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明朗誦《前赤壁賦》

2020-12-16 騰訊網

前赤壁賦

朗誦:磊 明

作者:蘇 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裡,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遊於赤壁之下。清風緩緩吹來,江面水波平靜。於是舉杯邀客人同飲,吟詠《詩經·陳風·月出》一詩的「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鬥宿和牛宿之間徘徊。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江面,波光與星空連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多麼遼闊呀,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多麼飄逸呀,好像變成了神仙,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於是,喝著酒,快樂極了,敲著船舷唱起來。歌詞說:「桂木的棹啊,蘭木的槳,拍打著清澈的江水啊,船兒迎來流動的波光。多麼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著我思慕的人兒啊,她在那遙遠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簫的,按著歌聲吹簫應和。簫聲嗚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餘音悠揚,像一根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能使潛藏在深淵中的蛟龍起舞,孤舟上的寡婦啜泣。

我不禁感傷起來,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著,問客人說:「為什麼會這樣?」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川繚繞,鬱鬱蒼蒼,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當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連接千裡,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灑酒祭奠,橫端著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裡呢?何況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打柴,以漁蝦為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孤舟,在這裡舉杯互相勸酒。只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穀粒。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希望同仙人一起遨遊,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經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餘音寄託給這悲涼的秋風。」

我說:「你們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羨慕它們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才成其為聲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為顏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們共享。」

客人聽了之後,高興地笑了,洗淨杯子,重新斟酒。菜餚果品已吃完了,杯盤雜亂地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中,不知不覺東方已經亮了。

磊 明

磊 明:本名牛慧平,中國網際網路朗誦聯盟副主席,山西廣播電視臺主任播音員、綜合廣播業務指導,山西省朗誦藝術協會副會長,山西省戲劇職業學院話劇影視系客座教授,全民悅讀最美聲音全國朗誦公益大使,全民悅讀山西青少年悅讀會主席,磊明之聲朗誦藝術團團長,著名朗誦藝術家。

曾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播音主持作品一等獎第一名,採編播的作品有三十餘篇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被省委宣傳部授予「最佳播音員」稱號,「全省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策劃主持擔綱朗誦省內外大型朗誦活動一百餘場。出版發行有《中學生語文教材誦讀示範》。為《高君宇》等百餘部電視記錄(專題)片主持配音。

曾任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部副主任、新聞中心副總監。山西省第七屆、第八屆青聯委員。

