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波楷書《前赤壁賦》

2021-01-12 硯之華

蘇軾《前赤壁賦》正文不計標點共537字,用四尺宣紙書寫成楷書四條屏,當每行24字,折5釐米方格,落款佔一行,共24行,正好每屏6行30釐米寬。也可每行25字,折5釐米方格,題目佔一行,落款佔一行,共24行,也是每屏6行。

此篇文字偏多,書寫時應凝神靜氣,一氣呵成,以免前後氣韻失調。

多字數文章書寫時難免中間丟字錯字,書寫前,當多備出幾張折好格子的紙,出現錯誤隨時換紙。中途再裁紙折格子,影響情緒,書寫時會出現斷氣現象。

當然,藉助電腦先排好版更好啦,現代技術不用白不用。

外圍工作做好後就開工吧,檢驗基本功的時候到了......

崔宏波書蘇軾《前赤壁賦》四條屏之一

崔宏波書蘇軾《前赤壁賦》四條屏之二

崔宏波書蘇軾《前赤壁賦》四條屏之三

崔宏波書蘇軾《前赤壁賦》四條屏之四

敬請各位方家,多提寶貴意見。

相關焦點

  • 蘇軾《前後赤壁賦》賞析
    首先分析前後赤壁賦的共同點。前後赤壁賦寫的地點相同,都是黃州赤壁磯,在《前赤壁賦》中是「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在《後赤壁賦》中是「復遊於赤壁之下」。寫的景色相同,都是大江月夜;在《前赤壁賦》中寫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在《後赤壁賦》中寫道「江流有聲,斷案千尺」。
  • 文學家的哲學思考,蘇軾代表作《前赤壁賦》
    蘇東坡寫過兩篇《赤壁賦》,為了區分,人們把第一篇稱為《前赤壁賦》。經歷「烏臺詩案」後,蘇東坡被貶黃州。原本他以為自己難逃一死,甚至他都想到過自殺。經過好友的營救,再加上王安石的哥哥給他求情,蘇東坡來到了黃州。北宋年間,黃州是個貧窮的地方。在這裡他遊覽了黃州赤壁,讓他壓抑的心情得到一絲緩解。
  • 《赤壁賦》教學設計
    在高中教師招聘考試中,《赤壁賦》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赤壁賦》是宋朝大文豪蘇軾的一篇散文賦。這是蘇軾因「烏臺詩案」在貶謫黃州遊覽赤壁時的有感而發,文章以秀麗的語句、簡練的手法,用清風、明月、江水、小舟描繪出一幅深意無窮的赤壁夜遊圖;再加上客人主人富有哲理的對話,用水的流逝、月的盈虧以及風聲月色交代出變與不變的道理。
  • 書法名家陶秋陽翻刻《前後赤壁賦》拓本 以恩澤後代子孫(組圖)
    約十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慧眼識金,在多次的軟磨硬泡之下,從我市一位書畫藏友手中,用數萬元的高價,將一冊國內十分罕見的書法拓本收入囊中。採訪當日,陶秋陽向記者展示了這冊蘇東坡大書《前後赤壁賦》拓本。這冊舊拓本品相完好,白綿紙手拓已經略微發黃,寬60釐米、高45釐米36面宣紙本折頁。全冊分為蘇軾所書寫的跋語、《 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全文以及大書法家黃庭堅、朱熹等人的題跋。
  • 蘇軾《前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前赤壁賦》原文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赤壁賦》公開課學案
    這時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尚未實現,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泛舟遊覽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 啟功的鋼筆行書字帖《赤壁賦》欣賞,墨韻淋漓層色明透,真書法也
    當今書壇影響比較深遠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一定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大書法家,今天我們帶給大家的是啟功先生在1989年用鋼筆書寫的《赤壁賦》,這是非常罕見的。關於啟功先生的介紹我們放在了文末,這裡我們先說一下鋼筆書法學習的方法:練習鋼筆書法這個最重要的是興趣,要想用速成法也不是太好的方法,因從開頭打好基礎持之以恆練字才會紮實。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赤壁賦原文翻譯教案匯總
    教學難點:體會本文詩情、畫意、理趣的完美融合  教學方法:串講+探究、鑑賞  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  1、 學生準備(1)利用學習小組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蘇軾的生平,著重了解被貶赤壁這段經歷及與之有關的材料,了解赤壁的歷史
