • 赤壁賦原文翻譯教案匯總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赤壁賦》,是一篇面對人生不幸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處於人生底谷的蘇軾是如何去面對的。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書法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21歲中進士,一生仕途坎坷。
  • 赤壁賦名揚千古,佛道的超曠不可忽視,其實底色是儒家
    《赤壁賦》名揚千古,不僅僅是因為蘇軾才華橫溢,還和他的儒釋道精神息息相關。作品裡有厚重的佛道思想,其實,蘇軾的思想首先是儒家的。林語堂說蘇東坡是跳動的火焰,無論何時何地,都給人以溫暖。蘇軾誠心誠意寫下一篇祈雨文,上太白山求雨。太白山上一個道士廟前面,有一個小池塘,雨神龍王就住在其中,據說,這個龍王可以化身為各種小魚。雨下了,不大。蘇軾想,我的心夠誠,求雨文也寫得好,怎麼下這麼點兒?一定是哪裡出了岔子。
  • 重磅:新課標高中語文古詩文從14篇增至72篇,附清單,建議收藏!
    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保留原有《論語》《孟子》《莊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佔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