蘇 軾

蘇 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相關焦點

  • 有聲|高昂朗誦:蘇軾《前赤壁賦》,最美古文,一聽就懂!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前赤壁賦宋代:蘇軾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jì)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 磊明朗誦《借我》外一首 || 作者:木心
    官網首頁 會員中心會員註冊 預約朗誦視頻頭條 在線投稿前往木心詩歌兩首朗誦:磊 明 作者:木 心還值一個彌撒嗎【節選】1福樓拜家的燈即使亮到現在這筆電費我也付得起借 我2借我一個暮年,借我碎片,借我瞻前與顧後,借我執拗如少年。借我後天長成的先天,借我變如不曾改變。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可預知的臉。
  • 崔宏波楷書《前赤壁賦》
    蘇軾《前赤壁賦》正文不計標點共537字,用四尺宣紙書寫成楷書四條屏,當每行24字,折5釐米方格,落款佔一行,共24行,正好每屏6行30釐米寬。也可每行25字,折5釐米方格,題目佔一行,落款佔一行,共24行,也是每屏6行。
  • 《赤壁賦》教學設計
    在高中教師招聘考試中,《赤壁賦》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赤壁賦》是宋朝大文豪蘇軾的一篇散文賦。這是蘇軾因「烏臺詩案」在貶謫黃州遊覽赤壁時的有感而發,文章以秀麗的語句、簡練的手法,用清風、明月、江水、小舟描繪出一幅深意無窮的赤壁夜遊圖;再加上客人主人富有哲理的對話,用水的流逝、月的盈虧以及風聲月色交代出變與不變的道理。
  • 蘇軾《前後赤壁賦》賞析
    首先分析前後赤壁賦的共同點。前後赤壁賦寫的地點相同,都是黃州赤壁磯,在《前赤壁賦》中是「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在《後赤壁賦》中是「復遊於赤壁之下」。寫的景色相同,都是大江月夜;在《前赤壁賦》中寫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在《後赤壁賦》中寫道「江流有聲,斷案千尺」。
  • 文學家的哲學思考,蘇軾代表作《前赤壁賦》
    蘇東坡寫過兩篇《赤壁賦》,為了區分,人們把第一篇稱為《前赤壁賦》。經歷「烏臺詩案」後,蘇東坡被貶黃州。原本他以為自己難逃一死,甚至他都想到過自殺。經過好友的營救,再加上王安石的哥哥給他求情,蘇東坡來到了黃州。北宋年間,黃州是個貧窮的地方。在這裡他遊覽了黃州赤壁,讓他壓抑的心情得到一絲緩解。
  • 赤壁賦原文翻譯教案匯總
    教學難點:體會本文詩情、畫意、理趣的完美融合  教學方法:串講+探究、鑑賞  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  1、 學生準備(1)利用學習小組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蘇軾的生平,著重了解被貶赤壁這段經歷及與之有關的材料,了解赤壁的歷史
  • 蘇軾《前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前赤壁賦》原文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
    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文|新角度侃歷史在九零後們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學習過一篇文言文,當時還是老師要求背誦的文章,名字就是《赤壁賦》。這篇文言文是蘇軾寫下的,他曾經被貶到黃州的時候,跟朋友一塊去赤壁遊玩,當時他並不是很自有,所有能夠這樣在赤壁遊玩,心情暢快,就寫下了這篇文章。蘇軾《赤壁賦》一文,總共引用了5篇詩文,你發現幾首?1,《詩經·陳風·月出》。在《赤壁賦》的第一段就交待了蘇軾當時的行為活動,其中一句「誦明月之詩」,所說的就是這首《月出》。
  • 《赤壁賦》公開課學案
    這時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尚未實現,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泛舟遊覽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吳小如 讀《赤壁賦》
    蘇軾寫這兩篇賦,沒有按照漢魏六朝時代的作家寫賦時那樣大量堆砌辭藻,但比起他本人的其他文章來,文採顯然要多。 至於「體物寫志」,則《赤壁賦》以「寫志」為主,「體物」的部分著墨不多,卻也精警凝鍊,形象鮮明。作者在賦中所鋪張的內容,主要不是景物和事件,而是抽象的道理。
  • 解讀蘇東坡的赤壁賦情懷
    這句詩是蘇軾《赤壁賦》中的一句,當年,蘇軾被貶來到赤壁,見如今景象又想起幾百年前的那一場大戰,心中不時激動,寫下這篇大作。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宛轉流美,神採飄逸,盡得魏晉風流,趙孟書法手卷前赤壁賦欣賞
    趙孟書書法前赤壁賦釋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趙孟書書法前赤壁賦局部1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 高中電子課本:赤壁賦原文及翻譯
    所幸的是黃州地方官吏欽慕他的為人與俊才,非但不加管束,還常常任他在管區內縱情遊山觀水,而情豪興逸的蘇東坡則每遊一地必有詩文紀盛,《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就是這一時期留下的不朽名篇。   作者以往的遊記散文,大多以紀遊寫景或於紀遊中借景抒情為主,而東坡的不少散文,卻開創了一種新的寫法。在這些文章中,作者並不著意寫景,而是以闡明哲理,發表議論為主。
  • 高中語文說課稿:《赤壁賦》範文
    《赤壁賦》說課稿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赤壁賦》,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效果和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明一下一、說教材大凡在寫景敘事中注入作家濃鬱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哲理意蘊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 「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
  • 《赤壁賦》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很高?
    一直在心裡比較輕視蘇軾的《赤壁賦》,覺得都是老生常談,沒有新鮮之處,而深刻的印象就更無從談起了!寫一篇關於蘇州的文章的時候,忽然想到了蘇子夜晚泛舟的典故,忽然對《赤壁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前後《赤壁賦》,詩書顯華章|東坡居士的古文佳作
    赤壁賦其一:《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附註1:《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 高考語文早讀21:《阿房宮賦》《赤壁賦》(情境助記)
    【情境默寫】1.在《赤壁賦》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洞簫的客人由此發出人生短暫的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語「滄海一粟」由蘇軾《赤壁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來。
  • 蘇軾在黃岡赤壁寫下著名的「赤壁賦」,領悟到了不同的人生真諦。
    蘇東坡最愛去的地方是黃岡赤壁。黃岡赤壁位於長江邊,波濤洶湧,江岸拔高峻,變化萬千。蘇東坡經常去赤壁遊覽,浮想聯翩,想像若干年前那一場對鼎足三分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正值建功立業的壯年卻遭沉重打擊,青春已老,前途未ト,蘇東坡的心境與當年戰赤壁的豪傑遙相映照,無限感慨。從夏天到秋天,蘇東坡頻頻登臨並三詠赤壁。