  • 磊明朗誦《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 朗誦:磊 明 作者:蘇 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遊於赤壁之下。清風緩緩吹來,江面水波平靜。於是舉杯邀客人同飲,吟詠《詩經·陳風·月出》一詩的「窈窕」一章。
  • 吳小如 讀《赤壁賦》
    蘇軾寫這兩篇賦,沒有按照漢魏六朝時代的作家寫賦時那樣大量堆砌辭藻,但比起他本人的其他文章來,文採顯然要多。 至於「體物寫志」,則《赤壁賦》以「寫志」為主,「體物」的部分著墨不多,卻也精警凝鍊,形象鮮明。作者在賦中所鋪張的內容,主要不是景物和事件,而是抽象的道理。
  • 解讀蘇東坡的赤壁賦情懷
    這句詩是蘇軾《赤壁賦》中的一句,當年,蘇軾被貶來到赤壁,見如今景象又想起幾百年前的那一場大戰,心中不時激動,寫下這篇大作。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許介川草書蘇東坡《前赤壁賦》書法作品欣賞(一)
    蘇東坡…《前赤壁賦》 信扎28*21(一)圖文:許介川
  • 宛轉流美,神採飄逸,盡得魏晉風流,趙孟書法手卷前赤壁賦欣賞
    趙孟書書法前赤壁賦釋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趙孟書書法前赤壁賦局部1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 高中電子課本:赤壁賦原文及翻譯
    所幸的是黃州地方官吏欽慕他的為人與俊才,非但不加管束,還常常任他在管區內縱情遊山觀水,而情豪興逸的蘇東坡則每遊一地必有詩文紀盛,《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就是這一時期留下的不朽名篇。   作者以往的遊記散文,大多以紀遊寫景或於紀遊中借景抒情為主,而東坡的不少散文,卻開創了一種新的寫法。在這些文章中,作者並不著意寫景,而是以闡明哲理,發表議論為主。
  • 高中語文說課稿:《赤壁賦》範文
    《赤壁賦》說課稿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赤壁賦》,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效果和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明一下一、說教材大凡在寫景敘事中注入作家濃鬱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哲理意蘊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 「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
  • 《赤壁賦》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很高?
    一直在心裡比較輕視蘇軾的《赤壁賦》,覺得都是老生常談,沒有新鮮之處,而深刻的印象就更無從談起了!寫一篇關於蘇州的文章的時候,忽然想到了蘇子夜晚泛舟的典故,忽然對《赤壁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前後《赤壁賦》,詩書顯華章|東坡居士的古文佳作
    赤壁賦其一:《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附註1:《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 高考語文早讀21:《阿房宮賦》《赤壁賦》(情境助記)
    【情境默寫】1.在《赤壁賦》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洞簫的客人由此發出人生短暫的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語「滄海一粟」由蘇軾《赤壁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來。
  • 蘇軾在黃岡赤壁寫下著名的「赤壁賦」,領悟到了不同的人生真諦。
    蘇東坡最愛去的地方是黃岡赤壁。黃岡赤壁位於長江邊,波濤洶湧,江岸拔高峻,變化萬千。蘇東坡經常去赤壁遊覽,浮想聯翩,想像若干年前那一場對鼎足三分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正值建功立業的壯年卻遭沉重打擊,青春已老,前途未ト,蘇東坡的心境與當年戰赤壁的豪傑遙相映照,無限感慨。從夏天到秋天,蘇東坡頻頻登臨並三詠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